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藏族情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作为附中学子的我,每次听唱,心中都会有一种庆幸而自豪的感觉。

新时代,新气象,新体验。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比以前相处融洽了,譬如就拿我身边来说吧,我是西藏民族学院附属高中的一名学生。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藏族的朋友,他们是那么的纯洁、天真、可爱、活波、友善……这些和我以前对藏族了解的完全不一样。以前,我听别人说,藏族人很凶狠、野蛮、无知……我想对那些未真实接触过藏族的人说你们了解藏族吗?我想答案应是否定的,因为实践出真知。

现如今,我每天都和我的藏族朋友一起玩,打篮球,跳锅庄,唱藏歌,陪他们练毛笔字等等,而这一切足以说明我们不似亲兄弟,但远远胜似亲兄弟。

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种浓浓的藏族情结。

初到附中,在我军训的时候,看到藏族朋友很黑很黑。我对藏族的佛教很是感兴趣,于是我问了我旁边的藏族朋友关于藏传佛教的历史渊源。他先没给我讲,而是告诉他的名字,“我叫扎西。扎西,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自然,我也做了自我介绍。听后他就对我说了句:“扎西德勒!”同时我也向他说了句“扎西德勒!”接着他就很高兴地用流利的汉语跟我讲关于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以及到后来佛教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等等。

那天下午,我们交谈的很愉快,除了笑还是笑,这样的笑是那样的纯洁的,可对我来说,它就像此时蓝天上的白云那样,稀少,罕见。可它是多么的悦目,提神!

近年来,党中央十分重视西藏建设,穿过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是最好的见证,而青藏铁路的修建,让汉藏纯洁友谊更加深切而坚固。

我想借此征文比赛,以表达我对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热爱,对藏族同胞的热爱,对对藏族同胞有误解的不满和申辩。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心中再次响起这一熟悉的旋律,再次涌起一股强烈而持久的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篇二:思父情结】

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来供子女读书。也许父亲刚刚出去几天,会舍不得,但渐渐习惯。我也长大了,一般不会太依赖爸爸,但分离的时间长了,那种思父之情便油然而生,愈来愈烈。

我跟爸爸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过年时,他和我一起去拜年;写作业时,他陪我解决难题;闲暇时,陪我一同看电视。

他在家时,没事便教我写作业。有时爸爸在教我做作业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他一看就会了,耐心耐烦地给我讲解。我吃惊地说:“老爸,你太聪明了,记性怎么这么好?”爸爸摸摸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这还不是小的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听了,点点头,心想:我一定要努力把知识学牢固!

爸爸和我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喜欢看综艺节目。爸爸有时喜欢看《最强大脑》《汉字英雄》之类的节目,我有时也跟着看。每当我和爸爸看这类节目时,我就觉得很快乐,不仅因为节目好看,也因为有爸爸陪着一起看,一起聊:饶舜涵在现场表演超强记忆力,令人折服;我们一起进行汉字听写“桀骜不顺”、“一丘之貉”等词语,不分上下。

小时候放暑假时,我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去玩。爸爸总是用五块大四方石拼在一起当做床,上面搭上一块木板,把棉被铺在上面睡觉。要用电,就自己到电箱里去接;如果住得高,水压又不足,水还得下到一楼去提。爸爸一般早上四点钟起床开始劳动,晚上忙到八点钟才筋疲力尽地回来。不过,从我记事起,好像从来没有听到他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爸爸每年三四月份走,到十二月份才回来。在外地打工,一忙就是八九个月,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多么的辛苦啊!

