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因为我对三国历史特别感兴趣,所有跟着老师来到了武侯祠。
走进武侯祠,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猫从我面前蹑手蹑脚地走过,它走进了花丛中,然后就消失不见了,我一直盯着它消失的地方,那些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个个喜笑颜开。
我们向深处走,我的视线跟着老师,聚焦在了碑上石碑呈现水墨的颜色,经过岁月的风霜,到处是裂痕,这是由一位唐代的人,为了赞美诸葛亮而立的。
我们继续向里走,远远望去,一个手拿羽毛扇的塑像映入我的眼帘。我心想:“他绝对是孔明”走进看,他戴着一顶蓝色的官帽,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胡须下垂,微笑着像在对我说:“小朋友,你来啦”一阵风吹过,让我感觉他的羽毛扇在来回摆动着,离开塑像抬头望去,两旁的树在向我招手。
诸葛亮结局不算很好,但也没有改变我对诸葛亮的看法,我羡慕他的智慧:设空城计,化险为夷,我不但羡慕他的智慧,还敬重他的忠诚:在白帝城托孤,孔明面对扶不上墙的阿斗——刘禅,他也没有选择去坐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当我想起这首诗时,我不禁问道,“诸葛亮多么伟大,难道我们不该敬佩他吗?”
【篇二:灯火阑珊处】
忆往昔,此处曾经血流成河,火光飞舞,哀嚎无数;望今朝,这里游人如织,感慨万千。是什么造就了这美丽又辉煌但伤痕累累的城市?是历史文明的壮大,怀着一腔热血和满心敬仰,我来到了这灯火阑珊处——赤壁。
还未见到“赤壁”的真容,我的注意力便首先被那江边的渔船所吸引,木制的船身静静地停在湖面,来自祖国西南角落的我几乎没有欣赏过它,优美的身姿、古典的气质,一瞬间,我的眼前一片明朗。
在同一片水面,停泊着几艘复古战船,波涛中、斑斓上,是哪国的士兵在驾驶战船?是孙吴、是公瑾,看着中湖中推开波浪的古战船,我好似身临其境,站在了他们的身旁,见证着这赤壁曾经拥有的种种荣誉和那点点辉煌。
步步向前走,我来到了湖边,水面异常平静,没有一丝涟漪,如同一面明镜,看着已经被时光洗去原本面貌的木桥和留中之上的刀刃痕迹,我不禁多了几分崇敬。码头边有一个已经破败不堪的圆台,虽然没有任何标注,但看着它我还是不由的出神——也许这就是当年孔明借东风时的法台吧。
回望过去,历史的长河总会泛起一点涟漪,过后又成为瀑布,借东风便是一件,当曹魏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吴蜀只有联手抗敌,但“东风不与周郎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孔明站了出来,用那小小的羽扇纶巾,保住了赤壁,保住了赤壁千千万万的百姓。
乘船来到江中,这是景区乃至城市名字的由来——“赤壁”。看着那龙飞凤舞的两个赤色大字,我的热血不禁沸腾了——这可是东汉末年那场惊天动地的以少胜多之战的弟弟啊!中心中激动的同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曹魏二十万大军的严阵以待。
这场战争从曹魏的“铁锁连环”,到孔明的“借东风”,再到黄盖的“苦肉计”,都为赤壁的传奇辉煌增光添彩,使它成为了“灯火阑珊处”。
到了“灯火阑珊处”,我才发现,原来我要的历史一直在那儿,但城市已被那历史的沉重变得疲惫不堪!
