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相关作文

【篇一: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遥望那翔于青山绿水的一行白鹭,沐浴着栖于草尖树木的阳光,倾听那折柳送别时回首复回首的依依琴音……

漫步在细雨微扬的乡间小道。风丝柳片,草木花卉,枝枝叶叶总关情。嗅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泥土芬芳,内心淡泊如清茶。远处山峦连绵着山峦,在青色中略显苍黄。感受着自然所带给我们的一片依然与自得。

我渴望着,向往那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们。他们让自然滋润自己的心灵,让自然洗涤自己的浮华,让自然净化自己的灵魂……

淡泊是感悟自由的源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

田园诗人陶渊明脱下了乌纱帽,远离欺诈、争夺、喧喧嚷嚷的官场,选择与良田、菊花相伴,醉心于平淡的田园生活。其实这就是一种切实的享受,对自由的无限追求。陶渊明真正的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游于平淡的田园中,解放自我。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平淡的心境,远离官场是是非非的一身轻松,缔造出令自己满意的纯净生活。享受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惬意生活。

著名思想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的他,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由于自己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觉醒,庄子在真正意义上领悟到淡泊的可贵,自由的价值。

淡泊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更是对自由真正的释放者。拥有平淡的心境,就像是饮一杯清淡的茶,沉浸其中品会出自己的味道,自由的怡然。悟出“平平淡淡方为真”的人生哲理,缔造出真实的自我,品位有滋有味的生活。

【篇二: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遥望那翔于青山绿水的一行白鹭,沐浴着栖于草尖树木的阳光,倾听那折柳送别时回首复回首的依依琴音……

漫步在细雨微扬的乡间小道。风丝柳片,草木花卉,枝枝叶叶总关情。嗅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泥土芬芳,内心淡泊如清茶。远处山峦连绵着山峦,在青色中略显苍黄。感受着自然所带给我们的一片依然与自得。

我渴望着,向往那寄情山水的文人雅士们。他们让自然滋润自己的心灵,让自然洗涤自己的浮华,让自然净化自己的灵魂……

淡泊是感悟自由的源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

田园诗人陶渊明脱下了乌纱帽,远离欺诈、争夺、喧喧嚷嚷的官场,选择与良田、菊花相伴,醉心于平淡的田园生活。其实这就是一种切实的享受,对自由的无限追求。陶渊明真正的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游于平淡的田园中,解放自我。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平淡的心境,远离官场是是非非的一身轻松,缔造出令自己满意的纯净生活。享受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惬意生活。

著名思想家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的他,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由于自己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觉醒,庄子在真正意义上领悟到淡泊的可贵,自由的价值。

淡泊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追求,更是对自由真正的释放者。拥有平淡的心境,就像是饮一杯清淡的茶,沉浸其中品会出自己的味道,自由的怡然。悟出“平平淡淡方为真”的人生哲理,缔造出真实的自我,品位有滋有味的生活。

【篇三: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自由如水,甘之如饴澄澈至极,平静致远超脱外物。用指尖轻轻一触,清而澈,凉而柔,自由便是这般滋味。

陶渊明的自由仿佛雾气,沾湿万物不留痕,只求得润物细无声。他天生就是自由的,世间的管束奈何不了他,归去来兮!既自以心为形役,觉今是而昨非。就算居于陋室,吃着粗茶淡饭,饮一壶小酒在乡间赋诗独徘徊,就算扛着锄头,耕种在田间,那也是自己的自由。比起在笼中精心喂养的小鸟,山间自由的小鸟不是飞得更欢畅吗?

