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相关作文
柳思作文700字01-14
现在已是四月,也不是写杨柳的最好时节。校园玉带河两岸,桃花笑春风,好像在说四月是桃花红漫天的日子,但我却不赏桃花,而独观柳。此时的柳树,早已没有三月柳絮的漫天飞舞,也没有早春柳芽的勃勃生机,她是沉思文静的少女,浑身散发出稳重成熟的气息,散发出怡人的芳香。可能她走过了不停成长的童年,迷失方向的少年,渐渐开始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身旁的桃花还在绽放,粉的,白的都有,有的还粘上一抹清淡的红,好像是化了妆...
碎片化时代的思考作文1000字01-14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当下,碎片化的时代已悄然降临。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无论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子设备,我们就能用它在我们碎片化的时间里上上微信、翻上几页公众号、顺便再看几眼朋友圈……这些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大部分人获取信息的一大途径,然而,我们实在应该静下来思考一下,通过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浏览,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鲁迅先生曾说过,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们欢迎的朋...
谈换位思考作文750字01-13
近观一片森林,博大而又无边无际;但远望这片森林,顿变得渺小而又有所局限。生活中的困难或问题就像那片森林,当我们换个角度看待它时,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美好。换位思考,困难会变成契机,日本23岁的农村小伙子赤手空拳来到东京打天下,到达东京后,他惊讶地发现:人们水龙头上接凉水喝都必须付钱。东京高额的消费让他的生活拮据不堪,他没有沮丧,反而换个角度联想到:“这个地方连冷水都须付钱,一定...
血肉之躯作文900字01-12
假设我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正午十二点,我能计算出自己需要多少卡路里和维生素,等于多少克鸡胸肉或西兰花,然后把食材扔进沸水。不,不是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此时我还要用半个小时纠结中午吃什么,拉面火锅披萨麻辣烫,哦,还想喝奶茶。可能吃完又要胖三斤,但不管了。看看,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脂肪的普通人。如果哪一天,计算机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了,那恐怕它再也没什么好怕的了。它也会开始纠结无谓的小事,开始不理性地处理...
问题的多角度化作文800字01-1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因为这句诗,往往在许多事情之上,能给我们以启迪。看待问题,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讲,我们都注重多角度、多元化的去思考。单一的思考问题,只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有一句谚语说到“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葆青春。”这句名言中的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乐观的人以一种乐观的角度看待,所以永葆青春。一个坏...
别让人工智能取代大脑作文800字01-11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21世纪,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工智能这一领域也不再模糊,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例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先生所使用的英特尔系统,可以将他的所想转化成语言告诉人们。如今社会,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已经逐渐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人工智能也频频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但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人类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才是最可怕的。试想一下,在未来,人工智能...
学会思考作文1000字01-10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网络急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然可以列入年度高频词汇的行列中。每当这样的字眼出现在报纸的头版,似乎总能引起极大的关注与轰动,不仅是因为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这科技最新的风采,更是因为它惊人的自主深度学习能力下是一种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由此成为一个热门议题。在我看来,我更偏向于前者。思考是一种体验的证明,有哲人说过:“我...
何必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作文800字01-10
我并不赞同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便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而罔顾后果。人类适当地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反而于人类社会有益。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根据其被输入的二进制数码指令作单调判断,只有“是”与“否”,绝对理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走向绝对理智的道路上前进。举“同态复仇”为例,古巴比伦文明将其镌入法典明文许可,儒家亦曾高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鼓励手刃仇人,现代文明却不约而同地逐渐反对这种原始...
我学习我快乐作文700字01-08
唯有学习,才能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唯有学习,才能引导我们明理,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正如三毛所说:起初我们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模糊的方向,全靠在求知的过程中,由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充填,渐成为实心人。因而求知是每个人都必经的过程。说到学习,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是一件苦差事。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无不是“苦”读的典范。但是每件事情必...
在痛中思考作文700字01-08
众所周知,感官的痛觉产生于皮肤。而心灵的痛感来自何处,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无疑,这些“痛感新闻”戳到了我们的痛处。这种痛,不是利器刺入你胸膛的剧痛,而是将你的理想观念摧毁崩塌,将你压在废墟下的窒息却又渺茫的痛。无药可救。你只能祈祷在下一次的新闻浏览中寻找些许“正能量”的报道,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寻找些许安慰。也许有人问,为什么各种平台上尽是此类让人难受的新闻?为什么不多一些积极元素呢?这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