【篇三:活在三国尽风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短短一句词,写尽了三国时代的豪放。整理历史的脚步,还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一般充满了英雄气概?有人曾经问过我,如果可以穿越,我最想回到哪个朝代,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三国,不为别的,试问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比三国英雄更潇洒。
就先拿大家熟悉的诸葛孔明来说吧!他相貌英俊,身高八尺,学富五车;他赤胆忠心,神机妙算,鞠躬尽瘁。“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哪一件不是流传千古、人人称赞的佳话?因为有他,才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因为有他,才有了世人对最后赢家司马懿的嘲讽;因为有他,才有了一代奸雄曹操的数次惨败。可以说,他是个神话般的人物,是他推进了历史的发展,他就是三国中智慧的化身。
再来说说三国中唯一可以和孔明相提并论的一个人物——曹操。请原谅我如此评论大家心目中的“大反贼”,可我觉得他却是三国中非常伟大的人物。作为军事家,他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心胸开阔,求贤若渴,就算是对手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他也一样待如兄弟。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以独特的视觉,勇敢独到地审视天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豪迈名传千古。作为一名文学家,他的诗豪情万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诗句流芳百世,“三曹三苏”享誉中华,而他就是“三曹”之首。他拥有隋朝瓦岗英雄的豪气,唐朝众多墨客的文采,前清皇帝的头脑。方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就是三国的代表,三国的精华。
不爱残暴的秦朝,不爱外交强硬的汉代,不爱平淡无新的明朝,不爱腐败无能的后清。我只喜欢三国,爱它的风流万种,爱它的豪情万丈。
如果真能穿越,我想和孔明一起隆中对策,和关羽一起驰骋沙场,和曹操一起煮酒论英雄。
不论用多少华丽的语句,也道不尽我对三国的喜爱,也阻止不了我想生活在三国的思想。三国啊,你真的是透着那股说不出的灵气吗?为何我的心早就随着那奔流的大江来到你的身旁?哦,活在三国尽风流!
【篇四: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大家都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
说起《三国演义》,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许多人物或事情:“胸怀大志的刘皇叔;鞠躬尽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关羽;艺高勇猛,正气凛然的张飞……这一些人物让我佩服不已,还有那“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出神入化,好像变成了电影,在我的脑海里回放。”
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庐就先知“魏蜀吴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有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
孔明虽然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已经牢刻在我的心头。
再一次上学途中,我屋意间发现了一块香蕉皮,正当要离开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可怕的画面:一个小朋友,因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盖上皮破了许多,血也留了许多……于是,我不再犹豫,大步走过去捡起香蕉皮,将它绳之以法——丢进垃圾桶,发出“砰砰”的呻吟声,我想这是香蕉皮发出对我的不满,同时,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明白: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篇五:永恒时空中的感动】
辉煌的宫殿,惊艳的一舞,恍若月中女神,顾盼生辉;匈奴眼中的涟漪,天子满心的不舍,只作红妆嫁衣,尽态极妍。2000多年前,王昭君以己柔弱之肩膀依然挑起历史之重担,伴着车马角铃的脆响,她决心,曾经的记忆,好也罢苦也好,都做消烟。在苍凉的古墙头,美人听到了君王不舍却无奈的叹息,听到了父母无言又悲哀的啜泣,她更听到了安居乐业不累于战争的万千民意。于是在风沙弥漫的西路上,鲜艳地飘起了一朵最壮美的红花,不靡不假,真实地似火般燃烧着。
昭君的感动穿越时空,舍小我为大我。
破落的草堂,佝偻的背影,一盏尚闪着活力的风烛陪伴着残年的他。灯下,他握笔谆言:一朝老臣心,他对先帝的赤胆忠心、鞠躬尽瘁日月可鉴;一道出师表,他对后主的期待疼惜、炼铁铸钢发自肺腑。这个神机妙算如神一样的孔明,将最好的年华和智慧献给了刘氏父子,只因那年茅庐,突然出现的那个男人,对他百分百信任。于是在黑雾弥漫的三国中,突蓦地升起了一颗最夺目的星星,不卑不亢,尽心地如灯般指引着。
孔明的感动穿越时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颤抖的大地,变色的山河,鸟兽嘶鸣,面前的一切会在瞬间倾颓。可他,好像从容不迫,临危不乱,渴求生的欲望并没有埋没他的理性。面对眼前这群风华正茂的孩子,他怎么能弃之不顾?如果灾难真的降临,就让自己来承受一切重压吧。他分明一直将这样的话镌在心里,才会在灾难真的来临时,没有一丝犹豫,将未来的生活留给孩子们去继续,而他要停在这里,替他们挡下所有压力。于是在颓圮惊心的碎砾下,坚强地奏出了一首绝美的“英雄”,不言不语,悍然地如鹰般保全着。