庄子的自由仿佛山间吐出的清泉,摆脱了甜的诱惑,褪去了苦的香醇。他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世界不过是他的主观产物,何去在乎那权势之争,谁言非要承受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氤氲之间,明月可掇,在这清风夜唳之中守望那明月,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的自由是一条浩荡之河,永远积极向前奔流。虽然被贬黄州,满腹抑郁,却安慰同行船客,“物与我皆无尽”世外污浊与我何干,苏子我依旧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大声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历经官场磨难,但始终坚持自我,这是另一种积极的自由,是种看破世间红尘的撒脱,苏轼为自己的思想独留一片清静的自由之地,它不断奔涌,洗刷尽世间尘埃,淹没世间的磕磕拌拌。

李白的自由宽广似海。在那个烟花三月的年代,人们都渴望有地位有钱财,而他却偏偏远离尘世,逃离官场,纵横与天地之间,浪迹天涯,以潇洒自适,过着属于自己向往的自由如水生活。

自由如水,你我抓不住它,不管外界再怎么压迫,它总能从指缝轻轻流过,小如珠,大如海,它是古今人永远的追求和向往。它可以映照任何颜色,本身却什么颜色也没有,惊鸿一瞥,自由如水,悠悠远远,那一片缟素,是为自由而唱的缥渺之歌。

【篇四: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我静静地走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一步一步,直到落日的余辉从我的脸上一点一点的退去。我停了下来,坐在篝火旁,抬头仰望天空,稀疏的星辰零零点点地挂在那里,仿佛它们本应该就在那里。而我,却明白自由是一种孤寂,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清晨,我挂着一壶壶水出发。一阵微风吹过,天气有些许的凉意,我裹紧衣服向前缓慢地走着。突然,大地红光万丈,似那滴血的牡丹。微光一点一点变成红光,而我静静伫立在原地,如虔诚的信徒,庄严注视着。接着红光刹那暗淡。我不想它消失,于是我向着红光的方向奔跑着,可是它还是消失了。

太阳一点一点露出真容,天气也暖和起来,我却停了下来,在脑海里寻找着那一抹红。

对啊,太阳本就该在那里,那红光只不过是一个陪衬罢了。

我又开始慢慢地前进,不知道我要去哪。可是我再也找不到如清晨那般的喜悦。环境只有我细微的呼吸声,陷入了一种孤寂,我不正是体会着自由所带给我的一切吗?无拘无束,无所顾忌,没有对事物的期许,或许真正期许的还是那抹红吧!

我很开心,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地体悟我所喜欢的。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地品味我所经历的。我,起码是自由的。

陶渊明本向往自然,却从官,终忍受不住自然的诱惑,回来享受自然。

而我呢?是不是我的自由就经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洗礼而渐渐安静下来呢?所以,我的自由是孤独的。但是,我喜欢。

沙漠上无不是单调的重复着一个颜色。偶尔我眼前出现几株植物,他们同样是静静的呆在这里,与我一样,孤独的坚持他们的自由,坚持他们所向往的。

沙漠的落日不比海上的落日那样动人,却有着另外一番味道。

它衬着一切,仿佛是一个完美的背景,默默地付出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我本应该是孤寂的吗?还是我向往的自由于我而言只是一种奢求?

大梦惊醒,夜已深了,我应该在哪?我可以为自由付出吗?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我喜欢的我却无法得到,只有倚在床边,摇头苦笑罢了。

【篇五: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眼前是白茫茫的积雪,须臾间凛冽的寒风已经把刚刚离家的喜悦吞噬。一意孤行的我下了北上的火车,静静地向前踱步。

街旁是一间字画店。店面虽小,却装潢得古香古色。在踏入店门的那一瞬间,我想起了他。

他或许是我最歆羡的文人了。舞文弄墨,逍遥洒脱。可是在他客居异乡的时候,生命中的束缚也曾令他徘徊彷徨。被贬黄州,受众鄙夷。官场中寄予的一切都由希望化为绝望。他的自由,来自于傲骨中的一份坦然。正是因为他不羁的心态,才使他卧居山林、独斟自饮后在诗篇的造诣上卷起千堆雪。他的自由,是随遇而安,是随性而为,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淡淡恬适。月光可为衫,芒鞋轻胜马,他在仕途的洪流中收获的那一份自由,叫做安然。

