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喀左历史文化之旅】
今天,我们在作文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喀左东蒙艺术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喀左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到了喀左古老的民间民俗。
这里共有十一个展厅,分别是红山文化,陶器、瓷器,蒙古族日常生活,皮影、服装、钱币和粮票等展厅。
我们来到了紫砂艺术馆。一进来,这里的红山文化时期、商周汉代和辽金时期的各种陶瓷、瓷器展品映入眼帘。有倒把西施,还有半月红、三羊开泰、五福金猪等展品。我最喜爱的便是“认赌服输”这件紫陶了,它仿佛在讲述着两个老头儿下棋,一个老头儿输了,不服气的掉过头去,而那个赢了的老头儿哈哈大笑着,那形象真是雕刻得唯妙唯肖,显示得淋漓尽至。还有“壶天同寿”,“竹天机”和各种水果蔬菜形状的陶瓷制品,如苹果、香蕉、白菜和鸡蛋,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们又来参观奇石宴。一进门,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这里共有一百一十八盘“菜肴”。看着这蒙汉奇石宴,我都快流出口水了。这里有素肠、小炒肉、小河鱼、烧海参、蜜枣,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和宫爆鸡丁,据说这是收藏家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收集到的。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古锁,钱币等展厅。最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生产紫陶的车间。
一进来,我们便来到了排列整齐的制作桌上,拿起紫砂泥捏捏揉揉,大家都想做一个好看的紫砂小制作。不一会马梓浩作出了一个小乌龟,还有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小泥人,把我们笑的前仰后合。
这回旅行,奇石宴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紫砂艺术馆让我看到了紫砂的浑厚简洁,小巧玲珑,我还体验了紫砂制作的神奇魅力。我会永远怀念这次旅行。
【篇二:这个冬天不太冷】
他爱沏茶,我爱喝他沏得茶。
天,灰蒙蒙的,有点冷。
上完课回家,风一阵阵地舞着,凌乱又寻不到方向,不由地打了几个颤儿,脖子又往衣服里缩了缩。我沿着楼梯,一步三跨地走到了家门口。摸了摸口袋,扁扁的;翻了翻包,还是没找到那串熟悉的钥匙。一段记忆画篇在我脑海里闪过:把它扔在床头边了;我抚额,对着门上演了一场独角戏。我又使劲敲了敲门,无人应答,心中的希冀一点点地消失。
‘嘟一’,那头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冰冷的提示音回荡在耳边。我向借电话的邻居道了声谢,并谢绝了她的热情邀请。回到空荡荡的楼梯间,有一卷凉风袭来,我愣了愣,起身去把楼梯间的窗户关上。
蹲坐在家门口,无事可做,随手拿起背包里的教科书,只觉得乏味及了。意识似被凉风诱惑去了不少,困意渐渐涌上,头似小鸡啄米般的一点一点,手中的书也缓缓滑落到了膝盖处,入了梦乡。梦醒,睁开眼,入目的是邻居的身影。她把电话递给我,我开心地接过,"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没带钥匙。"电话那头的话语如一盆凉水从头顶浇过,屋檐似的嘴角很快又隐了下来。我把手机还给了邻居,退到那道门槛后,又回到了空荡荡的楼梯间。
背起包,开了点窗,寒风拂过。风,有声;心,静极。不知不觉中,就走到大门口,我被从门缝里透露出的暖黄微光所吸引,推开门,走进去,看着由取暖器发出的显眼黄光,心里平添了一份温暖,身上的寒意也被取代。门卫的伯伯迎我进了一个小的储物室,我曾多次看到几位老爷爷在这儿下象棋,伴着诱人的茶香。
一套精致的紫陶茶具摆在我面前,一双手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一系列动作。阵阵茶香,扑鼻而来,想去细究时,手上已经多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我双手结果,轻抿了一口,很是香甜。股股白气自下往上浮,如仙雾一般,遮住了视线,却温暖了冰冷的四肢。
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暧和起来的。白驹过隙,时间就在一杯茶,一句句对话中流逝。茶香充斥了这一整个冬天,暖,甜!天似乎也没那么冷了。
温暖穿行于成长之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时时闻得岁月的暗香,辨析幸福的方向。
【篇三:我学做紫陶】
又到我最喜爱的紫陶体验时间了,紫陶大师为我们讲解紫陶的做法,我们仔仔细细地看着,认认真真地听着,不时问上大师几句做陶瓷的要领。
开始做紫陶了,我们三个一伙、两个一群的围在拉坯机旁做起来。过了好几分钟,终于轮到我做了。我看前面两位同学做的小茶杯十分漂亮,我也有了信心。
我坐在椅子上,心里有点紧张。我用脚踩着变速操控器,把泥巴放在转盘上。开始做了,我用双手捂住泥巴,泥巴在转盘上欢快地转着。双手按紧泥巴,随着转盘的转动,我的手掌感觉痒痒的,像有许多小蚂蚁在我的手上爬来爬去。转盘转了几圈,我心急了,放开双手一看,泥巴还歪着。我连忙双手重新紧紧捂住泥巴。
哎呀,泥巴快干了,我往泥巴上洒了一些水。老师说过,不能洒太多的水,不然机器会失控的。我把转盘的速度调慢了一点。调皮的泥巴洒上水后乖乖的在我手上转动着。
泥巴应该捂正了吧!我紧张地松开双手一看,哇!泥巴这次听话多了,正正地立在转盘上,好像对我说:“小主人,你做事很认真,我怕你了。”
泥巴捂正,下一步该拉坯了。在大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做成一个小茶壶。虽然形状并不好看,但是是我亲手做的,我依然高兴。
【篇四:学雕刻】
要想做出一件完美漂亮,充满艺术的紫陶,要经过很多道工序。今天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其中的一道工序,叫做雕刻。
我的妈妈是一名出色的陶器雕刻工,很多人都请她来雕刻。我看妈妈刻得很有意思,就让她教我。妈妈先教我像拿毛笔一样学会拿针,接着又告诉我雕刻时深浅度的重要性。不能刻得太深,否则容易把壶刻破,太浅也不行,填上泥以后,修坯师傅一修,花纹就不在了。在划的时候要先顺着边划,划好边再划成小块小块的,用针尖轻轻挑出来。挑时底板要平,不能坑坑洼洼的。妈妈还教我转针,像竖弯钩弯着要把针口转朝内,直线时针口朝外。妈妈说再细的线也有边,划时要顺着边划,划歪了字画就不像原本的了。周佳刻也分为阴刻和阳刻,阴刻是刻字,阳刻是刻底。还有一种叫残贴,就是由几块不同的块面组成。刻好填不同的颜色成为一种美丽的图案,做好后很漂亮,很有特色。我还知道做出不同开关的紫陶有不同的名字,有龙胆壶、茶饼盒、美女瓶、风水缸、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