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热闹的年货节】
“起床啦!起床啦!”真可谓平地一声雷,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老妈修炼多年的狮吼功发威了!“放寒假了,能让人睡个懒觉吗?”我小声叽咕着,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我温暖的被窝。
今天是传媒集团主办的年货节,听说那儿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做为小记者的我是该去了解一下!听老妈说还有猜灯谜活动,有吃有玩,我一下子热血沸腾,内心像刚刚升起的太阳将光芒洒满大地。
当我赶到年货节的举办地时,商场里已经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吆喝声、笑声、讨价还价声响成一片,好一副热闹景象。放眼望去,有卖衣服的、卖补品的、卖酒水的、卖水果的、应有尽有。天南地北的商人都来了,我采访了解到台湾的商人在卖的一台机器,它可榨汁、可磨粉、可绞肉等等。更神奇的是它浸入水里都没事,它连硬币都能绞成粉末。那个台湾的大伯伯更是舌绽莲花,甚是有趣。东北的商人有卖牛肉制品的,有卖东北人参等等。福建的商人有卖海鲜的,有卖福建的茶叶(铁观音)等等。在这忙碌的采访中,我也遇到了我的同行们——其他的小记者,他们也在不停地记记写写,记录着这热闹的景象。
在这个年货节上,最出彩的当然是长兴特产一条街。一进去,左边就是林家铺子的各种炒货,右边是古银杏食品公司的各种银杏食品。往前走,还有泗安的四品香糕点,洪桥的金波甲鱼,煤山的乾美麦芽糖,林城的糕家庄卤味。当然其中最令人喜爱的还是——邹氏一口麻糍,店铺门口放着一个大石臼,上面盖着一个锅盖。我掀开锅盖,只见石臼里放着热腾腾的蒸好的檽米面团。老奶奶左手抓起一把面团,右手在面团上打了个窝,又用小勺舀起一勺黑芝麻粉放入窝里,包起来,然后用手一挤,只见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麻糍出来了。只见边上的老爷爷把麻糍在干面粉里转了一圈后,放入盒里。在他们行云流水的操作下,一个个麻糍不断的做出来,看得我赏心悦目,当场就买了一盒。看着手中的麻糍,外表洁白如雪,捏起一个感到柔软如绵、光滑细腻,放入嘴里吃起来,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小记者,我采访了解到,邹氏一口麻糍作为传统手工艺,已经相当出名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多个地方卫视都有报道!
我满怀喜悦的完成了这次采访活动!收获了很多,开阔了眼界,我为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感到骄傲,我更为我们大长兴的丰富多彩感到自豪!
【篇二:游瑞和度假村】
星期二早上,阳光明媚,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看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笑容满面,背包里全是好吃的,我也不例外。今天,我们要去研学游了。
七点三十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一路上,我看见了一棵棵翠绿的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瑞和度假村。
到那儿以后,一位叔叔领着我们去体验包饺子。一向不会包饺子的我,这次也跟着同学们一起动手,丰衣足食。我想着妈妈包饺子的动作,有模有样地包起来。虽然这个饺子的颜值不太好看,吃起来的味道还是不错的。
包完饺子之后,我们跟着一位阿姨去看打麻糍。打麻糍,我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胡老师、朱老师和其他几个小朋友还去体验了呢!接着我们做了一些小游戏,大家玩得心里乐开了花。
到了午饭时间,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厅走去。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有美味的红烧肉,有红红的糖醋排骨,还有小朋友们最爱吃的炸鸡腿……午饭后,我们跟着老师的步伐来到足球场,一起学咏春拳、打高尔夫球,还玩了闭着眼睛摸宝藏的游戏。
这些活动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咏春拳了。老师先打了一套漂亮的咏春拳给我们看,他的手、眼、步、腾、挪、闪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之后,老师还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咏春拳的好处,它不仅可以防身,还可以强身健体。
