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军训日记我战胜了自己】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放下手中厚厚的书本,抛开眼前喧嚣的都市,静思未来的初中生活。流年似水,小学的六年在懵懵懂懂中一去不复返,初中生活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
初中生活会是一个五彩斑澜的调色板吗?它有激情飞扬的烈烈红色,正如军训场上迎风飘扬的红旗,映照着同学们挥汗如雨的面庞和笔直挺拔的身姿,用祖辈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有青春勃发的青翠绿色,正如校园里那颗颗小树沐浴着春风,面朝着阳光自由生长,而我们也在老师们雨露般的滋润下,在同学们清风般的鼓励下勤奋努力、力争上游;它有收获季节的`闪闪金色,正如一座座沉甸甸的奖杯,盛载着汗水、泪水,也盛载着荣誉和梦想。我期待着,终有一天我也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团结协作,一起站在奖台上去收获那一抹耀眼的金色……
初中生活会是一段新奇、未知的探险旅程吗?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心学……这一个个新课目对我来说充满了新奇和诱惑。物理将带领我们探索万有引力的世界;化学会展现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历史如一部战车载着我们穿越时空,重返硝烟迷漫的古战场;生物教给我们如何体会这大千世界生命的美妙……在这段旅行中,我们策马扬鞭,在想象的国度里自由奔驰,用学到的知识去发挥无限的创造力,用无限的创造力去探索世界的未来。正如申老师在开学时对我们讲的:以梦为马,以心为剑,少年远行,不畏将来!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学几何?初中三年大好时光,定当付诸行动,决不虚度光阴,为自己的人生画上最精彩的一笔。这,便是我对初中生活的美好畅想!
【篇二:历史将记住南京】
我从废墟上走过,脚下是犹沾染着斑驳血迹的瓦砾。十二月的南京,萧瑟的风刮过,一切景象,空旷而静谧。在我看来,带着庄重森严。我似乎听到有婴孩的笑声,又戛然而止,像是被人生生扼住咽喉般的乍停;似乎又有笑声,开怀而又残酷的笑声。一阵阵冷风袭来,我紧了紧衣服,依然冰冷刺骨,十二月的南京,寒冷异常。
绵延三十余公里,六百年屹立不倒的城墙,是南京身为六朝古都唯一剩下的铮铮不屈的傲骨。染上白霜的城墙上结出暗红的冰晶,守护了六百多年的民众的哭泣,她自那天便看不到。弹痕刮瞎了她的眼,飞机的轰鸣声震聋了她的耳朵,嘶哑的喉咙甚至连一句叹息也发不出。她孑然矗立,和着十二月南京深冬的寒风,伴着无限悲凉。
我彳亍于中山门外,那些人,他们脸上带着狰狞的残忍的笑,大摇大摆的从这里闯入。我试图抚平凹凸不平的墙面,愈合那些创伤,可我的手却虚虚穿过,我握不住他们虚幻的手,连悲凉的风声在我的耳边都有些虚无。“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蓦然醒悟,我不过是七十年后的一位过客,无言的过客,我无权,更无力去更改些什么。
真正的走进城中,青中泛灰的石板映衬着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色。只留下风声嘶啸的可怕的静谧,毫无生气的静谧。临近新年的午后,本该充斥着一家老小欢聚一堂的热闹亲密。可孩子同他的母亲倒在屋内,饭桌上放着已经冷透的饭菜,那个平凡的母亲留给世界最后一个背影——紧紧的护着她逝去孩子的躯体。屋外的台阶上倒着他的父亲,双臂张开,脸上含着不甘与悔恨,他保护不了他的妻儿,他没有尽起他应尽的责任。石阶上,暗红的冰晶在尽情绽放。
沿中山北路而行,不远的防空洞中,是两百多位南京人民共同的坟墓,干涸后乌黑的血液,为他们染上这最后的颜色。如同幕府山几万人染成的血山,褐色的土地上鲜红静静流淌。大地默无声息的接纳了所有卑劣,悄悄隐匿于此。长江水也被染上了那最悲壮的颜色,汇入黄海之中,如同最绚丽的晚霞,最瑰丽的画卷。
视线渐渐模糊,思绪一刹那回归。没有无尽的安谧,到处是混杂的人声和一家人的嬉笑怒骂。我清楚的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矗立于此。
十二月的南京,一如往昔的,异常寒冷。
【篇三:关于雪的作文】
暮色四合,倦鸟归巢,天光黯淡下来。是夜,桌案上一灯如豆。我手捧一卷书正看的入神,忽听窗外有飒飒风声响起,抬头望去,只见树木在风中摇曳。没过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雪,朔风凛冽,雪花乱飘。刹那间,只觉得这是雪的世界。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昨夜清风白雪独自凉,吹落一季薄念,夏荷盛开落尽,红叶亦在召唤着白雪。冬天,的确是到了。
在北方确乎是没有在雪中煮酒赏梅的雅兴,没有枫红点缀天边,亦无窗外梅花疏影寒姿,暗香缭绕窗纱。
不出吾之所料,它确乎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繁华旖旎的暖日掩盖了它来的踪迹。如若不是这一地的银丝与这阵阵凉意,仿佛吾还未进入残冬。
踏着残雪,我来到了雪地。雪,掩盖着我的梦,期许许多年后的暖春,千里之外的以后,仍可守着自己的世界,守住心中的盛世繁华。
雪可连城,吾梦可成。
不知归去,不知归处。
再一抬头,夕阳余晖下,苍劲巍峨的天山已浮现眼前。
白雪飞扬,吾梦可施。学可连城,吾梦可成。
【篇四:生与死】
星期天,我老家的王氏家族有一场白事要办,所以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回了老家。因为濮阳人很守旧,所以连白事都办得那么复杂。照我妈的意思,人死了,埋了就行了,没必要那么复杂。我是王氏家族的孝孙,能细致地观看整个过程。看完了以后,我不禁对生与死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生与死,向来是人们常讨论的问题。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所以便不得不谈。
有的人,一生下来,似乎便是为非作歹的。为何为非作歹?原因很简单。为了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享尽荣华富贵。荣华富贵是很多人所想的!可就是有些人,把它看得太重了点!这些人大都是愚昧的。
但凡大彻大悟之人,绝不会如此,在他们看来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李太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啊!人生易老,何必过于追求权财?就算你得权得势,富可敌国,权倾朝野,日子又能有几何?最多不过百年罢了,终究是“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又何必苦苦求之?
当然,“生是也,死亦是也。”这绝非我的本意。生无所求,死必憾!做“活死人”,一生碌碌无为是不可取的。我们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得长久,活出精彩。正所谓“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古往今来,多少名垂青史,万人景仰的人,大多穷困潦倒,绝非大富大贵之人。而那些贪得无厌的权贵们,要么是遗臭万年,要么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就那么几颗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
著名诗人藏克家的一首诗中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呢?这在他的另几句诗里便可找到答案……说白了,这就是所谓的“永生”吧!道理很清楚,你是想象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清”,还是象和申为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想要得到“永生”,就得为后人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只懂得“索取”。
是的,有一双眼睛,时刻在盯着我们,就像我们盯着古人一样,这就是“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杜牧对秦之灭亡发出感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秦人不正是为巩固其霸业,而施以暴政,终为后人所唾弃吗?
寓形宇内复几时,若无所为枉此生!抛开荣华富贵,唤醒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本质,把一生过得轰轰烈烈吧!等到那个时候,你便清楚地明白“生亦何欢,死亦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