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凉相关作文

【篇一:自行车后微凉的风】

亲身体验,方知父之不易。——题记

坐在自行车后座,享受着夏季中少有的凉风,这是前座父亲努力蹬车换来的,但是,我却不知足,竟然还在抱怨着;可前座那伟岸的身影,为我挡住了那如魔鬼的日光。

那天我又在抱怨。盛夏蝉鸣阵阵,大地似乎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咝咝”的声音。父亲依旧默默地用力蹬着车,为我换来那哪怕微薄的丝缕凉风。

抱怨完,仍然是那老调重弹,而我又没有一次听进去父亲的开导:“哎呀,你的条件已经够好了,想我小时候……”

“够了,你都讲了多少次了!”我不耐烦地打断了父亲的话。

父亲回头看了看我,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却不为我的语言而慢慢骑车,不给我一丝凉风的享受,仍旧盯着那似火骄阳,卖力的等着车。

我终觉惭愧,说了那么难听的话,又瞥见父亲那早已汗湿,贴在背上的白衬衫。突发奇想:不如,我来骑车让父亲坐到后座,享受那向来是我享受的凉风?说干就干,在一个红灯路口,我跟父亲提了这个想法,他一脸惊诧地望着我,大概是没想到我会用这种方式来道歉,感恩吧。

调换了一下位置,绿灯也在这个时候亮了。嘿!我好似在蝉的一片欢呼声中骑了出去,拼了小命似的蹬着车,让父亲也好好感受一下来自凉风中的舒爽。可是,这个念头在我心中没有停留多久,并不是我不想以这种形式报恩,而是我发现我的腿跟灌了铅似的沉重无比,背上也布满了了汗水。唉,亲身体验,方知父之不易啊。不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既然说了我会让父亲享受那盛夏中那丝丝凉风,那么我就会做到!又接着发了疯似的蹬着那可怜的自行车,顶着那似火骄阳,心中大吼着:父亲!让我为您挡一次太阳,换那丝丝凉风吧!坚持着往家的方向而去。

到了家,父亲下了车,脸上的喜悦是掩饰不住的,我喘着粗气说着:“老爸,凉风吹的爽不爽?嘿嘿。”老爸微笑着对我比了一个大拇指。

自行车后的凉风,不能仅仅是我来享受,毕竟,父亲正在慢慢变老,我在渐渐长大,我该负起回报父亲的责任,父亲,那凉风,您也该来享受了。

【篇二:风景就在身边】

浸润着微凉细雨后的青苔攀附在老城根凹凸不平的墙砖上,滴落的水渍隐约冲洗着千年前残留着镌刻的图案,亦或是斑驳字迹。轻抚每一块墙砖,忆起四季更替着它沧桑的面容。

从小在城墙根下长大。

幼时,稚嫩的小手被爷爷紧紧地握在手中。头顶的香樟树苍翠浓密,拨散下绿茵弥漫,光斑点点,日影充斥着一大一小的身影,晃悠着从一个城门洞走向另一个城门洞。城墙边隔几步就有围坐下棋的老人,他们在城角边放着泡好的龙井,悠悠晕染而开的茶香沁人心脾,下棋累了便倚靠城墙轻抿一口茶,静望着棋盘,凝神思考。

爷爷常牵着我到护城河边听戏。

夕阳隐匿着光耀撒在城墙上,墙砖隐隐发亮,护城河水也是金灿灿的淌着。爷爷拉着我在城墙边拥挤的人群中寻找听戏的一席之地,年幼的我只记得抬头仰望时霞光晕染的天空,巍然伫立的城墙,和耳畔久久回荡的秦腔。

长大后,偶尔还是会沿着老城墙根走。

当年下棋的人少了好多,取而代之的是乘凉的妇女,拿着小凳抱着孩子在墙根下乘凉;香樟依旧,樟叶刺鼻的清香充斥着盛夏一缕残存的清凉,我已不是当年那需要被爷爷紧牵着摇晃走路稚嫩的孩童。

