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味相关作文

【篇一:我有我的方式】

革命历史,这样一种文化当如何解读呢?学校中,只是书本中勾勾画画死记硬背,反复做模拟卷。而我有我的方式,我愿意到历史真正驻足过的地方走一走,真正探索一下红色之旅。

来到井冈山的黄洋界,我背着背包和家人一步步走上山去,跨上每一个台阶,重温当时红军的路线。在碑前,我不愿去和其他旅客争着拍照,只想真正品读一下毛泽东题的诗词。我不愿原路返回,而是冒险着走了一回红军挑粮的小道。地处峡谷,领略到的不仅是黄洋界秀丽雄峻的气势,更是许多无名英雄的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精神。是否当年他们也像我一样如履薄冰地怀着一颗紧张的心走着?是否他们的肩膀会因担子而磨出血,脚会因日日走崎岖的小路而磨出泡?是否会有无数无名英雄的鲜血播撒在我正在走的小路?这样的疑问和感慨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会产生吧。

在大井的餐馆中,我不愿吃他们为了迎合外地人口味而做出的“招牌菜”而只愿尝试红军当年吃的“红米饭,南瓜汤”,我细细回味着嘴里的味道,吃出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士气,吃出了克服万难的力量,吃出了抗战时期岁月的味道。因为历史真真切切在井冈山发生过,所以在那里吃出的味道独一无二?

来到重庆的白公馆才会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感与悲愤。若没有去过,谁又曾想过从远处望依山傍水,风光无限的白公馆内居然是当时国民党惨绝人寰的场所?谁又曾想过华子良会从那样的地方逃出来?现在课本中很少会有这样的介绍,也许是教委觉得这段历史太过黑暗。而我的方式是愿意目睹这样沉重的地方,踏进当时的牢房,正视那段令人心痛的历史。

这便是我的方式——去追根溯源,去到那些曾经的遗迹中,而不沉迷于书本。不是泛泛的了解,而是用眼用心去悟出历史,走进历史。

【篇二:年味】

晚风渐暖,年味浓

——题记

2018年的春节是我格外期盼的日子,因为这是我升入初中以后的第一个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年就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购年货贴春联,年味渐起,大街上,到处是,人来人往,我们家也是如此,大家远道而来,欢聚一堂,一起共迎新春的到来,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渐渐起来了。

除夕吃团年饭,年味已浓,除夕,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包饺子,准备中午的团年饭。今天,对于我们家是个不一样的除夕,因为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两大家子都聚齐了,我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互相举杯敬酒,而我更是忙,因为两边人口味不一样,所以我们订了两桌,我这边坐坐,又那边站站,欢声笑语,好不愉快,晚上,各家各户灯火通明,吃着代表着团圆的年夜饭,家人团聚,一家大小共叙天伦,令家里的长辈们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观春晚放鞭炮,年味正浓,吃完年饭,一家人聚在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礼花朵朵,鞭炮声声,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楼下早已聚集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了夜空,可谓壮观啊!大家一起守岁,告别如水似已逝去的岁月,憧憬着新的一年……

收红包抢红包,年味更浓,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比孩子更幸福呢?因为孩子们可以获得压岁钱,用来买心爱的东西。大人们也可以把过去一年的辛劳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尽管我们抢红包得的钱不多,却是浓浓年味的表达……

晚风渐暖,年味好浓,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华夏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过年的习俗也流传了很久,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变化非常快,但那股浓浓的年味始终不变……

【篇三:年味】

年是什么味道的呢?

年在我的认知中,是有很多味道的。酸甜苦辣咸都有可能,像广东人的口味就比较偏清淡。安徽人口味适宜咸辣,江西人口味喜辣。福建人口味喜咸鲜,广西人较喜酸辣,当然不否认有少数情况。在我们家乡,也就是湖南,那就是无辣不成席。从哪点可以看出来呢?从《辣妹子》那首歌就可以看出来。总之啊!美食,很棒就是了。

在我们家乡,除夕夜晚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啤酒鸭。啤酒鸭是一道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是深受广大食客喜爱的菜肴。据说起源于清代。啤酒鸭的做法有很多种。其主料有鸭子和啤酒。将鸭肉和啤酒一同炖煮成菜,使滋补的鸭肉味道更加浓厚,鸭肉不仅入口鲜香,还带有啤酒的,一股清香。我们这会把啤酒鸭做的稍辣一点。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我们侗家美食香辣鱼。香辣鱼的鱼肉红润,酸咸可口,香气袭人。湖南侗家人特别爱吃的腌制家常菜。还有梅菜扣肉也会如约而至的出现在除夕餐桌。扣肉色泽金黄、造型别致、大方得体,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味道芳香、肉片味纯,食之软烂醇香;当咀嚼一块,满嘴流油的时候,只觉得味美而感觉不到肥腻。有了这些,当然还会有过年标配的火锅。羊肉火锅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