我走出小店,心中一丝丝涟漪涌动:这次不辞而别的旅行,究竟得到了我想要的自由了么?我在人流中无目的地找着什么,倏地,耳畔鸣起了肖邦的夜曲。

他或许是我最羡艳的音乐家了。带着律动的音符,时而舒缓地流淌成一条汨汨的溪流,时而沉重地凝聚成一层氤氲的薄雾,压在共鸣者的胸口。他的自由,来自于将亡国痛、家境寒的悲伤砺炼出的那一束火焰。星星之火,将音乐这条路上所有的荆棘燃尽。留下的余烬,叫做赤子之心。他命中注定是一位引火者,将点滴的自由的渴望,交织在每一部旋律之中,他在艰难险阻的征途中收获的那一份自由,叫做不屈。

音乐戛然而止,却把冗长的回声激荡在我的心底。在陌生的人群前,在陌生的景象间,我发现自己要找的东西,叫做慰藉。我要的自由,并不是离开我曾经拥有的款款深情,而是找到一个倾诉苦楚、欢愉的空间。它不同于不屈与安然,不同于冰冷与火热的温度,不同于过度的关怀与陌生的安置。

雪落无痕,心掷有声。空中的云和岸边的海都在用不同的态度张弛着彼此的美丽。自由的火花,闪耀在我们最本真的心底,叩击着我们前行的决心,昭示着我们每一个梦的开始。

【篇六: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我羡慕蒲公英,当微风拂过,它就随着风翩翩起舞,自由地飘向远方;我羡慕小鸟,张开翅膀就可以飞翔,即使到达不了万里高空,也足够能感受到清新的风和蓝蓝的天……我羡慕他们,因为他们的自由。

美国一位哲学家曾说:人本身就是自由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的确,有时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太多负担,太大压力,才感觉到不自由。我们可以给自己减刑,自我释放,生活得像蒲公英和小鸟那样自在。

余秋雨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他的一位朋友进监狱后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不自由的、布满铁栏和灰色墙壁的监牢里学习外语。刑满释放后,他带出了一部六十万字译稿,并准备整理出版。我想虽然他是刑满出狱的,但是他为自己大大减刑,让自己限制的身得到自由的心。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了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在上例中,外语就是余秋雨朋友的棋谱,正因为这样,他才没有感到监狱这座牢笼对他的压迫和囚禁。

很多人明明生活在自由的环境,却把自己的心关在自己建造的监狱里,不懂得自我减刑。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公交车售票员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懒洋洋地报站名,爱搭不理地售票,时不时地看着手表,漫无目的地看着车窗外。我想这辆公交车就是他的监狱,他也不知道刑期是多久。如果一件事是我们必须做的,与其痛苦地去做,还不如释放自己,让自己活得更自由些。

有时候,不自由都是人们自己设好的圈,可是偏偏却要走进去。不自由并不是类似监狱这类有形的物体,最可怕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无形的负担。所以,当我们感到被束缚、疲惫时,我们何不放下背包,学学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李白在仕途不顺时,并没有垂头丧气,依然满怀雄心壮志,饮酒作诗,释放心中的苦闷和不满,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与自由。我们也可以学学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陶渊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中装有完美桃花源的自由和闲适的心情。

人类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有多少人陷在自己设置的不自由中,如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等,人们的头上总顶着一片乌云,眉宇间锁着一种苦闷。

为自己减刑吧!像蒲公英一样随风自由飘荡,像小鸟一样在蓝天展翅飞翔。除了自己,谁还能让你恢复自由呢?

【篇七: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自由”算得上是一个最熟悉的词了,无论是在政治历史书上,还是在大人们说的话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但是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真的自由么?咱们从小往大说吧:小时候,当你上课时和同学说话时,老师往往会抓住你教训一顿,难道我们没有说话的自由么?再长大点,当你可以骑车上马路的时候,会发现有人行道和车行道之分,难道我们不可以想走哪儿走哪么?等到你成人了,哪天气儿不顺,没事打110玩儿,警察马上就会找到你,难道是我们没有打电话的自由么?