周末看望爷爷奶奶,吃过晚饭后,我总会陪他们散步。

夜幕笼罩着灯光点亮的城根,余浸着的光阴斑驳过墙砖。每晚城墙角下总会有大合唱,那是几位退休老人自发组建的乐团,指挥合唱的是一位两鬓斑白的瘦高老人,尽管年近古稀仍爱穿着白衬衫黑礼服在人群中指挥着。参与合唱的有老人、小孩、来往的行人,我总会陪着爷爷奶奶在合唱的人群中停留,随着起伏的旋律,各色的嗓音,在城墙边静静地聆听。暮色如水,我牵着爷爷奶奶的手,紧握住的犹似当年的时光。

黑夜白昼,夏蝉冬雪。

城墙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静候着时光流逝,任岁月在它身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

风景就在身边,我想或许只是老城根下的一角,围观下棋的老人和怀抱孩童的妇女在香樟投影的一抹微凉中细数过盛夏的时光。

【篇三: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春,生机勃勃,一切都从“新”开始,从“心”开始。

春,给我一种年青自由之感: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巧克力色微凉青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那书像是会治愈人的心灵,陪伴我度过最伤心难过的时候,若她有生命,我定会对她说上一句:“读你的感觉象春天!”

去年寒冬,心情随着季节变得很压抑,恰又与闺蜜吵了架,还在冷战,忽然觉得,身边连个说得上话的人都没有了。走在路上恍恍惚惚的,眼前背景虚化,耳边仿佛有人在拉二胡,还下着大雪,天气怕是会随着人的心情改变的吧。突然脚下一滑,跌坐在了地上,便干脆哭了起来,也不管别人的惊愕的眼神。路上的行人匆匆走过,偶尔有人回头望上我一眼,又急急忙忙走开了,头一次觉得十分无助。也不知过了多久,地上冻的厉害,我狼狈地爬起来,回了家。到了家,看见桌子上放了一本书,刚拿起来正要细瞧,书里掉落了一张字条,是妈妈留给我的:“喏,你都吵着要了好几天了,今天刚好路过书店,就给你买来了。”我又看了看封面,书名是《巧克力色微凉青春》,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那书的主人公跟我现在情况很像,她通过自己的办法,终是与她的朋友和好了,看完书后,我豁然开朗,和闺蜜和好如初。书,仿佛带着魔法似的。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篇四:月色微凉】

今天是农历十七。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离九月初三还早得很,甚至连个初三都不是,就不用品味日落月升、光阴交错,露珠晶莹欲滴、皎月如完工的情境了。但是十五刚过不久,圆月还是有的。

透着玻璃朦朦胧胧地看着朦朦胧胧的月亮,朦朦胧胧地觉着月亮似乎是有点凄凉。

自古以来,月亮就好似象征着伤感,思念。

听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总觉得有点悲凉。那放荡不羁、孤傲桀骜的李白,也会觉得悲凉了,寂寞了,一个人对着远在苍穹的月亮独酌,还要说“对影成三人”。他,月亮,影子,在天地间定格成一道风景。

可曾想过,在边疆中的月亮,又是一幅怎样模样?大漠中的黄沙在月光的沐浴下染成了银色,连绵起伏的山岭上,弯曲似钩的月亮挂在天上,照耀着曾经撒过多少将士热血的沙地,有一骑快马在急驰着,蹄下尘土飞扬。或许,他们打了胜仗,但是敌军首领趁着月黑风高遁逃了。起身要追,却发现大雪早已积满了弓刀。“月黑夜风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正是如此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我觉得,这才是这个时节,这个早春的月亮。夜色已深,月朗星稀,北斗星、南斗星都已经横斜了。春色渐进,许是天气暖了,虫叫声都隔着纱窗若有若无的传进来。久居城市,虫叫声罕闻了,春季的暖意到能觉察出来。

但不知如何,我总感觉今天的月亮是冷的。没有星月交辉,没有月明千里,只有一轮玉盘吊在夜空中,与茫茫无垠的大地呼应着。月亮白的纯粹,白的干净,就像孩童不谙世事、清明纯净的眼睛一样,敲击着我的心灵。这时的月,清冷,却傲然,孤寂,却不孤独。真的好想知道,在那肃穆的广寒宫里,是否有玉兔清脆的捣药声,是否有嫦娥在和人间遥遥对望,与后羿相望无言。我还想知道,为什么这微小或是渺小的月亮,会承载着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的美好遐想。