当然年味,可不止这些东西。在过年中,放鞭炮,看春晚。都是不二之选,当然,若是吃货的话,肯定会偏向于吃美食那方面的。毫无疑问,我就是啊。

这就是我们那的年味怎么样,不错吧。

【篇四:茶韵】

冬日的午后,阳光格外明媚,阳台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洋溢着丝丝暖意。一阵淡淡的茶香飘入鼻腔,若有若无,让我想起了这么一句话:“香令人幽,棋令人闲,琴令人寂,茶令人爽。”

爱茶的父亲曾说:“茶之爽处,在于其可扫除疲惫之感,令人神气清爽!”因父亲爱茶,我又经常与父亲一起品茶,因此我对茶略知一二。

茶文化在中国一向源远流长,所以其便与琴棋书画并列了,这不失为一项雅事。琴棋书画不是人人都懂的,非得文人雅士之流不可,附庸风雅便会大煞风景。可茶不同,不管是谁,喝总是会的。如去别人家做客,主人捧上一杯香茶,说是某某仙品,就算品不出什么滋味,却在口中感叹:“好茶!好茶!”别人也不会怀疑的。即使是不懂装懂的也会让主人脸上有光,说不定在临行时打包几两送你呢!

其实,茶并无好坏之分,正如百花园中的花都有其娇媚之处。

《红楼梦》里的贾母不买六安茶的账,非要喝老君眉。刘姥姥则认为“这茶太淡了些”。可见各人口味不同,品出来的茶自然也是不同。

如果是品茶,千万不可多喝。古人就是这样告诫的: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古人品茶有一套专用茶具。唐代陆羽撰《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品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都统笼贮之。现代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但最基本的茶杯,也是具备的,并且还十分精致。当然,好茶配好杯嘛!似乎真正用来品茶的杯,都是白瓷或青瓷制的,一茶托,一敞口杯身,一玲珑小盖,上面还画着青松翠柏,娇兰俊梅,风雅之至。用这样的杯喝茶,是让人品其茶之香呢?还是让人赏其杯之美呢?希望是二者兼有吧!

另外,古人冲茶的水也是很讲究的。《红楼梦》中妙玉用“隔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来泡茶。听起来的确挺令人心驰神往,但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却不知这水是否有益无害?

嗅着茶香,寻其来源。原来是一向爱茶的父亲泡好了他最爱的铁观音。闲来无事的我也萌生了一股想品茶的心意。抓起几片茶叶放入杯中,再注入滚烫的水,盖上杯盖,过了一会儿,便迫不及待地揭开盖子,一股茶香溢满了阳台,品上一口,满口余香,一丝烦躁也就随茶香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直都不能领会到古人说的那种“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兼风”的境界。但茶香所飘之处,便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宁静,让午后更加温馨惬意。

【篇五:我最喜欢的味道】

桂花糕

天下百味,一应俱全。我最喜欢的不仅有甜,还有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不同的味道我都觉得特别好吃。

首先,我最喜欢的味道当然是咸。有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我们家里的人口味都很淡,只有我是重口味,不过,尽管我奶奶的口味淡,她还是会做重口味的食物。酱油面就是奶奶的一个拿手绝活,这碗面经常被我当做“夜宵”来吃,因为它十分好做,只要你手上有材料,不管你多不精通厨艺,你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而且很好吃。首先,把面放进煮开的水里,然后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放酱油,我当然要放很多酱油啦!因为酱油面最重要的精华就全都在汤里了。然后等水开了,就可以滴几滴香油在面里,再加点盐撒上一把葱花,一碗香喷喷的酱油面就做好啦!

面做好了,就可以开始吃了!从外面来看,棕色的酱油汤还有些透明,能看到下面白白的面条。先喝一口汤,嗯,真是香味十足,在这股香味中还透着些许鲜味,令人真想一口把它喝完。于是,我就像饿了很久一样,狼吞虎咽地就能把汤和面吃光。

至于甜味,无锡的小吃自然是不用说的,那就来说说苏州的小吃吧!苏州的桂花糕也是“美名远扬”,入口即化,我一次能吃五六块!桂花糕在米糕上撒了很多桂花,首先在外形上就比别的小吃上略胜一筹,圆圆的一大块就被切成了许多小扇形,看起来蓬蓬松松的,满身白色,所以在上面点缀的桂花便显得格外可爱,就像点缀在白色玉石上的黄水晶一样。再加上它的松软可口,入口即化,软软的,糯糯的,仔细品尝,还会有一股桂花香。弥漫口腔,自然令许多游客馋筵欲滴了。

中华的美食文化千古流传,流传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有无数美食被发掘了出来,中国当然是其他国家不可超越的美食大国!

