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后山的栀子树】
丝丝细雨轻飘飘的从灰白的天空中落下,飘到脸上带来点点凉意。
“到三月了。”奶奶这时候总是会停下手上的活,轻轻嘟囔这么一句,然后呼唤我,“丫头,你去后山看看栀子树开花没有?”
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随意挑个日子去后上摘些栀子花,而那个观察栀子花有没有开花的重任就理所当然的放在了我的身上。
下这种毛毛细雨我们是不用打伞的,整个后山都笼罩在了一片蒙蒙雾气中,进入其中好像自己就成了飘飘的仙子。
野生的栀子花和家里自己种的栀子花是有很大差别的。栀子树生长在林子边缘,开的花是白白的,一朵花只有几篇花瓣,呈现长条形,也只有一点细细的香味,不仔细闻是闻不出来的。野外的栀子花可以长得很高,像大树一样随意地伸展着树脂,长成一把圆圆胖胖的大绿伞,开花的时候小小的白花在这把伞上零零碎碎地形成点缀,不知道有多好看哩!
我从小就和这颗栀子树一起长大,和它一起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一起接受着和风细雨的洗礼,如今它已经学会了如何开花,我也正在学习如何开花,我也要像后山的栀子花一样,默默地把芳香奉献给大家!
【篇二:吊兰】
我家阳台有一盆吊兰,它的叶子是悬垂型的,颜色翠绿色,就像散开的绿色长发。
夏天,吊兰长得很茂盛,叶片中间抽出一根根枝条,枝条上开着小白花,风一吹他们就荡起秋千,还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它喜欢水,养起来并不麻烦。夏天早、中、晚浇一次水,秋天一天浇一次,冬天一周浇一次水就可以了,别的无需管理。
吊兰可是空气净化机,美国一名学者试验过,把吊兰放在一个空气污染十分严重的地方,一天过后,屋里的污染空气基本上为零。你也试着种一盆吧!
我与吊兰还有一段故事呢:有一次,我弟弟把一个小枝折掉了,我顺手把它扔在了花盆里,可过了一个星期后,它居然冒出了小芽,茂盛地生长。吊兰不但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顽强啊!小枝虽然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它慢慢努力变成了大吊兰。海伦·凯勒就与它一样,她虽然生下来没有别人那样完美,天生失明、哑巴,耳聋,但她用手听别人的语言,用手读书学习,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写出一部部文学名著。
我也要向它们学习,去拼搏吧!
【篇三:扫墓见闻】
“全校注意!四年级同学前去集合,出发扫墓!”学校的“大喇叭”扯着嗓子大喊。于是,我们一支巨大的“军队”向烈士墓出发了。
我们经过了几条马路,来到了两旁是田野的黄土路上。我走在后面,向前一看,嘿,同学们的步伐开始沉重起来,缓慢地前进着。而走在最前的老师,举着一面大旗,竟然一路小跑,累得领队的同学汗流浃背。
走着走着,我们进入了一片小树林。这里的两旁出现了墓碑,上面有一朵朵颜色丰富的纸花。最为奇怪的就要属枯树上挂的花了,居然挂了几朵深紫色的花。
又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终于走到了烈士墓园的大门前。这时,来了几位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朵小白花,又告诉我们要寂静。
不久,我们进去了,一位老先生正讲述着陈镜湖烈士的事迹。陵园里人非常多,有说话的,有玩耍的,根本听不清楚。听得不耐烦的我向四周望了望,哦,原来大家都听不下去了,有的向我一样东张西望,有的弯着腰系鞋带,有的一动不动,活像一块铁柱……一位老师也忍不住了,用小姆指掏起了耳朵。看到同学们这样,我不禁想起了这次扫墓有没有意义。这种教育方式能否将烈士精神印到我们的脑海里?我们还能将烈士的精神延续下去么?