蓦然回首,却早已在灯火阑珊处。

夜色微凉,月色微凉。

【篇五:昨夜雨微凉】

清晨,一丝凉意拂过我的全身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打开窗,窗沿上尚未干的雨水一滴一滴打在窗架上;朦胧的记忆一点点涌出——昨夜的雨,凉意心头难下。

不知夜里何时,窗外下起了雨,淅淅沥沥。雨越下越大,一丝丝凉意透过窗轻抚着熟睡的我。夜里本就清冷,再加上夜雨的阵阵凉意竟将我从睡梦中拽了出来。坐在床上,轻轻揉了揉眼睛正欲到头又睡,忽然听见窗外“滴答滴答”的清脆雨声,顿时睡意全无。掀开被子,坐在飘窗上向窗外望去。眼前这座阴雨的小城,万籁俱静,只听得见细雨打在窗棂上的滴答声;街头灯光零落,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借着人行道两旁的路灯以及各色霓虹灯绚丽的微光,我勉强可以看见窗外的雨——如细丝一般,稀稀疏疏,在漆黑的夜里斜织着。透着各种色彩交织的光,这雨丝仿佛也有了淡淡的色彩。我将头微微探出窗外,深吸一口气仔细品味,空气中是淡淡的青草味和桂花香,沁人心脾。按捺不住心中喜悦,将手伸出窗外。雨丝轻轻地滑过我的手掌,一股似山间清泉的清凉一瞬间渗透全身,直奔我心头;此景难却,借着浓浓的兴致与美景,我捧起毕淑敏的旅游散文品读起来。伴着窗外稠密的雨声,神思畅游在字里行间。难以入睡。

清晨醒来,昨夜的“雨疏风骤”早已散去。但这世间处处是她来过的痕迹——未干的柏油路,绿叶上的晶莹水珠,清新的空气……这一切都是她来过的证明。夜雨就是如此,总是在早晨醒来才发现,她曾来过。不惊一人,不带走一物。总是于无声时滋润世间万物。颇有李太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味道。不过又不同——前者有意避去了世间的尘埃,更自然,更柔和。有雨中隐士之意。

四时之雨,各有千秋。而我的最爱,莫过于这楚天清秋的夜雨。她总是于无声时洗涤世间万物,褪去一切尘埃,为人们带来一个清明秀丽的世界。无论是谁,都会陶醉在这雨后的世界。忘记平日里的琐事与不堪,静静地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尘世里片刻的宁静。

此时,正写着,窗外的雨声渐欲入耳。泡一壶清茶,立于窗前。深吸一口气,一股熟悉的凉意又上心头。

【篇六:走过转角】

六点的铃声不似从前般悦耳,熙攘的人群淹没了食堂大妈的忙碌身影,学校的小路两旁的落叶昭示着微凉的秋意风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嘲笑我们这一帮第一批有夜自习的孩子。

九点。铃声、脚步声、喧哗声,声声入耳。车棚重现了往日的拥挤,如一股浪潮,涌出校门。夜黑的深邃,空中有几颗明星,闪烁着光芒。如校门外家长期盼的目光,我推着车子随人流走出校门,昏暗的路灯下,有一抹目光注视着我,那熟悉的身影,是爸爸。顺道的小伙伴见到我爸爸来了默默走开了。在我们这个年纪是不愿与家长打交道的。

“你怎么在这?”

“太晚了不放心来看看。”

“我都多大了,还用得着接吗?”

“……”他没有再回答,只是笑笑。

像是一匹野马被套上缰绳,或许这个比喻不恰当。眼前的自由景色被一张大网束缚。一路上,我们一前一后,没有任何言语,像雾霭包裹着的两颗心。在这样一个叛逆向往自由的年龄,容不得任何限制与束缚。