晚饭后,我们参加了最后一个节目——仙女棒圣火晚会。小朋友们都拿出了精彩的节目,有唱歌、跳舞、绕口令、脑筋急转弯……节目丰富多彩,让我看得十分入迷。
这次的研学活动,不仅让我们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篇三:江西的春节作文】
今年春节,我是在我的故乡——江西度过的。江西,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一年四季景色秀丽,小吃数不胜数,闻名全国。这里的春节也与众不同。
一大早,爷爷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叫我赶紧去吃麻糍,麻糍是一种江西过春节早上必吃的一种小吃,是在糯米粉团上裹满芝麻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吃完麻糍,什么大伯、二伯、姑姑、婶婶就全部到我家里来拜年了。爷爷早就在桌上摆好了瓜子、长生果、小橘子等等,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一些大人还拼命往我手上塞压岁钱,一定要我收下,我只好收下了。爸爸妈妈一直和别人聊天,我和小伙伴们点擦炮、放野火、烤山芋,开心地像一只只无忧无虑的小燕,尽情嬉戏着。
一到傍晚,厨房里的人就多了起来:爷爷在蒸米饭,妈妈在炒菜,奶奶在洗菜,姑姑在切菜,而我却坐在灶台边烧火。没过多久,油滋滋的猪头肉、滑溜溜的米线、甜蜜蜜的米酒就上桌了,大家边吃边说,十分开心。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就坐在电视机旁,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被小品逗乐了,传出几声欢笑……
这就是江西的春节。我爱我的故乡!!!
【篇四:美丽的西施故里】
诸暨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山清水秀的香榧公园,还有那景色优美的五泄。但我最喜欢的是历史悠久的西施故里。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施故里。
在大门口,我看石碑上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就是西施故里。
进了大门,走过了大石桥,就来到了小广场,小广场上有五个雕塑人,三个大人两个小孩。“小男孩”用耙子把晒好的稻谷给堆起来,而“妈妈”在收稻谷,两个人有力地配合在一起,旁边的“奶奶”用风车吹掉那谷子的皮,好像在说:“谷子要大丰收啰!”而在旁边的“爸爸”一边擦汗一边说:“今年的稻子太多了,收也收不完,”还有个“女孩子”在旁边玩耍。
小广场旁边还有个荷花池,走过去就能闻到那淡淡的香味,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片荷花啊!真像一群“仙女”在绿伞上摆动着优美的舞姿。池水中还有那游来游去的小鱼,引得行人驻足观看。
往小广场东走,可以看到古越人家的房屋,那里有专门卖麻糍的商店。我真为那打麻糍的人和揉捏麻糍的人捏了一把汗,生怕揉捏麻糍的时候被大锤子打到手,但麻糍的味道是绝妙的。
西施故里不仅美丽的景色,还有那诱人的美食,下次我还要来。
【篇五:打麻糍】
每年的冬至,外婆家都要吃麻糍。我总是问她:“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吃?”她说:“古话说不吃麻糍不算过冬至。”虽然我还是没搞懂为什么要吃,但是这应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习俗吧。
小时候我曾好几次看到过外公和外婆制作麻糍的过程。那吸收了一整晚水分的饱满而又洁白的颗颗糯米,像极了袖珍版的和田玉。躺在木桶中蒸煮的糯米粒散发出脉脉的香气,时而淡时而浓,我深深地迷恋这份芳香。等糯米蒸熟的时候,外婆总是会揉上一团,再在糯米团中撒入一些白糖拿给我吃,那味道越嚼越得劲。锤麻糍的时候最有意思了,外婆将那香喷喷、冒着热气的糯米团倒入石臼中,外公脱掉厚重的外套,挽起衣袖,卖力地锤打着,外婆则时不时的拿水帮抡锤摸上点水,那是为了防止麻糍黏在抡锤上。 “咚咚咚”,大锤有规律地一起一落,这可是个力气活。没过多久,一个黏糊糊的大糯米团就做好了。接着外婆将糯米团撕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芝麻粉里,就那么滚上一圈,然后就可以吃了。
打麻糍,累并快乐着的一项劳动,在辛勤的敲打中,既收获了食物的甜蜜,又收获了食物的芬芳!
