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的世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活的碎片化。碎片化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碎片化就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比如看书,拆成大小不一的“碎片”,分为好几部分来完成。那么碎片化究竟是好是坏,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它呢?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碎片化生活的看法吧。
碎片化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弊端。比如说,现在的人们很少会去图书馆搜查一份份完整的资料,而是会打开各类电子产品,轻点几下,一片片有些零碎,有些混乱的“个人看法”便会出现在你的眼前。确实,这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但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文章似乎都惊人地相似,甚至可能一模一样。你以为看到的是许多人的看法,其实说到底,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想法,只不过被许许多多的人不加出处地“引用”,这种现象在书本中终究还是不会出现的。
其实,碎片化还存在着一些不易被注意到的利端。当你想要读一篇长篇小说时,你无须再花大段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只需在手机上找到这篇小说,利用空闲时间来阅读。当你想要购买各种商品时,你不需要再花一整天去商场或超市里购物,只需要在手机或电脑上花几分钟时间,便可以轻松购买。更重要的是,其实碎片化从古至今都一直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它。就像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就很会利用时间,他一直利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其实碎片化只是那些不会利用时间的人为了掩饰自己不足而找出来的“借口”罢了。真正会利用时间的人,不管生活如何被分成小块,时间如何被撕成碎片,他们照样能够很好地学习、生活,并且创下佳绩。因为他们知道,你不能等着生活来适应你,你必须要主动去适应生活,而碎片化的生活,正等着我们大家一起去适应它呢!
碎片化究竟是好是坏,这是一个没有人能解决的问题。因为碎片化的利弊因人而异,连同一个人的看法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它是好是坏,仅仅在于你看待它的角度。
【篇二:论“碎片化的生活”】
在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中,我们的生活也在慢慢地改变,而,生活的方式也在渐渐走向碎片化,但我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应该怎么面对碎片化的生活,而我是否该接受碎片化的生活。个人认为,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
“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的全民化、普及化,能够加大国民的阅读总量,且简易化、轻松化。它能够随着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它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满足对海量阅读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节约时间、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的需求。且内容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八卦杂志到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再到一些冷门学科的知识,它应有尽有。
当你想出门,但包里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放一本你想看的书时,你可以使用碎片化的阅读,只要在任意一个阅读软件中寻找到这本书,便可在任何闲暇时间阅读,也不用准备书签或记住看到哪里,手机阅读有自动记忆功能,再次点开就是你上次看到的地方。
其实,我并不否认碎片化的生活又弊端,但在我看来,它的利端远远超过弊端。
王路平教授说“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学术研究,构建精神高地。”
我不可否认他的观点,但,在我们进行学术研究前,在我们建立精神的高地前,不应该先使国民产生阅读的兴趣吗?不应该先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吗?我们总要从兴趣入手,从大家的喜好入手吧。如若不先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就进行学术研究,就如同在平原上筑起一根高达几百米的细针,他人一触即倒,这样的学术研究又有何意义呢?我们是需要精神的高地,而我们要的高地是像喜马拉雅山脉那样,使大家都有一定的知识后,再创造出更高的精神高地。
其实,我也知道,不论我接不接受碎片化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也不会为我而改变,我们也阻挡不了碎片化时代的来到。我要做的只是过好我的生活,尽力使碎片化生活的利端发挥到最大,弊端发展到最小,充分的利用好它,发挥尽可能好的优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篇三:网课的利弊】
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华夏大地,以湖北武汉为圆心向外扩散,来势汹汹。
正处寒假的我们,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被迫宅在家中。距离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疫情却迟迟没有好转的趋势,然而,眼见我们课程就要被耽误时,新的“转机”——“网课”就出现了。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上了两个星期的网课,对于网课的利端与弊端也逐一浮现。
