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在倒影中书写往昔】
在记忆深处,总有一片深深的海湾,它将年少稍纵即逝的光阴在此后的岁月里来回拍岸,湾的另一端,便是那些经岁月折射的倒影,再现往昔……
它们映射在金沙铺成的海滩上,映射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的对岸,映射在晴空里霞蔚云蒸的天际下,最后回波到往昔的彼岸,凝固成象征欢悦的图腾。
那次,面对蔚蓝天心下的亚龙湾,我卷起裤角,踩在细腻,酥软的沙地里,一步一步向海岸线踏去。地平线上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光,沐浴着阳光来到海边,欣喜地接受了排排海浪对小腿的拥抱。向旁瞥一眼,只见映射出的大大倒影,在海岸与软沙间横贯,虽分辨不出每一个细致的位置,但那熟悉的轮廓,跃动的四肢,足以诠释“欢呼雀跃”,足以抒写“心满意足”,任海波翩跹全身筋骨,抖落一滴又一滴的美好。
那时候无忧无虑,除了阅读,喜爱写作,便是游历四方,痴心于世间万物,陶冶于生灵本色的交融。自幼与水结下不解之缘,观看了诸多瀑布,漫步于小溪,于池塘边,奔向大海与海湾的临近。只是,许多细节已变成最初的羊角辫,在光阴中遗落了。只有那清亮如桂花香般的笑声,年复一年地记载于倒影里,折射在记忆的湾头。我曾想,是否笑声与喜悦已汇入海流,只要自己走近它的“血脉”,便之即可从倒影中换回。
也曾和这水闹过不愉快。一次在海滩旁,离浪潮近在咫尺,被突如其来的海水湿了衣服。风瑟瑟地吹拂,身上不由地渗出几丝冷意,太阳已过地平线,剩余几丝熏青色的霞光,游丝般散布天际,百般无奈之余,只好让海风肆无忌惮地将其吹干,留下几层不明显的纹理。想到回去还得喝下几罐热水与那驱寒气的热辣姜汤,我愤怒地将石头砸进海中,斑斑点点的涟漪清浅而又悠长地漾开,仿佛在嘲笑我一时的顽皮,淘气,像一个广阔而蔚蓝的谜团,只剩下那狭长的倒影在余辉中被拉得很长,抹上一层惆怅的淡光。
在这世间,任凭千沟万壑也抵不住流年的侵蚀,储存往昔的倒影终将随湾头的岩层一同老去,在湾心深处静静地沉淀。然而,不论倒影是长是短,是大是小,总有那样一个倒影在湾心永驻。它是那样的美,拥有任何人都无法将它改变的大小和深度。在时光的流逝中,它一直保持着自己最初宽广的模样,提示我们:“倒影有长有短,不忘初心”。
每一见水,总会有一个倒影崭新如初。那时的我只愿眼角边落下的那滴,划为一滴追忆的凝露,随着拍岸的湾水悠悠出场,流过那鸟语花香的往昔岁月。
【篇二:人在艰苦中书写奇迹的星火】
奇迹是什么?奇迹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奇迹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奇迹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奇迹·长征
万里长征,可以说是艰苦创造奇迹的“代言人”。二万五千里,不分昼夜,风雨兼程,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哪一个不是艰苦无比,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但红军战士们矢志不渝,为了心中的理想誓死拼搏。
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湘江战役来说吧。湘江战役中,红军遭到了重创,敌人的飞机不断空投导弹,地面部队也向红军不断进攻,红军战士们可经说是在枪林弹雨中前进。鲜血洒满了“脚山铺”,尸体铺满了“新圩”。但红军创造了奇迹,也必然会创造奇迹。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四日,红军成功从数倍于已方的包围中突围,继续迈进长征之路。
长征中,红军战士们食不果腹,卧雪眠霜,一次次地打退敌人的偷袭,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红军又一次创造了奇迹——长征胜利了!
