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核桃坝参观记】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核桃坝,又一次目睹了它的美丽。
我们是坐着车来的,一路上那黄色的银杏树正在一片片的往下落,就如同那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一般。
下了车,我们沿着山路来到了一位伟大老人的坟墓前,祭奠何殿伦老先生。以前在核桃坝,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核桃坝,几大湾,十年中有九年干,顿顿红苕包米饭,吃水要翻几座山,不少男的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一年辛苦无收成,大田变成放牛山。”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核桃坝,也是核桃坝人摆脱不了的苦曲。
就是因为有了何殿伦老先生的艰苦付出,有了核桃坝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艰苦奋斗,种茶致富,才有了现在美丽的核桃坝。何殿伦老先生,中共党员,任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35年,曾分别在1965年和1989年两次登上天安门,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
以前的核桃坝是个有名的贫困村,在他的带领下,仅用了97天,就筑起了一座长57米,宽7米,高5米,能装12台水能泵的堤坝,引水上山,灌溉农田,使该村一跃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村,并且还成为了“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随后,我们又跟着老师来到四品君红茶管,开始品红茶,红茶入口苦,但回味甘甜,阿姨还告诉我们,品茶的要点:一品神清,二品心静,三品景雅,四品人和”。
我们一路走到芸香茶业,学到了泡茶的步骤:一温杯,二是将茶叶放入高温水里冲泡,三是开水冲泡,四是赏茶,五是饮茶,这就是泡茶的步骤。
翻开历史的相薄,倒退二十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穷山村——核桃坝,前进二十年,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美丽富足的新农村——核桃坝。
【篇二:核桃坝游记】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我和同学们来到了“西部茶海”里被誉为生态茶叶第一村的核桃坝村。
我们首先来到了何殿伦老先生的墓地祭奠他,说起何殿伦,你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可是核桃坝的人无论如何也忘不了。何殿伦是核桃坝的以前的老支书,是他带领人们种植茶树,走上富裕之路。据统计核桃坝1980年每年人均收入只有一千多元,而到了2016年的时候,平均每年的人均收入已经到了1万多元钱。然后我们来到了村委会的多功能教室,我一看,十分惊讶,竟然是一排排的电脑。现任村支书介绍说,现在核桃坝村有车一千余辆,摩托车除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
后来,我们来到了四品君公司参观,通过阿姨的讲解,我知道了四品的意思,原来是一品神清,二品心静,三品景雅,四品人和。我们还到了四品君的茶叶生产车间,看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机器,阿姨还给我们介绍了茶叶的生产过程。回到公司大厅,我和同学们一起跟着阿姨学泡茶,学品茶。
我们离开的时候还下着鹅毛细雨,但我心里一团火焰已经很旺了。
【篇三:国歌博物馆参观记】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国歌博物馆,我们走进大门,工作人员要求我们把名字写在登记本上,于是,我自豪的把我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写下去。
我们走进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巨大的石墙,上面刻着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时,我脱下帽子,对着这面墙壁敬了一个礼。接着,我们走进一扇门,国歌博物馆分为两层,第一层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文艺工作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抗日活动比如:歌唱,拍电影;他们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但是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只有团结,才能把日本人赶出我们的国家。第一层其中的一个展示柜里,还摆放着当时我军用过的水壶,大砍刀,以及日军的头盔。那个瞬间,我非常气愤,恨不得把那个头盔拿出来砸个稀巴烂。展示柜的旁边,有一部留声机,那就是第一次录制我们国歌的机器。
接着我又来到二楼,了解到国歌是聂耳和田汉共同创作的,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田汉在创作歌词时,由于时间仓促,就把歌词随手写在了一张香烟衬纸上。刚完成了电影故事和歌词,田汉就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了。聂耳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为这首歌作曲。最后,由于处境非常危险,聂耳在日本完成了最后的修改,将国歌传回国内的唱片公司进行灌录,国歌创作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是我们祖国的儿女,用自己的热血,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令人遗憾的是,当《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却因为意外在国外去世了。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士气,奋勇前进!