本以为他是心血来潮只是陪我一天,没想到接下来的好几天他都出现在校门外。我开始厌烦了,我不想每晚放学都是死一样的沉寂,不是不想说,有时兴高采烈地告诉他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他从来只是嗯啊哈哈再无其他反应。结伴而行的同学随处可见,他们脸上的笑容仿佛能驱赶初秋的丝丝微凉,欢声笑语的映照下,我身后的那抹高大的影子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吵架了。我坚持要跟同学走不让他在校门口等我。我回家的路因他失去太多色彩。他坚持要等我跟我一起回家。我知道他在担心我的安全,我更知道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还有人把我偷走卖了不成?青春、叛逆、独立、自由,这样年龄下的我最终取得了胜利。他答应不再在门口等我,他的最低要求只是在离家最近的转角处等我。就一个路口,同伴也该拐弯了,随他吧。

从那以后,每天九点十分的转角处,总有那样一个身影,从秋至冬,远处能清晰地看到他呼出的白气。从始至终,我都认为他的等待是多余的。我知道什么是爱,但总感觉表达的方式有偏差,变成了在我认为多余的等待。那段路还是依旧的沉默,如昏暗的路灯,映不亮归家的路,至于身后的那身影,我早已不再关注。

像是成了习惯,同样的场景每天重复着上映,开始我还喊声爸爸,后来只招招手,再后来从他身边骑过,有那一次,他没有看到我,等我回到家才知道他还在外面等着。等到他带着歉意回到家,已是十点。真想不明白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这一段的陪伴会给我给他带来什么,本是等我回家却忽略了我已从他身旁经过,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深冬的一天。归家心切,成绩单贴在班上,我进步了许多。我迫不及待的回家。在那个转角,我要告诉他我的好成绩。由于太心急竟然把围巾落在学校。路灯依旧昏暗,转角的那家小店的屋内映着一丝温暖,我看到一个身影,欣喜地叫着“爸,成绩出来了。”无动于衷,再走近,才发现那身影远比爸爸要瘦小。那不是爸爸。我想也许他在从家来的路上吧,又或许他出门晚了。我在路口停下了,像他等待我的那样。转角的景色那样美丽,习惯了匆匆而过,我忽视了太多。习惯被等待,再等待别人的滋味是难熬的。我似乎体会到了父亲的感受,寒冷、无聊、黑暗又充满期盼。终于,我放弃了,准备回家。不由得转头看,总感觉身后应该有身影,可却没有。同样的路好像变长了,同样的路灯好像昏暗了许多。寒风吹过,映在马路上的光秃秃的树影晃动着,没有围巾的保护我觉得格外寒冷。其实围巾是不能提供多大热量的,只是习惯了那种有所依靠的感觉,就像习惯了他再身后,陪我走过转角。回到家也是将近十点。妈妈说爸爸出差了。哦,怪不得。

不知为何那晚我久久难眠,那种空荡荡的感觉一次次再重现,画面一次次地回放:我独自骑车在路上。身后的影子被拉长,但这一次只有我影子,后面的高大身影不在了。路还是原路,却不再有之前的感觉—那是我之前一直认为多余的等待啊,失去了确实那样的不适。或许早就习惯了,突然失去,无从适应。像是从生命中抽离了什么,那夜也显得那样寒冷透着阴森。

一周以后,那个身影又在那个转角重现,这次我不再是匆匆走过,而是亲切的叫声爸爸我们回家。因为我知道,嘴上说着厌烦多余,心里想着独立自由挣脱束缚,但内心深处早就刻下了这种习惯。

我在前,他在后,陪我走过那转角,伴我走过爱之路。

【篇七:半盏微凉】

如果我是天边一缕云丝,您就是承托起我的那阵清风;

如果我是昨夜积留露华,您就是温暖我的那缕阳光;

如果我是枯涸已久的旱田,您就是滋润我的那场甘霖。

记忆像是跳跃的音符,我总是会在这样的时候,想起您的一点一滴。如今我一页页翻开,处处都是您慈爱的痕迹,以及我逐渐成长的足印。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近您呢?或许是那个炎炎烈日的三伏天的中午,太阳毫不留情地给大地烙上印痕,连树上平日欢快的知了也焉了。我忐忑不安地走在长廊上,手心里攥着那份刚发下来的作业。“不是吧,新老师要见我?”我心里直犯嘀咕,加上语文科代表同情的眼神,我咬咬牙,硬着头皮推门进去。

