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一般的三月】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三月还有许多不一般的日子,3月5日学雷锋日,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等。
雷锋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同样需要我们发扬光大。3月5日,我们学校同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带去了全校师生的问候,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学习雷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上课,遵守纪律,履行“八礼八好”这些都是学雷锋的具体表现。
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全中国人的关注。保护环境,植树造林成为人们的共识。造林护林,促进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国古代就有清明时节插柳植树的传统。
近些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人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象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就是美化环境,控制污染的重要手段。我们既要种树,又要护绿,让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让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不一般的三月,充满希望和活力,让我们用心开心做好自己,拥抱春天,感受美好。
谢谢大家!
【篇二:雷锋精神永在,美好心灵永存】
三月,一个温暖而又充满生机的月份,桃花带着迷人的色彩争芳斗艳,微风轻轻拂过,郁金香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暗香,大地上的青草个个奋力伸出了小手,仿佛在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舞姿,而我们,也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月份——雷锋月!
看着日历上的雷锋日,我心中忽然升起一个灿烂的太阳,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影像……
“哎呀,这道题该怎么做?那道题又好难,这里也没学过,到底该怎么做?”面对因请了一星期病假,一大堆需要补上的作业,我不知所措。
这时,她走过来,细心指导我做题,教我许多课上老师讲过的方法,还借我课堂笔记看,我感动极了。这时,有一群同学找她去跳绳,她说了一声“今天不跳了,教一下同学做作业。”我心里怦然一震,她竟然放弃了自己与同学玩耍的时间,心甘情愿地去帮助身边的同学。我非常感动,心里感到特别甜蜜,认真地倾听着。朦胧中,我隐约看见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她红彤彤的脸庞滑下,她顺手一擦,全然不顾教室里的燥热,又向我讲解起下一题……
在她的影响下,仿佛许多同学都被她感染了,一个个自发地加入了“补课”行列中。你帮我语文,他帮我数学,没几天,我的功课就补得差不多了。
之后,凡是有同学因故请了假,都会有这样的雷锋自发地伸出援助之手,这成了我们班的一个良好风气。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雷锋精神永在,美好心灵永存!”
【篇三:雷锋精神在我心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学习雷锋日,春意已渐渐在三月的天空下弥漫开来,门前湖水墨绿,树上的落叶飘落下来,在宁静的湖面上荡开层层涟漪,把我的思绪也带回了那天的一个下午。
九月的下午,太阳高高挂在天上,炙考着大地,毫无保留地向人们释放着它的热情,将天空映衬得更加蓝了,将绿叶映衬得好像翡翠制成的一般。
因为工作原因,白天的我被妈妈放在二姑家。她家旁边是一座大桥,桥下有一个公园和一条大江,每次上街我经过这里都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今天自然也不可放过。
不知不觉中,我和表哥来到了江边上。江面上一艘艘货轮发出“嘟嘟”向远方开区,身为男生,对船有一种天生的情怀,有着冒险的精神,我们恨不得自己就是船上的舵手,指挥着船向大浪冲去。
我们正憧憬着,突然发现了一块被系在岸边的浮板。这时旁边一艘轮船主人上岸用的,我们非常激动地认为自己即将实现搏击风浪的愿望了。
我站在浮板上,学着海盗指挥着船向前冲,表哥也在旁边听我指挥。我们拉着绳子向货轮冲去,要模仿海盗冲上货轮的情景,但突然一阵急流将我们带去了另一个方向。
这时,表哥意识到我们离岸太远,就一把夺过我手中的绳子赶快拉,想要上岸去,但突然听见“叭”的一声,绳子断了,我们离岸越来越远,我顿时急哭了,表哥一边安慰我,一边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
突然船主人发现了这边的情况,我们向他呼救,他一个猛子扎进水中,游向我们,在我面前露头,咧嘴一笑,装作生气,“你们这些小鬼头,一个个就知道淘气,把浮板弄跑了我们怎么上岸。”我们忙向他道歉,他将我们推向岸边,自己却向船游去,临走前还说:“以后别再淘气了,否则小心揍你们。”
我不知道你真实的名字,但我知道你和其他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一样,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雷锋”。
我们要学习雷锋的节约精神,钉子精神,更要学习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雷锋精神在我心中,激励我奋发向上。
【篇四:生活中的雷锋】
又是一年中的雷锋日,每年的这一天,电视上就会疯狂的描述,报道一些好人好事。对此我都会不屑一顾,我认为,这些都是虚假的,这些人,这些雷锋说不定是电视台找来走场子的“假雷锋”,毕竟这年头的雷锋真是凤毛麟角。这社会也早已不允许随便的热心帮助。
“咚咚咚”门吱呀着开了。妈妈愁眉苦脸的走进来,“倒霉,倒霉,真倒霉!”