谭千秋的感动穿越时空,世间因爱才会不断希望。
炙烤的天气,干裂的大地,生命之源在干涩地哭泣,生长着世界最美的梯田的地方,遭遇最严峻的考验。小小的学生们是一切的希望,四方而来的弥足珍贵的水首先送到他们手上。然而小小的人儿却没有立即放肆痛饮,他们舔舔裂开的嘴唇,一双双小手争着抢着将水递给台上的老师,“老师,喝水。”孩子们异口同声。他们怎么会看不见,坚持讲课的台上老师早已干裂出血的嘴唇。学生们平时也许没有华丽的辞藻向老师吐露,但此时他们用最简单的一个动作、最平凡的一句话向最爱的老师们,致爱。于是在干涸撕裂的土地上,奇迹地冒出一股清凉的甘泉,不骄不躁,纯洁地如仙露般滚动着。
学生们的感动穿越时空,尊师重教,知恩图报。
感动可以穿越时空而来,阵阵清香历久不散,他们的故事,津津乐道甚至千年也仍甘甜。
【篇六:走进诸葛亮作文】
【篇一:走进诸葛亮】
三国争霸,群雄并起,长板桥七进七出的赵云,霸气无双的武圣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一代枭雄曹操,这些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都是家喻户晓的。但与其相比,我更加喜欢智绝天下的诸葛亮,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他得生活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座右铭,仅仅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颠沛流离,为刘备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当然,他并不是廉价的,天文地理,无所不通,这是诸葛亮给予每个人的心理暗示,一个诸葛亮,让一个默默无名的刘备成为天下霸主之一,这足以体现其价值。
周恩来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事实上,他完成了这个宏伟的志愿,他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最崇高的敬仰。这与诸葛亮一生恪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谋而合。在刘备呗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时,诸葛亮没有离开他,在刘备七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是,数十年基业受到重创时,诸葛亮也没有选择离开。即使刘备身故,他依然忠心耿耿为刘禅奋不顾身,亲自镇守边疆。诸葛亮是个忠义的人。
“七擒孟获”“空城计”无一不是旷世妙计,但它们皆是出自于一人之手——诸葛亮。诸葛亮是个通晓人心的人,他懂得人的心理,这无疑是他最可怕之处。他知道孟获为人狡诈,所以欲擒故纵,知道司马懿多疑,所以空城恐吓:知道蔡瑁张允久经水战,故草船借箭,这一切说明了诸葛亮最大的长处—识破人心。
南阳高卧隐人龙,出处躬耕萃野同。讨贼祁山声大义,于今史册播丹忠。
诸葛亮——一个智绝天下、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篇二:走进诸葛亮】
诸葛孔明,一个被称为聪慧似妖的古人,他为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
他本为深山茅屋中以种田为为的平民,却有自信自比管仲、乐毅。说:“我与他们一样强”!虽然得不到人们赞同却从不自我否定。
这是自大吗?不,事实证明,他拥有非同常人的本领。
他未茅庐却知晓天下大局。简陋的房屋前便为刘备铺好兴国之前路。然后一句“”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让刘备重燃动力。
上天不仅给了他才华,还给了忠义。他一生心一意为刘备做事。自刘备三顾茅庐将他感动后,便发誓要辅佐刘备兴复汉室。
他一生努力只为刘备,从未起不轨之心。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好军师。
打仗没有武器,他便巧借草人,在船舱喝茶之时便取得数十万箭支。未伤一兵一卒且将敌人气了个半死。
他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一人独坐城头,看似悠闲自得的弹着琴曲,让敌手误以为城内戒备森严而撤退。可事实上城内只有诸葛亮一人,一次完美的空城计便从中诞生。
或许上天是公平的,他在给予一个人才华的同时也会掠夺掉那个人什么,而诸葛亮失去的,应该是清闲。他上半生自家种田,苦叹无人赏识,而下半生遇到刘备,却因报答他赏识之心过度操劳,并未有多少快乐。
他在历史的长河中停留了短短几十年,又匆匆离去了。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只留给人们美好的回忆。不过,这就够了。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计谋,体验到了忠义的深度。并且为这一非人之人而惊叹,以他为目标努力。诸葛亮,一首乐曲中的音符,一曲伟大的赞歌。
【篇三:走进诸葛亮作文】
在中国历史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位风流人物,他才智多谋,聪明过人,常常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用自信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他在罗贯中的笔下,犹如天仙再世,能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心所想,明世间愁苦。他——就是诸葛孔明,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历代名言,影响不少的现代人,成为了许许多多有志向的仁人座右铭。那又有多少人了解他,走近过诸葛亮的世界、诸葛亮的生活呢?