您平静的面容令我更加惴惴不安,勉强稳住快跳到口中的心脏,打开作业本放平,我可一下子傻了眼。斑斑驳驳的黑色水印旁边是整整齐齐的红色评语,我低头一行行地看过去。

“文采不错,遣词造句颇为诗意,引用经典出色,只是衔接性有待加强,字迹注意整洁。”“这句引用恰当,值得表扬。”“这个词语换成‘彩灼春融’形容更好。”

我的眼泪忽然就不受控制了,从小到大,都没有人说过我的作文好,我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写作天分,您是第一个这样夸我的人,我的视线微带模糊对上您的眸子,您微笑着对我慢慢细评,逐字逐句地耐心更正,鼓励的话语像一阵温暖的春风,使我全身有说不出的舒服受用……我轻轻掩上门扉,同时也对您打开了心扉,走廊上阳光轻柔舒适,轻风吹起贝铃作响,“叮叮当当”汇成一律小曲。风吹落紫丁花香的半帘幽梦,淡淡地萦绕着心房。

您是园丁,我便是受您培育的花草;

您是春风,我便是被您唤醒的田地;

您是大海,我便是索取养分的鱼儿。

老师,在这金色的九月,我想对您说一声“谢谢!”,也许,只是为了那个夏日中静静透入我心底的半盏微凉……

【篇八:秋意微凉】

那是一条小径。

是的,一条小径,可是分明有什么不同……那个时候,砌的高高的花坛上有娇嫩的鸢尾和丛丛簇簇的粉色小花;珠珠家门前那棵无花果树结的果子是紫红色的,又大又甜;张奶奶家的玫瑰开的娇艳欲滴,五十年的老树下绑着一只羽毛雪白的鹅,小瑶家的猫执着的望着二楼挂着的鸟笼里的金丝雀,夏天成熟的草莓是深浅不一的粉红色,又鲜又嫩,甜的像蜜……

可是现在,花坛荒废了,只有几枝稀疏的玫瑰枝干直挺挺的立着,二楼玄关的鸟笼只有一黑一白两只八哥,原本一大片草莓叶子早已不见踪影,小瑶家的猫已经有六个孩子了,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我怅然,果然还是回不去了。

萧瑟的秋风柔滑的像绢,却冰冷刺骨。

“有人来了!”忽然响起一个人的声音,我惊诧的抬头,却不见一个人影。“有人来了!有人来了!”那个声音依旧执着的响着,鼻音很重。小狗圆圆猛地向前奔去,嗅着那个掉落在地上的柿子。我抬头,远远地,红红的柿子悬挂在枝头,有着太阳一般温暖的颜色。“喵呜,喵呜……”又是那个声音。一只黑乌鸦飞到柿子树上,低头打量着我,乌黑的眼珠闪着光,一瞬即逝。我知道,不是它。究竟是谁呢?那个声音。

我回头向姥姥家的方向走去,圆圆依旧执着的嗅着那个熟透了的柿子,我不得不停下,抱着它继续向前走。真暖和啊,我把脸贴在它雪白的绒毛上,眯起了眼睛。“喵呜……”又是那个声音,鼻音好重,不像猫。圆圆竖起耳朵,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那猫叫声便没了。我平静地向前走去,微风拂过,圆圆雪白的绒毛微微颤动。

其实,那个声音的主人,不过是那只黑色的八哥罢了。

后记:老房子是我八岁前生活的地方。每天清晨起床,看晨光微熹,黛色的老墙映出点点光影;花园里不知名的粉红小花开了丛丛簇簇,三叶草摇曳着纤细的茎嘻嘻哈哈的闹;小猫们眯起狭长的眼眸,迈着优雅的步子在屋顶漫步……有些事情,有些回忆,总是忘不掉舍不下的美好。蓦然回首,那些记忆的碎片宛如云烟般飘散,唯有一丝怅惘徒留心间,期待着再做一个梦,一个关于过去的梦。

【篇九:崛起】

风微凉,景色微凉。

下雨了。

淅淅沥沥,洇润了空气,亦洇湿了眼眸。朦胧着,思绪渐长……

那时,他们说,不必读书。

他们以为,闭关锁国,便高枕无忧。

于是,大清王朝的瓦当不再程亮,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复绮丽。戴着罂粟花冠的瞎眼老人蹒跚的看着《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签署;香港澳门的骨肉分离……是不必读吗?嘴角勾起些许凄凉。不读,于是任人宰割;无知,于是,一败涂地。那些漆黑的噩梦,那些痛,那些伤,不过,学识的差距罢了。遂呐喊:“中华之崛起,需读!”

