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星夜】
幽静的夜晚,静守小窗前。眺望漫天的星斗,守候朦胧的月色。永恒,无限,尽在刹那的凝眸间。
——题记
曾几何时,开始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凝望星空。
秋天的夜晚,晚风轻抚脸颊,耳畔传来落叶的声音。虽然是初秋,但空气里已经氤氲着丝丝寒意,正是清冷的时节。独自一人在路上难免孤单,是啊,就个体来说,谁不是孤独的呢!微微低头,垂下眼睑,双手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晴朗的夜空,没有阴霾和雾霭的遮盖,月色正佳。月亮可谓是夜的主角,独居天空,照临四方。星光与月光相比,没有月亮那么大的地盘,只是寓居于小小的角落,它的光芒是零散的,不能像月亮那样覆盖天地。可是,不知为什么,目光流转之间,却总是星星的光芒闪烁在双眸。星光其实是璀璨的,拥有着华丽的沉默。
若遇阴天,月亮为重云遮蔽,一片阴沉黑暗的时候,天空中总有几颗不灭的星星在恒久闪耀。若在凌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东方的天空总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启明,引导行人的路程。
我凝望星空,不禁这样想:连一颗星星都能坚持守候自己的使命,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坚持和追求呢?
是的,如若是回忆的侵袭,或未来的渺茫,宁愿不去想,也要抓住现在的一切,珍惜眼前。一切不会停留在昨天,一个又一个夜晚,灯火阑珊,繁星满天,过去已经走远,未来凝眸之间。
【篇二:送元二使安西扩写】
东方欲晓,雨滴打在了屋顶上,顺着窗户流了下来,滴落在了树叶上,晶莹的水珠衬托出了树叶的一片青葱。
回想起一个月前的那次上朝,皇帝需要一人出使西域,他看了一眼大臣们,然后用手指了指元二,说道:“你,替我出使西域!”“谢陛下!”我看见了元二脸上惊喜的表情,我也在内心中替他开心。
于是,我斟上酒,坐在桌前,对多年的好友感叹道:“明天,你就要出使西域了吧,唉,真是不舍啊!”我看着杯中的酒,里面似乎反射出了元二出使西域后的艰苦的生活。“嗯,想想真是兴奋啊,皇帝竟派我去出使西域,但这一去,我就要远离我的家乡,家人和朋友了啊,并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啊!”我端起酒杯:“来吧,喝一杯,这是最后一次与你喝酒了啊,今天,让我们不醉不归!”“好,今天让我们和个痛快!”那天,我们一杯接一杯地喝,几杯酒下肚,我们便感到了离别的忧伤,于是,我们又端起了酒杯……
第二天,他必须离开他的家乡了,我们推开门,他四周环视了一下,离开了他的家乡,依依不舍的向西域走去。一路上,我们始终不愿分别,谈起了我们多年的交情,更是不舍,但,终要分别……
当我们走到阳关时,我掏出了怀中的酒壶,塞给了元二,他向我告别后,又回头望了一眼他的故乡,便带着皇帝的圣旨,踏上了那条向西的不归路。我看着他渐渐变小、模糊的背影,我仿佛可以想象出在几天后,他面临的环境是什么。我回到家后,一直思念着他,始终想提笔为他写信,却又不知寄向何方。
【篇三:风景这边独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题记
世间万物,有数不尽的良辰美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描述瀑布之雄伟壮观;“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这是描述大自然的美。但有一处风景却令我格外注目,那便是我家的阳台。我家虽没有瀑布之雄伟,也不及大自然的悠然,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我家的阳台并不算大,约20平米左右。在栅栏上有许多花草,与一般阳台并无二致。但是不同的是,阳台上总有两个人,那就是我和父亲。
小时候,大概四五岁,父亲总是准备好桌凳,好让我回来与其一起练字,有时也会与我讲故事。那时候阳台上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间。然而,小小稚嫩的我总是会问爸爸:“爸爸,我们什么时候去阳台上啊?”
后来我大了些,上了小学。我和父亲也常常在阳台上乘凉。那时候,父亲总喜欢安静的坐在藤椅上,听我在它面前眉飞色舞的讲述在学校中发生的趣事。有时我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常常会与父亲相约于阳台,让他为我排忧解难。那时候,在阳台是一天最温馨的时间。
如今,我上了初中,学业也繁重了许多。可我与父亲依旧在阳台上。在阳台上,父亲不再教我读书写字,也不再听我讲述了,而是把我当做他的朋友一般,与我一同下棋,与我一同谈论人生哲理。这时候,在阳台上的时光是最有意义的。
在这个小小的阳台上,我学会了读书写字,懂得了人生哲理,在这小小的阳台上,充满快乐,温馨,也是充满意义的,阳台包含了这么多种感情,难道不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吗?
这处风景仅存我心,他人难知其好。
【篇四:春天里的微笑】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当冬季的寒冷悄然离开的时候,春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就成了季节的愿景。银装素裹渐渐褪色,焕然一新的绿色迫不及待地降临大地,它们时常埋怨着春的短暂和吝啬,为什么不再多停留一会儿呢?哪怕是一秒,每次总是舍不得浪费掉你的一丝一毫。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春天的微笑倾心交谈,在那洗去铅华留下清新自然的纯然里,在那美不可言正酣梦未醒的梦境里,在那绿草如茵的洒脱一片的草地上,我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着,什么是美的真谛?什么事真实的美丽?放眼于远处金灿灿的油菜花,微风几许,溢满了遍山的雪白小野花,就像一幅山水写意霎时定格了下来,那一刻,微风送来了缕缕清香,仿佛远处传来的渺茫歌声。我的眼睛徘徊在那感悟到的田园诗里,久久不肯离去,怕一转身,你就走远了,要等到一个年轮才能与你相逢,所以巴不得把你所有的消息都藏进我的回忆。
吃过午饭,天边镶着的太阳才探出小脑袋左顾右盼,将第一缕温暖泻在湖面上,洒进万物的心田。白白的云在头上流着,不知不觉风起了,徐徐拂过脸颊,就像蒲公英的轻柔,抚摸着我,飞过时间的顶端。这时,春风吹弯了小花们的腰,草儿也随着节拍起舞,那婉转的悠扬和清雅消散了残冬的最后的威严。
下雨了,丝丝淅沥,舞姿婆娑,朦胧了风中婷婷袅袅,若青烟缠绕,山色妩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纷飞,送来春风的惬意,在雨中绽放着灿烂,修饰着微笑。那微笑淳朴、高洁,烂漫了山间的田野。
我捧起那澄澈的湖水,吻一吻春天的旋律,让她的微笑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吧!
【篇五:品中华文化,读国学经典】
如果你在东方欲晓之时,来到金水湖公园的长亭边,一定能够听到我们朗朗上口的读书声,风雨无阻。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我们聚集在金水湖公园,利用一天中的大好时光去诵《中庸》,运用老师教我们的“一二一”和“滚车轮”的读法,记忆、理解《中庸》。
中庸,也就是中和的意思,而我对“中庸”的理解分为两点,先是“中”,孔子在中庸里所强调的,无非就是“中立而不倚”,保持中立却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也如“君子而时中”,不过、无不及。程颐先生曾说过:“不偏之位中,不易之位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三字经也有记载:“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次是“庸”,庸古同用,是指坚持原则不改变。中庸之道乃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庸》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说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也正是践行儒家在道德境界上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我们去读《中庸》重要的不是背诵,而是要懂得、理解“中庸之道”,学会为人处事之本,联系生活实际,做出自我反省,让自己更进一步,这大概也就是我们初读《中庸》的目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