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相关作文

【篇一:锦瑟流年万水千山】

寻一段乡愁,追一份情缘。咫尺天涯,千回百转。滚滚红尘,终是遇见——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也许是她心里最真实的思想。一辈子的流浪,一辈子的找寻,那个天涯浪子——三毛。

我一直认为有很多人天生就是用来流浪的,就像三毛式的一些背包客。曾经,我很固执地认为,我就是这个样子,向往那些神秘而又美好的地方,追求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了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高兴半天;可以在婚礼时戴一顶草帽、穿一身长裙,临走前找不到野花就取一束香菜别在帽檐上。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这样的人,因为我没有她的一双慧眼,在历经情殇后看破红尘;我没有她的勇气,抛去凡尘的一切,去找寻前世的乡愁;我没有她的灵智,按自己的心愿去活,活出自己,活得特立独行,活得高傲孤洁,如寒梅一般,烈艳而散着冷香,醉人心神。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后,还能香如故。

所以,她可以是三毛,而我只能是我。

那样的美貌,那样的才情;那样的流浪,那样的遇见。

在短短的一生中经历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尽管雨季不再来,可撒哈拉的细沙还是随着时间微微抚平了一些年少为情足行他乡的惆怅。

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的经历,三毛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全都试着尝过,就像一个贪心的孩子一定要尝遍糖果盒里所有味道的糖果一样。所以在尝尽千滋百味后,她会毫不留恋地走了。就如她对母亲所说:“如果我什么时候决定离去,不要阻挡我,也许那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幸福。”是啊,历经了三生三世的劫难,看破红尘后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呢?

我只是有点伤心,在世时三毛与荷西分分合合,好不容易偷得六年的时光,却又让荷西弄丢了,但最后三毛安眠于国内,在她家乡的怀抱中,而荷西却安眠在那个风景独特的小岛上。我们怎么能够这么狠心,荷西走时,三毛只是经历了一瞬的刻骨铭心的生离,而我们怎么可以让他们变成永恒的死别。

有多少人羡慕三毛的恣意潇洒,但有多少人能知晓她那颗敏感的心中经历的痛苦。

最后,三毛终于像她一生的挚爱《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一样离去。但她的那一缕芳香、一丝孤傲、一份才情永远地留下,如寒冷的冬季夜空中那一颗独自闪耀的星星,令人生醉。在雨季、在撒哈拉、在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小岛、在我心中……

【篇二:星空下的撒哈拉——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记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书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没想到从此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洒脱不羁富有真性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让我向往,尽管那是一个十分落后、环境恶劣、生活艰辛的地方。沙漠,天气酷热,风沙袭人,没有足够的水,没有新鲜的食物……但或许这就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她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贴上只属于她独有的标签。

说起来,她仅仅是看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决定了要搬过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潇洒的三毛啊!也正是因为她的勇敢和洒脱,才让我们今天能够读到那么真实,直抵心灵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还有那个苦恋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挚爱——荷西,他二话不说的跟着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并在沙漠结婚,谱写了一段令无数人铭记的“沙漠恋曲”。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所以才会让人感动,难以忘怀。正是因为这些都是三毛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是在描写她的生活。她与荷西的沙漠生活,有开心,有难过,有无奈,有恐惧……

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会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艰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写了当地土著人结婚的文化,结婚时的场景描写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对于娃娃新娘的难过和怜爱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让我跟随着她体会到了面对心爱的人陷入困境,却倍感无力,深深的恐惧感;但是“素人渔夫”又让我对沙漠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不得不感叹她的真性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无尽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明星,而三毛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撒哈拉狂野温柔神秘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她赋予了撒哈拉新鲜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着,犹如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引着你无数的遐想。

【篇三:同自己对话】

时间过的真快呀?一转眼,到运城国际学校整整三个月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寸金难买寸光阴呀!我,有什么变化?我,想和自己说说话,说说这三个月的变化。

首先,先问问自己来到新的学校里学会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别的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轮滑,我在来学校之前是不会轮滑的。在第一次学轮滑时,我的心情特别紧张,害怕别人都会滑,只有我一个人不会。一个人像《特别的撒哈拉》里面的撒哈拉一样,被同学们特殊对待。最后,我没有想到,我还有很多同类,我们都不会滑转滑。所以,我们总是在一起相依为命。渐渐地,我发现我们都爱上了轮滑。现在也明白了,只要喜欢,只要用心去做,何必计较滑得好不好呢。

