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相关作文
记忆中的国学作文1000字02-15
国学是什么?听到国学,我最先想到的是我国的古典文学。现在通过学校的系列学习,我才明白了国学它不仅仅是文言小说,它还是诗词,是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它还是画,是惟妙惟肖的水墨山水,它还是医学,是治病救人的国粹中医,它还是谋略,是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其实从我懵懂记事时起,就在慢慢的接触国学。想起上幼儿园时学...
说“萌”作文650字02-14
我是一个胖胖的男生,大家都说我“萌”,可是到底什么是“萌”呢?难道“萌”就是因为胖的问题吗?在我看来,“萌”不一定是胖,它应该是对可爱的诠释。胖人不一定“萌”,瘦人也不一定就不“萌”。我认为“萌”仅仅是表象,就是某一瞬间、某个时刻的表现出来的状态。网上流传的一些“萌”翻了的照片,往往是前一秒“萌萌哒”,后一秒就变成“河东狮吼”了。这个“萌”,我认为它就像是“囧”字一样,演变的意思在汉语词典上是查不...
香痕作文1200字02-13
我的案头,一直有三部书。一部《宋词选》,两部《唐诗选》。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旧式线装书,一色的繁体竖排,纸已泛黄。镌花绿封上都钤着一方小小的朱印,被漫漫年月磨得边缘朦胧。那是三十三年前,十八岁的父亲落下的印。十八岁的我刻不出那么古拙的印来衬这三部书,可我留下了另一种形式的印记,更准确的说,是它们在我心里留下的印痕。那痕,是书页的香气。香得悠远,又香得分明;香得醇厚,又香得轻灵,。俯在书里深嗅,满颊满鬓...
唐诗魅力作文750字02-04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物质文明历经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更是流传千古,闪耀千秋!在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有一些文字至今仍魅力不减,那就是——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的巅峰,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唐诗形式多样、简洁凝练、音律和谐,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小时候,爸爸就经常给我朗诵一些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耳濡目染,我...
探寻传统家风家训作文700字02-03
春节临近,春天悄悄起步,寒气依然逼人,西湖边的章太严纪念馆,温暖怡人,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我在这里体验了传统文化之剪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宋胜林老师手里一刀剪,大红囍字、牡丹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中国的传统文化太令人叹为观止了。剪纸结束后,我采访了宋老师,让他谈谈关于中国的家风家训。在国学大师的纪念馆里,畅谈家风家训相得益彰,宋老师不仅是剪纸大师,讲述家风家训也是大家风范...
共享作文650字01-29
时光飞逝,无数幢低矮的楼房逐渐化成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厦;一张张厚实的纸币变成了手机上跳动的字;一封封书信成了微信上的千言万语。如今的人们共享着时代带来的便利,有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共享那些传统文化的魅力。红墙黄瓦,这是北京,是故宫。酷暑时分,火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在故宫那饱经风雨而凹凸不平的石块路上。抬头仰视那梁脊上精美的图案,翘角上那排列整齐的九种神兽,黄瓦上工匠们细致的雕刻。耳边却传来游客们“咔擦咔...
继承传统,紧随时代作文800字01-19
教材,是一个时代教育水平的载体,一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而不断更新,其本身的特色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蒸蒸日上,新时代的翻新版教材也层出不穷,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但近来,一系列民国时期的老教材却在师生、家长之间走红,受到热烈追捧。教材翻新与复古,这两种潮流势均力敌,不得不引我们深思:到底何为真正的创新?创新,是一个以时代为基点的概念,创新的要求也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赋予新...
一封家书观后感作文700字12-2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技术落后的条件限制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能通过书信来实现,所以古代的家书,以及家书中蕴含的情义,家风,情感以及文化已然成为了一种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解读,而《一封家书》这一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有效的平台,一个供我们分享感受,体会人生的平台。《一封家书》是一个充满了历史韵味、文化内涵的情感类节目,他的成功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传承文化从这里做起作文1000字12-08
博物馆里伫立着几十尊铜像,他们有的是孔孟等古代圣贤,有的是嬴政、汉武等中华霸主。站在他们的面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目光。它审视着我,凝望着我的瞳孔。我知道他们透过我的眼睛看到了什么——那一缕缕传统文化的烟云,正在被现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腾。我自小就读《三字经》。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嫩语调依稀残留在耳畔。小时候对《三字经》的内容只字未解,只是读着好玩,现在也仅知皮毛。孰不知,...
中华骄傲作文550字12-03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直让我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在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民族自豪感变得愈加浓烈。唐诗、宋词和汉字等这些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传播,去发扬光大。唐诗宋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杜甫苏轼更是被我们戏称为“文化好友”。有一个人,让更多外国友人感受到了唐诗宋词的魅力,他就是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本次最年长的嘉宾。许老先生从事翻译工作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英法中等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