现在,爸爸妈妈不在家里,我感觉变得冷清多了。现在,村里的人都为了养家糊口,慢慢地也都外出了,就只有一些老人和小孩在家。同年的小伙伴很少,大概只有一个,而且她很少出门,大多在家写作业或看电视。我们俩很少说话,也很少在一起玩。

爸爸好像四十多了,有时他会说自己老了。我听了,默默地端详着他的脸庞。现在,我很想对爸爸说:“爸爸,你不老,只不过是太累了,显老而已。”

爸爸常年在外工作,我知道您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爸爸,我知道您是想念我和弟弟的。爸爸,我也想念您。

【篇三:背影】

冬至大如年,转眼又是一年冬至。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年少时的我曾志在四方,心向流浪,永远走在向往他乡的路上。始终理解不了月是故乡明的哀叹。如今虽离家不算远,但有了家庭的牵绊后,这两个并不出名的小镇让这段三个小时的路程,却显得那样的遥远。

有那样一抹背影却始终是触手可及的,遥目可望的。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蝉鸣聒耳。炎日炙烤着午后的水泥路,我和先生徒步走去奶奶家送些蔬菜水果。

遥远瞧见一位老人头顶一块白色磨得都快透明了的手巾,左手拄着一根未经打磨粗陋的手杖,肥大的白衫青裤让她看起来更显瘦小。手杖挪一步,她立马右脚左脚跟着节奏蜗行牛步着。岁月这把刀不曾温柔对待任何人,也包括这位老人。我们俩三步并两步赶忙迎上去“奶奶,你怎么在这儿?”奶奶顿了顿,堆满褶子的脸上眯起那双老花的眼睛上下打量着“这是谁啊?噢——是大孙子和大孙女子。”说完嘴角上扬,露出仅剩下的几颗凹凸不平的牙齿,紧紧攥着我的手。我忙说:“俺两个要去恁家的来,你干嘛去的?”“我上恁大娘家去的”奶奶慢条斯理的说着,“我去看看……我……”没等她说完我追问到:“俺老爷在家里的吧?”得到肯定后我和先生大步流星奔去。

房前老树几株,浓阴覆地,人面俱绿。天热汗多,老爷独自在树下乘凉倚靠乱石而坐,见我们来,便挪步院中。老爷耳背、健忘,刚刚说过的话需要一遍遍重复着。由于在他乡工作,不得不早点启程。寒暄几轮,眼看半个多小时了奶奶还没回来,我们两个打算离开顺便看看回去的路上能不能碰见。

果然没走几步,泥泞小道与油漆路汇合处,奶奶正加快脚步赶来,看得出来她走的很卖力。见我们迎面走来,知道我们要回去,不便多说,只嘱咐我们回学校的时候路上慢点,注意安全。刚刚下过雨的路上乡间小路上还满是水坑,路滑。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她放慢了脚步,继续蜗行牛步小心翼翼的挪着步子,每走一步颤颤巍巍,躲过一个又一个的泥潭水坑。走两三步便回头看看我们大喊道:“麻利地回去吧,我一会就到家了。”然后转身继续挪着。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扶她走过一个大水坑,她坚决不让我们送她回去大笑着:“没事没事,恁麻利走吧,我这就到家。”然后身子一左一右摇摆着继续朝前赶着,时不时再回头看看我们嘱咐着:“天热,赶快家走吧,家走凉快凉快去。”我们回应着。我转过身来,影子也随我快速换了方向,快九十岁的人了,我多担心,这一别……想到这我不禁泪眼婆娑,不能自已。先生见状赶忙安慰我,找纸巾,看他忙活着掏兜挠腮的样子我不由得破涕为笑。然后深呼一口气,心想人生或许就该是如此,一伙人去了,一群人又来填补空缺。这一来一去,坦然相对,活在当下,不枉此生,足矣。

现在我明白了为何月是故乡明,只因在那里有一份解不开的情结。或是一群可以肆意畅谈的朋友,或是一件平淡无奇的家常,或是那一轮与众不同的明月,对我而言,却是那一抹令我魂牵梦绕,步履蹒跚、踽踽变老的背影。

冬至过后,我要赶回去一趟,探望半年没见的爷爷奶奶。莫待天各一方,成为永久的悔……

风流云散,难以了却这盛夏的背影情结。

【篇四:怀旧的情结】

时光易逝,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我还能大喊一声:“再见了,2014。”

二月的寒风刺骨,吹走了地上的稀疏落叶,扰乱了翩翩起舞的长发,但却没有吹灭人们的高涨热情,也浇不灭这四处温馨的气氛。

仰望天空,绚烂的烟花凌空绽放,像朵朵灿烂的鲜花,映衬了一张张满面幸福的笑脸。千家万户,已把新桃换旧符,一家子都团聚在一起,无一例外,围着餐桌吃着团圆饭。丰味佳肴的香气,时不时的哄笑声,覆盖了这小小的房屋,连空气都变得活跃,一年的不快与心酸抛之脑后。