对于以上这些疑问,我认为这是有些人对自由意义的曲解。在地球上,一共居住着60亿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是完全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全世界不就乱了。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只顾着自己逍遥而把别人的自由给毁了。就用上述的例子来说,当你在发挥说话的自由时,有没有想过其他人听课的自由?当你在大街上自由狂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他车辆行驶的自由?当你因为心情不好而故意拨打110时,有没有想过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的自由?正因如此,才有了一些本着大家都相对平等的秩序出现。这并不是剥夺了自由,而是极大程度上地维护了每一个人。

再看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例子。我们来看美国。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美国,每个公民都有持有武器的自由。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以至于让某一部分人对美国赞赏有加,而对中国保持“白眼”状态。但是不知道他们观察过没有,美国的杀人事件可是比中国多了不少。这就跟美国的自由政策有关。在中国,你和某人因误会结下仇,第二天不会有什么事;可要是在美国,碰见那个心理狭隘的,第二天就没准去见上帝了。他使用了他的自由剥夺了你活下去的权利,难道这样就是对的么?更有甚者就是因为自己心里不痛快就开始向别人扫射,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自由么?

为了每一个人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我们必须要用秩序来规范它。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行使我们的自由,这才是它的真谛!

【篇八:自由为话题的作文】

人生在世,没有绝对的自由。庄子眼中,如若一个人自由,必然已达到“一物我”的境界,然而仔细一想,当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人的外在形体必已消失。灵魂在摆脱形体后的回归才算真的自由。想起一本书《天蓝色的彼岸》中对死的描写:“人死后会升入天堂,但这并非是真正的回归。只有当心中无所牵绊,才能通往天蓝色的彼岸。那时,我便不再是我,我是青山,我是绿水,我是一切。”

所以,自由便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当然,自由包括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除非是像庄子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我认为精神自由往往是建立在物质自由之上的。李白,一代诗仙,他的诗张狂霸气,随行自如,不难看出他用有着丰富且自由的精神世界。然而他周游各地,钱从何来?曾有人推测她的父亲李客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豪,才使得李白能够拥有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游山玩水的自由。相对的,海子,同样是才华横溢,却贫困潦倒。他曾经到小酒馆,想以一首好诗换一壶好酒,老板却因同情他免费给了他一壶。海子没有接受,怅然离去。年轻的海子选择卧轨自杀,难道他的精神世界不够自由吗?如果说他卧轨自杀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符合他的理想,“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是海子眼中凡人的幸福。然后即便是这种幸福也需要起码的物质保障。连凡人的幸福都无法达到,所以他憾然离去,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理想寄托给灵魂,永远离开了人世。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年轻时豪情壮志,甘愿为了事业牺牲自由,在逐渐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之后,厌倦官场的明争暗斗,想要获得内心的宁静,于是就此放下事业,远迁郊区或者背着硕大的旅行包四处旅行。

自由始终是彼岸的一座灯塔,射出不明不暗的光芒。明知道那是不可触及的别处,却仍然执意前往。而利欲是挡住光芒的乌云。有人因此被蒙蔽了双眼,沉醉不知归途。但当人们凝神细看,还是会依稀地看到那微弱的光线,所以,若想在尘世中追求相对的自由,先要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且时刻不忘自己对自由的这一份热忱。即使永远也到不了彼岸,仍然会感到一束来自远方的光束静悄悄地打在身上,带着一股平静的力量。

