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守望文化净土】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或许,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早已被历史的潮流冲洗掉。那么,负载在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呢?
——题记
推开历史沉重的大门,穿梭于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了先秦时期各家学派思想的相互碰撞,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等;我看到了盛唐时代人们饮酒作诗、舞榭歌台的场景;我看到了宋朝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唐宋元明清,文化都有各自的精彩。这些来自人民智慧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的亮点,是中国文化宝库的瑰宝。
然而,时至今日,远去刀光剑影,逝去了艰苦岁月,安宁的太平盛世似乎成了传统文化的守墓者和终结者。传统文化中良好的诚信道德,被现代人抛之脑后,“三聚氰胺”、“彩色馒头”问题层出不穷;欧美风格舞蹈的传入,传统的古典歌舞被逐渐抛弃;洋气的钢琴、小提琴的传入,中国的古筝、琵琶正逐渐退出人们的世界。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之后,麦当劳、肯德基文化在神州大地泛滥;法兰西香水让多少中国少女梦寐以求;英美的流行音乐疯狂席卷乐坛;日本动漫充斥中国文化市场,国产大片票房冷淡……传统节日的意义似乎也渐渐淡化,那情人节的玫瑰花朵,比七夕动人的故事更令人着迷,也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难道,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已不重要了吗?如果真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之日,就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一个民族的立足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血液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失去优良文化支撑的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种群,那么,作为中华子女,我们如何拯救我们正在失去的优秀传统文化呢?拯救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切忌空口说白话。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各种古典文化的综艺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沉沦在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文化逐渐浮现于人们眼前。同时,拯救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外来文化先进的内容汲取借鉴,是传统文化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莫等失去了才发现它的好。保护传统文化,是你我的责任。让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守望我们的文化净土,共同腾飞。
【篇二:绵绣前程】
六年前那个明媚的下午,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我背着和小小身材不符的大大书包,迈着轻快却又稍显懵懂的步伐走入时代校园。只可惜,我还未曾正式和这个地方说一声“你好”,却又即将,要道一声“再见”。昨日的晴空,也随着少年的挥手消失在人海之中。
还记得刚刚相识时你我的稚嫩模样,那时候的我们急着长大,从来不懂得珍惜,只觉得日子枯燥又漫长,可是,直到即将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那些年我们觉得无趣的日子,却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愈发鲜明,时而入梦。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圈圈又绕绕,携手在校园中闲逛和漫步,但却不曾在意,脚下步伐的间距,越来越宽;我们曾经在上课时偷偷传字条,也共同在考试前悄悄犯紧张,但却不曾察觉,纸条上的字迹越来越成熟,原本青涩的嗓音越来越低沉。我们总说毕业还遥遥无期,但转眼就将各奔东西。愿告别的那一天,阳光温柔,一去六年前初见时那般。
这次,是真的要说再见了。春光不会趁早,冬霜不会迟到,一切的相聚别离,都是刚刚好,能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里,和你们共享一段时光和一颗行星,是我三生有幸。我曾经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四季总偏爱秋天,让她温暖却不炎热,现在却终于明白,因为天上漂浮的那几朵白云,因为清新的空气,因为恰到好处的温度,因为在这舒服到让人跺脚的季节,我曾遇到你们,和你们一起欢笑,吵闹,一同经历六个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我们从陌生到熟悉,这种感情,不会输给时间,更不会输给距离,书上虽然说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不要怕,书上还说过,“人生何处不相逢”。
那,就只能好好告个别了,和课桌黑板,操场教室,吹过走廊的最后一阵风,和这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明年的夏天仍是夏天,和从前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汽水和冰棒,但再无哪个夏天,会如今夏。或许建一楼旁的那棵樱花树,总是春绽秋谢,也是因为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这帮学生的吵闹啦。最遗憾的,就是樱花总会谢了又开,我们,却无法去了又来。
不过青春,也正是马不停蹄的相遇和别离。
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又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