七点之后,家人们各做各的事,有的躺在床上,看着春晚;有的三五成群,打打麻将。一派热闹与祥和。我一人无所事事,望着长街,时不时的有几个小孩子在追逐打闹,穿着新衣,在奔跑,笑着,叫着。

有人说,中国人喜欢怀旧。其实,每个民族都喜欢怀旧,只是中国人有种无法表达的春节情结。

看着看着,我也情不自禁的笑了,倏忽间,看到一个缓慢移动的黑点。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个流浪者,衣衫褴褛,在风中瑟瑟发抖,内心顿时一阵抽搐。这个漂泊无依的人,仿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刚想下楼去帮帮他,忽然见到旁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向他,那不正是我的邻居嘛。她走过去,拉着那位流浪汉去她家,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最后在老奶奶的劝说下才进去了,他的眼角感动得流下了泪。

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这一幕,心也受到强烈震撼。这个流浪汉真幸运,遇到了一个有善心的老奶奶,在这个热闹非凡的除夕之夜。

其实,中国人不是怀旧,只是渴望感受一次家的温暖,人间的温暖。

【篇五:故乡情结】

距离上一次回到我的故乡,感觉已是很久前了。但生活在小县城整天忙忙碌碌的我早已没有探望故乡的心。也许偶然会回想起来,可不一会儿便被淹没在无穷无际的学海中。

这一次,我跟随父亲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似乎与现在比起来完全不同地了。儿时的故乡,好像还有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小溪。而现在,往昔的小溪早已干涸,往昔的建筑也都作尘土被风吹去,只剩下斑驳的几间破屋和面目全非的土地。不知是拆迁造成的结果,还是自己心智的成熟?但愿是后者。

我家并不是书香门弟,自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在村中穿行了一阵子,故乡的老宅便出现了。虽还算不上是一座危楼,但看那泛黄的墙壁就可知道老宅的年代久远。行到此处,父亲轻叹了口气。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当时父亲正想着他的童年生活。或悲伤,或美好,我并不知晓。我只知道父亲有一位很疼他的父亲。

的确,故乡最吸引我的地方,即是我的爷爷,很可惜,爷爷英年早逝,42岁时便撒手人寰,留下奶奶和三个子女。父亲每每提起爷爷,眼里都会泛出泪花,在他的心目中,爷爷就如神祗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耳濡目染,我也十分敬佩我的爷爷,或许正是因为爷爷的优良

叹完气,父亲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站在门前犹豫了一会儿。“你来开门。”父亲从青石台阶上退了下来,回头低声对我说。我整了整杂乱的衣领,在昏黄的路灯下“多多”地敲了敲那扇摇摇欲坠的木门。

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被斜推开,屋内的灯光迫不及待地奔出房门,在一霎之间将我的脸庞照得透亮。

开门的是我的奶奶。她笑着迎接我们进去,父亲与奶奶拉起了家长,我们要回城了,奶奶转身从堂屋拿出些新鲜蔬菜递给父亲,说是自己种的,比菜场买的安全。

我和父亲走了,夜色中回头看到奶奶仍倚门而立。

儿时记忆中的家乡美丽已然无存,但亲情仍在!

关上车门,打开空调,在结满冰霜的车窗内,我最后一次将目光投向我的桑梓,我的故乡。随着时间逝去而被遗忘的故乡,将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篇六:我的什么情结】

【篇一:我的古镇情结】

七(10)戴嘉锐

我曾去过一个地方。

一个古老而繁华的地方。

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地方。

叫乌镇。

我刚踏入这里,就感受到了这随处可见的历史气息——你可能见过现代种类繁多的地板,想大理石,陶瓷,模板,却一定没见过这里的青石板。它们稳重端庄地安于地面,平静面对着每一个游人的来临;你可能到过很多古老之地,或简朴或繁华的装饰,却一定没有见过这里遍布四周却恰到好处的设计,像小河上残缺的石桥,植物犹如缕缕青丝垂挂而下,已经不知所踪的一段桥面,使古老的石桥充满神秘;你可能见过“河流大野犹嫌束”的大江大河,却一定没见过这里密如丝网的小河,有手臂还长的大鲤鱼,银鱼,还有几只液压悠然自得地浮在水面,别有一番闲情………。