【篇二:优秀】

做自己,举世无双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便是王羲之留下给后人传诵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又岂只是文学价值高,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那“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小时侯学练字,发现“之”字怎么也写不好。他就每天对照着鹅写,勤学苦练,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一次,别人看了他的字都嘲笑他,“你哪一笔像名人的?”王羲之淡然自若地说:“那么,请问哪一笔是你自己的呢?”众人哑口无言。正是因为他的做自己,才成就“天下第一行书”,令人人都赞之。做自己,世上找不出完全一样的树叶,你是独特的,举世无双。

做自己,与世无争

在几千年前的今天,人人都拥有着“入仕”的思想,当然陶渊明也是其中一分子。陶渊明努力学习,望入仕报效祖国。可当一切如愿成为仕以后,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人们的腐败,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要”,甩甩头便毅然决然地辞官。他不远奔波,来到深山里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过着一种令人向往,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一个手指都有各自的作用,你不必强求最好的,你有你的闪光点,做自己就好。

做自己,无怨无悔

他,是楚国子民,当他全力为国家着想时,却遭到小人的诬陷,君王的疏远流放。他内心满是不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仍然一心一意想着报效国家,正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不忍眼看着自己深爱的国家灭亡,却手无缚鸡之力,他毫不犹豫,抱石沉江,保留自己的那份爱国高尚情操。当下,有许多人批评他,认为他应该不顾一切,挺身而出,为国家战斗,哪怕捐躯!可是,屈子难道没有想过么?那一定是他三思之后的决定,他勇敢地做自己,勿管他人言论而抱石沉江。他是心甘的,愿意的,无怨言无悔的。莫让他人的思想束缚了你,做自己,无怨无悔。

做自己,你是幸福的,开心的,生命因为有了独特才美丽,峭壁上的孤松,旱地里的绿芽,他们与众不同,因而更加美丽。做自己,才是最棒的!

【篇三:关于平衡的作文】

独坐于幽暗的小屋,细碎的阳光,透过窗缝,留下点点光斑,和些许光亮。光与影之间,拿一支铅笔,在白纸上勾画,留下的,是黑白,亦是生活……

生活,似乎就如一张白纸,上面勾勒着笔笔墨迹。黑白,看似简单的颜色,却又勾勒出最纯粹的世界,最平衡的生活。

每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也将不带走任何物质,可生活这张白纸上,却已留下道道痕迹,亦或欢乐,亦或痛苦,却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细数古今,有多少像苏轼那样的诗人,从政受挫,被贬,可他们于困境中照样写诗,依然能创出不朽之作。因为他们热爱生活,仍保有情趣,也因为他们看透这世界,总是伴随着纷扰,可美好,也总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平衡的生活,我们不应怨天尤人,而应顺其自然,有得必有失,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理想的生活,而是一种平衡。

战乱年代,有人选择挺身而出,有人选择退而让之。两者总要追求一个平衡。

而于东晋时期,便有陶渊明,因深恶官场险恶,而选择归隐,去追求《桃花源记》中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有人说,他不如周敦颐高尚,不去改变阴暗的世界。可在我看来,处于那纷繁复杂的社会,陶渊明是在追求生活的平衡,田园生活,亦是一种充满雅趣而平衡的生活。

种种田,养养花,生活看似平淡,可却充满了雅致,不也是一种平衡吗?

2016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一举成名,拿下金狮奖。他的电影《离开的女人》记叙了一个不幸女人的"奋斗"史。剧中,女主含冤入狱,释放后却已失去一切,她走上了"复仇"之路,可于恨之外,导演却又把些许爱意深埋其中,这或许就是他的创作理念“用最长的电影记下浮生百态”。生活百味,各有一番风韵,无论胜利,亦或挫折,而这百味杂陈,才是平衡。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演进着。黑白,两种似乎相对,却又相互交织的颜色,便是它最好的写照。

也许,平衡的生活就是在受挫后,酌一杯小酒,听一首歌,涂一片光影,于黑白间,忘乎所以。

【篇四:我身边的达人】

没有炫烂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但他们却演绎着生命的光彩。他们不是草根,不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是我心中永远追逐的达人。

