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关作文
挡不住的好心情作文550字08-31
5月12日,天气虽然阴沉沉的,但挡不住我的好心情。我们《东南商报》的小记者们兴高采烈地到余姚一日游。我们首先来到余姚的河姆渡。河姆渡遗址坐落在余姚市东部,占地四百多平方米,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高大的墙壁,墙壁上挂着一副巨大的油画,导游告诉我们,六千多年前,河姆渡还是一个亚热带地区,草木茂盛,鸟兽十分多,所以古人才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以前古人用各种动物的骨头做成的工具,我最喜欢的是用象牙做...
文化血脉作文900字08-30
历史,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吞噬了过去,觊觎着现在,永远不停地消灭着一切。站在历史的边缘,感受的永远是赤裸裸的孤独,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但,我们并不寂寞,不是吗?在每一个冷雨夜,沏一壶茶,捧一卷发黄的线装书,就能听到那古典文化的潮流在血脉里翻滚。那是今人与古人精神共鸣的声音。总以为时间隔断了一切,才发现,在我们的心灵中,血脉中早已与祖先们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永不枯竭的文化长河。古...
生命的意义作文800字08-29
要问你的生命有意义吗?或许,我们都会哑口无言。我们小有人会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大体上人们对待生命是追求享乐,是得过且过,是忙于应付。也就是我们很多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看待劳动或工作又是如何?有很多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有意义的事吗?显然,很少。但是,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往往会严肃对待自己的生命。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性,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
学海无涯乐作舟作文700字08-29
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许多有成就的人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的至理名言。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勉励、鞭策自己勤奋学习,这无疑是最好的。但我们更需要另一句口号:“学海无涯乐作舟”。其实,古人提倡的“苦作舟”,“苦”字往往被后人误解为“死”和“呆”。其实不然,所谓“苦学”的精神,并非提倡学习上的“苦行主义”。定要寒冬“执书映雪”,夏夜“囊萤读书”,“头悬梁,锥刺股”,把学习描绘得如此...
读书三境界作文900字08-28
古人云“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其都点出了读书的必要。而“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古人的勤勉好学也都体现在读书上。“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这些在现代形容人文采飞扬的词语也与读书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读书可使古之学者蟾宫折桂,亦是今之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扁舟。然而,书里世界知多少,读书之境界你又参透了多少呢?读书之境界,重质轻量。意思...
人生——一杯又苦又甜的咖啡作文800字08-27
咖啡这种饮料很特别,它有香浓的气味,诱人的颜色,独特的味道。我既喜欢喝咖啡,但也害怕喝咖啡。它的味道一入口就十分苦涩,但往往过一会儿之后便略带甘甜,而且这股甘甜久久不能散去,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就像一杯咖啡,它很香浓,很独特,很诱人。我既喜欢品味人生,也害怕面对人生。人生多姿多彩,但也充满坎坷。面对着人生一个个的分叉路口,人们会选择不同的道路,而每一条道路都有着不同考验。或许有遍地荆棘,或许有悬崖峭...
书之韵作文600字08-2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仲永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这一首首古人智慧的结晶,阐述了读书是有多么的重要啊!每每读起,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件事来……从小爸妈就叫我好好读书,说不读书了长大就要当农民。看着父母那双黝黑而又粗糙的手,我便天真的相信了。那年我五岁。姐姐正在读高中。一天,她...
在这个网络时代里作文1200字08-19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电脑”“手机”等这些与电子产品有关的专属名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类本着“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工作、学习”的目标而开发了它们。“网络”也伴随着电子产品“安家落户”。在这个网络时代里,有了网络真的方便了许多。用微信、QQ等聊天工具来沟通既快捷,又省钱,比书信来往、打电话快得多,老师有什么紧急通知,也可以直接用微信来告诉家长;投稿的时候也可以...
我爱“来喜”作文800字08-19
同学们,你们看了我这个题目,很可能会认为:我爱上了一个叫“来喜”的人,或是某个叫“来喜”的宠物。对了,这是我们家养的一只小乌龟。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小乌龟叫“来喜”呢?这是因为,别家乌龟的壳都是一块一块的纹路,可我们家来喜则不同。它背上的纹路,细细一看:嘿!真像个“喜”字!于是,经过家庭会议的讨论,一致为它起名——来喜。来喜的样子也很吉祥,背上的纹路是淡青色的,透着一点点的庄严。只要你把它翻过来,...
清明作文650字08-1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落,路上的行人各个都失魂落魄。现在大家都是在清明节扫墓。其实,古人是在寒食节扫墓的。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这一天除了要禁火冷食,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祭扫坟墓。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很近,古人就把扫墓的活动蔓延到清明节去了。到了唐朝,朝廷就正式确立了清明节。所以,清明节此前只是跟着寒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