【篇六:民俗文化节】
12月4日,学校隆重地举行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当天,活动丰富多彩,有挑扁担的趣味运动会;有写对联活动;有民俗特色小吃;有曲艺汇演……
首先,开幕式时,老师让我们看了婺剧。那些婺剧的叔叔阿姨们,各个各显神通,有扮演孙悟空的,有扮演变脸大师的,有扮演娘子的,有表演喷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让同学们看得赞不绝口。
开幕式后,我们班参加了挑扁担比赛。我是十个男生中的一个。在比赛中,欢呼声、加油声响彻云霄,最终,我们拿了小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怀着迷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做灯笼、写书签等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麻糍了。阿姨说:“做麻糍要用糯米,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只见她把和好的面团放入蒸笼蒸熟,再把面团放在石臼上,把木槌高高举起,将木槌重复用力地打在面团上,打一次揉一次,“砰,砰,砰”坚定有力的打米声传入了耳略,不一会儿,面团揉成了软软的状态,再放入米筛,把面团在米筛上平整铺起,接着用红糖和芝麻洒在柔软的面团上,反复和面,直到均匀了再停下,这样,香喷喷的麻糍就做好了!刚出炉的麻糍,色、香、味俱全,金黄金黄的颜色,像一块块金条;香喷喷的气味,简直可以让人陶醉;入口即化的味道,三者融为一体,简直只有一个字来形容它——“绝”!那味道令人流连忘返,每次想到都会流口水。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但这次民俗文化节始终让我回味无穷。
义乌市福田小学508班 楼子祺
指导老师:龚姝明
【篇七:江西的春节作文】
今年春节,我是在我的故乡——江西度过的。江西,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一年四季景色秀丽,小吃数不胜数,闻名全国。这里的春节也与众不同。
一大早,爷爷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叫我赶紧去吃麻糍,麻糍是一种江西过春节早上必吃的一种小吃,是在糯米粉团上裹满芝麻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吃完麻糍,什么大伯、二伯、姑姑、婶婶就全部到我家里来拜年了。爷爷早就在桌上摆好了瓜子、长生果、小橘子等等,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一些大人还拼命往我手上塞压岁钱,一定要我收下,我只好收下了。爸爸妈妈一直和别人聊天,我和小伙伴们点擦炮、放野火、烤山芋,开心地像一只只无忧无虑的小燕,尽情嬉戏着。
一到傍晚,厨房里的人就多了起来:爷爷在蒸米饭,妈妈在炒菜,奶奶在洗菜,姑姑在切菜,而我却坐在灶台边烧火。没过多久,油滋滋的猪头肉、滑溜溜的`米线、甜蜜蜜的米酒就上桌了,大家边吃边说,十分开心。
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就坐在电视机旁,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被小品逗乐了,传出几声欢笑……
这就是江西的春节。我爱我的故乡!!!
【篇八:清明踏春】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全家打算提前几天一起去扫墓。
我们早早地就起床去扫墓了。扫墓完毕后,一路上我边吃着祭奠完的食物边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中就有我最喜欢吃的麻糍。我边吃边想:“为什么麻糍是绿色的呢?”于是我就向爸爸求教,爸爸回答我说“因为麻糍里放了艾青,艾青是一种植物,麻糍的颜色和香味就是从艾青中发出来的。”我好奇的问:“艾青是长什么样的?它长在哪里?”在一旁的外公听到我们的对话说:“你想不想看看艾青?前面的村庄河边就有很多。”于是外公就带着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的野地里,我们跟外公仔细地找啊找。不一会儿外公蹲了下来,向我招招手说:“郭攀快过来,这个就是艾青。”我跑过去一瞧,草丛中有一株并不很起眼的小草,不同于别的小草的就是艾青叶子形状有点像蒿菜的叶子,向上的那一面是绿色,向下的那一面是白色的。我摘了一株凑到鼻子下闻了闻说:“哦!对对,就是麻糍里的那个味道,真的好香啊!”知道了艾青的特征就好办了,我们不一会就摘了好多,真是收获满满。
途中我们又发现一个踏青的好地方,那是一片大大的油菜花田,大的一望无际。中间还有一条长长的风车走廊,这个走廊是用无数个五颜六色的风车搭成的。一阵风吹过,风车们飞快的转了起来,真是壮观极了!两边油菜花随风摆动,经过的路人纷纷停下来拍照。
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我们要回家了。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爱春天!