这是一个令我流连忘返的地方。

漫不经心地走在大街小巷,赏玩着乌瓦青砖之间垂下的枝条,我注意到一家茶馆。

受到莫名的吸引,我坐了下来,要了一壶铁观音,在靠窗的地方细细品味着清香的茗与熙熙攘攘的人间风景。

恰逢此时,忽有小雨落下,行人四散开来,有的打起了伞。幸而我正巧在茶馆中,没有被淋湿。

街道一下子冷清下来,没有了人烟。然而街的两旁,卖着各种精美物件的别致小店却热闹不少。

兴趣之下,喝完了桌上的茶,我便打了伞,走出去了。走进了一家售卖明信片的小店铺。许多的明信片中,我犹豫着。

它们都太精致了,我实在难以选择。突然,我注意到一张灰色的卡片,上面印着一张小巷中的老旧木门的照片。还写了一首诗——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马,信件都变得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

从店员那里我了解到木心是一个乌镇的作家。于是我将印着他诗句的明信片搜罗一空

……。

日暮。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下,地面不再潮湿。

我漫步着。

我在思索着。

我从此喜欢上了这座城。

【篇二:我的飞鸟情结】

七(9)陈文珺

在小学毕业考前,我的父母趁着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带我回老家散心、舒缓压力。我到清澈见底的小溪里酣畅淋漓地游了一趟泳,到集市里买了些小玩意儿……最后,我到了一座小山丘里采风漫步,回家路上,我见到了一幅极富情趣的画面:

在路两旁的围栏上,向阳的一面站立着一排小鸟。它们身形虽小,但那洁净挺拔的身姿总让人感觉充满希望与向上的力量。而它们也不乏活力:总是会扑闪一下乌黑亮丽的翅膀,更会时不时扭头与同伴交流,发出悦耳的鸟鸣,但它们从不会独自离开此处,只是排着整齐的队伍……

一颗颗小巧的头颅随着太阳的落下,逐渐被染成了橙黄色。一个转头,一束夕阳便直直地射向地面。终于,它们动了,一只极为健壮的成年鸟发出了一声清啸,紧接着,一只又一只鸟接二连三地发出一声又一声清脆的鸣叫,像是在回应着那只健壮的鸟。随后,一众鸟舒展开了各自的翅膀,飞上了天去。可尽管如此,它们就像有一根线连着彼此,永远排着一个“一”字,迎着夕阳的光而去。

突然,那队列中猛地少了一格,就好似一个人原本整齐的一排牙齿中缺少了一颗。我赶忙极目望去,想寻找那消失不见的一只鸟。不一会儿,我就在低空中寻到了,这是一只刚学会飞行不久的幼鸟。它快速地扑腾着自己那双羽毛还未完全生长出来的小翅膀,可无论它怎样扑腾,怎样着急,它还只是在起飞不久的低空中独自打转。啊!这是如此可怜又是如此顽强!

正当我认为不久过后小鸟将会因耗尽力气而坠地时,一片阴影从远处飞快接近,随后,阴影愈来愈浓,抬头望去,正是那飞入高空的一群鸟!它们分出几只围绕在那只未完全发育的小鸟身边,而其他一众则是再次排成一行。那只小鸟的眼中逐渐迸发出坚毅的色彩,而那坚定的目光下也蕴藏着感动。不久,小鸟慢慢镇定,那双不及半个手掌大的翅膀不再因慌张而毫无规律地扑闪,在一众鸟鼓励的目光和有序的带领下小鸟再次重振旗鼓,迎风起飞,向阳航行。

那一排鸟越飞越高,掠过一颗颗树,划过一朵朵云彩……直至它们消失在天际后,我才收回目光。此时,我心底的情感却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不正像那一群鸟吗?在成长路上我们遇到一批又一批朋友同学,相伴我们成长无时无刻不在注入新的生活色彩。虽然总会有分别,但在那一段共同经历的美好日子中,我们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互帮互助,向彼此传递着温暖与能量,而因此我们也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磨难中变得愈发坚强,不负自己,不负他人,不负青春!

