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装满回忆的小屋】
这是间装满回忆的小屋:每一张课桌,每一盆植物,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
走到我们班走廊,会看到我们各小组精心制作的缤纷多姿的风筝,上方是精心裁剪的“福”字,成群结队,五颜六色的“福”字是多么喜庆呀!
进入教室内部,会发现这和普通教室不同,墙报上贴满了同学们亲手制作的艺术品,多么有创意呀!看着宽大的黑板,仿佛又听见了老师清脆的写字声,那偌大的黑板后藏着一台大屏幕的电脑,那可是我们全班公认的“宝贝”!黑板前方便是讲台,上面放着一个精致的笔筒,那是我们班李雨曦精心制作嘀!
我们教室最别具一格的是花圃,摆放着二十几盆盆栽,每一盆都别有一番风格。我最喜欢我的“海棠花”,还记得去年国庆假时,它奇迹般怒放了,开了好几朵美丽娇小的花朵,吐露芬芳,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花圃下方是橱柜,我们做收纳柜,把用不着的学习用品放在漂亮的纸盒里,纸盒巧妙地排成“六二”两个字。
教室东北角有一间“多功能”杂物间,本用来摆放卫生用具等物品,但又被我们另外利用成了“隔离小场所”,如果你被调皮的男生追着打,毫无疑问,快跑进杂物间避难;如果你和你的死党有小秘密要说,就快偷偷溜进杂物间吐露心声;如果庆元旦或六一需要化妆间和试衣间,那肯定是杂物间哪!别看这是个杂物间,用处可多着呢!
教室北侧有着一处充满书香味的地方——“智慧源”,那儿可非常有创意,是无书图书角,上面贴有朱熹的千古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时间渐渐流走,同学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倒计时了。充满回忆的小屋啊,你见证了我们奋斗的汗水,呈现了我们演绎的精彩,给予了我们无数的温馨。
【篇二:回忆的作文】
打开柜子,我小心拿出一板沾满灰尘的碟子,轻轻地掸去上面的尘埃。
上面的四只小青蛙正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唱着歌。
按下播放,首先出现在面前的,是“20xx年六一儿童节祝同学们快乐”这几个大字,随着出现的,是我的班主任杜老师,一袭白裙的她,正捧着一张黄色的奖状笑盈盈的对着大家,啊!“这时”的杜老师显得格外的温柔、漂亮,就像一位公主。
接着,我看到了一群即陌生又熟悉的身影,他们就是我的同学,大家都穿着黄、绿的那套校服,抱着臂,端正整齐地坐着,一张张鲜艳的红领巾映着小脸儿里透着一丝淡红色。每当一个同学得到了奖状,其它同学都会热烈的鼓掌,那一双双嫩嫩的小手好像一捏就会化。
第二个阶段是才艺表演,同学们的的拉小提琴,有的弹琵琶,稚嫩的小手不规律的拔动着琴弦,大家却听得如痴如醉。看着看着,我的心似乎随着琴声回到了三年前。
碟子放完了,童年那一张张纯真无邪的面孔在我心并没有回荡了许久。
【篇三:荔枝引起的回忆】
傍晚的微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我走在夜市的街道旁,看到一边摆在摊子上的荔枝成熟了,我就想起了和妈妈一起摘荔枝的那段记忆。
那天,妈妈带我去农场摘荔枝。我们坐了半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农场,妈妈给我们买好票后我们就一起进去了。
走进去一看,到处都是荔枝树,上面还结着一些荔枝。我和妈妈走进林子里,妈妈给我摘了一颗说:“你看要摘这样的,果实又大又红,表面没有棕色的斑点,而且要饱满才行。听懂了吗?”我迫不及待的说:“听懂了”,说完我便抬头在树丛中寻找。我摘下一颗一看,这个虽然表面上是红的,但背面却是绿的,完全没有熟。回头看见妈妈已经摘了很多,而我却只摘了一两个。我有一些失望,但我还在继续摘。
我给妈妈看了看,她说:“你摘得的这些完全不好,还是让我来吧“!我坚持着:“不!我要来”!
