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雨中的等候】
周末,窗外下起了小雨。看着那如细丝般的雨点儿,使我想起了我最好的朋友。她现在正在干什么?是和我一样在思念对方,在雨中回想往事,还是在为我们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算算日子,我和她已经分开两个多月了,这几个月来我们只能通过手机来联系对方。望着窗外的雨,我忍不住走出了家门,在雨中漫步,怀念着我们以前的事情。那些事在我的脑海中就像放电影似的一遍又一遍,历历在目。回想起那个雨天,那是让我永远也忘却不了的回忆。
那是快要毕业的前几个月,那天中午老师需要的资料我找不到了,十分着急,老师下午要收,要求每个同学都带。可是我又找不到同学复印,无奈之下,我想起了那个常常开玩笑,说我是她好朋友的女孩儿。那时候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常喜欢跟人开玩笑,没办法她的成绩其实并不是她真是的成绩,只是她不想学罢了。那时我也只能找他帮忙,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嘲笑我。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向她说明了原由,和她约好了一点半在学校门口见。电话那头已经挂了,而我却还没反应过来!看来她已经出发了。我也匆匆忙忙的走出家门,伞也忘记拿了。
终于我到校门口了,已经1:25了,而她却迟迟不见身影,虽然她家离学校很远,要坐车来,但她不是应该早到了吗?难道她就这么不负责任,不讲信用吗?
当我失望地准备离开时,我听到了她在后面叫我,她的声音给了我希望。我转过身去,视线里出现了她的身影。原来是下雨天车太堵,她是从半路跑过来的,从那一刻起我就承认她对我的好朋友了。我们手拉手在雨中向学校跑去。那场雨见证了我们的友谊。我们约定要在各自的学校里努力学习,为将来的美好打下基础。
那场雨,我的等待换来了一段真挚的友谊,而此刻的我们相隔几百公里,谁也看不见谁,但都在为我们的约定而努力着。只有我们彼此知道,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雨中的等待,换来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今天的等待,换来的是我们最美好、辉煌的未来。
我们在雨中等待,等待晴天的到来,等待彩虹的出现,等待生命中美好而辉煌的未来!
【篇二:参观电力博物馆】
上游型蒸汽机车,代号sy原名——工农型蒸汽机车。“look,look!”它在向大家招手。机车每小时行驶八十千米,1959年大连与唐山厂联合设计,通向大小码头。你一定会问我探秘电力,怎么介绍火车呢?哈哈,我先跟大家卖个关子而已。
12月1日上午,秦皇岛晚报老师带领30余位小记者,参观秦皇岛市电力博物馆。一座巴洛克式建筑显得格外亮眼,从外观上看,砖红色的墙壁透露着浓重的年代感。这座建筑始建于1928年,距今已有100年历史。参观中感受到我国电力发展史,因其位于秦皇岛南山北坡,所以称为南山电厂。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电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一条条可发亮的绿色塑料线,纵横交错映入眼帘,绿色塑料线连接着中国国家电网,标志展板上有秦皇岛四区三县简图,代表电传入中国千家万户。
今天的参观活动共有六个展区,下面我带领大家参观第一个展区——中国电力发展史。中国电力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力工业基本上被外国资本与封建买办所控制。现场小记者就好奇地问道:“那中国什么时候有的第一盏电灯呢?”“中国第一盏电灯——清朝光绪五年四月初八也就是(1879年5月28日),由英国电器工程师毕晓浦在上海虹口乍浦路的一座仓库里,以10马力蒸汽直流为动力,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发电,点燃了中国第一盏碳极弧光灯。”探寻到第一盏灯是如何点亮。接下来就说一说秦皇岛第一盏点灯,是1912年在北宁铁路电灯厂点亮。
第二个展区是京津唐发展史,抬头看看电灯,它是1928年制造距今近百年历史。脚下浅蓝色的地砖也是1928年铺成,地砖具有绝缘作用。展柜里每块砖上都刻着“KMA”字样,经讲解员的介绍,原来是开滦的缩写。继续往前走“电”字造型展现在小记者们眼前,大家都瞪大眼睛看它。走近后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继电器拼成的。太有创意了,电的世界真奇妙。
第三个展区秦皇岛电力发展史。1929年秦皇岛地区南山电厂建成发电。1939年日本人,占据秦皇岛期间疯狂掠夺资源,运来超龄的发电机,供港口铁路,储煤场所使用。1972年秦皇岛地区第一座国人自行设计建造施工的活力发电厂建成投运……“房顶上天车,是运输大型物品使用的工具。”小记者们听到讲解说“天车”抬头看了看房顶,“天车那么高,怎么安装上去的?”“回家查询下吧”小记者们讨论着。“好好听讲解员阿姨说!”一位家长大声说着。展现在眼前的这一切,让我们感叹不已。
第四个展区全球能源互联网展区。从秦皇岛电力历史沿革图中1912年的北宁铁路电灯厂到2012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电力公司)百年的蜕变中,让我们感受到秦皇岛电力发展史背后的惊人变化。从展墙上的第一位电力领导人1950年7月任秦皇岛发电厂厂长——陆光,到2016年任国家电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总经理纪会争,他们见证了秦皇岛电网的发展史。
第五个展区社会责任展区。你用电,我用心;2036年等待你的回信——这是红马甲品牌标语。看这展柜里的一封封信件,顿时让我看到电力未来,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电力发展。
第六个展区老照片展区,里面有1906年昌黎源影寺塔、1924年初夏领导人在北戴河合影等老照片。从照片里可以看出电力博物馆用心记载着百年中电的发展路程,同时希望我们对电的来之不易,应该懂得珍惜、节约!
电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有了电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轻松自如,电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亲密朋友,我们要珍惜朋友给予我们的光明。探索的精神,永不止步,让我们继续走进电的世界,发现神奇奥秘。
【篇三: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美是春天的莺歌燕舞,美是夏天的松柏苍翠,美是秋天的金风玉露,美更是冬天的银装素裹。但我认为,美不是物质上的美,更是精神上的美。
或许只是一张老照片、一处美丽的风景线都能让你乐不思蜀,飘飘欲仙。“生活不缺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经说过,而我听到这句话,总让我想起那一次坐公交车。
那时我只有8岁,我和妈妈去外婆家,那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路上又湿又滑的。妈妈和我上了公交车因为是下雨天车上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我们两个挤在人群中我紧紧的拉着妈妈的手,旁边还有个头发花白的奶奶,我看着她左摇右摆的站都站不稳。这时我看了一下座位上的人,不是玩手机就是在打盹,我心里好着急怎么就没人让个坐呢。我对妈妈说:“妈妈这个奶奶挤在公交车上站都站不稳万一师傅踩个刹车怎么办,我想去扶着她。”就在我担心的时候忽然听到人群中爆出了一个声音,“奶奶您坐我这边来吧,我过来扶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洪亮的声音上,是一个小伙子,他挤到了奶奶站的地方拉过奶奶的手,把奶奶扶到了座位上。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心里默默的说好样的哥哥,举双手给你点赞,社会就需要你这样的好青年。
让座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却能反应出一个人的行为品德与修养。这样的一件小事却让人觉得好温暖。所以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