而现在,我每每看见鸟儿们,总会勾起心底的万千思绪,想起那迎夕阳飞翔的鸟……

【篇三:我的自行车情结】

七(10)金咨亦

外婆是很喜欢这辆自行车的。

在年幼时,我便无数次的从外婆口中听过它的故事。其实外婆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更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她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接触的也大多是些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讲着那个故事,执着又坚定地跟我说:

“那辆自行车见证了我的一生。”

我一直觉得很浪漫。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又或许是因为外婆讲故事时眼睛里清澈的光。印象里,外婆似乎总是把这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了又讲,待到真正回忆起来,次数却也屈指可数。

而最近一次这个故事重新登场的时候,约莫是一年以前——外公去世的那一阵。以往身体健康、精气神十足、做什么都倍儿有劲的外婆,忽然之间像老了十岁。我曾听见她跟母亲抱怨,说她最近做饭总是不自觉地做多、下意识喊出外公的名字时,才想起来人已经不在了等诸如此类的事。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外婆真的老了。

现在想来,外婆那个心心念念了将近半生的故事,简单到质朴,甚至还有一点俗气。按照现在的新目光来看,更是一个老掉牙的爱情故事——确实,没有波澜起伏、荡气回肠的情节,没有令人津津乐道的一波三折,有的只是最寻常的柴米油盐、人间烟火气。或许最浪漫缱绻的情节,便是他们在那自行车旁的惊鸿一瞥,相识于这辆自行车,而后又相爱于它,相守至今。

很普通的故事,但我很喜欢,也觉得非常浪漫。

而那辆承载了他们相爱全过程的自行车,在当时是样式很新很潮的,也很贵,他们攒了好久的钱才买下来。外婆每次再讲述到这段时,眉眼间尽是笑意。

我是看过这辆自行车的。

有些土气了的颜色、老旧的零件设施、已经松动了的把手——尽管如今它看起来浑身毛病,却依旧被外婆当作宝贝般的停在院子里。即使它看着已经很老很老了,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无数痕迹,却仍旧被擦拭的一尘不染,只是静静地倚靠在白墙边上,显得安静异常。我曾无数次觉得它像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固执地在同一个地方等着同一个故人。

我是不会骑车的,我总是怕摔。这次却不一样。我主动将那辆自行车推出来,跟外婆说,我想学骑车。所幸外婆并没有苍老到连在一旁指导我都做不到。我想,应当还是不晚的。

我记得那天的晚霞很漂亮,像是少女羞怯时脸上的一抹红晕,却灿烂到像要将整个天空都染上粉红。晚风是很清爽的,一天下来,我终于学会了骑车,迎着风一行数米。外婆只是在后头慢慢悠悠地走着,朝着我笑。她脸上的皱纹被笑容舒展了开来,像是穿过了岁月,回到了从前。

夕阳的余晖倾洒下来,我推着自行车,和外婆一起慢慢地走着。恍惚之间,我仿佛看见了远方有两个正当青春年华的男女,他们推着样式新颖的自行车散步在这林荫道下。他们之间没有了生离死别的悲伤,更多的是平凡的温馨。又是一阵晚风拂过,撩起了他们乌黑的头发,那脸上的笑容青涩,却又动人。

他们就这样一直地走。

【篇七:文化向心力】

回首是春,俯首是秋,文明车轮碾过五千年烟雨风尘;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文化珠蚌集日月精华育璀璨明珠。当印度文明、雅利安文化消尽时,中华大地上仍涌动着甲骨文的波纹、金文的涟漪、楷书的浪花。当美洲大陆被发现时,我们已有了于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子,已拥有与杨柳岸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

但辉煌不代表未来,历史不代表永恒。现实的生活又让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难道不是吗?如今的我们正开足马力生产着低俗文化,偏离文化轨道,编写着留给自己的悲剧。

