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天净沙秋思改写】
深秋。
藤蔓枯干,西风萧瑟,间或几片黄叶飘落,地上衰草瑟瑟。晚间风凉,竟有些许寒意,穿透衣衫。
古道破败,不知曾有哪一年哪一月哪一个身影走过,而今,已是寂寥无人,之余孑孓一身的他,不离不弃的影子,瘦骨嶙峋的马儿。石阶斑驳,有青苔苍绿,也有蹄音零落。
老树上,黄昏时归巢的几只年老的乌鸦正梳理着凌乱的羽毛,时不时的“啊”“啊”地“惨叫”几声,听得既瘆人又心烦。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身为游子,何必多言。他叹了口气。
前方又见村庄。一座小桥独立村口,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房屋不好也不赖,但村中之人那都是热情满满,对家人更是疼爱不已,晚辈尊敬长辈,长辈爱护晚辈……说不尽的和睦。
一股热流涌动在眼窝。喉间酸涩,吐不出,咽不下。别过头去,西边残阳如血,夕阳眼看就要落山。
他懂,有一种无奈叫做宿命。他懂,他的书页打开,马蹄声书写的是他的故事。他懂,古老荒凉的道路上,道旁衰草一片,有一种美叫做秋殇。
余下的秋光,请随我慢些走。因为——
前方,路还远啊。
【篇二:我的压岁钱】
小时候,我以为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其实还有一种,就是晚辈给长辈。
我的压岁钱有很多,都来自父母的亲朋好友的手中。
每年除夕夜都是我最盼望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
今天过年了!一大早我就被妈妈那虽小声音却大的闹钟吵醒了,我迷迷糊糊地起了床,妈妈看见了我,说:“待会儿去你姑妈那里拜年,我一听马上洗漱后吃饭,做完这些早上的必备工作后我们就出发了。”
来到了姑妈家后,一见姑妈的我,磕头拜年,嘴里念念有词道:“祝福姑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说完后我站了起来,姑妈看见此状况,心里高兴的不得了,我满以为拿到红包说完“谢谢”后就可以走人,但是姑妈可不这样做,她给我的瞬间,询问了我的学习情况,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我的脸顿时红得不能再红,我羞答答地说了成绩,她对我做了一个总结,语文差,数学较好,但附加题可以更好,英语很好,姑妈给我说了很多鼓励人的句子,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是说人总会犯错,但是你可以去探究为什么会错?哪里错了?……
我觉得一份压岁钱,不是普通的压岁钱,里面还有姑妈对我的鼓励。
【篇三:家乡的年味】
春风拂面,那浓浓年味飘散各地,这新年到来,感人心,而那个美丽的家乡也迎接了年的到来……
过年的期待把我们带回了家乡,我们经过一座座似曾相识的楼屋,脑里回想着苍旧的过去,而年却会悄悄抹走那凄凉往事,送来那新气象!踏进老家的我们不禁感慨着:“啊!家真好!”年迈的外公也乐呵着,大家汇聚在一起,迎接这新年的欢喜!门前鞭炮响起,“噼里啪啦”的炮声激起了人们的欢心,红联福字重装门边,尘埃一去,光彩展现!新的面貌再次重现!
临近傍晚,大家聚在客厅互相说笑着,迎接几位姨叔的厨师手艺,看那外婆也默默在天上笑了,小孩嬉戏的娱乐,大人谈笑的喜悦,晚辈心中也欣喜万分!餐桌上的菜肴香味扑鼻,喷热的米饭端在大家面前,餐就这样开始了!长辈的尊敬,晚辈的固执,孩儿的馋嘴,都在餐桌上尽显眼底。大家互相吃着:长辈给晚辈夹,晚辈给孩儿夹,孩儿懂事给大家夹。这番情景绽放在我眼中,享受着快乐的我也真正感受到了年的味道,是多么可贵,家乡之中依旧有那份纯粹不变的爱!
春晚开始不久,手机都不由自主的被拿出来,只听微信提示信息声不绝于耳,红包发个不停,大家都迅速点击,QQ的免费红包也在接二连三的刷出去,支付宝的扫“福”送礼也一刻不停……科技时代的世界,已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软件成为了必备品,大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乐趣,感受着新世纪不同的过年方式,心中好事那么满足!家乡的年味变了,变得那么特殊了,传统的年味与新世纪的年味完美拼合,成为了堪居最牛的方式!
我沉浸在过年的乐趣之中,家乡的年味已不再是曾经,而是崭新的另一种年味,这种年味是人们自己的创新,而未来的年味也将更加灿烂,辉煌!
