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第一次领稿费】
今天,我把稿费提现出来了,拿着自己靠写作得来的稿费,我的心中泛起一阵激动,我兴奋极了,毕竟有将近一百一十块钱呢。我真没有想到,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拥有了这么多钱,真是开心极了。
回顾这个月,我一开始先是一天写三千个字,觉得挺多了,就这么写下去,后来发现作家一天写一万字,我就自叹不如,马上把写作总量提升了上来,一天写四千多字。虽然经常熬夜,但总算是坚持下来了,慢慢地,我又是几百字几百字的提升,最终一天写五千多字,但我一天达到五千多字之后,就再也写不上来了,因为我一天写五千多字已经很勉强了。不过没有关系,作家一万字写一天,我就写两天嘛,这样我才看得出我与作家之间的差距,也明白我成为作家还要经过不小的努力以及奋斗。
说起我的作品,那还真的不少。其中,我最满意的有《走自己的路》、《投稿日记》、《谈鲁迅》、《论林清玄》,最后还有一篇上千字的《我的投稿生涯》,这篇文章中凝结了我不少的智慧,可以说费了我不少汗水和心血,我对这篇作品感到很满意,毕竟花费了我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
这次领稿费,是第一次领稿费。我相信,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在我的茫茫学海中,我还会领第二次稿费、第三次稿费,我还会写出更多的令我自己满意的文章。我相信,在进行一番拼搏之后,我一定会成为一名自由作家的!
【篇二:美的理解】
美即为美好,美丽。世上的美丽景物有许多,但大体可分为宏观的美和微观的美。
宏观的美就是整个世界,从太空上俯视,地球是一枚蓝水晶球,点缀着绿色和黄色,这就是宏观的美,是神奇的,是复杂的,是唯一的。能够欣赏这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美象征着世界,世界是美的代言。林清玄说:“心美,一切皆美。”世界的美映衬着人心之美,人心之美又感受着世界之美。捧着一颗对美充满渴望的心来到这个世界,又怎能让它蒙羞。“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想欣赏这世界的美景,首先应该有一颗美丽的心来观察世界,感受世界,发掘世界的美。
每一个细胞都是大自然的绝世之作,是构成万物的最根本,这便是微观的美,当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微小的神奇事物时,我们是否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真是天地的杰作。微观的美,是简单的美,如国画中的留白,小说戛然而止的省略号,飞机在空中留下的白痕,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带着人们对未来的畅想。人们的梦醒了,眼前的细胞未曾改变过。啊!这也是永恒的美。当我们的心在看穿尘世,放下一切之后,是否就成了永恒,生命的尽头或许不是死亡,而是永恒,又何况这小小的细胞,生长,分裂,死亡,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从未改变过。
宏观的美即壮美,是雄伟、壮观的美,它印入人们的心、震撼人们的心、改变人们的心;微观的美为优美,是平淡、优雅的美,它窜入人们的心、感染人们的心、伴随人们的心。宏观的美是微观的美的表现,而微观的美又是宏观的美的本质,虽然他们截然不同,但却牢牢的绑在一起,无法割离,他们一起诞生,一起灭亡,哪有宏观的美,哪里就有微观的美。但哪里有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一颗美丽的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要品德高尚,无论居住在哪里,只要有一颗美丽的心,无论看到什么,都能够感受到美。一颗美丽的心如同凸透镜,不管光线如何微弱,它都能汇聚成一点,那是美的汇聚;一颗丑陋的心就像凹透镜,光线再强,只要穿过它也都会消散!
【篇三:谈林清玄】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拿起了手机点开了新闻,突然,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也令我震惊!因为手机上分明写着: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林清玄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曾任《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日报》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获台湾吴三边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他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之一!我读过他的《桃花心木》、《和时间赛跑》,看完之后,我是受益无穷!
看到了这则新闻,我顿时又明白了林清玄那段对时间的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将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现在,我觉得林清玄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他一生指导过的表少年无数,获过的奖项无数!他和鲁迅先生一样,虽死犹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四:有起有落才是真】
人生如同一趟不平稳的旅程,有起有落,若似浮茶。
清玄先生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品茶品出了真味。他说:“茶一定要用热水冲过才有味道,人生也是一样,你一辈子很平顺味道也不会出来,一定要三起三落,然后起的时候像万里飘蓬,之后才有味道出来,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环节都不可,而此时茶叶本身的好坏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了,人生其实亦如此。”面对坑洼的道路,无论是满含歉意的导游,还是富有诗意的导游,不都得经过它吗?既然该来的躲不掉,为什么不像那位诗意盎然的导游一样,微笑着去面对?