运城国际学校的艺体课还有很多。有跆拳道、拉丁、蓝球、足球、轮滑、吉他……在这些课程中,我不断地舒展身体,参加活动,越来越自信了。

除此之外,我们班还有班级活动队组。在来这所学校之前,我的跳绳水平是特别低的。一次跳五六个就卡绳了,而且跳的特别高,更别说自己了,别人看着都累。自从我加入了跳绳队。我的跳绳技术越来越好了,从普通的单个跳,到双飞。现在又开始跳大绳,我相信跳大绳的技术也会越来越高。就这样跳绳也成为了我在学校最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

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问到自己:“我来到运城国际学校是为了什么?为了玩吗?还是,这里到可以吃的好睡的好吗?”不,当然不是,文化课是最重要的。在英语上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以前,可以说我就是“英语渣”,现在敢和老师用英语对话,尽管说的很糟糕,有进步总归是好的。在数学课上,我的思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之前的不知道挑战单是什么,到现在做挑战单的思维也活跃了很多。

其实我变化最大的是——作文!以前哪会写什么文章,纯属应付。我把来学校前的日记、作业和现在的作文进行相比,把自己都吓傻了,全完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水平。我不和别人比,至于曾经的自己比,不断挑战自己,我相信有一天我会写出更好的文章。也许是因为我星球上的一座火山又爆发了吧!

我自从来到运城国际学校,就像又变了一个我似的。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常常写流水仗的我。我,不再是以前的胆小的我。我,不再是那个不会跳绳的我。我,不再是那个思维不发达的我……我,一个全新的我!

相信在运城国际学校里的我,会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再见了!不要忘记这一次美好而又深刻的对话。

【篇四:独一无二的苇草】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这是迟子建笔下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妻子的自述。当各大报刊媒体的头条刊登着“政府帮助鄂温克族人下山定居”的消息后,人们立即蜂拥至内蒙古的根河市,想亲眼见证人类文明进程中这个伟大的时刻。只有迟子建一人关注到了报纸角落的内容——鄂温克族人画家柳芭的命运:她带着才华走进城市,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山间,最后忧伤地葬身于河流。一瞬间似乎有一股强大的生命冲击力触及了她柔软的心房——她决定用笔谱写一个民族盛衰的篇章。三个月的阅读,上万字的笔记:两个月的写作,一气呵成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人们都欣喜地认为政府的决定开化了一个落后的民族,迟子建却透过柳芭的故事看到了其背后生命的无奈。这是独属于她的内心深处的思考。她的文字直接向生命的本质发出叩问:一个人的悲剧,一族人的无力;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民族的没落。这样沉重的思考仿佛深深扼住了我的灵魂,读罢此书,我眼前浮现的,是妮拉萨满充满生命律动的“跳神”!读者从她的深度思考中所能探及的,是有血有肉的民族风俗,是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是对生命的关怀和理解,是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迟子建没有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是用心灵与自然去对话。

“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的一分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这样说到。在撒哈拉沙漠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她找到了“属于前世回忆的乡愁”。很少有人敢像三毛那样流浪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体验生活。像《沙巴军曹》《哑奴》一类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安于一隅的城里人,永远无法亲眼见证的。因为我们的思维被局限在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背景中。但三毛敢于跳脱出现代人生活的局限性,她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民族的差异性不置可否。她的思考是同时基于感性和理性的判断,是她在撒哈拉独特的生命体验所造就的一种思维模式。

古代哲人说过,每个人都是一株有思想的苇草。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区别于其他物种,正是因为我们有思想。而每个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人,正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是具有独立性的。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在根据个体而变化,因而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丰富的生命体验。我们都是基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来思考,而不是像计算机那样机械地将一切事物都模式化。因此,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是一株独一无二的苇草。

人类,要像人类一样思考。

【篇五:《你是我不及的梦》读后感】

“原是流浪的异乡客,直到遇见那片薄绿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遇见你那亩小小的心田,种着往昔、梦想,满满的快乐,我听到有人悄悄说: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三毛于我,便是那不及的梦。

26篇散佚作作品,2篇首次曝光的手稿,20年的写作生涯。《你是我不及的梦》又一次唤起了我对三毛的敬意。她流畅的笔风在早期是那样轻快,但荷西的死犹如一条三八线,隔开了欢与悲,乐与忧。本书中既有三毛步入沙漠时对沙漠那份真挚的热爱,也有身边亲人个个远去离开的悲伤。她后期的作品总甩不去那淡淡的忧伤,但依然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份真情。