扫墓结束了,在这一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新东西,有了很多思考。
【篇四:烈士墓前】
烈士永垂不朽。这是我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看到最多,看得最久的一句话。
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早已用餐完毕的我们在幽静的吴山上兜了许多圈,寻找革命烈士纪念馆之余欣赏不知何时悄悄蔓延开的春景。
从一条僻静的小路脱离吴山。山间清新而轻快的空气似乎都神秘蒸发了,这块干燥的空地凝结着一团团沉重的空气。纪念馆内,橘黄色惨淡的灯光无声地诉说着烈士们令人不禁肃然起敬而又沉痛得令人揪心的生平。自从踏入空地就一语不发的我,猝不及防地被叶老师叫去写书法。一副挽联,一支大笔被塞到了我的手中。虽然那时一支用来写篆书的笔,写楷书一定会不方便,字也必定不那么美观,可我不打算等着跟别人换笔。我想用我的努力来更好地祭奠安息于此的英灵们。我尽力回忆着笔袋上映着的优美行楷,一笔一画,一提一顿地写下一列略有些歪斜的字:杭州市星洲小学敬挽。唉,真不如我的真实水平那么好,可它也灌注了我的情感,我对革命先烈们的敬意,无论如何,希望英雄们别嫌弃我的作品。我默默地想着,注视着叶老师将挽联和“烈士永垂不朽“一起挂上花篮,和她一道将花篮搬到空地上。我走回队伍,默默无言地,和同学们一样背朝五星红旗,向着烈士墓,也就是纪念碑的方向,一级一级地爬上台阶。
慢慢地走,终于与革命烈士纪念碑面对面。纪念碑是雪白的,白得灿烂耀眼。我站在纪念碑前,凝视着它。阳光中,我对它说:“你代表了那么多为英雄。”它缓缓回答:“是的,你要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英雄们为了正义与和平作出的贡献。”更强烈的阳光让我跌回现实。我怔怔地望着高大的纪念碑,一个歌唱般低沉声音若有若无地在我耳边低吟、回荡:“记住吧……记住这一切。”我继续站着。太阳烤着我的脊背,让它开始发烫。我一动也没动。牺牲的英烈们受了那么多苦,那么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相比之下,被太阳晒又算得上什么呢?周围传来一些同学低声的交谈。我的思绪脱离了他们,在烈士们用鲜血铸成的,革命精神真正诠释中徘徊。我的心更加庄重,周围的空气,也更加庄严肃穆。轮到我们向烈士献小白花。走过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献上的花篮,与校名挂在一起的“烈士永垂不朽”格外清晰。绕道纪念碑后,我们一个个庄重地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同学们都轻轻念着我之前曾想过的那句话:“希望英雄们别嫌弃我们的作品。”只是“我”变成了“我们”。
烈士永垂不朽。肉体虽死,精神永存。这个春日的下午,我一直默默想着。
【篇五:我家的小院】
我家有一个用铁栏杆围成的小院。
小院的边上,有几棵高大的树。一到夏天,树上就开满了大朵大朵的白花,香气飘在整个院子里,吸引着人们停下脚步,深深得吸上一口香甜的空气。虽然我不知道它们的树名,但我知道,它们是我的好伙伴,和我一起成长。院子的左边,有一个洗衣服的水泥台,我经常和朋友们在上面玩游戏,做作业。
院子的外面,是一片菜园。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春天到了,白菜和油菜都开出了金灿灿的花朵,引来了许多小蜜蜂,它们在尽情地吸着香甜的花粉,那味道甜极了!
我家的小院很普通,早上我从这里走出去,放学了又走进来。我觉得小院就像我的外婆,每天都在牵挂着我;又像是妈妈的目光,充满温暖,充满期待。在我心里,我觉得它非常美。你说呢?
【篇六: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就像一个个战士,坚强的生长在你想的到或者想不到的地方。
我认识多肉,还要从暑假的一天说起。那天我刚回到家,就看到阳台有一大堆小石子。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这是用来种植物的。我想:“什么植物能生长在石头里呢?”
