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芳华观后感】
星光璀璨的平安夜,我们如期至影院。一幕《芳华》,不负盛名,催人泪下。
他,是任劳任怨的刘峰,不辞辛劳好比雷锋再世;她,是卑微单纯的何小萍,渴望光明能得赞美呵护。同处于军营的文工团中,他将上大学进修的机会拱手相让,追求爱情却被诬告成猥琐,被调至烽火连天的前线;她亲眼目睹人情冷漠,心寒三尺,拒不演出,同样被罚至野战医院;他浴血奋战动脉贯穿,终成残疾;她,救死扶伤满目疮痍,精神重创。还有萧穗子、郝淑雯等将青春献予了文工团的少男少女们,执着地坚守着一片纯情,大多却在时光的冰冷下消磨殆尽……
这似乎是那个时代的悲歌。政府的有意无意的疏忽,使那些如刘峰、如何小萍般的退伍军人于寒风中流落街头,百受欺凌着相依为命;人情的冷若冰霜的漠然,令那些脱口而出的稚嫩的告白惨遭杀戮,只等时光的烟粒来抚平伤口。我们叹息着,看刘峰与何小萍相依相靠,在逐渐黯淡的荧幕中褪去……
“他们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却是我们中最满足的人。”电影之末的这句话,令我有些疑惑,可思索片刻后,却是释然。或许,当他们回忆起从前的刀光剑影、鲜血横流、艰难险阻,甚至会有些许怀恋吧!这场芳华悲剧,使他们年纪轻轻便饱经风霜,遍尝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他们的不辞劳苦、救死扶伤,换来的是现实的刻刀下残缺的芳华。但却更令人意识到,正是他们一代代人的飞蛾扑火般的信念,对人性光辉的追求与向往,才磨钝了现实这把残酷无情的刀!他们无畏地踏上的,是锐利的闪着寒光的刀尖;而如今刀已钝了甚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心怀善良,不心怀希望?
记住芳华,是记住他们对光明的向往,是记住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望,也是将对他们青春芳华的缅怀化为自身向前的勇气。也许现实会将我们磨灭,也许冷漠会将我们凝结。可那又何妨?
“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个平安夜,为我回放着曾经的人们的艰苦卓绝,也令我逐渐明白,青春,本就是一首悲歌,你拼命地努力着飞向蓝天,但现实的小手却将你留下的痕迹拂得一干二净。但你知道,在这片时代的天空中,你曾燃烧着生命之火,奋勇翱翔。
即使满身是伤,这青春芳华,也不会是留白一场。
【篇二:在黑夜里盛装出行】
我总是认为我们的世界有无数花火笼罩,然而恐怕瑟曦说的是那么回事,花花世界的实质不过场权利的游戏。
网红店门口人来人往,明星的任意衣着能吸引一大群粉丝津津有味地羡慕议论。这是追名逐利的镀金世界。《幻城》的作者郭敬明在某个片段描写:人们的心被掏出来,埋进去嘀嘀哒哒的炸弹;世界是灰的,却被浮华的五彩颜料染得遍地流金……”
所幸那些清醒的人依然活着并大声呼喊,这使得时代里不只是拥有浮光的颜色。《芳华》作为一股“清流”迅速地占领国内电影票房,发出它独有的声音。它几乎是残忍地揭开名利的虚假帷幕。电影有对真善美的歌颂,更有对时代的反思。片里的活雷锋终于听从心声向自己的意中人表白,对方却在惊慌失措这下告了他轻薄,从此命运改写,同时在文工团遭排挤的何小萍固执地为他送别,毕竟她从心底里知道他是个善良的人。
多年后一伙战友在街头相遇之时,有人大富大贵,有人身名远扬。可是他们内心却没有真正的宁静快乐和满足。而刘峰与何小萍相比较生活在社会较低层,也无多大财产,却笑得最幸福。这不就展示了他们的人生观吗?
钱与名利是浮云。当追逐到内心后,它们在阳光下灰飞烟灭,无影无踪。
所以那片沉寂的宁静,才是人生中最为相依偎的家啊。正如印度企业家奥普多说:“我若是在家里感到不宁,那便是栋房子。我若是在野外的小树林里感受到宁静和安逸,我就把它叫做我家。”
由此我们知道,家不只有家具,家更是这种安寂忘世的感情。而从侧面来说,家又可以不包括家具了:心止如水的地方,无论时间与空间,都是个引人遐想的地方。为了内心的自由放弃名利和金钱,岂非不可行?譬如《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和他的船,又譬如南山之于陶渊明,瓦尔登湖之于梭罗。也许船上三等舱纷杂破烂拥挤,南山东篱霜冻青苔冷露,亦或是瓦尔登湖畔杂草丛生。
只是当心里有纷纷扬扬的寂然冠雪,什么都是黑暗的冷静。
都是良夜——奈德公爵在暗夜里起身,开窗冷静心智。
请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像大多数罗曼蒂克片子里那样:甜蜜地深陷。
我们拥有的是冷风,冷雨,面对的是未经开垦的荒芜之地。良夜并不暖和。
做一个人罢,除了旷野之地一无所有。那时,充盈的如水的思想会爱上暗夜。
在暗夜中披上灵魂的长裙,盛装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