看着第一篇,“撒哈拉之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生活叫冒险,也记得第一次看《撒哈拉的故事》时的震惊与感触。她让我为之惊叹,辞别亲人,与男友一同步入沙漠的她该有怎样的个性与勇气?撒哈拉,一望无际的沙漠,本是“死亡之海”的它在三毛笔下却俨然是另一番景象。本书中她依然忘不了这片神圣的土地。“沙漠的至美,更是那一棵棵手臂张向天空的枯树,是一朵在地上挣扎着开尽生之喜悦的小紫花,是一只孤鸟的哀鸣划破长空,是夕阳西下时,化入一轮红日中的那个单骑的人。”“沙漠的极美,是清晨旷野,牧羊女脆亮悠长的叱喝里,被唤出来的朝阳和全新的一天。沙漠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梦,风暴过去的时候,一样平沙万里,碧空如洗,它,仍叫永恒。”三毛用一支笔记录下她对那片土地的热爱,宛如梦幻。在那里她做过没有鲜花的新娘,在太阳的悲喜中融化。她说过“只要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必然一再的想回来,别无他法。”她在生与死的极限里铸就了传奇的青春。

在深爱的荷西离她远去后,她一度想放弃生命,但她没有,她只是在自己的作品中淡淡的增几缕愁丝。愁,便在情感漫漫堆砌中加深,而接着本书所写的“徐許先生与我”更让我见到了有一种情叫真情。长久的未见可不曾想再见时徐許先生又已离她远去。三毛这样一个童年好不容易闯出自闭症的小女孩不得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

“孤独的长跑者”再一次拉回到了撒哈拉,与三毛同样痴情于撒哈拉的上河温为我们展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品质。而“恋爱中的女人”一章则又笔锋转到了另一幅画面,让我感受到云门舞集的震撼……三毛最终没能摆脱荷西之死的阴影,陷入了抑郁症,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991年1月4日,三毛终于逃到了没有人知道的地方,离开了她深爱的世间和人们。

旅行和写作是三毛选择的人生,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爱的人们,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三毛就如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精灵,一不小心在人间走了48年,又回到了天堂,去陪伴她所爱的人,她所热爱的笔。”的确,从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单纯女子,从尼日利亚的丛林到记忆中的关渡,从读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气到学生们合力织的百福被……她留下了每一点精彩,每一份感动。

“也许是我太多情,我想知道一朵花为什么会开,一只鸟为什么会飞,一位艺术家为什么会为了画笔、文字和舞蹈而甘付终生……我记得撒哈拉的朋友,月牙泉的女子,记得尼日利亚的丛林,记忆中的关渡,清泉的山间小屋……记得尘世间那许多不灭的情缘,那一草一木一沙和许多的欢乐哀愁……”三毛用她的笔叩开了我的心扉,让我能放下一切,用心灵去倾听她的故事。

她就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三毛,让我“动了凡心”的人,是我永远不及的梦。这或许就是我读完这本书时三毛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不需要白落梅那般优美的辞藻,不需要曹雪芹那般细腻的刻画,她用最真挚的情感将自己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你是我不及的梦》不仅让我感动,让我震撼,更多的是以亲身经历教会我坚强、勇敢、执着和探索。她似一株最美的花朵悄悄绽放在心头,稍一用心,便能感受到她那细腻扑鼻的馨香。

也许曾经的我愿去感受林徽因的才思,愿去聆听学习龙应台对安德烈的教诲,愿去感受纳兰容若那“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细腻情怀。现在的我很庆幸多了一位心灵上的伴侣——三毛,我愿跟着她去看尼日利亚的丛林,去感受单纯女子所生活的月牙泉,去做一位真性情的沙漠流浪者……

【篇六:撑开自己的一片天】

若用别人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人生,你终将失去自己,唯有坚守本心,坚持心灵深处的追求,才能撑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湛蓝澄澈的天空。

追逐本心,不被他人所左右。著名学者顾撷刚大学毕业后花费几年的时间做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他的行为被很多人质疑无用,但他不受影响,潜心研究,于1924年撰写了《孟姜女故事》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二千五百年来最有价值的研究孟姜女的文章。顾撷刚在追寻本心的路上,虽有千万人怀疑,但他从未迷茫,他用艰苦快乐的追求换来了别人无法理解的辽阔天空。

