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不再因告别而悲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告别不是悲伤,我不再因告别而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中逝去,她分明听见家乡的燕子呢喃,亲戚呼喊,但她拭干眼泪,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告别曾经属于她的一切,去塞外播下和平之种,她的韶华在满目的黄沙中消逝,她的美貌在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回眸,是告别的坚毅,是凤冠霞披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见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的失败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装,站在城门下,身旁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是断垣残壁。透过层层送别人人影,他没有悲伤,那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受尽凌辱,但不忘卧薪尝胆。告别总是延续着未来的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飞。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他早已无所留念。站在江边,看见百姓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咏吟。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一跃,他被江水吞去。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去拥抱蓝天;落中告别树枝,去孕育希望;风帆告别海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我不再因告别而悲伤。
【篇二:为了告别的纪念】
2020年4月4日,一个应该像1937年7月7日、1949年10月1日、1978年12月18日、2008年8月8日那样被记住的日子。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最适合成为哀悼与纪念在这次疫情中死去人们的日子。当我得知哀悼的消息后,曾无数次设想过它的形式:献花圈?主席发表讲话?还是默哀?事实证明我一个也没猜对。早上10点整,我正在打着篮球,忽然尖锐的笛声从天边响起,划过城市的上空,到达每一个人的耳畔。我赶紧站好,同时看见身边的每个人也都静静地肃立着,像虔诚的教徒——我曾在耶路撒冷的哭墙前看到过类似的情景,那里的教徒在祈求神灵的佑护,而我们只是希望死去的人们能够走好——这已经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是对生命的尊重。
笛声如泣如诉,路上的车鸣也不断加入,使声音越来越大,形成一片,笼罩整个城市。虽然笛声有些刺耳,但我却觉得它是一首挽歌,是一首安魂乐,它已经超越了那些华美的乐章、精致的歌曲,超越了教堂里无休无止的赞美诗,它更像是一种永恒。虽然它只有一个音符,一个曲调,但它包含了所有的喜怒哀乐,向人诉说着这个国家在这一次疫情中的一切。它没有歌词,歌词早已写进每个人的心里——我们此时只需要心灵的共鸣。
笛声结束了。我祈求,三千多条在这次疫情中无辜逝去的生命,走好!保重!特别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你们对得起“中国人”这个称号!我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都是芸芸众生,你们却做了英雄才能做的事。
在历史的推进中,能够传递的只有记忆。这个国家会永远记得你们。
这次疫情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人心的丑恶与良知。有的人倒卖口罩、提高物价发着国难财,有的人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有的人退缩,有的人逆行;有的人彷徨,有的人笃定……这就是此次疫情的众生相。真的,这次疫情我们得到的太多了。
但也失去太多了。这次的死者中很多都是守法的好公民,很多都是未来祖国的栋梁,很多都是好丈夫和好儿子,但他们都不在了。他们看不到中国真正崛起的那一天了。我为他们惋惜,只能在声声鸣笛中与他们告别——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7年前,非典肆虐,当时的70后和80后保护了还只是孩子的90后;而今年的新冠肺炎,已经长大的90后又再保护我们00后。那么将来呢?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这个特别的纪念,我们这一代要纪念什么?
【篇三:告别天真】
“轰轰烈烈那些年,有遗憾的感觉,为何感觉,那遗失不见的天真……”每当想起这句歌词,我的心中就难免会有几分难过与惆怅。是啊,一切都变了。连原有的那一份天真,也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成为追忆。
拿着爸爸从外地给我寄来的参考书,我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看见了这本书,纷纷问我在哪里买的,因为里面有近年中考的知识要点与练习题。我没有做声,心想,我才不希望你们能够买到呢!忽然,我心中一惊,我怎么啦?我变了?我变得自私了!没敢继续想下去,赶紧拿出作业做起来。是啊!初三的忙碌使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来想些什么,唯一要做的,就只有埋头苦读。第二天,我忽然看见自己的参考书被撕去了封面,继而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别人的课桌上。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整理好书本,继续做题。紧张的学习生活早已使我们麻木了,早已不懂得该怎么去说……突然间觉得心中好难受,我们都怎么了?曾经,我们一起手牵手回家,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被老师批评……曾经的曾经,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可如今……我随手在精品店挑了份礼物,随手递给她,随口说了声“生日快乐”,她呢,随口答了句“谢谢”,然后匆匆放进书包里,没有多余的关心与问候,彼此简短的语言,突然间,心里觉得好难受……
几天前,我微笑着拿着试卷问后排的同学该怎么写,可换来的只有冷冷的一句“不知道”,我没有说什么。卷子发下来,我看见她那张卷子上大大的勾,再看看自己这边,明明只是被当作习题做的试卷,可突然间觉得心里好难受……
秋天来了,我套上一件厚外套,依旧还是那条街,踩着叶子,脚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好像一首悲怆的欢送曲。我抬起头,天依旧是蓝的,只是好像少了些什么,也许早该如此,挥挥手——告别那一段天真与美好吧!只是还是觉得很突然,胸口好闷,心里还是觉得好难受。
【篇四:告别不是悲伤】
人生长路漫漫,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在这人生之路上,不可能有人陪我们到永远,因为我们还要成长,还要成熟。终会有一天分道扬镳。无论那一天是怎么的到来,但都要做好现在的自己!也许告别不是悲伤,也许告别只是另一种爱吧!
