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众里寻他千百度】
因着那一场桃花源的际遇,世人从渔人口中闻知了那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乎,多少人想要去寻觅,只是那个偶然却再也没有发生过。
我们在苦苦追寻这什么?总有人费劲功夫,试图能有一场与美的邂逅。功成名就也好,丁香美人也罢,都是他们刻意追寻的美。
在我看来,与其终其一生也未有所得,不如静待美景乍现。岂不安逸。
“郎骑青骢马,妾乘油碧车。”在那样缱绻的画面中,苏小小回眸望见了此生挚爱。这样的爱情始于一场偶然,偏偏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让苏小小遇见了他。
这样的美是上天赐予的偶然,如果那名男子也像他人垂涎于小小那一身皮囊,苏小小断不会在心中留下他的名字。
然而,期待着偶遇并不代表整日无所事事,只盼着有朝一日也能让自己遇着那偶然。
王羲之为练字染黑了一池墨水,孜孜不倦的写字让他的造诣与日俱增,所以当他偶然写下那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时才会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那是王羲之自己成就了自己的偶然。
倘若王羲之自认为字已写到了极致便疲于练习,那么即使写下那《兰亭集序》也是缺憾大于美好吧。所以偶然也是需要自己去成就的,否则不过一场徒劳,白白浪费那么一个好的机会。
王勃偶然路过滕王阁,写下了《滕王阁序》;范仲淹偶然受友人所托,写下了《岳阳楼记》;许仙偶然遇见白娘子,谱下了那旷世恋曲……世间又那么多的美是源于偶然,源于那一次意想不到的相遇,我们要让自己学会在更多的地方发现偶然。诚然,你把自己琢磨得越精美,便有更多的偶然出现在生命之中。
走过一棵桃树,看见满树粉红是一种偶然;与一佳人擦肩而过,嗅到了那一股馨香是一种偶然;灵光乍现,写下一句好诗也是一种偶然。即使是偶然就在身边,一夜要能够发现偶然的存在,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偶然的到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篇二:成功需要乐此不疲】
每个人都会有感兴趣的事物,而我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投入的精力似乎会更多些,收获成功的几率很可能会大很多。有一个成语正好可以形容——乐此不疲。身边的人或事和一些名人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只有喜欢一件事,从中找到乐趣,才能把它做好。
我国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从开始的兴趣与坚持,逐渐练得一手尤为著名的书法。他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蛇舞动……他对书法的兴趣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了,或许早已成为他每日坚持练习书法动力的源泉了吧。古往今来,有名的,或是不知名的书法家人云亦云,而像王羲之这样真爱书法,坚持每日练习的又有几个呢?兰亭早已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从他身上不难看出,兴趣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曾看到过一则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必做任何事情也亦是如此吧,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件事,肯定比被迫做一件事成效要好得多。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成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是鬼斧神工。当鲁君问他奥妙时,他回答说,他首先静心,达到忘我之境,再寻找自己做这件事情的乐趣。由此可见,带着兴趣做一件事情,也许就进入了自己的最佳状态,将名利荣誉抛置之身外,专注于兴趣,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最后或取得成功。
善于发现乐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一名记者看见三个人在砌同一面墙,但三个人的表情截然不同。记者询问他们正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赚钱。”第二个工人面无表情地回答:“砌墙。”第三个工人却愉快地回答:“我在造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面对同样的工作,前两个人只是无谓地干活,而第三个人却发现了其中的趣味,乐观地干活。毫无疑问,第三个工人最后当上了一名工程师,而另外两个人仍在无休止地砌墙。
乐趣是枯燥生活中悄然绽开的花,无论春江日月时,落下满地花朵,留下清香。发现乐趣,是心态,是精神,也是睿智。成功需要在不断发现,体验乐趣中乐此不疲。
【篇三:我的拿手好戏】
如果你来我家,你总会看到一个正在专心致志写字的身影,她写写停停不时歪着头端详一阵,若有一丝不标准的笔画也会擦了重写,这就是——我。