又开始了,穿梭在一片荔枝林子里吗,我有一点想放弃了。但转念一想,刚刚自己还在妈妈面前逞能,不,我不能放弃!后来我找到了方法,先看颜色,再用手轻捏一下,如果太硬些许就是没有成熟。通过这样的方法,没有过多久我就摘了许多荔枝。过了一会儿,我把我摘的荔枝交给了妈妈,她仔细看了看说:“不错,这么摘就对了”。
夕阳洒下余晖,我的心里暖暖的。
妈妈把我们摘好的荔枝拿去称了一下,之后付钱就回家了。摘荔枝虽然事小,但我明白了凡是都要亲自尝试,唯有熟能生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篇四:装满身后的口袋】
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上帝造人时给每个人的身上都缝了两个口袋,一个放在胸前,专门装别人的过失和自己的抱怨,另一只放在背后,专门放自己的过错,但大部分的人死后见到上帝时,胸前的口袋都是满的,背后的口袋却寥寥无几。
我们都对自己太好,半分不愿伤害自己,觉得自己是最美好的,就像材料中的太太一样,只会一味的嫌弃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却忽视了她自己的懒惰所造成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漫画,主人公在不断抱怨“父母不够有钱”“同学不够友善”“老师不够博学”之类的事情,可他却不知道反省自己,如果他肯努力的话,哪怕一点点,都不至于会是“倒数第一”的命运。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我们从客观上就认为什么都不是自己的过失,是别人的过错连累了自己而已。从这种意识上,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这并非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所有人的特征。这种特性就是劣根性。
但是也有人能够摆脱这种劣根性:著名画家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精于素描。它将中西技工融合,形成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一次画展上,徐悲鸿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中的鸭尾,被一个乡下老伯指出错误。徐悲鸿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他把“过失”装进“口袋”成就了一代绘画大师。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学理论,在地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但他并不满意,因为他认为还有不足。他把过失装进“口袋”,潜心研究,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胸口的口袋”装满了别人的过失,“背后的口袋”却空空如也。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拒绝发现自己的过失,没有正确的认识客观事物。
去找别人的错误虽然容易且让自己引以为鉴。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种状态固然好,但要是如文中的太太一样,抱着嘲讽的语气去挑错,而非以之为鉴。这种时候,就应该把自身的过错找出。自己的缺点改正了,才能更好的认清事实,做出判断。
发现并改变,然后并装满“背后的口袋”。有正确地客观意识,不做主观臆断,才能认清事物,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不是吗?
【篇五:读《装满昆虫的衣袋》有感】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法布尔的执着和专心致志深深的感动了我。
小时候,一只会唱歌的小虫子,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整整找了三天,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把那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歌唱家”找到了。虽然他的迟归让父母担心,但是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已经悄悄地种在他幼小的心田里。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赶鸭。他把鸭子赶到池塘后,转身就开始静静地观察起奇妙的水底世界。他捡了许多的宝贝,装满了两个衣袋,心里甜滋滋地回了家。没想到他的举动却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他流着眼泪心疼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虽然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却丝毫不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后每一次有机会他还会背着父母兴致勃勃地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
正是因为他对昆虫的执着,让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并且用毕生的经历写出了巨作《昆虫记》。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做蛋糕,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把材料整理好,把厨房给搞得一团乱,当时我就被我的奶奶给骂了一顿,就连我的材料也给扔了,警告我以后再也不许做蛋糕了,我又伤心又难过,就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是我心里默默地发誓:以后一定会把厨房给整理好,继续做我心爱的蛋糕,我不会放弃的,我要努力成为一个专业的烘焙师。现在,我已经能够越来越熟练的做各种各样的蛋糕,我想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
通过这件小事,我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执着的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成就。我会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