患得患失
也许,人生就这样,青春就这样。谁都不能陪伴对方许久。总会有离开的那天,朋友也会有分别的时候,虽离别的场景总是让人伤心,但我们总是要接受现实的!爸妈也不可能一辈子陪在我们的身边,终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工作,会有自己的职业。也许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的精彩吧!人生中的患得患失有很多,同样的,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人生中有很多的人走茶凉,但这一切,我们却始终要经历!也许,经历了患得患失,经历了人走茶凉,我们才会变得更加的成熟吧!也许成熟后的我们会更优秀吧!
另一种爱
也许,告别不是悲伤,知识另一种爱罢了!因为我们不能总是让人捧在手心,我们也要学会成长,学会长大。这样,我们才会变得更好!也许,告别不是悲伤,只是另一种爱。我们的长大,时间的变化,正如时间的流逝,我们也不忘最初。告别,既是一种成长,只有无依无靠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坚强起来!我们将告别过去,告别弱小的我们!去迎接新的一天,去迎接不同的自己!
告别不是悲伤,告别不是伤心,也许告别了,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好,也许告别了,我们也就长大了。不像当初的幼稚。因为当初的你改变成现在的我!将告别当做是一种坚强,相信自己会更加美好的!
告别不是悲伤,将告别化为坚强,将告别化为前进的动力。相信,未来的自己会更加的优秀!
【篇五:告别不是悲伤】
告别,是血之流的痛;告别,是泪之尽的苦;告别,是情之断的难。但古往今来的名人墨客却用史实告诉我们,离别不是悲伤。
屈原投江,是感人的忠心,独乘小船,渐渐远离故土,楚怀王冷凌的目光还在脑海回荡。他凄悲的望那凉如冰的江水,不再有对国的眷念,站在江边,看百姓生不如死的生活,他的心碎了,死矣!他惟一的选择,这生命最后的告别,他笑了,笑庸君,笑贪臣,笑自己的忠将名垂千古,笑的一跃,被无情的江水吞没。但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还在为世人所传诵,所感叹。
王昭君出塞,为和平搭起了彩桥。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远渐去,她分明听见了大雁那亲切的呼唤,但她拭干泪水,她告别亲人,告别故土,去塞外播撒和平的种子。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远去的眷恋,一朵白云浮到塞外,那是亲人对她永远的祝愿。
毛泽东,背井离乡,解放中国。他背着行囊走在家乡的土道上,他回头张望故乡,最后看一次自己出生的故土,最后看一次自己亲切的港湾,他为理想怀泪离别,告别故乡,漫天飞舞的沙尘仿佛为他哭泣,南归的大雁为他送行,愿他一路走好。
这些伟人演绎了告别不是悲伤的传奇,他们用自己最无私,最伟大的爱面对离别,难道不值得我们传颂吗?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湖泊,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
【篇六:告别,不是悲伤】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的坚定,他们化离愁为奋起,化离愁为希望。独步汗清文化时就诠释了告别,不是悲伤!
陶潜归隐
他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清晨薄雾轻纱,鸟语花香,在花丛中漫步,在田园中劳作,闲适而自在。外面的世界已被深山阻隔万里之遥,他微微一笑,想起了告别官场的决然。一句“吾不为五斗米折腰”,历史在他愤然离走那一刹停止,给后人一个归去的背影,充满着对尔虞我诈黑暗仕途的不屑。
告别是新生活的开始。
李煜离国
大宋的兵马终于毁灭了摇摇欲坠的南唐,带走了他们的国君,封“违命候”。紫禁城的西楼下自此多了个忧伤的男子,他在那吟咏绝世的词作:“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水向东流”。国家不幸,诗家李煜告别故国,却留下了更多传世的绝唱,离开就离开罢了,然而足以教我们细细品味,刻苦铭心的莫过于一场场美丽无比的告别。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
告别不是悲伤,告别是面向未来,准备迎接全新的挑战!
离别向来是令人伤感的,而小作者却另辟蹊径,告诉我们离别是一个新的开始,并且融入了陶潜、李煜的故事,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离别不是悲伤,难得小小作者有如此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