伯乐识千里马,刘备识诸葛亮,高山有流水陪伴,蜀国有诸葛亮相随。“三顾茅庐”这是历代耳闻不知多少遍的故事,显明了诸葛亮的才华出众,智慧过人。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在血雨腥风中立下汗马功劳!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一件,也是让我走近诸葛亮的一件事。
这是关于才智的,“三气周瑜”中的一计“草船借箭”。周瑜想杀诸葛亮,便要求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古人来说,是极其困难且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却只提出要三日,并立下军令状,用命担保。周瑜不相信,命人跟与诸葛亮,观察诸葛亮去如何“造”箭。但第一天过去了,诸葛亮照样是琴棋书画样样来;第二日过去了,诸葛亮还是无动于衷,与他人风说风笑,第三日傍晚,在周瑜认为自己必胜之时,诸葛亮行动了,他通过晚上的风向,云雾来迷惑曹操,使曹操因担忧安危而射箭,诸葛亮利用这点,用草人接箭,智获十万支箭并交于周瑜,令周瑜都不得不佩服他。也令我十分佩服。
除了这事例,还有许多的事例,都足以让我们了解诸葛亮的为人与智谋,例如“赤壁之战”,典型的以少胜多,如“空城计”,用幻象迷惑敌人等等。也正是这些,让我们走近了诸葛亮。
但终究让人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败了,多年的鞍马劳顿,以致积劳成疾、带着遗憾离开世界。蜀国灭亡,似乎命中注定,天意如此,无法违背。也只能说一切都是刘禅无能、昏庸,使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让人心痛!
走近诸葛亮,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乐事,正是这名英雄所在,让我们感叹古今……
巨星有损,英名犹在的——诸葛亮!
【篇四: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奇才”“神奇”“杰出”“忠诚”等词语常常会和他摆在一起。但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同样有凡人的种种。对于他,有缺憾的事也不是屈指可数。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从小的生活环境其实是不错的。自从9岁丧父,12岁丧母后,诸葛亮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就跟着叔父一起生活,叔父在几年后因病亡故,诸葛亮与其弟妹们就开始在隆中“躬耕陇亩”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好像并没有给诸葛亮造成什么影响,这不知道是古代人跟现代人的不同,还是这是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既来之则安之”呢?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起了蜀汉政权,这也是他为后人所称道的,他这一生最杰出的成就了,单单从他能早早分析的出三分天下理论这一点,就足见他的聪明才智。可是,就算诸葛亮如此足智多谋,建立政权也不会是什么易事,当所有人对诸葛亮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体谅到他也是辛苦的?好像因为他聪明,这一切成功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当然,诸葛亮什么也没有说,这大概就是天才与凡人的区别了。
每一次看《三国》,或想起三国的历史,总不愿意去想刘备去世后,蜀国刘禅当权的那一段。似乎知道了结尾是失败后,就不愿开始一般。刘禅的昏庸无能本就预示着失败。这一点刘备很清楚,也对诸葛亮说出了“君可自取”的话来。诸葛亮又何尝不明了?而诸葛亮一直忠心耿耿地站在刘禅身后,为他料理国家大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逝在五丈原,人们称道其“忠诚”,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可怜”?