第二天,妈妈搬来一大堆多肉植物。我看到它们的叶子圆圆的,几片叶子组成的形状就像绽放的荷花一样。它们泛着光泽,叶片很透亮。妈妈平时带的戒指上的宝石就是这样的。我伸手摸了摸,它的叶子软软的,感觉充满了水分,但是怎么捏它都不会破。如果你用指甲去抠它,它就会爆出很多的汁水来。它的茎上面有很多小疙瘩,摸起来却比叶子细腻。它的花开得非常漂亮,一朵朵小白花,就像一个小娃娃的脸庞一样白嫩好看,和它透亮的叶子很般配。
我上网查了一下,多肉生长的地方一般都环境恶劣,比如石头缝里面,墙壁的小孔上,或者沙漠里。千万不能小瞧它们,它们生长发芽的时候,竟然可以顶破石头!我们肯定不能一下就把石头给钻出一个洞来,但是多肉居然可以!
每当我看到多肉,就会想到驻守祖国边疆的警察叔叔和这次疫情的逆行者——白衣天使们。因为多肉的品质和他们的品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坚强和勇敢!
【篇七:血染的风华】
一周年到了,风来雨去,日月交替,又来到了4月1日,郁达夫少年文学院成立距今,已有一年了,再次立于郁文雕像前,我望着他那和睦的微笑,如沐春风,仿佛看见了他浅浅的笑着,望向远方。
手持一朵白色纸花,轻轻抚弄它那柔软的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摸破了,从它的身上,仿佛散发出了奇异的味道,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又一次从我心头尘封的回忆卷起。
捧着它,我收起了笑容,没有了往日的嬉笑,一步一步走向了郁达夫先生的故居。
一入门,就看见那一排排莹莹绿草,散发着生机与活力,在草的掩映下,一个大鱼缸若隐若现,据说,这就是郁达夫当年掉下去过的缸。再向前走两步,那儿是少年郁达夫的天堂——会客厅,望着桌上层层沧桑的云纹,我仿佛想到了祖母与客人聊着天,小郁达夫则在一旁扮着鬼脸,那样子,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走到楼顶,来到了夕阳楼,据说,这是郁达夫夫妇一同取的名字,我来到窗前,仿佛见到了郁达夫先生静立于此,静静的眺望远方,望着残阳缓缓退去。
参观完了郁达夫故居,我们徒步走向鹳山公园。
白花依旧捧在手中,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圣洁的光华。
一步一步走上石阶,没有人抱怨累。这时,眼前一晃,出现了一片空地,我们相继走上去,周围的山壁上挂满了绿色的叶子,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安详,而绿色包围着的,是那矮矮的围墙,墙前有一块石碑,“郁曼陀血衣塚”几个血色的大字让我不禁瞳孔一缩,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失神地向墙内望去,里面尽是些小草,别人或许不认为这些草有什么意义,但,我却想起了《有的人》中的一句话:“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都有青青的野草!”难道不是吗?郁曼陀先生一生致力于法律,为人民的公平扛起大梁,却被伪军的刺客暗杀了,可他的精神依旧在,没有因为他的死去而消逝,反而激励了更多爱国青年奋发向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可以说,郁曼陀先生的一生是不朽的,他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缅怀他,纪念他,他是一位永恒的英烈!
再向前走,就是“双烈亭”,双烈亭里的墙上刻着郁达夫先生和郁曼陀先生的画像,亭间,有一块石碑矗立,上面,刻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手持白花,花儿在微风的轻拂下,摇了摇。
所有人,没有半点声音,静静地默哀着,想必,所有人此时的内心,都充满震撼、敬佩吧?