“轰……”一阵雷鸣。忽然,听得“噼里啪啦”的雨点声,瓢泼。继而风骤,窗外枝叶剧烈的摇动,败得,满地残花。

拉回微凉的思绪,忽又欣慰地笑了。

今日,国门敞开,华夏民族傲立于世界之林。

是因为彼时,他们说,要拼命读。

他们放弃海外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他们奉献毕身心血,致力于研究;他们高喊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学识,引领着人民,为中华构造腾飞的双翼!

他们深知,非学无以强国。中华之崛起,需读!

于是,东方的雄鸡,发出一声破晓的惊啼!

抬眸,雨势似乎小了些,又是淅淅沥沥的,“嘀嗒嘀嗒……”

眉心忽又皱了起来,想起那些人的话:

“现在中国如此繁盛,我们无需上真枪实弹的与敌人硬拼,读书,有何用?”

不!不是这样的。中国虽已繁盛,可你是否知晓,这看似平和的世界,却暗涛汹涌。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力地迈开脚步前行。不进则退,唯有不断地努力和追求,中华,方能在世界站稳脚跟。这中华的发展的绚丽花园,需要更多人才的绽放。

忽地,深吸一口气。紧紧地盯着手中沉甸甸的课本,仿佛要把它看穿似的。书上那密密麻麻的墨色,渲染了眼底的光芒。

是的,我是中华的少年,祖国的希望,我,要读书!我读书,是因为我要守护昆仑山上晶洁的雪,守护帕米尔高原闪烁的群星,我要守护天安广场上飘扬的红旗,守护摇橹船中嘹亮的民谣,我要守护五十六族人民携起的双手,守护华夏儿女脸上的自豪……我要读书,为中华之崛起,用知识,为中华镀上金色的边框!

我希望,在中华翱翔于蓝天的时候,我能问心无愧的喊:“为中华之崛起,我尽力了!”

握紧的拳。

耳畔突然回想起周恩来总理铿锵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天边,胭脂般的晚霞勾勒出中华巨龙的模样。

雨停了。

【篇十:成长的桥】

【篇一:成长的桥】

李梁斯雅

春花秋月,夏云冬雪,桥依旧坚固。

——题记

漫步在冗长的雨巷,雨水浸润了我三秋的情怀。独自走在雨中,细雨微凉微凉的。我挣开双臂,静静享受着。雨点沾湿了衣角,却沾不湿那颗愉快惬意的心。

恬淡的小屋点缀在小村中,为乡村增添了几分古朴。桥下大小船只早早地亮起了灯火,两重玻璃间印出了微微的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雾霾。再看河上那桥,承载了太多太多……

霜重风轻,又忆过往。

桥上,吆喝声响彻云霄。在学习走路的我迈着不稳的步伐跟着奶奶出来买菜,奶奶用宽厚的手掌紧握住我稚嫩的小手,一刻也不敢放开。那时的小桥格外热闹,桥上面也总有奶奶和我的影子。夕阳下,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菜,阳光下那两个人影映得很长很长。

时光猎猎,逶迤而过。

进入小学,我走出了乡村。那座桥变得冷清了,吆喝声也都集中在市场。整个乡村变得安静。每每到了周末,我便会欢天喜地地回到奶奶家,桥上也总会有一个身影在那儿等候,我跳着跑着奔上那座桥,口里大声呼叫着奶奶,冲上去便抱住奶奶。流年似水,源远流长,那一刻定格下的记忆,似是之前的之前。

时光微凉,岁月清浅。

不觉间,我已成长为少年,繁重的功课成了阻碍回到奶奶家的一座大山。奶奶的声音也只能在电话中听见。难得回到奶奶家中,却发现很多都变了。道路变得平坦,房屋也变得高大,但那座桥仍坚守在那,桥上等候的背影也坚守在那。迈上这座桥,轻轻踩过青石,我向奶奶挥着手。到了眼前,我挽起奶奶的手扶着她向家走去,夕阳下,曾经那个孩子已经长大,她的影子已比奶奶长,她只管紧紧拉着奶奶的手,不愿放开。

那座石桥记录下了我的成长,石桥上的人更是陪伴了我的成长!