当有同学问我,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书法”。
在一年级刚刚接触方块字时,我写的字可以说是大大小小,参差不齐,各式各样。有的像一个肥胖过度的胖子,挤在一个小小的方格中;有的像水一样软绵绵的只占了半格;还有的歪斜着身子,像快要摔倒在地上的老奶奶。而我的同桌却写得如此好看,我羡慕不已。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把字练好,让妈妈帮我报了书法课。我有空也与父亲来一场书法友谊赛。
最近老师让我们写作品纸。我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了道家学说的鼻祖,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写的一篇节选《上善若水》。我一边欣赏一边暗暗想着:我是用正楷,还是行书,还是隶书来写。这是老子智慧的结晶,我应该用最庄重最古老的写法。于是我略作构思,胸有成竹地拿起笔,一气呵成,没有任何停顿。我似乎感觉有神仙助了我一臂之力。就像王羲之一样,在酒后写下了闻名于世的《兰亭集序》,但事后无论他怎么写就是比不上自己手稿上写的好看。我看着这幅字,觉得字都活了起来似的,既规整又不失灵动,既大方又不失俊秀。连一向要求极高的杨老师看了之后也竖起了大拇指,直夸我有了明显的进步。
我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学童,但我知道,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超越自我。
【篇四: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有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当我再读起《兰亭集序》这熟悉而深邃的诗篇,不禁浮想联翩。名序一篇,流传千载。
有的人思绪随文穿梭千载,看到了名流荟萃,与会诸者;有的人情节随风凝结万点,看到了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可是,我却看到了在曲水流觞的背后,作者那一颗孤寂的心;可是,我却听到了在瑰玮之文背后作者那透人肺腑的诉说。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诗人的第二种眼光一针见血,它不同于前人只看到了生命的长度,简单的一致,他还看到了生命的宽度是不同的。不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生命是一场单向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这些就好比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杂草和磐石。如果你一味的退让,只是仰天长叹“一死生,齐彭觞”,那你的一生只能是“狭窄”地走过。痛苦不能只剩下痛苦,那是非常恐怖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如果你能去清除它们,就相当于拓宽了你生命的宽度,你将走得更加顺畅,这就是奋斗的奥义。
回到现实,想要学业有成,事业有成,也只有多些认真,多些专注;少些浮躁,少些抱怨,才能成功。
所以,我们还是少一些空谈,多做一些实事,毕竟走在一条宽敞的路上比走在一条狭窄的路上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吧!
【篇五:我的快乐时光】
我喜欢书法,喜欢在一笔一画的天地中寻找只属于我的快乐。
5岁那年,妈妈想让我把字写快些,写好些,于是把年幼的我领到了书法老师身边。老师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只见笔尖落在纸面上按压下去,纸上立刻出现了一个“点”,老师在点旁边拉出一条曲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立刻呈现在眼前!老师又带着我“画”了两根“骨头”。我看着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和“肉骨头”,不禁笑出了声。书法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有趣的第一印象。几日下来,我的横竖已经能搭出字来,于是信心倍增,妈妈也觉得她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可是,好景不长,凭着几分天赋一路走到中级的我,终于感受到了练字的枯燥,我开始频频抱怨练字。看着身边的好朋友纷纷从兴趣班转到了学科班,妈妈也开始犹豫我是否要继续练了。
转眼,书法高级的考试日程就要临近了。听着我整天抱怨练字,妈妈终于也忍不住了,竟然宣布放弃考级,作品也都扔掉算了。我一听,想都没想,赶在我的“宝贝”进垃圾桶之前把他们“救”了回来。
我看着这些已经皱巴巴的王安石的《梅花》、杨万里的《小池》、刘禹锡的《浪淘沙》,这些五年来自己一笔一划写成的作品,仿佛都在提醒我:不能放弃,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想想这些年来经历的比赛、考级,不也是困难重重的,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吗?我这才觉得就在距离成功一步之遥时放弃,岂不是太可惜了?