奇迹·破秦
不可一世的秦国曾一统天下,但就是在这种压力下,两个人像彗星一样崛起——刘邦、项羽,他们在重如泰山的压力下,联合各地人民,常与数倍于已方的秦军作战。
最著名的便是巨鹿之战了,公元前二百零七年,秦军大将章邯派重兵包围了赵国都城巨鹿,项羽率兵救援,部队渡过漳河后,他下令将般只全部没入河底,以示没有退路,只有拼死作战。巨鹿城下,项羽军与章邯军激战九个回合,终于全歼秦军,名振天下。
奇迹·吞吴
越王勾践,被吴国俘虏,为饲马者,处处受到欺辱,生活无比困苦,但他谦虚低调,行事谨慎,在磨难中总结兵败之过。数年后,他得以回国。回国后,他并没有贪图享受,而是天天卧薪尝胆,壮大国力,最终带领越兵灭掉了吴国。这样,越国从吴国的一个附属,在磨难与屈辱中不断壮大,灭掉吴国,洗雪亡国之耻。
可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卧薪尝胆,越甲吞吴。所以,要在艰苦中保持一颗奋发图强的心,便能书写奇迹的星火。
【篇三:人在生命中书写未来】
每一次太阳从地平线上出现,每一次太阳毫不留情地收去光辉。告诉我们时间拖着长裙溜走,告诉我们生命的足迹如此一天天地蔓延。生命是不是又少了一点,通往未知的路是不是又短了一些?
与旧友稍一纵聊过往,时间即悄然离我而去。埋头于得意或趣味横生之黄卷于青灯下片刻,永夜即已到来。未必要“老大”才“意转拙”,未必要到了“白首”才“甘契阔”。我们常常知晓时间逍遥在逃,却无法敏锐地感受到周遭的细微改变。于是虽然可以依旧“浩歌激烈”,但那些经历过的“已知”有时也如“未知”一样空白。停下来了,才发现忽然之间已然天翻地覆。相比于推动世界不断改变的能工巧匠、大美无声,我们的存在就如雨中一滴,或是空气中的尘埃一粒。
于是我们困惑苦恼,开始挥霍着有限的时间,任凭虚空填充在本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之中。
因为他不知道“存在即合理”:来到这世间就必定有存在的意义;他不知道哪怕朝生暮死也有灿烂瞬间;他更不知道正因为未来是充满未知的空白,才可以随意描绘,将自己的灵感智慧和豪情涂抹上去并加以固定、实现。
如果。
如果未来的路的方向是既定的。如果未来的一切早有先知相告,非常明朗。我们也许就会忘记我们可以另辟新路,去寻找新的宝藏,去颠覆预言。因为这个“如果”,大多数的人,必将只是按图索骥走向毫无神秘感可言的终点。
可是这个“如果”并不存在。
不必再“哀吾生之须臾”,不必再苦恼自己的存在渺小平凡。生命无论短长,生命无论平凡还是波澜壮阔,只要拥有生命便拥有创造美好的可能。
可以拿起笔,记录天马行空的奇思,可以调好颜色盘,画出刹那一闪的灵光,也可以使用工具,实现人无我有的想象。
生命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着未知,任何看似不可能的想象在某一天都有可能实现。时间一点一点逃遁而去,秒针循环之间人们已使这个世界发生巨变。数十年前不可想象的触屏手机,如今已是街头街尾寻常,连通虚拟与现实的VR技术也将进入人们的生活,而这些技术的创造源于能工巧匠的不断观察与思索。与其终日哀叹不已,不如开启新的思考。
生命的价值是抓紧分秒。生命的价值是埋首铺垫那不断升高的人生台阶。人在生命里的今日不断书写,有了今日的存在才有未来。未来的确充满未知,但未知的美好却来源于我们此刻迸发出的灵感。为了实现我们的想象,为了拥抱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必然需要我们在生命中不断书写未来。
虽吾言如同宣言——依然要说,莫等闲!