“怎么了?”我拉着她坐在沙发上,她喝了一口水,一脸苦恼。
……
妈妈一阵小跑进了银行,在办理业务时顺手把手机放在柜台上,之后又匆匆忙忙的走了。5分钟不到,另一个办理业务的老爷爷看见了手机。他站在柜台前,在办理业务时,收一次次的伸向手机,又一次次的退缩。他的心灵最终没像他的外表那样慈祥善良,四周环顾之后拿走了手机,而在这时,妈妈也意识到手机丢失。回来寻找时,已经不见了手机的踪影。
妈妈说完这段话之后已经满脸的愤怒,恐怖极了。空气仿佛静止了,就只剩下窗外鸟儿的轻鸣,也带有一丝惋惜。
钥匙在门锁中跳转,门吱呀着开了,门外清爽的风从门缝挤入客厅,飞旋,上升。情绪缓和。
“咳咳,说说吧,谁手机丢了?”爸爸倚在墙边问道,调皮的像个孩子。妈妈则一辆狐疑地看着爸爸,像是看着凶手。气氛很是诡异。
“一个老人用你的手机给我打电话,说他捡到了,我就拿回来了呗。”爸爸得意道。
妈妈迅速从沙发上弹起,小跑过去接下手机,“这年头还有这样的人,我以为找不回来了呢!”妈妈左右翻转着手中的手机感慨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汪洋里的一滴水,没有激起层层浪花,但也要为生存寻找一个理由,让我们学习雷锋精神,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篇五:雨中环保行】
今天,是3月5日学雷锋日。我报名参加了青年时报牛通社组织的无痕中国环保公益活动。
虽然天公不作美飘的蒙蒙细雨,却不能动摇小朋友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大早,小朋友们,就在家长的陪伴下,聚在了吴山天风下。我没想到的是,还有幼儿园小朋友也来参加活动。
集合的时间,大家汇集在一起,在雨中聆听,无痕老师跟我们讲这次活动的主旨。原来无痕(英文名是LeaceNoTrace,简称LNT),始于美国的一种环境教育方式,提醒人们在大自然中活动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当人们外出游玩时,常常会把垃圾留在原处。大有雁过留痕之势。殊不知这样做,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因此,我们要无痕出行,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
所谓无痕出行,就是多行走,多骑行,少用一次性餐具,饭店吃饭时要实行光盘行动,不乱扔垃圾。所以接下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捡垃圾。
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份捡垃圾的工具。因为是雨天,广场上的人不多,垃圾自然也不是很多,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地捡起垃圾,我也不例外。我主要找我主要找烟蒂头和塑料袋。因为据说你阴蒂头要2-10年才能腐烂,而塑料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因为不会腐烂而无污染环境。雨中的小朋友们都在认真仔细的寻找着垃圾,生怕有放过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活动结束。我收获了一袋垃圾,还收获了一份环保志愿者证书,不仅如此,使我对“无痕”有了深刻的印象。从我做起,我是环保小志愿者,我为环保出份力。
【篇六:我身边的活雷锋】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大善人。他一生做了很多善事。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在学习他的“钉子”精神。而且还专门有一天是学雷锋日——3月5日。其实呢,我觉得“学雷锋”不止是在3月5日这天做,更不是光挂在嘴上的,而是要付出自己的行动的,在我身边就有许多活雷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荀旺。
荀旺是我们班中非常可爱的男生,他非常天真、可爱,也非常喜欢乐于助人。我们有些东西没带或没了,他都主动帮忙借给我们。我们需要人手帮忙时,他也主动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大家都挺喜欢他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出黑板报。出到一半的时候没有彩色粉笔,白色粉笔也不剩几根了。于是我找孔维祯去帮忙拿几盒来,可到处都找不到人。正在这时,荀旺来了:“要我帮忙去拿吗?”他很热情,说完就跑走了。一会儿,两盒粉笔就拿来了,我连忙道谢:“谢谢啊!”“不用谢,下次有事喊我。”我就随口说了几句:“以后有事我喊你。”结果他还真的当真的说了句:“没问题”
除了帮我拿过粉笔,他还帮唐倩捡过笔,借过修正带给孔鸿强,借了尺子给高睿,好事真不少呢。
看,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乐于助人的活雷锋。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雷锋,帮助别人,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篇七:再谈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说它陌生,是因为它“三月来,四月走”,节日一过,便又隐匿在不知何处;而说它熟悉,是因为在一些人的言行举动中,我们还是会眼前一亮地意识到,原来“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雷锋日已经过去几天了,我闲来无事,便在街上散步,炽热的阳光虽没有夏天般让人无法忍受,打在脸上却也火辣辣的。不经意间的一瞥,让我发现十几个学生在来来回回地走动,走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给环卫工人送水喝。我也急忙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两瓶水,送到了一名工人手中,看着他几口就把水喝完了,还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他那真诚的笑容仿佛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抹不去。
其实,无论是大学生“快闪”呼吁学雷锋,“雷锋超市”的开业,还是小到街头送水,车内让座,无不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责任感才是雷锋精神的根,而那些“三月来,四月走“的雷锋精神就像一点就着,瞬间消失的麦秸秆,它们永远烧不出“真雷锋”。
