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相关作文
其实很简单作文600字01-07
面对风姿卓约的女子,同族们心驰神往;面对金碧辉煌的金银,同僚们争先恐后;面对富丽堂的房子,同僚们趋之若鹜。你却撑一叶扁舟,浪迹五湖。世人称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最欣赏的诗便是他的《桃花源记》,从他的诗我读出了一种对自由的向往,桃花源其实并无此地,却是陶渊明心上那片最美的地方。他厌倦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制裁,干脆退隐江湖,做他的田园诗人。我始终认为陶渊明是名智者,他明白“狡兔死,...
孤独让我如此美丽作文900字01-03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家书》里这一句,于我犹如惊鸿一瞥。一个嶙峋而矍铄的背影在纸上顿显,字里行间仿佛有灵魂在不屈行走。透过文字重重,我得以看见一个真实而纯粹的傅雷。作为20世纪中国文人凛然气节与率直性格的化身,他终究学不会对不认可的一切轻易妥协,被打为右派后那段闭门不出的日子,只有心无旁骛投身译著能抚平他内心的孤寂与创伤;日复一日的寂寞小院里从没有过季节的流动与转向,无奈眼前文字看...
一抹淡泊任平生作文550字12-26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亦为人之所恶也。不论所处前者还是后者,若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便可谓之淡泊。古有陶渊明面对官场黑暗与利益场的人情往来时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何等气魄。若是留在官场,与大部分官员一样深谙人情世故,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上搏得一席之位易如反掌,泼天富贵盖天权势凭陶渊明的才能哪一样不可得?然而他不为所动,选择了一方清静,远离了世俗。几亩薄田,几株淡菊,南山...
陶渊明话题作文作文800字12-24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
感悟得失作文800字12-23
盲人失去了欣赏良辰美景的眼睛,上帝却给了他洞听行云流水的敏锐条件;溪流失去了一弯潭水的宁静,上帝却让它收获了奔腾向上的活力。失之,得之,不必为失去一棵树木悲伤,因为你可能会得到另一棵树,甚至是一片森林。有得有失,失在无意中成就了得的条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田园诗人陶渊明前半生处于官场失意之中,一贬再贬,不肯为之折腰的五斗米,让他失去了在官海中继续浮沉的机会,归去来...
重读这本书作文750字12-22
书,看一遍是不够的。世间有千万本书,但一本好书,看千万遍也不算过。”《陶渊明传》这本书我曾零零碎碎的翻阅过,但是在学过《桃花源记》之后,我决定重读这本书,真正走进你的世界中。陶潜,你出身名门望族,贵胄之家,祖父为名臣陶侃,你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文章卓伟,才华横溢,王公贵族,争相羡慕。你初次翻开人生——这本看似理至易明实则晦涩难懂的书,自然也...
不走寻常路作文600字12-20
什么叫不走寻常路?也许有人会这样回答不就是凭自己那一点小小聪明干了一件大事吗?那就是投机取巧了,有什么可以谈论的呢,当然不是有些人他们凭借子不走寻常路的优势也就是他们的不走寻常路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不走寻常之路是为了心灵的安静,远离官场的是非,他就是陶渊明他厌倦了官场的黑暗,那些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让你疲惫不堪,你一心向往着隐居生活,你开始自给自足追求自己心灵的安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在安静中展现力量作文600字12-15
赵雷的一把吉他一首歌,曾扣动多少人的心弦;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一鸣惊人,离不开她两千多首诗词的积累。他们给与了民谣,诗歌深入人心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在这繁华的都市中不追求名利,只是在安静中追求心中的向往。安静,听上去简单,而在现实中,真正能耐得住寂寞,做到内心安静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内心的安静,要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打扰,在躁乱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心中的净土。现如今,多少音乐人由于眼红商业中的利益而选择违背...
下雨天作文650字12-11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我走在空旷的走廊上,好似置身与暴风雨的中心,寒意阵阵,伴着耳边小树的“沙沙”声,令我不由得打了几个寒颤。手中的不多的作业本,此时也有了千斤重。“今年可真是灾年,风雨不断。”回到教室我小声地嘟哝着,眼光却落在面前推开的书上,落在书中陶渊明的诗上。我漫不经心的扫几行,仿佛望见书中的陶渊明向我走来,粗糙布衣穿在他身上,安闲的神情挂在他脸上,一阵阵菊香扑面,带来了与自然相契合的旷达心境...
给自己留些空隙作文1000字12-06
过分为己,是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亏待了一个生灵——自己。这是著名作家三毛在《自己》一书中写下的话。毫无疑问,生活中总是有这两类人,一类人过分为己,自私自利遮住了他们看向世界的眼睛。一类人完全舍我,掏心掏肺耗空了他们享受生活的自己。这两类人都看不到世界的本质,享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体会不到生命的精彩。我们应该在这两类活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不忘对外界付出的同时,每天也用“心”对待自己,给自己留些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