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魂相关作文

【篇一:祖国在我心中】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条条不平等条约映入眼帘,一把大火烧毁了美丽的圆明园;一颗颗子弹夺去了抗日英雄的生命;一缕缕硝烟笼罩着我们的祖国。918事变,南京大屠杀,这些血淋淋的历史让人揪心。

我们的祖国,有着壮丽的大好河山。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蜿蜒曲折的长城,滚滚的长江,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

我们的祖国,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五月端阳,纪念诗人屈原,龙舟把诗魂追赶;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传统的新年辞旧迎新,亲人团聚庆团圆。

我们的祖国,坚强的祖国母亲。八国列强曾经在她身上任意踩踏,日本鬼子曾经把魔掌伸向她,对她肆意蹂躏。多少无辜的生命因此惨死,多少珍贵的文物惨遭盗取和破坏。祖国母亲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屹立不倒,事实证明胜利永远属于爱好和平的中国!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啊,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让我深情地对祖国母亲说一声:“我爱您,祖国!”

【篇二:我眼中的宋词】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题记

诗有诗魂,词有词魄。我最爱读的,就是令我如万箭穿心一般的词。宋词,顾名思义,出产于宋。宋就是一个文化达到顶峰的王朝,同时,她又懦弱到了极点。我仿佛“求虐”一般,偏爱她这种美。爱她的无门,爱她的离愁,爱她的伤春。词中,诉着愤懑,凝着凄美。

壮志·难酬

每每读起她,我都若万箭穿心一般;可我,偏爱她的难酬:梦回北宋,来到边塞,宋兵正与西夏铁骑战事吃紧。范仲淹望望带着些凄凉的月,凝视着面前紧闭的城门,摸摸已近全白的鬓发,不仅苦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又瞻南宋,陆游已经病危,听着远方的号角,望着百里外正进犯的金兵,拭着滚烫的热泪,不禁抒发心中的悲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心中钻心的痛,好像万箭穿心。

红尘·苦诉

每每读起她,我都若万箭穿心一般;可我,偏爱她的苦诉:梦回北宋,苏轼正遥思着已经归天的亡妻,他望着门口她遗留下的身影,轻抚着她用过的发簪,倚着她倚过的阑干,含泪苦笑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看南宋,陆游,撇过她难舍的眼,回想起那段被母亲亲手拆断的婚姻,回忆着与她在一起的时光,叹道:“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我心中钻心的痛,犹如万箭穿心。

花间·惜时

每每想起她,我都若万箭穿心一般;可我,偏爱她的惜时:梦回北宋,晏殊正在花间休憩,望着花在无情凋谢,而天边的春燕却在飞来,身边已无春意,不禁吟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心中钻心的痛,好比万箭穿心。

每每读起她们,都好像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中的情,万箭穿心,苦中作乐——我想,这也是种独特的爱吧。

【篇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本书。边读边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里面的一些名句让我记忆深刻,而且我还因此在“国学达人”里做题得分做到了“礼部侍郎”呢!

书中有很多劝慰、警醒世人的诗句。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句来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告诉我们要趁着年轻勤奋努力,要不然到老时只有后悔和失望!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一首《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掷地有声、寓意深刻。宋代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而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这些诗句代代相传,鼓舞激励了不知道多少的仁人志士!

书中还有很多描写美景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自贺知章的《咏柳》,让人看到了无数刚刚抽出嫩芽的柳叶随风摇摆,仿佛垂下了千万条的绿丝带。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则因为调皮的蜻蜓的到来赋予了初夏小池的动感之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一幅深秋美景图,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除了冬季的雪景更表达诗人夜宿农家那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很多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步成诗的曹植,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诗圣”杜甫,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诗仙李白,喜欢他朴实无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喜欢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大气奔放;喜欢他“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神来之笔;更喜欢他的恰逢盛世。由此我真诚地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被注入了它独有的诗魂,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你可真是我的宝贝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篇四:何其有幸作文】

安徽当涂,古称姑熟,山青水秀,地灵物化。著名的有长江三矶之一的采石矶,为江边一奇景,更籍李太白的衣冠冢筑于此,给原本就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当涂又添了重彩一笔。

李白生前经常在江边采石矶饮酒作诗,仙逝后人们将诗人的一件白袍和喜爱的酒具存于衣冠冢中,纪念诗人。然,距当涂县城东南约7,8公里处的大青山麓,山势峰峦叠嶂,奇石横竖,水色秀丽,绿林隽永,一年四季气象常青,春夏秋冬环境怡人。青山怀抱中诗人真身长眠于此。