家乡依旧是家乡,而那家乡中的年味中的灵魂却永远不变,而是那可贵的亲情!
【篇四:拜年送福】
想起春节,拜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是晚辈对长辈的一种尊敬,也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爱戴。
我莫名其妙的醒来,天已经亮了,亮的耀眼、亮的兴奋。我将睡意朦胧的感觉抛到九霄云外,过年了,迎接我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踏出家门,看见路上的行人连绵不绝。虽不知道要去何方,但我知道要去拜年。
首先,踏入眼帘的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一位朴素而勤快的老人。我进门看见奶奶那张消瘦却面色红润且和蔼的脸庞。便马上恭恭敬敬地行礼作揖,喜气洋洋地道了一声:“奶奶!过年好!”奶奶的笑容更加灿然,拍拍我们的肩膀,“都长大了,转眼都比我高了!”说着,一家人便笑了起来。奶奶从桌上的盘子里抓了一把瓜子,示意我去接,我笑着说:“留着自己吃吧,家里还有呢。”奶奶不肯,我就结果了那充满关爱的瓜子……
长辈们,把我们这些晚辈看的比自己还重要。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可是长辈们哪里知道我们的心思,我们也想把最好的孝敬给长辈们啊。我也在这里,给全中国的同胞们道一句浓缩了千言万语的话:“大家,过年好!”
【篇五:红包虽好不要贪抢哦】
红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每逢春节,长辈把给晚辈的压岁钱包进红包,送给晚辈,表达自己的美好祝福,但当红包虚拟化后,有些东西好像变味了。
不得不说抢红包确实很吸引人,它给人一种抽奖的快感,极大地满足了人的精神享受,再加上又不需付出什么,只需轻轻一点,红包到手,所以就出来了很奇怪的现象:人们为抢到了几毛甚至几分开心不已。试想,如果回到现实,地上有几毛钱你会去捡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捡。其实抢红包就是图一个喜庆,一个热闹,谁也不会在意那几毛钱,当然了,积少成多,我时常看到有人抢红包抢了几百甚至上千块钱,但实际上自己发出去的红包数额与此相当,这就说明了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但实际上没有得到什么,所以红包虽好,但为此浪费太多精力就得不偿失了。
现如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在得到方便快捷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宁可抱着手机在家宅着,也不愿出门同朋友一起游玩,即使出门了,也会立刻变成低头族,仿佛一群陌不相干的的人走在一起,久而久之,人情味越来越淡,我们应该感到恐慌,长此以往,生活还有什么意思,难道一天到晚地抢红包就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抢红包本是用来增加交流,活跃气氛,加深感情,相互祝福的,但现实好像有些背道而驰了,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初衷,抢红包,抢淡了友情,抢没了人情。我想夕阳的暖红或许比红包更美,是时候出去看看了。
抢红包会冲淡亲情、友情,我们要反思,我们更要注意不要被抢红包的喜悦,冲昏了头脑,陷入别人为你精心准备的诈骗陷阱之中。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也在与时俱进,普通的诈骗方式已经被淘汰了,网络成了骗子新的温床,重新给了他们一片“大展拳脚”的天地,手段千变万幻,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在我们理智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轻易上当的,但一旦你的心理防线失守,他们就会有可乘之机,所以抢红包要适可而止,不要沉浸其中。
抢红包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种传统值得发扬,但什么事过头了都不太好,心意到了红包就够了,不要贪多。
【篇六:我身边的民俗——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四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成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既有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他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这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从公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被景,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对联贴于门上。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中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作,做成各种图案的,团友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篇七:我的春节】
春节在大人们的忙碌中拉开了序幕,家家户户吃团圆饭、放鞭炮,显得分外热闹,而孩子们追着、赶着在大街小巷飞奔,爽朗的笑声为春节添了几分欢乐的色彩。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随着微风四处飘散。穿起新衣的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桌前,“年夜饭”隆重拉开序幕。餐桌上,各式菜肴色香味俱全,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
年夜饭当然少不了三门的美食——蛏子。水煮蛏子乃三门一道特色美食,也是三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个个美味的蛏子肥而不腻,散发着鲜香。
除夕当然也少不了贴对联了,红纸黑字,书写苍劲豪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