《论语》中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所以我们要忧心的是自己的能力能否提高,而不是忧心自己不被别人所理解,抛开别人的评判,坚定地走向心所指向的路,那才是你最深最切的乞愿!浅田真央就是坚定地守住内心,紧随心的方向的人,在索契冬奥会上,当一切都定格在那最后一个舞步时,全场掌声雷动,作为一位两次获得世锦赛冠军的亚洲选手,她一直在追逐冰上的辉煌,不管他人的不解,一心坚持做男子比赛的高难度动作,她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有能力,我能行”。由此,她收获了那片尽管有时电闪雷鸣,但却震撼而壮美的天空。

台北,香港、撒哈拉,一个孱弱的女子,背着她的行囊,带着她的思想,开始了她的流浪——她便是三毛。那瘦小的身影在浩瀚的沙漠中孤独但却坚定地前行,她不关心世俗的眼光,而感受着生命独特的魅力,她的内心从未流浪。她有着自己的理想,于是,撒哈拉记住了她的笑容,她是追逐初心的勇者,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遨游。

毛姆说过:“我满心承认常规生活的社会价值,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这人生是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相信每个人的脑中都闪现过这种想法,却因怕被人质疑,或是遭到他人的不屑而放弃,走向了一条“平平淡淡”的路,其实只要多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多一份决心,多一份勇气,再多一份坚持,等待你的一定是那一片最有价值的天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跟随本心,守住追求,做你所爱,持续坚持,相信每个人都能撑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篇七:一路有你】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里,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我享受着最温馨的时刻。翻开久违的文集,那些清丽的文字给予我最简明的愉悦。忘记有多久没有这样安安静静地读自己喜欢的文字,越来越发现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那些曾经我一直抗拒的风雨,就像是执著的燕尾蝶毅然张开羽翼撞去尘埃,因为这一路有这些文字的陪伴!

三毛

很自然地浮现出那些熟悉的面孔。在撒哈拉沙漠纵情起舞的三毛,一个张扬个性,追求自我,有着最执着个性的女性。人们都说三毛有点猖狂和不羁,可我觉得她只是一个敢于直面自我的勇者。她是自由的、倔强的,也是最纯朴的。我总是在极其压抑的时候翻开三毛的作品,感受她率直真实的话语,轻抚她赋有灵魂的文字,醉心于那些《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和《哭泣的骆驼》。然而三毛的一生是坎坷的,直至她用丝袜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依然认为她是最美丽的,长袜透明的蕾丝花,边将她的灵魂牵向天国,如同樱花暮春的消逝——唯美。

张爱玲

张爱玲是个极其细腻敏感的人,她总是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叙那些如粉尘般微渺的东西;像是墙角尘封已久的蛛网;一只留有残渣的杯子,一颗悬在叶尖上的晨露……她总是意犹未尽地用感性的文字捕捉那些飘渺无痕的瞬间,如同木棉枝间渗漏下来的阳光很容易流进人的生命里。她总是温文尔雅地铺张那些被人们忘却的事,漾起读者昔日的回忆。在浮躁不安的时候与张爱玲共语会立即平静下来,涌生无尽的感悟。

郭敬明

或许是因为年龄相仿的缘故,对郭敬明的欣赏几近崇拜的程度,他淡淡的忧伤,前卫的思想和美丽的梦想以及独有的透彻的笔调一次次感染着我,让我在无数个迷茫的日子里觅到方向。置身他的作品里会那么轻易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香樟下的石凳上,在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在人潮涌动的走廊,在无数个没有星星的夜空……平静如水的日子里,我会很自然地想到在美丽的上海有个叫小四的孩子正把玩着笔杆,勾勒着和我如此雷同的青春!

漫漫长路,泪水和汗水颠簸交织着向前,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了他们的指引,我坚定了方向!此生何其有幸,有这些人,这些文字伴我同行!

【篇八:愿走出半生,归来仍少年】

浮生若梦,一梦千寻。出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寻找,于风景中寻故事,于文字中寻光阴,于流年中寻归宿。原本漫长冗杂的一生,就那么倏然而过,余下的日子,寥寥无几。所有金风玉露的相逢都会化为灯火阑珊的错过,无论是刻骨铭心的成长还是淡如流水的岁月,我都诚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半生后,我仍想与少年的慈悲、孤勇低头呢喃。

我羡慕张爱玲的仁慈,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后的自己可能见过人性险恶,见过尔虞我诈,但我希望那时的自己懂世故而不世故,不被俗世磨出棱角。所谓成熟并不意味着失去仁慈,我想以后的自己依旧能坚持心中的善良,我希望长大后能够尽力去帮助别人,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提到“我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走出半生的我是否又能懂得仁慈就是做人的基本资格呢?那时的我能够卸下半生行囊,把风尘置于门外吗?简约活着,温暖相依,岁月原本不会相欺,是我们支付了太多美好,又不愿平等对待,所以才有了诸多不如意。时光依旧锋利如初,我们是否能仁慈如旧?