网课的利端方面主要分为三点,首先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一台电脑,一部手机都可以上课。第二点就是可以及时在课后重复阅览老师的ppt之类的课件,以便于完善笔记,查漏补缺,和课后复习。第三点就是可以回看上课的内容,一些因故缺席或没跟上老师进度的同学,能够通过录像重新学习。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性,既然有利,那就自然也有弊。网课的弊端首先就是十分伤眼睛,两个星期的网课上下来,我都感觉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字都出现重影了。其次,因为是线上教学,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只有看着屏幕,形式呆板,难免会有些枯燥。第三点则在于线上课程老师与同学缺乏互动,不能进行实时监督,也就缺乏落实,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状态。对于这方面,就需要学生们足够自律,因为线上教学老师不能实时监督,我们也不担心老师的随时提问,左手零食,右手饮料,已经成为网课学习的常态,同时对于那些一提问就没没麦,一视频就网卡的同学,老师也是无可奈何。然而这样一些不自律的行为则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都说假期是“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而网课更是拉开距离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自律”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拉开距离的关键。
疫情当前,随着线上教学逐渐普及,网课利弊皆有,而取舍却因人而异。长于自律,乐于求学者,通过网课必然受益匪浅,而难于自控,倦于向上者,则更需要的是面对面的线下教学。“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有正确对待网课,才能这次因疫情而出现的网课中“弯道超车”。
【篇四:当时代进步撞上碎片化生活】
如果让一个普通人描述自己十几年前的媒体接触方式,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但现如今时代飞速进步,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所有人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
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生活碎片化是现代化时代进步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许多人到现今依然对互联网科技这一现代化的产物表示嗤之以鼻,坚持认为网络科技破坏了人类应有的生活;但也不乏网络科技的狂热吹捧者。时代进步这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利端与弊端。
当下很流行的掌上阅读便是阅读碎片化的体现。现在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想要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导致网络媒体写作的碎片化。使得发布到网上的新闻消息是简略零散的,让读者接收到的信息是片面的。久而久之,人们的思维会钝化,会养成一种惰性。
由于碎片化的阅读,人们根本不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层的分析与解读,所以常常充当了网络推手散布谣言的工具,使得人们丧失了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碎片化阅读的信息载体是互联网这可以使我们更加便捷方便地接收到信息,通过媒体的精练与压缩也可以大大缩短我们的阅读时间。
由此看来,碎片化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有弊的。碎片化生活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时代的进步必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却也使我们原本精致的生活变得粗糙。
我无法语言,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美好都被碎片化后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但我知道当人们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碎片化阅读时,人们一定无法领略这些“完整”的美好。
在这个进步的时代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控、自律,不要让原应帮助我们生活的工具变成主导人类的统治者。
【篇五:碎片化的阅读】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对于处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有些人可能未必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一本好书,有些人也可能会利用他们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但是在这些碎片化的阅读中,我们能否整合起这些碎片来,能否真正读通这篇文章,又能否让我们真正懂得这篇书中的道理呢?
有人认为碎片化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都市的快节奏中,真正的能读好一篇名著,也有人认为碎片化的阅读会使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一本书,也无法真正的领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个名词也成为当今社会比较时尚的一个话题,有人对此不屑一顾,也有人对此盲目跟风。
而我认为碎片化的阅读有利也有弊。它的利端在于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的读我们想读的书,也不会使我们感到枯燥无味,但是我们必须要仔细的去阅读每一段话每一个字。它的弊端也正是在于我们读的书过于碎片化,所以有时我们不能整合起来这些阅读碎片,而导致读完这本书并不清楚它想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和道理。但是我觉得这些弊端也是可以改正的,比如我们读完这本书,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继续思考这本书中的内容和它的道理,这会使我们受益非浅,也有人会说我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接下来我想举一个自身的例子来告诉大家,碎片化的阅读其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还记得在上个学期的时候,我读了《明朝那些事》这本名著。由于我已经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了,学业十分的繁忙,所以我经常会在上下课的时间段和做完作业后去阅读这本书,起初我认为这本书仅仅只是看看就好,但是经过这些碎片化的阅读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本书的精彩,也认识到了明朝的历史,当时社会的人文风俗和每一个皇帝的崛起与落败,最后,我津津有味的看完了这本书。这就是我怎样合理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读完这本好书的方式。
