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水乡印象】
听着高楼外水泥路上汽车不停乱鸣,心烦意乱,顺手拿起一本杂志,看到一篇写周庄的文章,又想起我前年夏天的水乡之行……
踏上周庄的土地,沿着周庄的溪水开始了我的水乡之行。时间还早,小镇里没有多少游客,当地人打开自家店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小楼、柳树映入水中,清风微拂,柳叶飘飘悠悠落在水面上,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叶儿随着流水,向着远方,轻轻漂去。我迈着闲适的脚步,走在石径上,将心交给流水,让它像叶儿一样漂向远方。
宁静的水乡小镇如初醒的美人,睡眼惺忪,它是朦胧的,是自然的。只是走着走着,人多了,宁静渐渐被打破。人头攒动的地方,是沈家的旧宅,承载着沈万三家曾经的辉煌,萦绕着“万三肘子”的清香;是“一圆一方”的钥匙桥,它在小楼流水的映衬下尽显了水乡风韵,变幻成陈逸飞笔下中国水乡的经典;是清流边的小码头,船儿停泊、远去,“船姐儿”唱着醉人的船谣……忙忙碌碌,水乡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客人,使他们感到好不自在。离开“游人的路线”,拐入一条小路,这里才是水乡原本的样子,古朴、宁静,远处传来“砰、砰、砰”的声音,是水边洗衣的村妇在用棒槌捶打衣服,这样的声音与各地游客的语言不同,那是水乡自己的语言,格外动听,只有水乡人懂得。水乡就像个智慧的长老静静地看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心儿为这样的水乡跳动着,我爱上了这美丽宁静的水乡,想捧一本书坐在这水乡的桥头,嗅着淡淡的柳叶儿清香,听着农妇捶衣的声音,就着一壶绿茶咀嚼文字真味。
忽然,船上鱼鹰扎入水中,水面泛起清波,荡去了我的幻想;石子落入水中,惊了小镇,砸破了它的静谧。我该离开了,因为我是不属于这里的,我是“客人”,是打破水乡静谧的那颗小石子。
我离开了你,你的身影却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我总梦到你我又一次相会,梦到我不再是“客人”,不再是那颗打破你宁静的小石子,我轻抚你的白墙青瓦,我坐在水边将脚丫探入你的涓涓细流,我倾听着你的声音、你的乐章,没有人来打扰你我心灵的交流,我的心一直为你跳动着……
【篇二:老师印象】
在七年级,我遇到过很多优秀的教师,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语文教师田甜老师。
田老师是一个“两面人”。因为她在我们面前是冷酷、面无表情的,而她在办公室里却是喜笑颜开的。而且我还多次看到她从办公室里哈哈大笑地走出,然后瞬间变脸进班。我们曾在课堂上笑着问她:“为什么你到办公室和教室完全不同?”她沉着脸说:“在上一届,我对他们比你们更狠!”虽然答非所问,但我们都知道她是装着严肃,内心里还是很喜欢我们的。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学生,不写作业,在课堂上捣乱。田老师就有很多方法来治他们。在语文课上吵闹是家常便饭,有些学生一天不和老师吵就浑身不自在,有时田老师也被他们逗笑。
有一次,语文早自习,田老师安排了一个任务必须完成。早自习过去了,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背完。到了第二天早自习,田老师叫没有背完的学生到外边站着,幸好我背完了。我看见班里所剩无几,过了二十几分钟,背完后,班里进来了几个同学。这些同学都朝着一个同学走过去,然后田老师把那个同学带到了外边,并要他把检查过的内容重新背一遍,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他在班里不背书,却玩滑板。我在班级都没有注意,田老师怎么发现的。我不得不佩服她敏锐的观察能力。
田老师还会给每次考试好的同学奖励,都是她自己花钱买的一些小礼品;她也会给每次考试差的同学免费心灵鸡汤一碗,不得不说,田老师真的是苦口婆心!
田老师的印象在我心中真的非常深刻,我很高兴我碰到这样可爱和负责任的好老师!
【篇三:校园印象】
告别难忘的小学时光,迎来了令我满怀激动的中学时代。9月10日,当我踏入让我满怀憧憬的新城中学,让我对中学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自信。
我的三年中学时光即将要在这里启程——昌乐县新城中学。它座落在昌乐的北部,南邻309国道,东临昌大路,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学习就读的良好院校。
步入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高高耸立的综合大楼,很是壮观。笔直的道路两侧是教学楼,1到4号楼由5号楼连接在一起,结构新颖而不凌乱。缀在墙壁上的玻璃豪华而庄重,给人安静、舒心的感觉。
走进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和蔼可亲的老师,即将朝夕相处的同学和那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显得那么诱人。
瞧!北边的那座楼是什么?进去以后,才知道那是食堂。一排排整齐的连桌椅,干净又卫生。窗口前盛饭的阿姨总是笑眯眯的,仿佛回到了家一样。
再往北走,是便利超市。虽然第一天大家把门口挤得水泄不通,但经过老师的教导,同学们已经能够有秩序的购物。
向东放眼望去,一片空地,原来是没有完工好的操场。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做出最完美的操场。
在超市、操场的最北侧,是男、女生宿舍楼。夏天的风扇、冬天的暖气、磁卡电话,为我们打造了舒适、安逸的休息环境。
清晨,我们沐浴着初升的太阳光,迈着矫健的步伐,欣欣然走进教室,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叮铃……”,上课铃响起,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琅琅书声传遍了整个校园。同学们认真听讲,生怕哪里听错了。下课铃一响,欢声笑语浸透整个校园。一直到深夜,校园才会变得异常寂静。
“追逐梦想,天天向上。”让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吮吸知识的甘露,向着明天,向着太阳,书写新世纪最美的篇章。我相信,这片肥沃的土地一定会培育出新的幼苗!