诸葛亮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一个光芒,无法走近。
【篇五: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旦于公元181,殒于公元234,年仅54岁。
……
让我们走近这位甘于农桑的卧龙,这位壮志未酬的蜀相,这位乡野间的出世才子,这位战场上的入世谋人。
这是一次穿越时间的旅行,让我们尝试忘却世俗聒噪,寻找心灵的震撼。
这是一次追忆过去的探索,让我们暂时摘去层层面具,捡起遗漏的景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起数星吧,当我们做到心静如水心无所念的时候,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大军临下淡然静坐空城,孔明先生的豁达与耐心;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屈身乡间的执着和大志。
一起观月吧,当我们困惑月光为何如此皎洁的时候,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到身为蜀国社稷两朝老臣,孔明先生的忠诚与坚定;或许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出师未捷的悔恨和惭愧。
三人行,必有我师,今人是如此,古人又何尝不是呢?刘玄德身为皇室后代,三顾茅庐终得辅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遇到交心的知己,遇到人生的贤能,遇到钟意的益友。
走近诸葛亮,走近,去聆听他的心声。
明明已经才华横溢饱览群书,明明可以风流倜傥游走江湖,却甘愿成为一隐士,作农桑杂事。
明明已经暂离乱世拜托战争,明明可以不闻外事一心读书,却再次入世,随笔画下三分天下的版图。
明明已经擒获南蛮领主孟获,明明可以原谅马超顺水推舟,却一意孤行固执己见,被后人所感怀敬佩。
这是位愚者。
这是位智者。
龙潘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yu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走近诸葛亮,我们可以发现些许,又获得些许,甚至能够给予他人些许。
【篇六:走进诸葛亮】
诸葛孔明者,年少即居于隆中,不曾出山,遂了却天下大事,人称卧龙先生。侯至先主刘备三顾草庐,深受感激,以致于情日渐好,先主如鱼得水。
亮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用兵如神,曾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曾上演历史名计——火烧赤壁、空城计等。自先帝拜访以来,一心向蜀,肝脑涂地。
自先主临崩以寄大事以来,亮更报先帝知遇之恩,辅当世少子刘禅出兵向魏,计谋百出,夜以继日,以致于积劳成疾。
亮一生简朴,不贪锦衣玉食,一生清廉,不喜利禄俸金,更善于点明自身之过,街亭失后,亮即自贬自身,此乃大多人之不具也。
现世之时,又有何人如亮一般这,大势已失,依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向蜀。现国如能治理贪官,明了自身,修政治世,便有中华复兴强大。
吾等也应一日三省吾身,明了自身之过,才能积极上进,有所进步。万不可目中无人,妄自菲薄。以亮为师,才能有所成。
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篇七: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一个代表着智慧和忠诚的专有名词,也代表着三国时期的全部历史。
诸葛亮,字孔明,琅牙羊都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三国志》中的《诸葛式集目录》对他有详尽记载。
当我小的时候,诸葛亮这个名字好像整天被电视机喊出来,我或许通过当时的电视看过关于诸葛亮,但现在我早已不记得了。不过就因为这样,这个神秘而萦绕耳边的人物在长大后引起了我的兴趣。那时侯,我也才十一、二、三岁,开始在各个方面留意他。
看书看到他在卧龙村中与刘备隆中对,那英雄气魄从骨子里表露出来,从他说“天下三分”时,似乎早就注定天下将三分,就像一个具有强大感染力使你信服于他天下将三分,这是多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过在赤壁之战时,求东风的那个坚定不移,镇定自若则更让人钦佩。当我幻想着自己站在一旁看他求东风时,我肯定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不过当我看到那副认真、坚定的样子的时候,一切不相信和怀疑都会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唉,不过人生如戏,就算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免不了被命运捉弄。当刘备不听诸葛亮的话,一意孤行把兵营扎在树林里时,就注定蜀国将灭亡,诸葛亮将无力回天,就当诸葛亮努力拯救残局时,马骥的自以为是又将蜀国推向悬崖边上,街亭被占,一切都将结束。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前半生春风得意,运筹帷幄,但可惜的是人生后半段,几个人的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把蜀国的基业毁得一干二净,诸葛亮让人景仰,更让人遗憾。
【篇八:走进诸葛亮】
在熠熠生辉的历史长河里,不乏各种各样的伟人。但偏偏有一个人,能够穿过历史和时光的风尘,仍旧活在人们的心中,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折服,为他的机智谋略所倾倒,为他的传奇一生所慨叹。
这位“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三国英雄,倾其一生为蜀汉大业的的复兴呕心沥血,他神话般的事迹就如同他名字一般永垂不朽。“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是草船借箭的神机妙算;“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是巧借东风的料事如神;“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是空城计的运筹帷幄……从“隆中对”时便展现出的对天下局势的远见卓识,就已经预示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白帝城托孤,当刘备病重召他托付后事,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他不贪荣慕利,只想为主公实现成就大业的愿望,一句“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表现了他的无怨无悔,耿耿衷心。