所有人,都闭上了眼,愿他们二位在天国安息,不只是他们,还有千千万万为祖国捐躯的同胞们,愿他们能在天国好好的。
睁开了眼,捧着手中的白花,走向了石碑,缓缓躬身,放下了白花,在心中虔诚的祝愿他们。
刹那之间,几十朵白花拥住了石碑,像许久不见的老友,如今久别重逢一般。
对前辈的画像鞠了一躬,往回走去。
往回走,一株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樟树映入眼帘,看了看,差不多需要三人合抱才能围住,一个枝丫就比小树还粗了。顺着台阶向下走,就是富春湾,春风吹来,之前的一些惆怅、阴霾,都被吹散了,坐在台阶上,感受风的拂过,一瞬间,就有了吟诗的欲望,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下了一首诗:
富春湾
独坐富春湾,
江依旧蓝。
叶落风不散,
仍吹故乡谙。
写完这首诗,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望向江畔,我好像看见了郁达夫先生立在围栏边,望着江面,望着远处的小屋,浅浅的笑着,笑着……
【篇八:与众不同的春游】
四月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游。而这次春游有些与众不同,因为这次的主题是缅怀先烈,纪念秋瑾。
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了位于西湖边的孤山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景色可真是桃红柳绿啊!深红的桃花开满枝头,红的像被太阳染过似的,唯有花芯露出嫩黄色的脑袋。柳树那长长的头发被春风吹来吹去,吹出了绿芽,吹出了柳絮。
但我们无暇欣赏这些美景,排着整齐的队伍,径直来到秋瑾墓前,那儿矗立着一座纯白色的秋瑾雕像。随着解说员的精彩讲解,我仿佛看到了“鉴湖女侠”秋瑾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在和家人谈话时的坚决态度、在与敌人殊死搏斗上的顽强信念……最后,我们献上亲手做的小白花,以示对她的崇敬之情。
这次春游,我们不仅看了风景,还进一步认识了秋瑾。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祖国添砖加瓦!
【篇九:小学:春游】
今天,和风送暖,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的笑脸,好像在说:“祝你们春游愉快!”
“春雨唱歌呀滴答滴答……”一阵阵歌声从车里传了出来,也许你会问:“这是谁的歌声呀!”嘻嘻那是我们班的“大合唱”好听吗?一路上,我似乎觉得春天已经到了。你看,那金灿灿的迎春花缀满枝头,像一张张笑脸。那粉红色的桃花开了,粉的像霞、白的像云……
到了定海海山公园,首先举行的是扫墓活动。少先队队歌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们大家都放声高歌起来,优美的音乐使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卷,那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形。这时老师叫大家向烈士默哀三分钟,我把头低了下去,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都知道,这是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三分钟。“孩子们,你们应该珍惜先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那位曾经进行过浴血奋战的老爷爷和蔼可亲的话语就像一条小溪,流淌在我的心田。是呀,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奉献!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然后,我们又给烈士们献上小白花,以告慰那些无名的英雄们。
这次春游,让我感受到的就是那些为了解放舟山而付出自己那宝贵的生命的革命烈士们,我们会永远学习、发扬你们那永垂不朽的精神。
【篇十:橘子】
今天作文课上,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橘子,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谁观察的最仔细,这个橘子就属于谁,我不禁认真研究起来。
这只橘子熟透了,圆圆的,和小孩的拳头差不多大小,像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我又仔细瞅了瞅,发现橘子皮上有一个小黑点,像一只眼睛在好奇地看着我。如果你把那层皮剥开,就可以看见月芽形的小橘瓣,他们就像害怕外人的小兄弟,一个劲的往中间挤。分开一瓣,把外面一层薄簿的皮剥开来,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嫩红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淡红的汁水。
老师说,一到春天,橘子树就会抽出许多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等叶子长成形了,几朵小小的白花也就开放了。橘子树上的小白花在夏天悄悄变成一个个小小的、圆圆的果实,橘子先是青的,随后又变成青黄色的了。秋天,橘子熟了,一个个橘红色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
橘子不但果实甜美,而且它的皮还也可以做药呢。我们要向橘子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