于是,我又一次拿起笔,静下心来,力求每个字都琢磨透彻,力求每一笔都做到精雕细琢。而恰恰在反复捉摸时,我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了书法世界的精深。每一笔不光求形似,还需讲求神韵。要练出神,是极其考验人的定力和恒心的。
现在,书法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无论是喜悦还是难受时,我都喜欢用笔来倾诉。我喜欢苍劲有力的楷书,也喜欢洒脱流畅的行书。我最喜欢的要数王羲之《兰亭集序》和他染黑池水的传奇故事,赞叹他对书法由衷的热爱。
“行百里者半九十”,从小时候看到毛笔绘出生动画面的快乐,到沉醉书法乐在其中,在练习书法的时光中,我领悟到了坚持的快乐。相信在我的不断坚持下,与书法相伴的快乐时光会一直延续……
【篇六:有一种甜中考作文】
有一种甜叫夏相识,冬相知,四季能与您常相伴。
初见惊鸿
那个夏天的蝉鸣比哪一年都要欢腾,教室外树木枝桠疯长,却总挡不住烈阳,金色的阳光像是蜜糖,洒满了教室,也洒满了我的心房。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怀揣紧张与兴奋,一头闯进了这个陌生的大集体,教室里陌生的同学们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好奇,个个都像初生的鸟儿,伸出个脑袋好奇地打探我们的新学校,期待着新老师的来临。
我远远的就看见您——身着一袭飘飘长裙,乌黑的秀发软软地搭在肩上,脚步轻盈的像一只高贵优雅的波斯猫,裙摆和乌发也随着迎面而来的微风轻轻扬起,就连那干燥的阳光在您身上,也显得温润起来。只那惊鸿一瞥,便乱了我的心曲。谁要是能与这样知性优雅如天仙般的老师相伴三年,那一定是像泡在糖罐子里一样幸福吧。
不多时,这份巨大的甜蜜竟砸到了我的脑袋上。一步,两步,三步,您施施然踏进了这一室阳光里,也从此走进了我的心里。
您微笑着说:“每个人都有缘,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是前世修了五百年的缘,能与你相伴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人,定是前世修足了九百年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所以要惜缘。”正如您所说,我前世定是一个很努力认真的人,修了上千年的缘,只为与您相识。想想,还能与您朝夕相伴三年,这是一件多么甜蜜幸福的事啊。
后识沉沦
闭眼的时候还是盛夏,睁眼时就到了初冬。在段考之后,您牵起我们的手,乘飞机,坐大巴,跋山涉水,带我们走出这座拥挤小城,来到繁华的人间天堂——苏杭,给予我们一份厚实无比、今生都回味无穷的甜蜜呀。
犹记得,在兰亭,你带我们拜访王羲之,流水曲觞,教我们吟诵赏析《兰亭集序》,尽情体会兰亭之乐;在绍兴,你把我们带进陆放翁的家里,《游山西村》后,再到迅哥儿的乐园;在百草园里,你给我们上了实景作文课,你给我们从未有过的实景学习体验,这幸福,我,我们今生都不会忘记。
从绍兴赶到杭州时,已是傍晚。
西湖初冬的傍晚,斜阳堪堪停在水天相交处,把天染得赤红,像是哪位著名的画师不小心把丹橘这一颜料打翻在线条冷硬的水墨画上,平添了一份温情一份令人回味的绵甜啊。修长又爱美的柳枝垂在水里,微风一起,便搅乱了这一湖温暖的圣水。晚餐后,您就坐在这排身段婀娜多姿的的垂杨柳下,捧着一本散文集就这着绚烂的夕阳细细品读,神情专注,整个人看起来温婉知性得宛如一幅画,好像您本就是这画里的人。西下的斜阳通过水波映在您的脸上,悄声无息地浸润了您的脸庞,给您镀上了温润的光,这一幕,仅让我们看一眼就能生出无边的喜悦,我心里漾着一波又一波的甜意。
经过快一年的相处,我知道您的举手投足间展现出的自信优雅,来自您饱读的诗书;知道您喜爱侍弄花花草草,那是您甜蜜的小爱好;知道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神采飞扬,是您在夜半台灯下认真备课的甜蜜果实……这样的您,有着让人想深深了解的魅力,有让人沉沦在诗词歌赋间的魔力,好像那样就能摆脱世间一切的烦恼,找到生活中平淡最真的甘甜。
事实上,我就是如此做的,是您身上的诗意引领我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让我寻觅到了平淡而真实的甜意。
与您四季常伴,那就是繁花盛开,就有被簇拥包围的甜了啊!这种甜蜜,会温暖我一生一世,也会让我拥有隽永的幸福。
【篇七:觅真知】
柏拉图有“洞穴狱”之假说,人都被困在漆黑的洞狱中,洞穴深处燃起火堆。于是人影幢幢,人皆以为晃动的黑影就是自身,人都坚信洞狱没有出口。因此少有人能穿越无尽的黑暗,愚昧与危险,与洞外明澈的自然相遇。
柏拉图借此说明人的感官是不可信的。
人感觉到自身与黑影同步产生的晃动,便说影子就是人,看不见洞狱的出口,便觉黑暗是混沌,无穷无尽。却始终没有人思考如何用理性指挥感官,走到火堆边照亮自己,或者点燃火把,探索一番洞的尽头。他们只在幻觉中伴随孤独一同老去。