【篇二:成长的桥】

陈梓珍

青春似流沙,盛大亦浮华。

——题记

我起身,凝望远方,落日在薄暮里凸显得很大很大。借着楼房,一会儿便遮住它半张娇羞的脸庞。太阳倚着云层,被簇拥着缓缓而落。一晃间十五年过去了。我走向那座桥,像一个窥探者望着桥下那记忆的长河……

幼时的桥

幼时,是年幼懵懂的年纪。总是对外界充满乐趣。看蚂蚁搬家,蜻蜓点水都是我的兴趣。外面的世界不总是公平的,它不时不以温柔待我,被一个石子绊倒,跌倒,便是一阵大哭。姥姥却总说要勇敢站起来,于是,我便壮着胆站了起来,走向那幽深的桥梁。

夕阳笑,挂树梢,芭蕉扇里摇出栀子的味道;鸟儿叫,又筑巢,老船浆摇出星辰嬉闹……跨过幼时的桥有些坎坷,但却越走越稳。

童年的桥

童年,上了学堂,与天真可爱的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很天真也很调皮。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姥姥为我灌下心灵鸡汤,学习骄傲时姥姥泼瓢冷水提醒。一路上,总有她用心关怀,总有她用情呵护。我爱说爱笑,爱吵爱闹,在姥姥的包容下长大。

少年的桥

时光荏苒,我已是准初三了。身上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每晚,皎洁的月光总照映在书桌旁,与台灯相迎合。这时耳边总会想起姥姥的细语:“找准方向,你会成功的。”慢慢,我便一点一点鼓励自己,让自己成为最好最优秀的,拾回信心,找准方向,重新启程。

立于桥上,注视着时光的长河,我充满自信。在这成长的桥上,纵洪水涛天,桥上有您,我必可以一当之。

【篇三:成长的桥】

陈家慧

是温情跨越了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筑成了那座成长的桥。

——题记

晨光熹微,透过窗棂柔柔地撒满了这间老旧的屋子,更包裹了我与我面前那碗水嫩的鸡蛋羹。恍然间,似是走上了成长的桥。

这次回老家看望外婆,我其实是不情愿的。乡下网络不佳,路况又相当糟糕,来来去去必会把我颠簸到精神恍惚。可是一向温柔的妈妈态度却很坚决,在争执中败北的我,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踏上了这段糟糕的旅程。

外婆早已在村门口迎接我们了。花白的发,微躬的背,瘦弱的她在风中显得那么单薄。可是她那浑浊的眼在看到我时放射出的光芒比阳光还要灿烂,千沟万壑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

晚上,抵不过外婆的盛情邀请,我与妈妈便在外婆家住下了。第二天清晨,还在甜美梦乡中的我却被烦人的鸡鸣吵醒了,不得不骂骂咧咧地起床吃早饭。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餐厅相通的厨房,只见锅炉正冒着白烟,而那八仙桌上独摆着一碗已经做好的鸡蛋羹。原来外婆早已起床了,晨曦温柔地勾勒出她的轮廓,每一条皱纹里都写满了慈祥。这一幕,与幼时那模糊的记忆悄然重合。

当鸡蛋羹入口时,那桥的锁似乎找到了它最为契合的钥匙,咔嚓一声,悄然打开。

那是我四岁前与外婆一起生活在乡下的记忆。那时我总是在鸡鸣声中起床,而外婆却起得比鸡还早。我一到厨房就能吃到外婆做的鸡蛋羹。那是外婆独一份的味道,是哪怕五星级大厨也做不出的味道。一碗下肚,我却根本不够吃,总是缠着外婆再做一份,换来外婆嗔怪的一句“小馋猫”。我总是从背后紧紧拥抱了外婆,心想长大了也要做一份鸡蛋羹给她。

忆起,那时的晨曦很是醉人。

日光倾洒间,此刻不知是谁的微笑,谁的眼泪。

光阴荏苒,仿佛间我于成长的桥上,明白了是爱浸润了这份记忆。(公众号:涵城语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