畅然一些,心广一些,静一些,缓一些。人生若此路,高高低低,但总会走到宽广的大路上,何必急躁烦闷,坏了一路的好心情,又或者,不懂得欣赏这一路的紧张和疲惫。人生在世,怎么可能一路平坦,万事顺利?生活的苦难是一种磨砺,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坚强,更让我们懂得人生有起有落。当沉入低谷时,我们要像鲁迅那样,用笑脸、信心和勇气来迎接一切的不幸;像易卜生那样,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从逆境中找到光芒。当乘上热气球,向天空靠近时,要像居里夫人一样,不把奖章当作炫耀的工具;像童话大王郑渊洁,淡泊的面对荣誉。
生活若是一味的安稳,何来的酸甜苦辣咸?一滩死水,没有了冲击,何来的生机?再晴朗的天空,也造就不出暴风雨过后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再高洁的梅花,也绽放不出冰雪滋润后的万紫千红。人生怎可无波无澜的度过!没有失败,哪有成功的喜悦?没有黑夜,怎么知道白昼的敞亮?
潮涨潮落,云卷云舒,起落间,方懂人生。
【篇五: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由于修行的缘故,林清玄先生的文章都带着浅浅的禅意,带着独有的东方韵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智慧与哲理,总能帮遭遇挫折的我们开启另一扇风光独好的窗户,从而心怀希望。
小学时读过的《与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篇幅短小却能从中窥见生活的甘辛,时间的珍贵。而林先生的《少年游》则是让我领悟到了他对于生命的洒脱和释然。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中深浅分明的景象,让踌躇满志的少年痴痴仰望着那仿佛停留过神鸟的高岗,将自己幻化为一株梧桐面向朝阳。纵使这个轮廓模糊不清的梦境随着天明而逝,但年少时期的我们,又何尝不曾神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呢?;小时候喜欢在下雨天淋雨,不听妈妈叮嘱带伞,独自享受它的回忆,到长大后才明白妈妈对他的爱,却再也回不到稚子时期,无法避开溪畔的水花;而或是幻想自己也手执宝剑,在漆黑的夜里,在半轮弦月下,舞出朵朵剑花。
若是生命中能有这般传奇历程,自然是精彩绝伦。但随着不断长大,我们竟不愿舍去自己年少的蓬勃豪情,满腔热血;甚至不愿面对充满未知坎坷的明天。但作者又说,“由于翻过的页中有太多的叹息才害怕,由于后来的篇章里显示着精彩的未知才惊喜。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一条不馁的路,微小的感触已然难以遮掩它们的不足道。”因此,只有我们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挫折,才能在充满烦恼的人生中成就感恩和喜悦,才有权利享受人生途中的精彩,才能在将来的一天庆幸自己没有白活。就像文中所说的——“或然我这一去会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或然每一次秋季会暖暖地滑进来,或然我甚至去追寻一群北雁。我的每一个足音却都相信;只要有风有雨,我们曾经一起拥有的不仅是回忆,而是延续;只要有声音的地方,你的声音将恒常响在耳际。”
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就如一步步跨过文字的万里高山,其间的乐趣与所看到的风景,都会融入内心与血脉,使人心境澄明,豁然开朗。
【篇六:我读林清玄】
我爱——
听鸟语,闻花香,品书味。
轻轻捧着书,小心翼翼的将其翻开。每日重复,这个动作,即使多次,依旧不倦。
带我进去书海世界的,是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每日品读这本书,已然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仪式。他对“清欢”的追求,虽不是我能理解的,但他所写的清欢是心灵的品味,而每当物质生活越大,清欢就愈难得到。
我欣赏他对现在的看法,更赞同他所写的一种精神气质。现在的生活里,找不到想要的清欢,但我认为可以活出自己的清欢。
闲暇时间。酌一小盏清茶,端两三碟点心,邀四五知己,茗茶谈心,也是一种清欢。
不必去追求物质。粗衣麻布,清粥小菜,知足常乐才是生活本味。正应了苏轼的阙词: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茶味》一文将人生的各个阶段比为各种茶叶。有苦有涩,或浓或淡。年少人性初露,将其比为一杯柠檬茶,懵懂时又呈现一抹青涩。青年时如火如荼,宛如雨花茶,爽心悦目的同时又暗含苦涩。三十而立之年是这一生的黄金岁月。像碧螺春,浓郁甘厚,也有清苦的茶味。四十像龙井茶,五十又如乌龙茶。六十之后的寿眉茶。
要我所说,我更喜欢林清玄所描述的柠檬茶,“欢愉之余初识愁的味道成长的岁月,又有许多烦恼,懵懂中又呈现淡淡的青涩味。”
我们还小,成长的岁月总归有些许不如意,但趁我们还年轻,想干什么就去做。
趁微风正好。趁春来秋往。趁繁华还未开至荼蘼。这样至少从没有后悔过,年轻的岁月没有虚耗。
看一本本书,用一个个熟悉的汉字,拼写出一段段优美的语句,心情如一颗石子丢入平静的湖面,荡开层层涟漪。每一本书,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如《清欢》如《茶味》。
我读林清玄,恋的大抵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