【篇四:书店是一个书写灵魂的地方】
书,是承载民族灵魂的精神珍宝,而书店,则是一隅书写灵魂的圣地。
书店,它镌刻了人与书的一次次浪漫邂逅。当一个心怀书韵的人漫步于城市的街边,他的双脚便会不由自主地被书香牵引,直至循着书香走到这一隅圣地,才会欣然停下脚步,满怀狂喜地融入书海,在一排排罗列整齐的书架中穿梭,不经意间遇到自己心动的一本,如同初恋的少年遇到心仪已久的伊人。于是他们灵魂交融,将撩人的情思化作心灵的吸引,许下了永久的约定。书店,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浪漫的见证人,记录下这一番灵魂的碰撞。
书店中蕴藏着的沉甸甸的智慧总是令人心驰神往,在来往的人群和流动的书籍中,书店本身却如同一座驻守的佛塔,悠悠凝视着穿梭的生命,感受着生命长河的汩汩流动,无私地点化着人们的灵魂,助其悄然羽化。
书店弥漫着的芬芳智慧令一个城市增色,成为城市中最宁静深邃的风景。城市虔诚地装点着书店,用隔音的玻璃材料围成一座防守牢固的城墙,将舒适的软椅分布在书店的每一个角落,使大片的绿色书架漫进人们的眼底。它隔断现代汽车低沉的轰鸣,冲淡繁华都市带来的喧嚣,过滤心湖漩涡中的尘埃,赐予人们安静与和谐,散发着无尽的芳华。在这里,人们的情操得到升华,城市的紧迫压力得以释放,书香的氛围灵化了素养。
然而,愈发现代化的社会却渐渐孤立了温婉的书店,电子设备淹没了书香圣地,人们对硅质液晶的亲睐代替了对书卷的爱抚,在物欲的海洋中盲目打捞珍宝,而一次次的路过书店却目不斜视。古时的书肆典藏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今在这般富足的年代,书店却越发无人问津。电子书、网络书店固然便捷,可却少了一份精神的痴狂、心境的淡定、灵魂的渴望,着实令人忧上心头。
书店是书写灵魂的地方,是我们灵魂不能离弃的归宿。愿我们的城市需多一些这般精神上的象牙塔,愿人们在奔波忙碌的同时也应多多徜徉在心灵的汪洋殿堂中,摩擦出灵魂深处的火花。
【篇五:书写于山水间的人】
清晨,湖面波光粼粼,四周的群山环绕着西湖。在湖边,古木参天,树下,湖边公园里的方砖如同写书法的田字格,显得无比工整。
然而,此时这些格子上出现了一个个的字。如果,这些不断被游客脚踩的方砖有知觉的话,它一定会为此而感到奇怪。原来,这些字是由一位鹤发童颜的地书爱好者写就的。只见他头戴一顶鸭舌帽,穿着一件白衬衫,衣着再平淡不过了。但是,却见他右手拿着一支足足有三尺长的大笔,笔杆部分是金属做的,笔头却是一块已经变得皱巴巴的海绵,左手则提着一个用绳子吊着的盛满水的水桶。这下,他的回头率一定是百分百的。
他写字的本领十分高。只见他娴熟地把笔往水桶中一插,等笔头蘸饱了水,就提起笔开始在地上写字。他拿笔的姿势却与我们平时握笔的姿势不同,更像是拿着一把勺子。当他从容不迫地写下去时,仿佛进入了无我之境,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如同空气。只见他笔下一横一竖都雄劲有力,饱蘸了水的笔在地上如同变魔术一般。水写在方砖上如同墨水写在白色宣纸上一样,显得十分雅致。一撇一捺就如行云流水,一个个如同艺术品的字,在他的笔尖一一绽放。不管是因为地书艺术太有魅力,还是那地书工具太引人注意,他仿佛是一块吸引力超强的磁铁,周围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不仅他自己沉浸在地书艺术中,连周围的游客也一起沉醉其中。他还越写越起劲,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苍龙……”让大家都热血沸腾起来。但是,他才写到“苍”字,“龙”却迟迟不见出来,难道“龙”他不会写?这下,他可就露馅了。但是,他毫不手足无措,似乎什么也没发生,悠哉悠哉地走开了。正当大家都感到十分疑惑:他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却见他走到湖边,装满了一桶水,原来,西湖就是他巨大的墨池。只见他又信步走了回来,显得格外神清气爽,随后他龙飞凤舞地把“龙”写了上去,边上懂和不懂地书艺术的人都交口称赞。
这时又有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走了过来,一看地上的字就和那位写字的书法家攀谈起来。一位北方汉子说:“您这个字力道十足。”接着另一位江南女子说道:“这个字也写得十分耐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听说刚才那位写字的老者已经九十多岁了,是书法家协会的资深会员。他在这里坚持写了几十个寒暑,怪不得他的一笔一画,都如此让人陶醉。这些都是他在这里数十载练就的本事。
朝阳下,人群中,伴着徐徐的清风,那位精神矍铄老先生依然谈笑风生。望着他的背影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像他这样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又有恒心的人,必将推动地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