当曹公举家食粥披阅十载著成的《红楼梦》被改编为黛玉复活穿越的荒诞作品时我们作何感想?当新版红楼梦被恶搞成“青蛇版”“铜钱头”时,我们依旧淡然?当杨雨教授在《名师讲坛》中将李清照绘成“嗜酒好色之徒”,我们何妨不向抢购《莫道不消魂》的同志们学习,为恶搞传统文化添簇火?一代名相诸葛亮被冠以“伪君子”名号;诗仙太白被誉为“古惑仔”;纪连海在《文化中国》中分析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在这“开放”的二十一世纪,在这“开放”的华夏大地,某些“开放”的炎黄子孙真正践行了“风流人物俱往矣”,“以时间洗涤旧迹”,面对这些我们还能说什么?还做些什么?只求在爽朗大笑后有一丝微漠的悲哀,为中华悲,为文化哀。

或许有人还想在恶搞传统文化之余加点码,于是以现代传媒为载体的新低俗文化如毒蔓蔓延。网络中“芙蓉姐姐”“凤姐”搔首弄姿;大小明星“假亦真时真作假”的绯闻如撒盐空中;电视节目中有人靠出位言语博出名,马诺那句“我宁可躲在宝马车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中笑”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但这也让许多人困惑当今社会中什么至上?金钱,地位,抑或是千古流传的仁,德?

套用《红楼梦》中探春那段名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千年生命力的中华文化若从外围杀必定不败,唯有内部乱起来才会走向衰落。百年前,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却在新文化运动、王国维之死等事件中越发强大。而今国富民强,中华文化内部却出现不和谐音符,文化向心力的偏离是否是个危险信号?但我们又可以肯定这绝不是我们的本意,绝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的,因为失去了文化的支持,人类就只剩一副躯壳;因为我们割舍不下对中华文化的情结;因为文化强则国强。

上溯千年,四古国并存;回看今朝,唯中华是瞻。涵日月精华,历圆缺流转。间或一两次向心力的偏转,但炎黄子孙知晓,中华情结是我们亘古不变的圆心。

【篇八:我的吉他情结】

吉他,青春的六弦琴,精致的琴身上缀着几根细长的琴弦,悦耳清脆的声音如风一般围绕在耳边,如泉水一般流泻在心中,在我脑海中久久飘摇……

小学开始学吉他,本来是因为放假之后很空,我妈便把我扔到“星海琴行”去学吉他。我一开始怎么都不愿去,老妈一句话“你不是喜欢王俊凯吗?人家吉他弹那么好,你学好了,不就有共同语言了吗?”

我立马就答应了,去挑选了一把精致的木吉他,开始认真学。

老师是个和蔼的老师,耐心地教我们,原来吉他有这么多讲究,什么一品二品三品,一弦二弦三弦,我懵了!

几节课后,老师教我们弹曲儿,因为前几节课只是有拨片跟着音乐弹,我兴奋不已。“把拨片放掉”老师严肃地说。我只好放下了。“弹曲儿必须左手按弦,右手拨弦,会有些疼,但要坚持!”我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却怎么也发不出清脆的声音,突然左手一疼,原来老师用力按了按我的左手,果然声音就出来了。

一节课下来,我学会了一首曲儿《差三岁》,当这首曲儿断断续续弹完时,我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渐渐我就喜欢上吉他了。每当放学归来,晚饭之后,我便坐在门口,吹着风弹着吉他,好不惬意。

我更加勤奋地练习,那段时间吉他似乎成了我的影,去哪都带着。

但上了初中,学习紧张了,没什么时间碰琴,本来没觉得怎样,但总觉得少了什么,直到看见角落积了灰的吉他,心底又被填满了。拨了拨弦,弹了起来,手生了不少,心却满满的。

从此,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弹弹我的吉他。

【篇九:远和近是一种情结】

古往今来,那些易逝的光阴牵挂着多少游子的心啊,咫尺天涯,天各一方,那距离是思念的长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亲情零距离时,那是一股浓浓的爱意初生,不舍、牵挂在线的穿梭中,系在游子身上,儿行千里母担忧,远和近悄悄地变成了思念的情结。