李白一生与姑熟结下不解之缘,曾多次游览此地,攀登横望山,醉卧采石矶,泛舟丹阳湖,涉淌姑熟溪。尤其是政治上失意后,徘徊于金陵宣城和当涂之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激发灵感,触动心境,悲愤喜悦,热情讴歌,尽情挥洒,诗人为这方山水留下了五十多篇诗文,《姑熟十咏》使得当涂的山川风物更具诗意和生命力。

李白晚年穷困潦倒,不得已投奔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避难于此,最终客逝当涂,因当时李家的窘迫处境,草葬于龙山东麓,五十年后,因其先人与诗人有通家之旧的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景仰诗人的人品和诗风,到处寻访诗人后人,终在当涂访得诗人孙女,得知羁傲不训、狂放无边但却“一生低首是宣城”的诗人生前遗愿“志在青山”,即迁葬于青山之阳,遂诗人之愿。

诗人临终前将平生所作诗文手稿托付李阳冰,后由李阳冰编篡成《草堂集》并作《草堂集序》以示对诗人的景仰和敬佩,为最早的李白全诗集,留传至今。

当涂县志记载,太白墓从宋明清到1954年曾大修过十二次,1979年第十三次重修。

自中国国际吟诗节”在当涂举行,来自全球的诗人崇拜者集聚一地,太白墓前缅怀诗人,凭吊诗魂。

生时倾情写姑熟,逝后钟爱眠青麓,当涂时刻当绘涂,诗魂长世诗如魂。

【篇五:这其中应该有我】

回望钢筋水泥包围的灰暗“丛林”,我被迫驱逐出境,人们的心灵被禁锢,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自我。我的名字叫做爱,我常感叹夜路难行,良辰美景虚设,放眼望去,又有谁能容得下我呢?哪里才应该有我呢?

我来到汨罗江畔,望见屈原纵身一跳,不禁感叹,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他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不了他浪漫的诗魂。那江水中央漂浮着的衣裙,诉说着忠贞的信念。屈原的爱太多太多,他爱国爱民,爱楚国的大好河山,爱天下的黎民百姓,于是他将这爱化作《离骚》、《天问》、《九歌》,在这一篇篇诗篇之中,我想应该有我的身影。

我来到金光灿灿的“精忠报国”面前,心中感慨万千。总是忘不了这一行刺字,寥寥四字,却寄寓着母亲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爱。岳飞,他战功不凡,光明磊落,他背上的刺字嵌入灵魂。母亲刺字于儿背,用大爱告诫儿子大丈夫立世当以天下苍生为重,这一行刺字里面应该有我,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我来到潇湘馆中,望见黛玉焚烧书稿,火苗摇曳的身姿衬的黛玉脸色更加苍白。她的爱太过凄凉,前世她为绛珠仙子时曾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尽他了。谁曾想,她的眼泪竟真的从春流到冬啊!那一滴滴清泪里,应该有我,无论她与宝玉的结局怎样,这眼泪中应该是有我的。

屈原的爱国,岳母的爱子,黛玉的爱情。点点滴滴,皆历历在目。这其中应该有我。

冰心曾经说过:“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鲜红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回望整座城市,人群来来往往,我恍然大悟,在这平平凡凡的大千世界中,在燥热的天地之间,其实爱不处不在,其实我不处不在,这其中一定有我。

【篇六:诗魂】

自小便懂得望着明月,口中咿咿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是稚嫩的声音更像是一声声呐喊,传遍古今,又怎懂得其字字句句皆为泪血,溅满华夏历史,也不会懂得正是那悠悠传千古的思绪才能使那些诗家喻户晓,漫天黄花落地,花残人败,直到后来也才知道,诗是有魂的。

诗,固然没有上下五千年那么长的历史,但它是诗人的精神,那些寄托,早已超越了五千年。

诗,是有灵性的,如鸿毛落地,悄无声息,但又有如高山的沉稳,雄壮,其中包含的是诗人的魂,历史的魄。古时的文人墨客,总喜在初春之时,选个日子,在草地上或树荫下,围席而坐,抖抖两袖清风,架一棋盘,夹一枚棋子,再几碟黄酒小菜,饮酒乐甚,草色遥看近却无,或牧笛横吹,望天下江山,品古文美女,那一篇篇不朽的诗作,在羽扇纶巾谈笑间诞生,被刻上时代的印章。那是自由的诗,文化的诗,像轻燕抚水般清新飘逸,如青石板街般幽径曲折,没有孔教礼仪,没有封建规章,题诗行间有的只是自己的精神,行世间的洒脱。