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这种淡泊修养更令人对他心生向往与敬慕。他不仅在军事才能上出类拔萃,在艺术文学造诣上也非常了得。精通书法,绘画和音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发明了孔明灯,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就是诗人杜甫对他丰功伟绩的高度赞语。
纵观千古,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他无疑是最为声名煊赫的。历代不衰,千古传颂,无人不晓。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带给了后人无尽的遗憾与唏嘘,但他为复兴汉室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带来后人无限的崇敬与感动。
如此一个忠贞,廉洁,聪明绝顶,才略超人的伟大人物,说尽千遍也无法不赞叹,过尽千年也无法忘怀的人,没错,正是诸葛亮。
唯有诸葛亮。
眼前忽然浮现出三顾茅庐前的零碎画面,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先生宜枉驾顾之。”……
【篇九: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在人们的心中已成了智慧的化身,虽然已去世多年却还活在人们心中。
在诸葛亮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俗话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龙不可能一直都是卧着的,诸葛亮的传奇一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他一直都很低调在山上种田,但他的才能和智谋注定了这一生的不平静,必定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
没有人能看透诸葛亮到底聪明到了什么地步,在人们的心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好像夜观星象就能明白一切,陆游曾称赞他到:“出师一表真世名,千载谁堪仲伯间。”有的人曾把他当做神,因为他的智慧已经到了超越人的地步,也有人把他比作妖。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充分的证明了他的不凡和聪明。他用它的智慧辅佐刘备从一个毫无势力的人到三国鼎立的局面,让人不得不佩服。
诸葛亮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还有他的忠心和人品杜甫曾赞美诸葛亮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衣襟。”杜甫还评价他说:“江流石不转,遗恨吞长江。”这些千古名句都体现诸葛亮感人的忠心。他为了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谁能做的到呢?
人人都知道诸葛亮聪明但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天才,大家看到的都是他成功后的一面又有谁会注意到到了深夜他还在看着书的情景呢?古代像诸葛亮一样的人很多但他们没有像诸葛亮这样流传千古我觉得出了后天的努力不够之外就是没有诸葛亮的忠诚的品质。
【篇十: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他是智慧的象征,是忠臣的诠释,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流传了千年。他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也是一个预知天下大事的占卜家。刘备“三顾茅庐”,也看出了诸葛亮之后对蜀国作出的贡献相照应。让我们一起走近诸葛亮,走近一个千年流传的传奇。
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方面,我们能用到他的成语。在节日上我们用孔明灯来放飞希望。“空城计”也常常被我们在捉迷藏游戏中运用得淋漓尽致。“木牛流马”对后来的各种交通用起到了非常大的启发。从他一次次策划的胜仗中,不得不否认已经无法有人能取代他,这个人就是卧龙军师。我们男生也从“三国杀”游戏中感受到了诸葛亮不管是在年轻时还是在年老时都能看出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抵御外敌的同时体现出超人的能力和最智慧的头脑。
诸葛亮既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遇上伯乐,但却不能完成他的愿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我们走近诸葛亮光辉的一面,但他忧愁的一面往往是被人遗忘的。可是遥望历史几千年,只有那么一部分人的背影依旧停留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向他看齐的。
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和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幸福的。相比那些生在战乱环境下的平民百姓,他们的雄心壮志是后人小小理想的垫脚石,我们做的是去缅怀他们,用更多的传统活动来为他们表示尊重。
走近名人,走近历史,走近生活,慢慢地才会发现生活遍是他们留下的足迹,留下的一切,让后人进行改进,改进成我们美好的生活。
【篇七:秦淮夜夜幽咽】
英雄远去,伊人垂泪。曾记君温酒豪饮,剑舞翩翩,沉醉其中,花凋花谢,听君一曲沧笙踏歌。金戈铁马,暮色歌起,君逝雪下,人生如梦。
热血飞溅的沙场,悠悠乐声飘荡,不知是谁的中军帐。他轻轻扣着木案,微闭着双眼,分明已醉,合着的乐拍却分毫不差。忽见他执着木案的手微微颤抖一下,浅笑道:错也错也。乐音骤停,乐师抬头。唯闻他笑声爽朗。“曲有误,周郎顾。”弄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他已声名显赫,少年成才,征战沙场,却又非那鲁莽之辈,他亦通晓音律,就算是醉酒之词也是真实之语。文武双全,可谓是不足以形容他的过人之处。
羽扇纶巾,身着金战甲,手执银盔缨,腰间一柄玉佩剑,他是最真实的英雄。泰然处世,战争既是一场血淋淋的较量,也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在他剑下,施展的是自己的舞台,谱写着他别样的人生。不知这是幸,亦或是不幸?