正月初二,大人们开始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长辈们给晚辈们发红包,祝晚辈学习向上,早日成才。
元宵节是正月的又一个高潮,家家烧起炉灶,备好豆腐干、芥菜、肉粒,将它们一同倒入米粉中煮,这就是三门人的糟羹。
元宵过后,学生们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照常去务农、上班,天气也跟着暖和起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篇八:鲜艳的旗帜】
今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里面讲述了很多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的事,最令我难忘的是贺龙将军。
在长征的途中,贺龙将军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孩子,那时候他们刚好打胜了一仗,为了符合当时的气氛,便把这个孩子取名为了贺建生。在过草地的途中,为了保护好贺建生便把它放在了马背上的摇篮里,在他们过河的时候,敌人扔下来几颗炮弹,为了不吓到孩子,便很快过了河。在长征路上,贺建生每哭一次,大家就高兴一次,因为孩子哭了说明孩子还活着,在一次路上,队伍受到了敌军的阻拦,贺龙将军完全忘了自己马上还有一个孩子,他把这个孩子想丢包裹一样丢了出去,等消灭了敌军,贺龙将军刚要喘一口气,便发现孩子不见了,他听说后面的伤员捡到了一个孩子,便飞快地过去了,把孩子带了回去。在贺龙将军去世的时候,他心里还有着国家和人民。
在这件事情中我知道了一个及热爱自己的国家,又关心着自己子孙的贺龙将军,在生活中,我只是一个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的人,听了贺龙将军的故事,我心里有一些内疚,我在生活中不应该这么小心眼儿,应该宽容大度。在生活中,我经常把家里的事情让弟弟做,我没有关心比自己小的晚辈,这点我也比不上贺龙教军,虽然我还小,不能做很大的事,但我在生活中的卫生都没有做到。
我以后要表现得更好,变得注意卫生、关心比自己小的晚辈、为他人着想。
【篇九:感受春节民俗文化】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新的一年的生活的开始。在这期间里,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旧岁”,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写好的春联准备好,就等着爷爷的胶水了。对于贴春联,我可是个行家,家里春联每年都是我贴的。而且不只是春联,还有那个大大的“福”
字。这“福”字必须要倒贴,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福气满满。
接下来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们的活儿啦,那就是包饺子。这个活儿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可就难多了。这不,这次我也想试试。
首先,把馅铺在面皮儿上,再把面皮儿捏起来,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照着“口诀”捏了几个饺子,造型上都挺美观的,可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可能是没捏紧的缘故吧,我包的那几个饺子一到锅里就全露馅了,无奈的我啊,只能吃着面皮喝汤了。
其实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饺子便下楼放鞭炮了。胆大点儿的毛头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则放烟花之类的。当鞭炮声响起来时,才发觉有了浓浓的年味,这才是春节的开始。
除夕后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辈给老辈拜年的时候,这一天必须说吉祥的话,寓示着这一年吉祥如意。虽然年轻人不计较什么,但是还是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脑袋里搜罗着各种吉祥话,可无非就是那套“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只是老人们听着高兴,做晚辈的也跟着高兴。就这一句话,结束了大年初一,跑断了脚后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篇十:拜年】
我的老家在湖南,每年正月初一的时候我们都会去拜年,这个拜年可不是去走亲戚的拜年,而是去村里给家家户户拜年,对他们说说祝福的话,他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子鞭炮、红包,这个活动热闹非凡,每个小孩子都乐意参加。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们趁太阳还没升起来就起了床,洗脸漱口,穿上新衣服,我和哥哥高高兴兴地一起去拜年了。我们每个人提个袋子,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过去,从村头到村尾由上到下地去拜年,我们村里的所有小孩都会用方言喊一句:拜年啦,拜年啦,恭喜发财啦!我边说边摇着手,而且面带微笑!这时大人会给我们每个孩子鞭炮、糖果、红包,代表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我们接过礼物后,道声谢谢,然后往下一家跑。
我和哥哥跑来跑去,额头都出汗了,整个村子实在是太大了,最快也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拜完。不过我们对自己的成果还是很满足的,大袋子都快装满了,但鞭炮几乎都是冲天炮。红包一般都有五六元,如果是亲戚关系的话有一两百元甚至五六百元。我们看见好几个孩子在炫耀自己的成果,有的小孩袋子里的红包、鞭炮更是数不胜数,羡慕得我们都咽了一下口水。
看到别人这大丰收,我更热血了,顿时充满了激情,加快了速度,跑向村口的那几家。大概过了一小时,我和哥哥满头大汗,终于将村里所有的人家都拜完了,我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了家,同时也把满怀的祝福送给了全村人。
如今,我们好久没回老家了,我很怀念老家的拜年,它让我们从小知道:在拜年这个传统习俗中,表达了我们晚辈对长辈的美好祝福,也是长辈对我们晚辈浓浓的一份爱。这看似简单的风俗仪式中,增进了晚辈与长辈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