其实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褒贬碎片化的时间,这一新鲜的名词,而是更应该去使用这个名词,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这才能使我们更加的合理的利用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
【篇六: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
碎片化是什么?我们上学时要学的学科五花八门,面面俱到,这就是碎片化;网上阅读书籍的种类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许多不同种类的书籍,这就是碎片化;微信的信息输入量庞大,我们可以一边和同学聊天,一边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也是碎片化。是的,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过着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的好处其实不少,就拿上文的例子来说吧:各式各样的学科,让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开阔了眼界,为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及以将来的专业技能选择打下了基础。通过多科目的学习和比较,我们可以很明确自己的擅长科目,确定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从而在将来,明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还有,同学们由于学习繁忙,娱乐的社交的时间有限,智能手机与微信的出现,让我们能“一心几用”,在聊天的同时可以听音乐或者看视频。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一边写作业,一边聊天,那就一定会影响作业质量了。可是碎片化的生活弊端有时确实我们所控制不了的,下面来说我的一个亲身经历。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抓紧时间,好不容易才把作业写完,我赶紧坐在窗台上,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看一部我已经收藏了好久的侦探推理小说。突然,微信里有同学发来信息,急着叫我帮忙发一下作业备忘录,我马上切换手机拍照功能,第一时间发了过去。继续拿起手机没读几页的我又被手机里一个提醒事件打断,使提醒我下午三点要更换隐性眼睛的药水,由于必须在佩带之前要浸满6小时,我马上放下手机,去更换药水。终于又兴奋地拿起手机,刚读了两行,被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断:“你好,你是某某同学吗?我们是某某教学机构的,我们提供语数外补课……”“我不需要补课”,我不耐烦地回答道。“不需要补课班是吧,那我们还有阅读课,写作课,数学竞赛课,外教口语课,请听我介绍一下……”“我不想上任何一节课,请让我安静一下,别再打来了,谢谢!”我失去了耐心,没等他说完,就挂了电话。当我再一次拿起手机想看小说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怎么也想不起来前面看过的故事情节了,真是无奈!于是,我决定断然放弃手机上的小说,拿起一本纸质书,关掉微信,将手机调至静音,安安静静地看了一小时书。
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我们必须看清他的利弊,保持利端,摒弃弊端,及时调整,才能更好地化碎为整,有效地利用碎片,而不是被碎片所控制。
【篇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无法避免的从各个角度碎片化,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可以高效地利用时间,我认为应是利端更多一些,但是同时也有许多弊端。
什么是碎片化?
碎片化,想必很多人对这个词语并不是很熟悉。碎片化有很多方面,我们先从时间的碎片化开始。24个小时中,8个小时睡觉,一个小时刷牙洗脸,1个小时在上班或上学路上,8个小时上学或上班,4到5个小时工作或学习,2到3小时洗澡以及娱乐。列日程表的人应该对这个模式是很熟悉,当一整天的时间被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来执行,这,就是碎片化。
这同时也是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不同,我们更注重的是——有计划,高效的生活,而古人是慢工出细活,但时代的脚步容不得我们这样。
为什么时间会碎片化?
现在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要求人们必须一天做许多事情,简单来说,就是高效。所以我们不得不把时间划分开,甚至见缝插针的在碎片时间中做事,这样才能在一天中执行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古人并不用如此焦急,他们的生活节奏也没有那么快,他们只要一天做好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月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时间碎片化的的利与弊?
碎片化的利端在于他让一天的生活变得十分高效,有计划性,以至于可以做许多事情,完成许许多多的工作,从而让生活变得很充实,让整个社会推进的十分迅速。
碎片化的弊端是他让整个生活全部都碎片化了,而不能系统的做完一件事。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接受知识,碎片化的学习……(这些之后会细讲)这会让你难以把所学到的所看到的整理起来,而是零零散散的几片,这样就算最后做完了这件事,也并不是很有效果。
碎片化的阅读。
碎片化阅读就是阅读模式是不完整,断断续续。基本上是以手机电子书和网络等为终端的阅读。简单来说,就是见缝插针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导致人们没有对书本深入的思考,理解,而是让“浅阅读盛行”,只是表面上挤出来时间火急火燎地读完了,所以没有显著效果。
碎片化的接受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从手机里的不管是大群小群,还是朋友圈或订阅号,都时常会有许许多多的小链接,例如《原来这才是正确的打鸡蛋方法!》,或者《10天学会8000个单词的神奇秘诀》……诸如此类。但是,这样零碎的小知识并没有完整的系统,也就是说它们是零散在你的脑海里,这就相当于语文数只学了第一页就去学数学书,数学书学了第一页就去学英语书,英语书学了第一页就去学法语书……就没有深入地了解与学习,这让你的知识只有表层而没有内在。
碎片化无处不在,时代的推进与改变已容不得我们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所以让我们更好的利用碎片化的生活,这才能让生活更好,不然,就只能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