【篇四:参观记】
今天是2014年4月14日,我与我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刚建成不久的佛山科技馆游玩。
一进入科技馆的大门,我便看到了一个数米高的太阳系模型。我不禁抬起头感叹道:“好大好雄伟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自然环境馆。一进去,我就如同进入一个森林,树林仿佛是真的,水声仿佛是真的,鱼儿仿佛是真的。接着往里走,就是自然环境馆的中心了,馆的中心呈现出一个圆形,中间有墙,把一分为二,一半是一片茂密的,无污染的森林,另一半是人类滥用科技破坏森林的场景。看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
看完自然环境馆,我便来到了工程技术馆。在里面,你可以尝到关于机器人、建筑、航空、铁路,网络、航天等科技知识,还可以模拟驾驶飞机,模拟驾驶火车呢,实在是太好玩了,真是让我过了一把科学瘾。
然后,我们来到了古代中国科技馆,一进去,引入眼帘的便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工作场面的模型和简介以及发明者的蜡像。我好奇地走到简介前去,不经意地触摸了当中的一个按钮,简介突然发出了声音:“造纸术,最早是由……”这可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定眼一看,原来是简介在播放录音呢。再往前走,是一些中国古代机械和一些由古代中国人发明发现的物品和自然规律。看了以后,我为我自己是个中国人而倍感自豪。
最后,我们来到了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生命与生物馆,里面说的是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史前动植物的知识和模型。在动物模型前,我又一次好奇地走上前去。还没等我摸它们,它们就纷纷动起来了,我大叫道:“啊呀!”这可又一次把我吓了一跳。
参观完后,我觉得自己的知识,一下子增多许多,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篇五:博物馆参观记】
我游览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去过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却从未仔细观赏过宏伟壮观的博物馆。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博物馆,我高兴像吃了蜜一样甜。
一到博物馆里,就见里面有许多艺术珍品,班鹿角化石,麋鹿头角化石、骨针……“啊!太美了,我不知从何看起。
我决定先去陶瓷场看一看,进入里面,只见人山人海,里面放着十分珍贵的石器;有陶杯,陶壶,陶瓶。听爸爸说,这些陶瓷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土,人们取土时从汉代和宋代墓葬发现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包括河道、台基、房址、墓葬等古遗迹,以及大量的陶器等。
参观完石器时代,我又穿越到唐国。唐国的作品明显让人更加赏心悦目,其中有大量都是用铜做的,比如说剑十分锋利,其中个儿最大,体量最霸气的是龙泉剑,但人们却称它是诚信之剑,听说这把剑能凿开大山,放出山中的溪水。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那抵抗八国联军的指挥刀,只见它身材十分魁梧,做得十分精美。
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的艺术和智慧。
【篇六:水厂参观记】
为了迎接“世界水日”的到来,3月18日,我有幸来到了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城东自来水厂参观。一路上我既激动又好奇。希望快点到水厂,看看水厂是什么样的。小伙伴们也都很期待。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水厂。分好组后,我们在记者叔叔的带领下,先去参观了反应水池。反应池真是大极了,比我们教室还要大,每个池都连着一根大水管,要两个小朋友才能围住呢。“哇!水怎么这么黑呀?”我们好奇地问。水厂讲解员告诉我们:“反应池里的水黑是因为水很深,从河里抽上来的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在反应池经过混凝工艺处理。”接着,讲解员带我们去沉淀池参观。从解说员的介绍中我知道了,经过处理的水从反应池出来后,又流入沉淀池中,沉淀池里的水经过沉淀后,杂质会自己沉到水深的地方,这是净水的第二阶段。
从沉淀池出来,沿着大水管向前走,我们来到了过滤水池、清水池。过滤水池底下有鹅卵石、绿料和石英砂,据说有消毒的作用。清水池里的水清明透亮,清水池有5米深,很像跳水比赛的池子!解说员说,清水池是水的仓库,因为它很高,能容下很多的水,自来水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的。解说员还说,每日最高要生产5万吨水才能满足百色市民的需求。我心里不禁惊叹起来:哇!一天要用5万吨水!难怪这里的每个水池都这么大呢!
从清水池出来,我们还看见一个大桌上摆放着两个大鱼缸,美丽的金鱼在缸里悠闲地游动着。大家一拥而上,围着金鱼缸指手画脚,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难道养金鱼是用来观赏的吗?我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正在这时,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原水生物观察池和出水生物观察池,是用来监控水中微生物净化情况的。
从水厂参观出来,我受益匪浅,今天了解到了不少关于自来水的知识。原来,我们每天喝到的水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啊!这些干净、安全的饮用水真是来之不易,以后我们应该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