“让雷锋精神扎根”,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网上炒红的最美女孩为乞丐打伞,最美妈妈救儿童等等的事例,无一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奉献为本的优良传统,而这,也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50年前,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年后,雷锋精神穿越了时空隧道,沐浴着历史的风雨,一路走到今天。
或许,我们已经说不清楚雷锋具体做了哪些好事,但是我们记住了这个名字,记住了这种精神。这是一种向上的象征,这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是一种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能放弃的力量。同样,它也是一种引领,引导着我们中华民族向着幸福生活,向着美好未来迈进。
【篇八:志愿者,让我敬佩】
离开他们,回到家。窗外,碧蓝的天空,墨绿的植物,一尘不染的大地,城市里,风景如画。我知道,这是他们做的一切造就的,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又是个周日,虽说是春天,可正午的阳光却依然叫人难受。我只穿了两件衣服,却也免不了日光炎炎,正四处张望,想找个树荫地休息一下,却被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吸引住了目光——他们大多是二三十年轻人,还有几个十多岁的孩子。有的拿着大蛇皮袋,另一只手上拿着夹子,正夹起什么东西,往蛇皮袋里送,还有的,索性提着蛇皮袋,四处寻找“目标”。
他们走近了些,我可以看清马甲上的字了——“志愿者”。短短三字,却令我的敬佩从内心油然而生。我看到,他们是来做清洁的。他们是巨大的扫把,所过之处,不见一片垃圾。
他们近了,天,也热了。他们顶着下午最毒辣的阳光,却没有一个人离开,他们还在努力着。我这时可以清晰地看见,汗珠调皮地在他们的额角、鼻头上弹跳,在阳光下显得闪亮。但他们好像并不很在意,仍继续清理着。
看着他们走近,我也忍不住凑了上去:“你们为什么要来这儿?”
“今天是3月5日,学雷锋日。我当然也要学雷锋啊!”
“你们用休息的的时间来搞卫生,不觉得累吗?”
“我们只是尽自己所能的为城市服务。怎么能说累呢?”
为自己的城市出一份力,怎么能说累呢?这话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人们对城市的爱,发自内心。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太阳快落山了,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镀上一层金色。看着这镀金的城市,我知道,这是志愿者们用心镀成的金色,这色彩,最美!
【篇九:雷锋精神永流传】
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却在短暂的一生助人无数。
人们流传着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同志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做好事。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人们一见到做好事的人,就会想起雷锋。因为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雷锋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一位可敬的“傻子”;是孩子们的知心人;是一位为人谦虚谨慎的模范班长。雷锋有奉献精神、“傻子”精神、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螺丝钉精神。
雷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所以,每年的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日。正因为有这样的好榜样,我们身边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雷锋”。他们也想雷锋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乐于助人,却从不留名。例如一则“一位大学生为了就一位落水老人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的争议。有人说“这值得吗?一个大学生为了就一个快死的人而牺牲了,简直就是浪费人才。也有人说”这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而是如果这个大学生见死不救的话,就算他活着也没有意义。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是我们道德路上的引航灯,连毛主席也亲自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要以雷锋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
【篇十:学雷锋】
3月5日,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学雷锋日。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做好事,从现在开始做好事,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有一天,我在城市广场上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位奶奶在找座位。因为她的脚受伤了,车上人挤来挤去,每个人都无动于衷,不给老奶奶让座,一个小哥哥还把奶奶拌了一跤,我心里燃起了一股怒火,老奶奶只是笑了笑,我脑里还疑问,老奶奶受伤了还要笑,她真是一位善良慈祥的人,老奶奶劝孩子们让她坐一坐,可哥哥姐姐大叔大妈们还不让给老奶奶,管自己看手机、看窗外,我实在是看不住了,就站起来大声地说“奶奶您坐我的位子吧”,老奶奶笑了笑,“小朋友,谢谢你,你最好了。”等她坐下来,我也安心了,对她笑了一笑。我似乎看到周围的乘客的眼神里,有表扬,也有难为情。
我到站后,我就高兴地回家了,觉得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懂得了助人为乐是文明少年的表现。
学习雷锋好榜样,每个同学都要助人为乐,人们还以为雷锋已经死了,但是并不是,其买雷锋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给人善举,人间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