多姿的周末,我唯喜欢懒洋洋的腻在家里。这时,无意间就瞅见那很久前就躲在橱子里的书,有一种要读的冲动。于是捧一本诗集在怀中品读,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所有,仿佛在看一场达人秀。

谈陶潜·隐逸

他,有一种心灵的恬淡与悠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满足于归隐后自耕自食的乐哉情趣,却有一种厌恶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内心独白。他是东晋的一位隐者——陶渊明。还有这样一个趣事,听说他在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所以自称为—五柳先生。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隐居,他傲视官场的黑暗,笑傲山林…他是一位达人,是我心中追逐的达人。

感受陶渊明的隐逸,我欣赏达人的洒脱。

话屈原·无畏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面对如此美的景致,似乎也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奸人的陷害,他无畏。仍努力为国家效命,是对国家如此的忠心。可造化弄人,他无奈投江自尽,却留下了千古绝唱的《离骚》。

体会屈原的无畏

聊李白·豪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说行路难可他依然在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可他仍醉酒牵挂夜郎。他壮志难酬,在苦难中不屈,是一种豪壮。他喜欢酒,似乎也喜欢醉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领略李白的豪壮风采,我读懂了达人的心赖。

他们是历史上的璀璨明星,是名副其实的达人。

合上书,我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向上。虽然他们已成为历史,可却是我心中永远追逐的达人。

这就是我身边的达人,未完待续。

【篇五: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语文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学的一门科目,它陪伴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语文像阳光,温暖着大地;语文像雨露,滋润着大地。如果没有了语文,生活将没有意义。语文可以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生活的温暖;可以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依靠;可以使走入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有人认为学习语文是枯燥无味的,但当你认真品味语文后,你会发现,语文是非常有趣的。既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怀,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意境;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豁达乐观,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既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济世情怀,又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衰败萧条。

对于语文的学习,我们一定要学会积累。我曾读过这样一篇故事,东晋时期,陶渊明辞官回乡后,有个少年向他求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并没有教给他任何读书的妙法,而是让少年蹲在一块禾苗地旁,观

察禾苗是否长高了。那少年果真蹲在那儿目不转睛的瞧着,直到眼睛盯得酸痛了,他也没见禾苗长高。陶渊明最后笑着对他说:“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滋长啊!只是我们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是一样,

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察觉。”是啊,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学会积累。

语文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一直陪伴着我们,语文曾给我们温暖、希望、感动等多种复杂的情感,如果没有语文,现在的我们将是一个多么冷血的人啊!自私、贪婪、残忍或许将灌满我们的思想。是语文让我们学会了奉献,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和别人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语文就像阳光,光明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逐渐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美好而甘甜。

【篇六:归隐也是一种逃避】

陶渊明,号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但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他是东晋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流传百世。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鼻祖,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做过几年小官,因看不惯世俗险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他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许多自然景色,表露出陶渊明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

陶渊明是一个隐士,众所周知。说得好听,就是说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说得不好听的,他这是一种逃避,不愿与险恶的世俗作斗争。一个国家,肯定会有贪官以及品行不正的官,这是不可避免的,人都是自私的。陶渊明在做官期间,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他对这种社会,不愿屈身逢迎,并且辞官,成为一名隐士。在山水间,过着质朴、美好的生活,却没有在官场上勇敢地向黑暗的社会发起挑战。虽然很难,但也要去尝试,尝试了便好。

世上固然有黑暗的东西,但我认为还是要努力地去改变一下。世界那么大,生命那么长,面对望而不得,总得努力一下,即使不能破茧成蝶,变成飞蛾晃花人眼也是好的。何况,命运那张一本正经的脸,偶尔也会有不适宜的趣味表情。陶渊明放弃与世俗斗争,而来到田园,过着朴素、自由的田园生活,陶渊明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供世人品味。

