【篇一:我可以抱你吗宝贝读后感】
心中最美的名字——妈妈
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感动的书,那就是《我可以抱你吗,宝贝》。这是辫子姐姐郁雨君所著。这本书让我不止一次流泪。
故事中,写了一位名叫点点的女孩被一位美丽的女人领养了,虽然点点一点也不漂亮,但他一眼就发现了点点身上所有的优点。点点觉得幸福极了,因为“妈妈”像选张奶奶一样爱她。但妈妈不久后怀孕了,“爸爸”十分开心,可小弟弟一出生就不会讲话,爸爸妈妈就带弟弟去医院,结果查出他是自闭症儿童……
在故事中,妈妈怎么教会孩子穿衣,吃饭,说话……这些事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妈妈无论如何都不愿放弃,坚信自己的孩子可以治疗好。
我认为,世界上最美的面孔是妈妈的面孔;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妈妈的声音;世界上最暖心的话语是妈妈的嘱咐;世界上最温柔的称呼是“妈妈”。如果想找个地方依靠,没有任何地方比妈妈的怀抱更安全、温暖了。妈妈的爱是伟大的,文中的这位母亲无论自己的孩子能否回报他,感受到她的爱,她都无私的爱着他。她说过“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文中有一段使我感动的话语: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的太快。蜗牛也在尽力的爬,每次只往前面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吼它,我责备它。他用很抱歉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我拉他,我扯它,我甚至用脚踢它。蜗牛受了伤,喘着气,流着汗,慢慢的往前爬,往前爬……”
妈妈,天上的风雨来了,我只想躲在你怀里。这个故事带给我最温暖的的感受。我们有时会与母亲争吵,有时候我们也会抱怨,上天为什么没有给我们一个完美的妈妈?也许你会在抱怨,为什么妈妈要管着我们,不让我们自己做选择?当我们抱怨时,就会忘记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比如家人对我的好,他们对我的关爱。
所以,大家都应该记住: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但父母会选择用最大的努力来爱我们!
【篇二: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
暑假,我和孩子一起读了《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这本书,孩子非常喜欢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大个子老鼠是一个男生,小个子猫是一个女生,它们是好朋友。它们有悲伤,也有欢乐,它们有时共同玩耍做游戏,有时也分手闹别扭。书中最重要的是,不光因为大个子老鼠真诚、友爱,同时也不光因为小个子猫善良、活泼。当然,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一起互相关怀共同助人为乐,共同去做每一件事。才能使共同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美好。
通过这些精彩动人的故事,我给孩子讲述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重要意义,让她从小懂得同学之间要互帮互爱、尊师爱学的道理,要用一颗真诚、友爱、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篇三:桃花心木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做《桃花心木》,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让我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我”的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规律浇水,让我感到非常奇怪,在与种树人的一番交谈之后,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并感受了一些深奥的人生道理。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在室内养的花草就不如野花坚强,那些野花在外面经受狂风暴雨之后,依旧傲然挺立,甚至更芬芳艳丽。而温室里的花草只要经受一次狂风暴雨,就会枝折花落。
文中的道理让我受到了触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也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考验,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这样才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种树人不按规律地给树苗浇水,正是想要树苗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看到这,我不禁脸红起来,平时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怕吃苦。记得有一次,朋友约我去跑步,我俩还没跑十五分钟呢!我就感觉特别累,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跑了,甚至连回家的路程都不想走了。最后还是朋友打电话给我爸妈,然后爸妈来接我回家的。而朋友一个人在那个地方接着跑。
我想到这,很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坚持下来,而选择了退缩。我觉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像桃花心木苗一样,不畏困难,努力生长,成为真正的生活强者。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的人才有独立自强的精神,相反,长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甚至有可能会被社会淘汰。
【篇四:天下父母读后感】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
无私的爱,不因地位的不同而不同,不因种族的不同而不同,更不因贫富的不同而不同。这,便是人间的真情所在。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肩上,这是你赋予我的瓦缕愁思”——梁晓声笔下的玻璃匠父亲,是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人,他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忙于工作,暴躁。然而,当他的孩子弄坏了他赖以生存的工具时,他的生活暂停了。他忽然有了足够的时间反思自己,父爱照亮了他内心的那一隅黑暗,唤醒了他为生活阴影所笼罩的亲情。父子情重又在他的心中燃了起来……
不禁想起我的父亲,曾今的他,远在上海,独自一人,每每与他对话,总是说不尽的尴尬。而今,他放弃了高薪的岗位,重回故土,投入了更加辛苦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不多是为了我吗?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父亲深似海却又无言说的爱!
“最后的爱,包含着往日的痛苦;最初的梦,孕育着另一种幸福”——已为人母的毕淑敏,在与朋友交谈时,说到自己几乎从不打人。而她小小的孩子却突然冒出来,扬起稚嫩的脸庞反驳道:“妈妈,你撒谎!你经常打我呀!”孩子的无心之语却深深地烙在了毕淑敏的心底,她也因此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慢慢讲述了“打”这一看似普通的字眼:“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这都是为了你啊!上天将打人的权利给了母亲,我只得去行使它,你可知,你的疼在身上,我的疼在心中……”
忽然理解了我的母亲,她曾今也总是打我。不止一次,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为她所生,也不知多少次,我认为自己不过是她发泄情绪的工具。但不知何时,她不再打我了,是我长大了,还是她的心已无力承担?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母亲柔如水却又最难言的爱!