我羡慕三毛的孤勇,三毛说:“撒哈拉属于前世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片陌生的大地。”走出半生的我会怀揣孤勇拣尘埃装入行囊,将故事寄去天涯,我想怀揣孤勇踽踽独行,邂逅一幕幕不曾预约的风景。问一声南飞的大雁:那些爱过的人,一去不回的时光是否别来无恙?我想与凉薄的时光缠绵去看看三毛笔下亦温柔亦粗扩的撒哈拉,去看看圣埃克絮佩里书中的一天五十六次的日落,去看看白落梅心中的芦花似雪秋水长天。走出半生的我定会孤勇,孤勇使我不再畏惧太宰治口中那个复杂的社会,不再畏惧余华书中悲苦的遭遇,不再畏惧龙应台眼中不断不断的目送。

我诚愿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就你窗前。

【篇九:好书推荐】

几天前,心血来潮的我来到了新华书店。一进门,琳琅满目的图书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其中桌上一本名为《亚马孙遇见撒哈拉》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买回了家。

一进家门,我便急不可耐地打开书,津津有味的品读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彩图为我拉开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画卷,弥补了我未能远足的愿望。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旅行,喜欢热带雨林,那《亚马孙遇见撒哈拉》一定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旅行宝典”。书中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在热带雨林或沙漠中旅行的小知识。例如,在热带雨林中旅行,吊床、指南针、防晒用品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如果要经常在雨林里穿梭,最好准备一双及膝的橡胶长靴,以防蚊虫叮咬和蛇类袭击。撒哈拉沙漠可以用“白天烈焰炙人,夜间冰寒刺骨”来形容。所以去沙漠需要备好夏、冬两季服装;身上最好不涂防晒油,因为涂了防晒油后皮肤容易粘上沙子;宜穿浅色长袖衣服,并备好帽子和防风的太阳镜。

这本书除了受到旅游爱好者的喜欢之外,更是受到了许多动物爱好者的追捧。书中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动物。美洲豹,食肉动物,生活在美洲大陆,身上有斑点状花纹,属于严禁猎取的涉危动物,晚上或黄昏才出来觅食;大耳狐,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犬科动物,约90厘米,体重不到10千克,喜欢独居或小群生活在一起;吃树的鱼——食木甲鲶鱼;攻击性的凶猛鱼类——亚马孙鲇鱼、哲罗鱼、食人鱼等;能在4分钟内吃掉6米左右长的亚马孙森蚺的凶狠残暴的“军团蚁”;懂得种蘑菇的温柔聪明的“切叶蚁”;世界上最美丽的青蛙,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箭毒蛙等等。

除了有趣的动物外,书中还介绍了很多独特的植物。亚马孙王莲:莲叶面直径可达2。5米,3岁的小孩睡在上面也不会沉下去;水藤:是一种稀有植物,可以清洗伤口,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它生长非常缓慢。在印第安人的眼里,水藤是他们的救命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的;骆驼刺:又叫骆驼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牧草。因为骆驼和很多动物都喜欢以它为食,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它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戈壁,对维持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具有无限生命活力的——短命菊等等。

当然,书中还介绍了美洲原住民使用的物品,柏柏尔人的婚礼习俗等等。还想知道书中有哪些有趣的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携手在《亚马孙遇见撒哈拉》自由地翱翔吧!

【篇十: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进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书写的沙漠情怀。

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在沙漠生活的岁月里,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无数的日夜里,仰望星空,三毛钟情的,始终是绚烂书海中的诗情画意。

当我拿起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时,内心就泛起了涟漪,我很想知道一个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召唤,也许是为了寻找遗留的一缕孤魂,三毛,终于来到了这里。

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三毛与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两人同心,生活还算美满。两人爱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欢潜水,三毛喜欢写作,所以三毛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闻异事,撒哈拉的人们生活落后,思想也十分愚昧,就连当地的习俗也有些令人发指,三毛显得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从未放弃与这里的人沟通,因为三毛为人亲厚,懂得东西又多,又乐于助人,所幸深得当地居民爱戴。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勇敢,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撒哈拉就像一个神奇的地方,牵引着读者目眩神迷,深牵梦绕。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