还记得:邻家有位老爷爷,家里有两个孙子,小时候,老爷爷就特别疼爱两个孙子,每次上街,都把孙子带着,从来不把哪个孙子落在家。在家里,如果没有看见,就算是不吃饭,也要找回来,看见了,眉头才能舒展开来。

时间在流逝,孙子长大了,外面的世界在召唤他们,羽翼丰满的小鸟要离开巢穴了。老爷爷眼泪纵横,不舍在那滴滴泪水中跳跃,他拉着孙儿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内心却海浪翻天。远去的火车带走了那满腔的怀念与不舍,他久久站在门前,不停地招手,直到那火车完全不见了,才停下来,呆呆地望着、想着。

远去的孩子在城市的另一方,望着悄悄升起的月亮,心里满是思念。那漫长的距离,连接着两颗思念的心,距离似乎在拉短,心也在贴近。

远和近是一种距离,更是一种情结在蔓延着,在侵蚀两颗思念的心。

转眼看一下身边,远和近又何尝不是一种情结。在家里,可能讨厌这,讨厌那,不愿意看到父母对自己唠叨;不愿干这,不愿干那,感觉与父母生活得太近也是一种痛苦。

当离开家时,孤身在外,碰到一些人或事,内心悄悄地泛起了思念的浪花,轻轻地触摸,感觉好心酸,又渴望父母在身边,希望自己与父母的距离顿时变为零。

远和近,最丰富又最简单,最清晰又最模糊,那一种悄悄生长的情结,难以捉摸。

远和近,让人惊诧莫名又让人感慨万分,它以无心的力量牵连着两颗思念的心。

体味人生的远和近,让他们在生活中发挥着奇妙的作用,带领我们领略生活的美好。

【篇十:初一情结】

没想到,一上初一,我就和语文老师杠上了,节节败退间,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最后,居然我赢了。

重写的意义

开学不久,我怀着无比期待,迎接了第一次语文考试。做题时才感觉真的不怎么样。考试成绩出来了,果然刚刚及格。我满不在乎,反正我也不擅长语文,让它“自生自灭”吧。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牟,你的语文就这么差吗?我看呢,是你总不认真,自己回家按照我讲的必须重写!凶神恶煞似的,盯得好严呀,我心想。师命急宣,没办法,回家后,我只有乖乖地照做了。

现在回忆,感觉自己真是受益匪浅:因为重写,让我加深了对该记内容的理解;因为重写,更让我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重写的意义真是重大呀。

戒尺的威力

“放学后,所有同学不许在学校逗留!”语文老师放学前在教室里大声命令道。管你呢!我心想,放学了还不能在学校玩了,哪有这规矩,简直是霸王条款。放学后,我背起书包,满心欢喜地跑向操场,和另外班级的玩伴们打起篮球来。传球,投篮,欻——球进了,好球!……20分钟过去了,40分钟过去了……玩得好爽。“小牟,你在干啥呢?”身体一个激灵,回头一瞅,坏了,是语文老师生气地冲我大声喊。我沮丧极了,怎么哪都有你啊,没事闲的,下班儿了,你咋不回家呢?!“快回家,我说没说过不让在学校逗留?”说完,手中的戒尺高高地扬起,我机警地闪开,拎起书包悻悻地逃了。明知故犯,当时的我够犟吧?

现在想来,我对语文老师却有不一样的看法,是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初中后的课余时间多宝贵呀。

无限的潜能

终于,在语文老师的威逼下,我的语文成绩终于上了80分,哈哈,谢天谢地,不容易啊!可她又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级高手如云,上90分的一大把,所以,不要因为这次上了80分就高枕无忧了。牟,下次一定要上85分,听见没有?”我为难地点了点头,刚才的高兴劲灰飞烟灭,这目标没完没了啦,一个接一个,好不容易上80分了,又让上85分,看来让你满意“难于上青天”了。可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次单元测,按照百分比,我终于上了85分!嚯,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看来,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老师给我定的目标越高,越能激励我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而今,已上初二,不再青涩,自然,与语文老师相杠的历史翻篇了。沉舟侧畔能与百舸争流,我深深地感激语文老师严厉中蕴含的教诲与真爱。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