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落。这应该就是陶渊明想要的生活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陶渊明那超然世外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出陶渊明对“桃花源”里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最后,陶渊明也如愿以偿。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商鞅变法,那个时代的社会也有黑暗,但商鞅敢于提出自己的改革想法,即使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并且有许多困难,但是商鞅并不怕,而且还越战越勇,最终形成了十分有名的商鞅变法。

陶渊明的归隐,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逃避,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去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陶渊明的归隐,也给世人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虽然他归隐是一种逃避,但他这样做亦是有意义的。

【篇七:我心中的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先生率真直爽,又不愿抛头露面。就算是自传也以第三人称来写自己,不愿让后世评头论足。

先生前期在官场打拼,对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憎恨不已。又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于是《桃花源记》顺利成章的出现了。这也许是先生的一场梦,或是连梦也无法达到的境界。先生为人淡泊名利,不愿再插手黑暗的社会。退隐一山、一水、一草屋;一花、一木、一田园。这些就是后期的先生。

退隐后的先生不为形拘,不以物移、不慕荣利,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焉能为五斗米而折腰。”

桑麻的长势让他忧心,豆苗的稀稠让他牵挂,家乡的秋山让他感受到生命的舒展,纯朴的乡情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美好。他的身心融入了自然之中,这种田园牧歌式的虚静淡远,便是先生心性的写明。表明了他宁愿淡薄自处,甘于贫穷,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现了先生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先生虽然不追求功名利禄,但酷爱文章。先生著文章的目的仅仅是自娱,先生内心的确有会意,是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只能写文章给自己看。先生读书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之中。但只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三方面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的内心并非一潭死水,但与谁诉说,告知与谁?

先生前期不屈于命运,奋力拼搏,却一无所获。因为官场黑暗、社会腐败先生决定退隐。看淡一切,自在终老……

【篇八:星空下的遐想】

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它们如一块巨石压得我稚嫩的肩膀似乎也支撑不住了,看着书桌上的作业,日复一日的计算使我感到疲卷,写着写着,却被一道难题卡住了,我烦躁地丢下笔,走到阳台上,偶然一抬头,却望见了繁星满天的夜空,我静静地凝望着过美丽的夜空,思绪也被牵引得很远很远……

夜空是这样的绚丽多姿。它是如此的浩渺,漆黑的夜幕上繁星点点。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如一颗颗耀眼的钻石,镶嵌在巨幅的黑色天鹅绒布上。星光熠熠,它们是在朝我眨眼吗?头顶,星星散发着淡淡的光辉,是那样的高深莫测,如同一个神秘、奇幻的信号,引发了我太多的联想和期盼。

恍惚间,刚才正在眨着眼的星星似乎幻化成了小精灵,手拉手来到我面前,微笑着问我:“你是喜欢做一个像陶渊明那样无拘无束的隐士,还是想做一个像苏轼那样积极乐观的人呢?”星星的问话使我陷入了沉思,心底埋藏多年的声音呼之欲出:当然是隐士了,你难道不想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悠闲吗?是的,我也希望能如陶渊明一样闲适自在,我也希望能摆脱世俗的烦恼,我也希望没有沉重的书包,没有繁多的作业,没有丝毫的负担,没有……可是,一闪一闪的星光突然变成了父母充满期望的目光,他们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我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我应该选择后者,我应该做一个像苏轼、杜甫、陆游他们那样有忧国忧民情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抬头望向星星:“小精灵,你说对吗?”星星微笑地冲我眨着眼,我似乎明白了,你也是赞同的吧。因此,我要把目标放得更长远,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一道亮眼的银光出现,月亮迈着优雅的步伐从云层中缓缓走出,她皎洁的身姿伫立于夜空的中心,立刻,众星捧月。我转身回到书桌上,重拾丢落的笔,收拾好苦闷的心情,揣着一颗踏实的心,又继续埋头完成我未完的作业……