诗,是有情感的,像一潭湖水,反射的影像后,是无穷尽的哀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大概是李后主的亡国之愁吧,像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壁河山,倾城倾国倾刻间烟灭,朱颜会改,那是历史在前进,自己的亡国仇恨又怎会扶灭,被掳去的,只是肉体的自由,那一首首满是哀愁的诗词歌曲,才是情感的依托。

可满天下愁得又怎会有他一人?”人生自古谁无死?那是悲壮的愁;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是迷茫的愁,可又能如何,面对涛涛大军,只能视死如归;看不见前方的路,那就乐观的相信未来,让迷雾都揽在自己无边的胸怀当中。西北望,射天狼,大志难成,满江热血无处流,于是诗中便多了几份幽愁,几成愤闷,那是随历史长河一曲东去不复返的情感,是诗人用眼泪和鲜血拼凑而成的千古绝唱。那一首首诗,便被赋予了情感,像一个个有灵性的精灵,或悲伤,或抑郁,或满怀壮志,或视死如归。在东方的历史文明中跳跃着。

于是诗,便有了生命,有了信仰,有了尊严,它不再是历史中的文化,而是一群生命,否则诗仙怎会安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是苏轼的豪迈,“穿林打叶声,”让人心寒。“同行皆狼狈”。而东坡却拉着拐杖,拖着芒鞋,悠悠然在“一蓑烟雨”中前行,何等自乐,最后啸出“也无风雨也无晴。”那漫天豪情彻底打垮了一切贵族势力,那逆境中的乐观,像细雨,流淌在诗行之中,汇成一曲乐章。那是有生命的诗,无畏封建天子,挟着一颗乐观的心,倚剑走天涯,管他春夏与秋冬!

于是诗,便成了穿梭在时空的字符,扣印在历史的痕迹中。

至今卧在窗台前,看纷纷细雨洒江天,咏着那一个个具有灵魂的生命,在雨滴迸溅间,仿佛又穿过华夏的历史,走在奔赴古城的小路上,望着远去的晨光,逝去的年华,那是诗留下的脚印。

【篇七:诗魂】

远古的风轻轻地拂过大地,淇水汉河的浪花轻敲着河畔,草木互相摩挲着,泛起层层的碧波。染着白露的秋晨,有踯躅的男子吟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映着残阳的傍晚,有痴情的女子喃喃地自语着“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那广阔的中原大地,更蹒跚着无数的老兵,悲歌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夜幕,模糊了他们的面容,大地上只留下阵阵苍凉的低吟,诉说着远古的悲风。

可是,听,在三峡的幽谷里,在湘水之畔,有一种别样的声音袅袅升起。它不同于大地的合唱,如一只孤傲的青鸟,划破了楚地浓浓的迷雾,直冲云霄,那清越悠扬的唳声在天地间激荡。啊,天亮了,那晨曦中踱出一个身影,高冠长带,佩着长剑,挂着玉佩,脸色高贵而憔悴,目光迷惘而悠远,是他,屈原,以中国第一位诗人的形象屹立在历史面前;是他,第一次唱出了个人的诗歌;是他,第一次叩开了理想的大门;是他,奠定了一个诗人的形象。

他是大地的孩子,一颗博爱的心承载着楚国的百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现实是滋养诗歌的,中原大地上遍生着葛艾般的民歌,而三峡的空谷中却独自育出着一颗幽兰。他是上天的孩子,以诗人的好奇探寻宇宙。“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他惊叹于自然奥妙神奇。“何恶辅,谗谄是服?”他悲叹现实的黑暗。探天问地,他打开了诗人心灵的大门。

他刚直,宛如一棵青松;他高洁,恰似一朵白莲。“固世俗之工巧合,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固容以为度。”他绝不肯向世俗低头,仍“好修姱以鞿羁”,终“謇朝淬而夕替”。他徘徊于湘沅之间,“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他绝不肯向挫折低头,高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冷眼打量着这黑暗的世界,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它决裂得彻底些吧。于是,他以深沉的一跃,完成了人生最高贵的选择,淬炼出一个诗人最美好的灵魂。

追随者屈原的脚步,多少人在诗歌中吟出生命的伟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傲骨使权贵汗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忠心使史册失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的热血使天地动容。而钟会、周作人等文人固然文采超人,而历史永远耻于把他们打上诗人的印迹,因为,他们不配那一颗千古的诗魂。

千年历史,归于烟云,而那汨罗江畔的艾草依旧飘香,我看见河的彼岸行着一个孤傲的身影。我欲呼:“屈公。”那身影却又模糊了,是刑场上从容地弹奏着《广陵散》的嵇康,还是长安城内面对断壁残垣落泪的杜甫?我默然不语了,深深弯下腰去,再抬头,屈子对我微微一笑,踏波远去了。

君魂未离,魂兮归来。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