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你是我的眼】
岁月雕刻风尘,渐渐幻化成你的模样。
印象中的你还是白白嫩嫩的孩子模样,穿着印有动画主角的幼稚T恤,可是不知道何时,你已然成为一个成熟的少年了。
毕业以后我们分散两地,对你的了解也仅限于友人口中,“他现在学习很好噢”或其他的什么。毕竟相隔太远,疏于联系。
偶尔在哪天晚上睡不着时,脑子里都是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或许我在想某个人的时候,某个人也会想到我……”这么想着又一个难熬的夜晚就这去了。
不得不承认,三年的时间里你变了很多,脑海中号啕大哭的孩子已经蜕变成一个成熟而多闻的少年。
我们会谈论许多话题,不过大部分都是你给我讲,我也总是被你的学识所折服,在每一次与你交谈中,我都有所收获。
慢慢的,我从模仿你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所在,我喜欢《红与黑》《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偶尔也看看文言文。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闻到了青春的气息。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无奈家境贫寒,勉强读完小学便回队里干活养家糊口,但他不肯做平庸之辈,立志通过努力使自己和乡亲们摆脱贫困之苦。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成长不免会艰辛。不要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路,却获得最大的利益。如果需要艰辛的付出,就不能吝啬自己的努力。
我在你的影响下逐渐踏出自己狭隘的空间,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惊讶世界之大与自己的隙小。你像是我的眼,带我领略不同的世界,打开不同的门,引导我走出这片方寸之地。
谢谢你,遇见你,真幸运。
【篇二:天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使我曾经平静得宛如海平面的内心不再平静,几次不尽如人意的成绩使我一度想到了放弃。昨天又复习到很晚,到最后眼皮都开始打架了,在朦胧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天使,挥舞着翅膀向我飞来……
我看到的曹雪芹,他的翅膀上闪闪发光,是“坚持”两个字。于是我就想起了这个苦难的文人梦阮的艰苦生活:家境贫寒,却不放弃写作。“或曰传闻作是书者少习华,老而落魄,无衣食,寄食亲友家,每晚挑灯作此书,苦无纸,以日历纸背书写……”,他好象是一株梅枝,被种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刮不倒他,厚厚的白雪压不垮他。他的翅膀在孤独地摆动,可我却看得出,他脸上的表情坚定有力,展现出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红楼梦》前后增删五次,用了十年心血。终于,天使的翅膀越来越有力,越飞越高。他飞越了几百年,飞到现在。
那个翅膀上的羽毛凌乱不堪的,是司马迁吧。这个苦难的文人所承受的巨大的精神压力,让我心疼。可是他在苦难面前没有低头,更没有放弃。他把前人的事例转化为自己的动力。“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的翅膀上是“信念”两个字。哦,老师,我懂了,在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不能没有的,是信念!
我又看到的更多的天使,他们挥舞着翅膀,向我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我看到的海明威笔下的那个老人,他独自面对着巨大的鲨鱼骨架说,一个人不是天生被打败的;我又看到了史铁生,他坐在轮椅上眼神不再绝望;《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者福楼拜,常年通宵达旦伏案挥笔,书桌上那盏带绿色的台灯终夜不熄。他的窗户,成了塞纳河上夜间作业的渔人的灯塔,轮船航行的最可靠的航标……他们的翅膀上,有着“自信”,“顽强”, “勤奋”……
“这么晚了还不睡觉!”妈妈的话把我拉回现实。在这遐想中,我忽然发现,那些人物翅膀上的文字,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哲理吗?初三的确很苦,我总会变得焦躁,想放弃,那是因为我没有坚定信念,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具备了这些精神后,你会发现,初三其实并不苦,初三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我安心地睡了,在睡梦中,我也变成了天使,带着含有人生哲理的翅膀,和他们一同飞翔!
【篇三:一路书香一路成长】
一路上有书香相伴,我也在一路成长。
小时候,在爸爸的书房里第一次接触到书,那些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洁白纸张,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世界原来这么大!仅仅是一本《伊索寓言》,让我了解到农夫的心地善良和蛇的恩将仇报,发现了乌鸦的爱听好话和狐狸的满嘴谗言,知道了狼的凶狠残暴和小羊的无辜可怜……是这些浅显的寓言让我分辨了大千世界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渐渐长大,我迷恋上了国学经典。唐诗是一壶老酒,酿出大唐的兴衰;宋词为一株杨柳,摇曳于宋朝的兴亡;明清小说是一泓清泉,散尽在繁华没落之中……佛陀开卷写经——“如是我闻”;孟轲拜见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兵荒马乱,李清照“戚戚惨惨凄凄”;燕然未勒,岳飞“怒发冲
冠”;万马齐喑之时,谭嗣同“横刀向天笑”,豪气冲天,酣畅淋漓……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让我在其中自在地徜徉。
五六年级,我走进了世界文学的殿堂,接触到了各国名家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包法利夫人》都是我的最爱。而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总管、农奴等众多人物形象,批判了上层社会穷奢极欲的生活,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命运多舛的人们寄予了无尽的怜悯和同情。
而现在,我开始阅读散文,我沉醉于林清玄先生的《菩提十书》,它们让我平心静气;我痴迷于三毛女士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奇特的异域风光;我品味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在寻觅书香的路上,我曾一度熬夜苦读,只为等到一个期盼已久的结局;曾一度为了买一本好书,苦苦恳求父母……
一路上有书香相伴,我也在一路成长。
【篇四:我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和书的不解之缘已经有了十年左右,倒也算得上一对“知心朋友”了,书伴着我一路风雨兼程。
孩童时代,不通文意的我只喜欢书中的图画,看着书中雄壮的高峰,潺潺的流水,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看着书中茂密的树林,可爱的动物,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随后的岁月里我阅读了《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笑猫日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深深地渲染着我,一幅幅迷人的图画深深地陶醉着我,更让我体会到童年的纯洁无暇。童年是富有想象力的。
书是我的最佳伴侣。我们每天生活在一起。是它教会我人生的意义,是它为我的心灵插上腾飞的羽翼。从童话故事到漫画书到儿童文学再到《读者》《意林》与各种名著,我从天真烂漫的儿童变成了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我在慢慢长大,而其中少不了书的陪伴。读《巴黎圣母院》,让我懂得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明白奥斯特洛天斯基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的人生价值。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说:“你一生最光辉的日子,并不是成功的那一天,而是能从悲叹和绝望中涌出人生挑战的心情和干劲的日子。”其实成功并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能在逆境中继续奋斗。每每沉浸于书海中,总会有一种奋发的力量促我前进。
我追寻着书的踪迹,与她结成密友。和基督山伯爵的恩恩怨怨,和大观园里的爱恨情仇;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和三毛眼中的撒哈拉沙漠,和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我就像宗璞笔下的一株孱弱的紫藤,依附着“书”这棵神圣的参天古树。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汲取着生命的养分。我若脱离了它,就如没有地基的大楼,失去根须的草木。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与书结下这不解之缘。
那些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汲取着营养,滋润了自己,成长了自我,思考了人生!那些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