【篇九: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是要一路高歌,踏破荆棘;实现自我价值是要扬风起帆,乘风破浪;实现自我价值不是自我忧郁,不是自我封闭,更不是因暂时得不到他人的肯定,而像“走饭女孩”那样消极离开,简单地说声拜拜。

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方法。李白十岁学长诗,项羽七岁习舞剑,陶渊明更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田园。若不是因为他们准确的自我定位i和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又怎么会有潇洒飘逸的一代诗仙,又怎么会有豪情万丈的一世霸主?陶渊明又怎能修篱种菊,收获他一生的桃花源?古有东施效颦,盲目模仿,贻笑大方;今有“走饭女孩”,错误定位,迷失自我,又如何谈实现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发光?

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他人的肯定和自我的砥砺。一声赞美,一次点头,一阵掌声……他人的赞赏肯定,是生命长存的阳光雨露,是人生旅程的兰芷芬芳。因而我们不难理解“走饭女孩”需要被他人肯定的心情,但我认为,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成为霓光灯下的焦点更需要来自强大的内心自我砥砺。无臂钢琴师刘伟,因生命的意外造成他的不幸,但再大的困难挫折也阻挡不了他迎难向上、自强不息的心。刘伟不自暴自弃,在自我砥砺中为梦想插上翅膀,在自我砥砺中让脚尖弹奏黑白世界,在自我砥砺中攀上成功的巅峰。

实现自我价值,需要关爱他人和回报社会。“最美妈妈”吴菊萍用双臂护住幼婴,更接住“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最美司机”吴斌敬守岗位,更是用生命捍卫神圣的社会责任感,为他人送去生的希望与爱;“最美教师”张丽莉恪守美好师德,呵护祖国花朵,更是诠释了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个人离不开社会,唯有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才能成就最美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实现自我价值要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自信;实现自我价值要有“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坚韧;实现自我价值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

一路高歌,扬帆起航,实现自我价值,让生命发光发热吧!

【篇十:一切景语皆情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单薄的枝叶中浅蕴着生命的律动。我的耳边有声音作响,便随这淡淡的声响走进了园内。

这里是爷爷的后园,虽小但弥漫着充实和力量,原来是叶片在悄声呢喃呢。是棵小树,枝杈见泛着浓密的青绿。看吧,它们在阳光下生长着。演绎着,极力地把手伸向阳光,终于抓住了,他们变得更加茁壮默默的吸吮着自然的雨露。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不该说有花,至少是乱花裹挟着各色的画卷在我眼前展示着青春的风韵,也有些正值凋零的花在它生命定格之处,它又会蕴育着一枚果实,其实离开并不是永远的分别,只是为了一个新生的降临。

游园不只是在阅览这都市所没有的田园春景,而是潜默地,以尊重和欣赏的姿态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因为在缄默的园中有着太多我们所不熟知的事与为梦而执著的勇气。

记得陶渊明也有一个这般的小园子,刚来是荒芜的,也同陶潜的心境有一个照应。但每当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都会将花草带入园中,而渐渐的,园子便热闹了。各种野花不知它的姓名,却只贪婪地望着它努力生长的样子便已很满足了。陶渊明便在这般的环境中,阡陌连片的生命中积蓄了高深的情愫。至今,我阅读他的诗篇,都会嗅到深深的花香味。

其实,这满园的春色都在耳提面命地告诉我们不一般的故事和精神。在出芽至叶落中饱含诗意,有时叶落难免使人愁绪,但就如潮涨潮落,花开花败一般,这是生命不变的变素,同样也是人生真实的写照。

每天的生活没有诗人笔下的浪漫,我们总像树枝一般,张开拥抱去努力向上生长,然而生活的艰难让我们眼睁睁看着一点点的希望,像火一样熄灭,像一枚秋叶,旋转,跌落。但自然的生命不会放弃,而人类呢?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不是世界上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学会倾听,观察,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大书,生命是一个个涌动的文字,所以才让我们真正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