【篇四: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大家知道我在新宏文教育培训时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谁吗?你们猜得到吗?咦,别着急,就让我来揭开这位神秘人的面纱吧!
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都可以扫地了,眨眼睛的时候,睫毛一上一下地摆动着,有着一个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般的小嘴,漂亮极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背诵语句的时候,不小心背错了,我耸拉着脑袋嘟着嘴,垂头丧气地说:“唉,今天又不能早下课了。”正当我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同学走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这时,我的“救星”来了,细心地告诉我这段语句怎么背会记得印象深刻,会更快地背好,这个方法就是:先背排比句,再背其他的句子,这样就可以很快地背好了,我照着老师说的方法背了一下,真的成功了!“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同时也感谢老师教给我的方法,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也许,你们是真的猜不出来了!我就来帮你们揭开神秘的面纱吧!她就是漂亮的媛媛老师。
啊!媛媛老师我永远忘不了你!忘不了你的漂亮面庞,忘不了你的谆谆教诲。
【篇五:留在心里的印象】
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正襟危坐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夜里微凉,教室里只有她一人,正抱着一本《老狐狸》津津有味地看着,她似乎什么都忘了,就这样沉迷在书的世界中。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这女孩便是雯雯,我认识她时,也不过六七岁的样子,离现在将近有五年多了。
我七岁时见她第一面,那时我和她都是被父母送到学校来读书的。她望了望我,冲我笑了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她留着一头帅气的如男生一般的短发,肉嘟嘟的圆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又高又挺的小鼻子下装着一个樱桃小嘴。显出一副惹人喜爱的模样。
从一年级开始,一条友谊的锁链就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我们有过争吵,但是不到半日就把争吵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了。我们互相帮助,亲密的就像一个人。
记得四年级的时候,雯雯带我去了一片梦幻而又现实的地方,那里遍布着五彩缤纷的花朵。“这儿真是宛如仙境啊!”我感叹道。我们在花海中漫游了许久。忽然,雯雯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来当花仙子,这里就是我们的皇宫,我们得去做一根宝杖!”雯雯脱口而出。我点了点头,立刻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从不远处找到了长竹棍,而雯雯则找到了许多奇异的花草和芦苇来。我们分工去做,不一会儿,一根崭新的宝杖就完成了!她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
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照例发了《小学生时代》,我草草地翻了翻,感觉很没有意思,便叫着雯雯一起去操场玩了,可是雯雯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我就更大声地叫了她一下,可她只是不紧不慢的说道:“等会儿,很快就看完了。”可话虽这样说,渐渐地,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我不耐烦地说:“快快快!”说完,便迫不及待地一把抓过她的书,嚷嚷着不还给她。她生气了,气得发青的脸上,一双眼睛瞪得极大,我无可奈何,只好把书还给他。
至今,在我眼里,雯雯还是那个爱笑、乐观、开朗的女孩,只是在声声话语中更增添了一股自信。
六年的小学时光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便象征着我和雯雯即将分别,也许,这一别就永远见不到她的面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雯雯。
【篇六:古城印象】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丽江古城仍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中亘古不朽,书写着绚丽的自然诗篇。
狮子山带着永不褪去的绿色守护着一方百姓,葱笼繁盛的古柏林,给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不衰的青春活力。在狮子山上远眺,晶莹夺目地立于苍穹之下的玉龙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玉河水从雪山脚下缓缓流出,流经周边的田野,淌进古城,飘向那永不停歇的江流。
古城之古,或是与狮子山下的木府是分不开的,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风霜与时光的洗涤,木氏土司府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有故宫,南有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古人之语给予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而今,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名花古木,经书典籍,再现昔日木氏土司的生活场景。漫步木府,穿行在历史的长河里,仍能感受到木府枕狮子山而生的阳刚之气和环玉水而出的阴柔之美。
依狮子山山势而建的一院院古朴的纳西民居,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祥和安宁。家家有水,户户垂柳。穿街而过的溪流在青石板上镌刻下的道道印记,记录着古城的美好人事,也记录着来往的游人百态。古朴的石板桥,不再是看风景的人所独有,也幻化为人们的美好回忆。
有人因“艳遇之都”而走进古城停留于“酒吧一条街”继而以“千城一面”的叹息离开丽江,这是不合时宜的。
丽江不浮躁,她很纯粹,也很真实,在这里你可以“艳遇”丽江朴素的人情、朴素的自然风光。走马观花过客式的游玩领略不了丽江独有的魅力,想要了解她,还得驻足,在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小院内,欣赏殷红的三角梅、绚目的杜鹃花在清风明月下竞相开放的姿态;与庭院里身着披星戴月服饰的阿妈们小聚闲谈;在懒懒的阳光和慢慢的时间里放松自己,与小桥流水为伴,感受闲适光阴中的一草一木,体味一米阳光中的温暖纯粹……这样的情致若不走进小街深巷是感受不彻底的。
高原水乡不虚名,小桥流水杨柳亭。丽江的山水,温柔多情,丽江的人,古道柔肠。这座充满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让我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