【篇六:快乐生活宛如一首歌】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这是陈明在快乐地唱着《快乐老家》。

在我的心目中,“快乐老家”就是“myhome”,因为我的快乐源于它,我很幸福地出生在一个温馨的、自由的家庭,爸爸妈妈都很开明。我们一家人过得很开心。姥姥说,如果没有我,爸爸妈妈就不会这么开心,我是他们的“开心果”。爸爸妈妈则开玩笑地说,如果没有我,他们则天下太平,二人世界别有情趣,我是他们的“淘气包”。哈哈哈……

邻居们都说我家是“三只猴子一只鸡”,真热闹。的确,我、妈妈、姥姥同属猴,在家里势力较大,都占有一席之地。只有爸爸属于“打鸣的”,只好勤勤恳恳的为我们“奔走效劳”了。不过,除了我是一只“小玩猴”外,妈妈可是一只脚踏实地的“猴”,姥姥是一只慈祥的“猴”。

我家吃饭是最有意思的,各人口味不一样。姥姥爱吃素菜,爸爸爱吃荤菜,妈妈爱吃海鲜,我则爱吃面食。这在平时还好对付,可一到节日就麻烦了,必须召开家庭会议,“明天吃什么?”主题家庭会议决定。最后,总是忙坏了姥姥和妈妈,因为什么都要做一些,你说,忙人不忙人?

“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我所有的一切都只为找到它……

让我们来真心对待吧,等每一颗飘流的心都不再牵挂,快乐是永远的家……”

我家的星期天是最热闹的,看电视,谈天说地,争频道,不亦乐乎,怎么办?“石头、锤子、剪刀、布”解决。

岁月如梭,往事历历在目,在这个快乐的家里,我懂得了人间的真情,有了亲情比什么都好。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快乐是永远的家。”

快乐是永远的家……

【篇七:雪真美】

星期四的早上,我还在睡觉,妈妈就把我拉起来说:“快点起来了,都快迟到了。”我说:“不嘛,我还想睡觉。”说完我又倒头睡了。可妈妈说:“外面下雪了。”一听下雪了,我立马从被窝里跳起来了。我打开窗帘,只见天地间是白茫茫的一片。我赶快穿好衣服,吃完早饭就上学了。

上学的路上,我一边玩着雪一边走着。一片调皮的小雪花儿竟落在了我的衣服上,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察雪花儿。我发现雪花有六个角,我一直以为雪花儿有八个角呢。我想抓一把雪,结果雪刚落到我的手上就化了。我心里想雪会是什么味的呢?是苹果味的还是草莓味的?于是我准备吃一口。我吃完才知道,原来雪的味道就像冰水的味道,一点也不好吃。

到了学校里,老师说带我们下去玩雪。我们全班同学都欢呼起来。我们跳跃着来到操场,有的玩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手套、围巾和帽子都给雪人带上了。老师还对我们说:“把刚才玩的一会儿写到作文本上,所以现在给你们提个醒。”这时我们全班都不开心了,但是没有什么比玩雪更开心了,我们又尽情地玩雪了。

我问好朋友胡新语:“胡新语,你知道雪是什么味道的吗?”胡新语说:“不知道,你知道吗?”我笑咪咪的说:“当然,我可是吃过的。”胡新语问:“那么雪是什么味道的。”我说:“你自己尝一下不就知道了吗。”胡新语尝了一下说:“啊,雪原来是咸的”。我说:“不会呀,我吃的味道明明是和水的味道差不多呀”。胡新语说:“可能是各人口味不一样吧”。我说:“可能是吧。”

雪不仅美化世界,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快乐。雪真美呀!

【篇八: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我最爱的小吃,虽然它价格便宜,但是味道却十分可口,每一次放学,我总是馋的要命,可是妈妈总是不让我吃路边摊。

今天一回家看见桌上一篮的山楂,红红的,看着就觉得很好吃,我连忙走向厨房,问妈妈:“这么多的山楂用来干什么?”“你不是说要吃冰糖葫芦吗?今天就自己做。”妈妈一边说,一边在洗锅。

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我们先将山楂洗干净,大约六七个一串,用竹签串上;接下来把冰糖放入锅中,加入少量的水,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变成焦糖,搅拌,将冰糖融化;再把冰糖水浇在串好的山楂上,晾上几分钟后,一串串美味的冰糖葫芦就可以出锅了。

一串串冰糖葫芦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看相很美,味道不知道怎么样,我一口咬下去,嘴里有甜甜的味道,也有一丝酸味,让你吃了第一口,还想吃第二口,第三口,再吃一串,果肉酸甜可口,脆脆的,百吃不厌。

冰糖葫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人口味大开,不喜欢吃饭的小朋友可以多吃点。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做做看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