说他度大,还是说他量小?其实分明是雅量高致、气度雍容的一代儒将,却被说成一名妒贤嫉能,气量狭小的青年将领。是源于历史也好,是源于戏说也罢了,总之,他堪称江淮之杰。性度恢廓,胆略兼人,心藏万千智谋,却被岁月的洪流冲洗得面目全非。他的才干,众人皆明了,孟德曾派人游说他,他不为所动;玄德也曾经挑拨过他跟仲谋的关系,不论别人怎样说,仲谋心里有数。他器量广大,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爱其之才,更痛其之死,风卷落叶,秦淮夜夜幽咽。抚箜篌,碧云半帆风,吴江夜,冷月荡,伴英魂。
他死后,孔明吊孝,恸哭抢地。“既生瑜,何生亮!”他对孔明,又爱又恨,孔明对他,更多的是出于尊敬。当年劲敌,如今胜负未决,却只剩一抔黄土,黄尘扑天,硝烟中隐约闪烁着的是,少年人疏狂的梦想。酹酒一觞,愿君一路走好。只是以后,没有人能细听惊涛拍岸,还挤出一丝微笑;没有人能驰骋硝烟弥漫的战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没有人醉酒仍能曲误回头,乐音响彻云霄。一袭冬风,长河吟咏。
公瑾,我不明白,难道荆州对你来说,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仁堪比玄德,义堪比云长,智堪比孔明,勇堪比子龙,猛堪比翼德,难道这些还不够吗?不,不够,你要的,又怎么会是这些。绿柳拂袖,江东双杰,总角相交,孙郎一出生注定了命运,周郎亦要与之一起完成使命。可是,周郎已去,何人顾曲?
爱三国,亦恨三国。今生愿与公瑾相交,如程普言“若因醇醪”;愿傲立江畔,听公瑾细谈宫调乐律。冷冽的眼眸划过一丝伤感,瞳子里装得下万千世界,却装不下一滴小小的珠泪。
【篇八:我眼中的司马懿】
穿越时空涌流,漫步三国烽火,代代枭雄皆出于此。比起刘、曹的之智,我更欣赏司马懿。
司马懿,谈不上名垂千古,算不得平凡无奇。空城计中的司马懿,是进退有寸的。引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胜利在望,已连攻陇西诸郡的他却甘愿退军。世人皆以为司马懿生性多疑导致,却不知困住他的是家中妻儿父母,族中百余老小。诸葛亮虽为魏国敌手,但他若不死魏主必将仍重用司马懿让其攻蜀,一日攻不下,一日性命在。而亮若死,懿功高盖主,朝中又树敌无数,假以时日必死无疑,家族兴衰从此再无着落。忠于君主,却也败于君主。
困境中的司马懿,是隐忍谨慎的。在连中诸葛亮计谋,兵败回营时,司马懿多次遭到挑衅,若是常人,二话不说纵是身死也要一决雌雄,但司马懿却能按兵不动,甚至在诸葛亮修书一封并送来女人衣服时,心中虽大怒但仍笑应使者。要知道,当时给人送来女人的衣服,已是极大的耻辱,更何况是给一国元帅送的呢?由此看来,司马懿自知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然,司马懿也是珍视奇才的。第一百零四回,孔明归天,司马懿观天象后欲追赶,却因被诈回了营寨,当听见孔明身死的消息时,一时悲叹:"此乃天下奇才也!″短短数字,道的是与诸葛亮的惺惺相惜,是奇才已去的悲哀。回想初遇,两人可谓棋逢对手,而今一人已去,懿自知再无敌手,却悲哀。
我眼中的司马懿,是进退有寸的,是隐忍谨慎的,也是珍视奇才的。乱世将军,有此情怀胸襟,实在令人敬佩。
【篇九:穿越三国】
最近,我发明了一个时空机。我要来穿越一下。呼的一声,我被吸入了时空机,到达了2000年前的三国时期,在三国开始生活。
我走在大路上,发现了一位英雄,此人姓曹,名操。我俩人结为好友,我在我的万能百宝箱里拿出了一把AK-47给了曹操用,还送给他一本《三国演义》。于是他看了这本书后决定要改变历史,于是这处招兵买马要杀死刘备。