【篇九:东钱湖之行】
“西湖风光,太湖气魄。”正是郭沫若先生笔下的东钱湖。它又称钱湖、万金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胜区。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是踏青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坐着爸爸的车来到了东钱湖。泊好车后,映入眼帘地是一大片的树林,还有一池池白茫茫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上微波粼遴,金光闪闪,就像走进画卷中。
爸爸提议说:“瞧,人家都在骑自行车,我们也去租辆三人自行车吧。”真是不错。“走!”我们向租车处去租车。“押金100元。”租车者对爸爸说。“好。”没等爸爸付好钱,妈妈和我早已跳上三人自行车,等全员上车后,我对爸妈说“1左、2右,听我口令,1、21、2……”开始时,总是配合不好,自管自,骑得七倒八弯。后来摸透了规律,脚跟上节奏了,看来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法。我们一边骑,一边欣赏东钱湖的美景。湖水清澈风底,映着远方的山和树,头上蓝天白云,真使人心旷神怡!
骑着骑着,我们也骑累了,肚子也“咕咕”叫了,我原来想有乘着快艇在湖上逍遥一番,可看见路上的“美食”便马上打消了乘快艇的念头。爸爸买了三碗臭豆腐,走来时,迎面传来了阵阵臭味,真是“臭”气扑鼻。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大口嚼着臭豆腐,靠着栅栏朝远处望去。只见湖面上几条小渔船上,渔民们在撒网捕鱼。忽然,在岸边的礁石那里见到了大大小小的鱼死了,真是太可怜了。“鱼是怎么死的呢?多半海风吹来时,它们被浪卷到礁石撞数次而死吧!”
吃好喝足后,我提出来去挖野菜,我们便赶到山上,徒手去拔野菜,徐徐的暖风吹过,风轻轻地抚摸我的脸颊,太舒服了!太惬意了!只听妈妈喊:“快来这里,有好多蘑菇、野菜,还有一些毛茸茸的狗尾草。”今天的收获不小。归还了车后,我们去买了些麻糍——因为妈妈来时一直都念念不忘,听说很好吃。到店面前,发现排队的人也不少哩!店中的麻糍有:艾叶、南瓜的。我们两种都买了。我忍不住吃了一块,这滋味原来真像妈妈所说的那样美味。真不亏是东钱湖一大美食啊!
人们都说:“东钱山水甲天下,走遍宁波看东钱。”今天,我亲身领略了这句话的意义。总之东钱湖的景色到处都是迷人的,希望下次还能有再来的机会。
【篇十: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总是散发着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乡上高,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却很足,它的一些风俗你知道吗?
在上高,人们建房子都极为讲究,从选择地址、破土开工、上梁,直到乔迁,都遵循着一套极为严谨的传统风俗。
首先是选择屋址。在定地基时,通常要请一位风水大师来看风水,大门一定不能对着山沟深壑、开阔大道以及直冲江河,屋址一定取顺势,并要前低后高,立一块带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显然,这是古代崇龙尚左的风俗。
其次是破土开工。人们在开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后在木桩上端裹上红纸或红布,由主家家长挖第一锹土,俗称“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铜钱,俗称“镇邪”。开工多选双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还会贴对联,以示喜庆。
再次是上梁。上梁一定要选黄道吉日,乘太阳高高升起,吹唢呐。并按老幼次序拜梁,让工匠们把梁升起,摆正后,在梁的两端压上麻糍。那场景,热闹非凡,大家伙聚在一起,欢欢庆庆,一醉方休。这种酒,就称之为上梁酒。据传统风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未变,唱彩调,放鞭炮,说吉祥话,抛酒麻糍,糖果……
最后是乔迁。人们在乔迁时,对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可多与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东西。在搬家当天,因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团团圆圆之意。
看到乔迁之喜的场景,再思这一连串的过程种种,应该是上高的祖辈们的经验积累,更是前辈对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风俗已被改革掉了,但还是流传下来了一些风俗。那是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