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万丈光阴寸寸碎,尚有何时对寒窗】
近年来,“碎片化”一词被频繁地提起,成了与AI比肩的热词。然而,我们是否知道它的准确意义呢?
与其说我们的生活正在被碎片化,不如说我们正在接收着浩如烟海、难以计量的“信息爆炸”。为何人们热爱“刷朋友圈”?不就是为了更多了解或咫尺或天涯的友人近日的动向吗;为何要WIFI?不就是为了能连上信息之“网”,用新鲜的资讯充实自己的内心吗。庞大而日新月异的信息量,让我们不得不为了和世界保持接轨而走向“碎片化”。
在我收到的“碎片化”信息中,也有不少对它的指责批评之声,最经典的莫过于“加剧生活快节奏”、“使人无法深思考、深阅读”,似乎人们有些排斥这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又似乎找不到能够替代的方法,不少人陷入了不希望碎片化、又不得不碎片化的两难中。那么我想问,碎片化带来到影响,是否真的如此“灾难性”?作为学生,又该如何学会在“碎片化”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完整?
首先,碎片化普遍被人认为是“浮躁”的罪魁祸首。不可否认,它的确削弱了我们深入思考与一心研究的专注,在“微信”“QQ”出现前,即便未能与众多的故友保持联系,但可免受专心攻读时思路被提示音不停打断之扰;为了不至失礼,又要放下手中要务回复那些可能无关紧要的消息。
其次,碎片化大潮中鱼龙混杂,市面上不乏高质量的浅读物,但更不缺浪费时间的信息,比如一些每日推送的新闻中,固然有时事走向,也充斥着娱乐八卦等毫无营养的信息,有时想查资料却被满眼花里胡哨的信息浪费了不少时间。
学生们虽以学习为主,但依然不免受碎片化影响,碎片化固有其可取之处,但却不能用碎片来填满所有。保留一定的完整给自己、给深思考、深阅读,让灵魂从快节奏中暂时解放,带着心灵去那个说走就走的远方,那个在快节奏的现实中难以触摸的远方。
万丈光阴寸寸碎,尚有何时对寒窗?不,只要心中有自己的完整,任由外界去“碎”,心向高山,泰然处之。
【篇二:碎片化生活】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掌上的时代。每个人的手上都离不开一部手机,以前出门,必须带着电脑,这及其不方便,而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即可浏览到成千上万的信息,同时,从前模块化的生活,开始变的碎片,从前,我们更习惯专门空余一些时间去做一些事情,而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去做,乃至五分钟几秒钟,都可以去碎片地完成一些事情,可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以前,我们完成一件事情可能要专门空余时间,而现在,只要有一部手机,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去做这些事情。并且,可以碎片地去了解知道一些信息,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可能会有所用途。
碎片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捷。只需要一个触碰,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不仅仅是打开电脑,去制作,完成或是说工作学习,碎片化即可帮助你完成。
碎片化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轻松。我们只要一有空闲,就可以停下工作,去碎片化地阅读,观看视频,去玩游戏,畅游在网络世界之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经历,就是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的空闲,但之后又会有很重要的事情,而此时就一定会有一些碎片化的放松,这样既能调整你的状态,又不会耽误事情,一举两得。
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过渡的依赖。设想一下,如果你没有了手机,让你在外面待上一天,你会怎么样。我觉得一定是十分崩溃,绝望的。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碎片化的生活带来的后遗症,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生活,一旦失去,一定会痛苦不堪。
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疏远。本来的空闲时光,都会在聊天之中度过,可现在,只会和手机一起度过,面对着一个发光的面板,度过空闲时光。人与人相处的时光越来越少,换来的,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远的隔绝,疏远。
而今碎片化带了了不少便捷,也有不少的坏处。但是当今只是当今,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的碎片化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又变回模块化的生活。未来,我们只能去做猜测,并无法得知,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对生活保留着那一份期许。
【篇三:碎片化,到底是好是坏?】
互联网的诞生带给了我们一个新名词。碎片化。互联网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我们的生活,硬生生挤入我们的生活。很多的杂志,报刊,甚至语文阅读题目中,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碎片化带给人们的危害。碎片化带给人浮躁,让人无法沉下心来,使社会的节奏日益加快,让人感到喘不过气,让人无法真正的体会到生活的本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碎片化真的没有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吗?
我想未必。我承认,上述这些缺点是真实存在的。但他同样将一个新的概念传输给了我们。假如我们能将碎片化出的时间加以更好的利用,结果会怎样?
其实这种概念早在几千年前就以某种形式存在了。2000多年前的阿基米德,利用洗澡中的碎片时间,研究出了几世闻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几十年前,陈景润利用了他所有的碎片时间,将人类离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又推进至了最后一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著名的事件和科学定理均是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诞生的。而我们何尝又不能利用我们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呢?
在上中生活了几个星期的我对此深有体会。军训的内务整理时,在碎片化的时间讨论一点问题,提高内务分数;下课时利用碎片化时间整理一下大脑思绪,做一会儿作业;在食堂排队时,利用排队的碎片化时间思考一道题,或是背诵一篇古文,十几个单词……既然我们有那么多可利用的碎片时间,为什么要让它被互联网占据呢?这样的时间利用好,会使我们的周末多出几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读一本好书,去一个地方散心,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借用互联网给出的碎片化概念,将互联网的碎片时间化作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提高效率,在空出的时间里,干一些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的事情。这样让碎片化的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缺点,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而我们则可以利用这个概念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所以碎片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他有自己的两面性,我们要合理的深层的看待它,并让它来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