可是我穿越不久,有一个小偷进入我家里,名叫史小强。史小强正好落在刘备面前,来铺助刘备,送刘备了一百个火箭弹,于是刘备一下攻下了江东,于是成了两国VS了。史小强帮刘备得到了孔明,我和史小强要开始决战。
史小强心生一计。开始了草船借箭。史小强知今日有雾,于是让刘备、关羽、张飞和孔明四人用四支小船向曹操的地盘驶去,曹操见此,正要放箭,却被我拦住。我立刻让士兵打箭头点上火,发射出去。一支支火箭飞向草船,草船突然着火了。刘关张全跳船坐上潜艇回江东。孔明也驶着飞行器回城。史小强见此,口喷鲜血大声叫道:“我要死鸟。”说完就OVER了。后来只好让孔明来当军师。
孔明十分生气,派所有士兵驶着坦克杀死曹操。我见此后,心生一计。让我的士兵向刘备的地盘杀去。曹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微微一笑:“我自有妙计。”只见刘备的坦克到了城门下。只见我在城门上自由自在的打着三国杀,说:“一定有埋伏,要多加小心。”可是在要退兵,坦克却无法行动。突然一声巨响坦克化为灰。原来我在地下埋了霸王吸地石和飞天无影弹。士兵回城时,发现了曹操已得到江东。
三国为一,曹操成了三国时期的霸主。
【篇十:学会宽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故认为凡成大事者,必有宽广的胸襟。
宽容要求我们对他人宽厚容忍,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谅之事。人们常常会把宽容看做软弱。而实际上,宽容是人胸襟的体现,是一种涵养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仅靠他的政治方略,还靠他的宽容大度。当年李信在他的面前夸下海口,轻言只需要20万大军就可以灭掉楚国,结果大败而归。但嬴政没有杀他,反而让他和王贲一起去灭齐国。嬴政的大度使很多有才能的人为之折服,于是秦始皇手下拥有大量的人才。宽容他人的错误可以让更多的人追随你。
荀子有言“群子贤而能容墨,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对比于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我们应该虚心请教向他们学习,不可以嫉妒他人的才华。三国时期周瑜是一个很有力的人,但他却没有相应的度量。他的嫉妒心理极重,容不得他人比自己强。赤壁一战中,他了解孔明的才智在自己之上,而他不想如何去学习孔明的长处,反而一心想要杀死诸葛亮。最终死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可见他的度量之小。孔子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要有容人之量,不可嫉贤妒能。
当然,是什么人都可以被宽容的吗?当然不会,比如说杀人如麻的恐怖分子就不可以被原谅。在日本侵华史上,侵华日军凇井石根所部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后疯狂杀戮,血流成河,使三十万中国同胞惨遭屠杀。他们的罪行我们不能宽恕。如果我们将这种罪行宽恕了,那么下一次我们就会惨遭他们的毒手。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他人不触犯道德底线的前提下进行的。
林则徐于政事堂中高悬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们要有博大的胸怀,容人的气度,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友谊、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