“一些爱,像春风一样和煦,这便是春天里的风啊”——贾平凹的父亲爱他胜过爱自己。而贾平凹为报答父亲,夜大费心机。父亲得了癌症,他想方设法地隐瞒,甚至请医生装作为父亲好好诊断,告诉父亲他并无大碍,在开一些毫无作用的药。尽管如此,贾平凹还是未能留住父亲,他只能将那份孝子心,化作千文万字,写在毫无温度的纸上……
我的父亲又何尝不是一个贾平凹呢?爷爷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而他,日夜坚守在爷爷身边,不顾母亲的反对,也不顾亲戚的冷嘲热讽。连医生也断言爷爷活不了了,但父亲硬是把爷爷从死神手中拽回来一些。尽管两个月后,爷爷仍然走了,但父亲的孝心,却传递开来。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这一定是子女最复杂却又最真挚的爱!
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一段段纯洁的爱,一位位为爱奔波的人,他们用最平实的语句,描绘出了这世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东西,让那一页页冰凉的纸业,溢满了爱的温度。
有一种爱让我泪眶满盈,是《天下父母》中那最崇高的父爱,最温馨的母爱,最美丽的子女爱。
【篇五:挡火车读后感】
坚持不懈
终于迎来了令人神往的暑假生活,虽然放了假,但也不能忘记学习。一放假妈妈便去新华书店帮我买了一本课外书——《挡火车》。因为课外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所以我一字一句地把这本书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我深有感想。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朝下,西西莉亚跟着爸爸赫伯特和妈妈希尔蒂背井离乡,乘上火车来到荒僻的费洛伦斯开始新生活。这片土地承载着他们全家人以及许多新移民对新生活的美好期望,然后铁路公司的老板坚决不在这个小镇上设火车站。这样便切断了小镇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也使大家的期望变成了泡影,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居民们绞尽脑汁拦截火车。最后,当大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孩子们挺身而出,和老师一起为拦截火车而努力,最后火车停了下来,小镇上终于建起了火车站。
读了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们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在不断地做努力,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这使我不由得起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做我的数学家作,突然遇到一道题目不会做,我想了大约五分钟左右,便想:“唉!实在太难了,我想不出来了,还是星期一去学校问老师吧”。想着,我便把这道题目空了出来,就直接去做下一道题目。星期一去学校,发现同学们都把这道题做出来了。我去问老师,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不动脑子。现在我看了这本书,心想,书中人们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都能想方设法解决了,我却连遇到一道难题这样的小困难也不想办法解决,退缩了,太不应该了。我应该改正这个错误,向这本书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遇到困难坚持不懈地与困难作斗争。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只要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
【篇六:如果可以偷走影子——《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偷影子的人》是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所著的一部温馨感人的小说。没有华丽绚丽的词语,没有扣人心弦的冒险情节,但那淡淡的平实的语言着实动人。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他在父亲离开后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而留不住父亲,因而更加的内疚封闭自己,在这时他却发现自己有和影子对话的能力,而也正因为此,他了解了许多表面假象下真实的故事——譬如伊凡、马克、吕克和那个不能说话的克蕾儿。男孩帮助那些人,就像阁楼上的影子所请求的那样——“为每一个你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为它们找回隐匿的记忆拼图”。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小男孩做到了,他原谅了欺负幼年自己的马克,复印了自己妈妈的信给伊凡,并说服了吕克的爸爸让吕克习医……然而,他却辜负了海滩上等待了他四年的女孩。
女孩的影子告诉男孩因为无法开口讲话,她孤独、自卑。男孩告诉她,每一个夏天他都要来陪她,可是他最终没能做到。所以在多年后,男孩不经意间回到了当年那片海滩,看到克蕾儿留下的纸条上的话语——“我等了你四个夏天,你没有信守承诺,你再也没有回来。风筝死了,我将它埋葬在这里,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你会找到它。”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儿,男孩没有忘记,已没有忘记那段青梅竹马的回忆,一个允诺却未实现的诺言。
作者好似愿意于这平凡单调的人生中给出一点儿奇迹,男孩找到的克蕾儿,实现了最初给克蕾儿的诺言。并且那个久未谋面的父亲原来也是每年都写信给他,所有的遗憾不足原来都是误会一场,心下的坦然与欣喜让男孩终于可以放弃多年心头的阴霾。
这不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这是一份成长笔记,这其中有爱、有恨、有原谅、有悔恨、有遗憾,苦辣酸甜统统都来一遍,成长不亦如此。
最动人的是男孩母亲为了瞒下自己生病而快要逝去的事实,而骗自己的儿子自己与朋友结伴去旅行了。最后等待男孩的是殡仪馆中冰冷的一体。或许,少年时我们都在想着逃离,逃离父母的束缚,等长大后,才发现父母已白发苍苍,而做儿女的已忽略了太多太多。
书的首页有一句话:“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因而在感叹作者的想象力的同时,不得不会思考,如果可以偷走影子,我们会做些什么,是否有男孩一般的善心,是否懂得感恩世间一切,是否好好疼惜父母——在读懂影子的话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