或许这就是诗人费尔南多口中“用感觉来思考”和“用思考来感觉”的区别所在。它们并非唯物与唯心主义一样,在当中划出一条凌厉而冷峻的界限,相反,同是偏向唯心,前者感性,后者理性;同样可爱,同样可以觅得人心与万物的美与丑,抽象或具体,模糊或清晰,只是“真知”,往往偏爱“用思考来感知”的人。
“汝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不见时,其并不存在,便可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阳明先生发出这番感慨时,并未首先打开直接感知的阀门——这朵花什么成色,香气是否馥郁,捧在手里是否扎人。而是首先思考,我与这朵花的关系是什么?是物随心而变,还是心因物而动?如此比来,直接而没有“营养”的感叹倒是像极了无病呻吟。
再言,感受是人人皆可为之事,你此刻的感觉,如何能确保不与几百年之前,几千光年之外,几万次轮回之后的某个生灵雷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而真实之理,这本是人区别于无思考能力的动物的确凿证据。
用感觉来思考,如在黑屋子里四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之后摸清了所有摆设,也能逃出门去,但为什么不先想想自己口袋里的手电筒?这样你便能从容出门。可悲剧恰恰在于,感觉与思考,人终会选择其一而成为思维定势,全感觉的人处于受挫,先思考的人左右逢源。而有时,感觉与思考之间,即野兽与神明之间。
若说动刀之前先考虑后果变会少有血染白刃的命案之例过于粗俗,我们便去《兰亭集序》中觅王羲之心态的新生。从开端目睹修禊的盛况随即发出“信可乐也”的情怀,后又为“暂得与己”“盛筵难再”而悲从中来。所幸逸竹最终醒悟,微醺中悟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禅意。于是“兰亭已矣”之后,曲水流觞的迂回之中,这篇汪洋肆意之文终于给予东晋士大夫之族的虚幻以撼动心灵的撞击。
感觉如洞狱,思考为通向乾坤的小径。可即使在长久摸索之后出走洞穴,万物反会震荡旋转,恍若幻境。当万家终于沉静,时空恢复光明,苍穹之下,人学会理性,他会冲着洞穴高喊“你们用感觉思考,我却用思考感知”。
【篇八:探寻汉字之美】
小时候,妈妈让我每天练字,一个大方格子中,一笔一画地将部首写好。
我十分苦恼。有时候字的笔画少,字得写大点;有时候,字的笔画多,格子都塞不下。写得时候还要注意有没有少写笔画。像”漩”“薛”“弑”等字就常常和我作对,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划。
我常常疑惑:这么难写的汉字,为什么能从上古时代留传下来而没被其它字体取代呢?
国庆节那天爸爸带我去书法馆参观。一路上,他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汉字的小故事。听着听着,我不禁对这次参观有一丝向往。
走进馆内,我开始领悟到汉字的美丽。那满墙的书法字或大或小,或俊秀,或奔放,或锋芒,或圆润。虽没人现场研墨写字,却让我感觉到阵阵笔墨之香。你看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让我感受到行书的潇洒与苍劲;怀素的《自叙贴》让人看到狂草的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又体现了正楷的工整端庄,雄浑敦厚。看来汉字能流传下来还是有它的原因的,汉字之美,在于它的风格迥异,姿态万千吧。
回到家后,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开字典,我又有一次新的认识。你瞧“旦”字由“日”和“一”组成,意思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逛”的读音类似于它的组成“狂”的读音。哦,汉字能留传下来也在于它容易理解,生动形象吧。
不过,现在许多国人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能写好汉字。可惜,可惜!汉字是中国的灵魂,是世界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藏。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
汉字,我爱你!
【篇九:一路旅行一路收获】
春暖花开,爸妈带我去文化名城绍兴旅游。我特别激动,绍兴是个文人聚集之地,我早已心驰神往。我们的第一站是鲁迅故里,鲁迅的涂鸦墙吸引了我的眼球。鲁迅故里、沈园、东湖真是名不虚传。
书法圣地——兰亭是我梦寐以求的圣地。一到门口,我就看见了一组群雕,妈妈告诉我这是文人雅士在“曲水流觞”。他们站在源头,酒杯随水流惬意地漂,漂到谁那里,谁就要即兴赋诗一首。
他们或捋胡子寻找灵感,或抚琴觅诗句,或吟诗助兴,每个雕像都形神兼备。左边的那个最为张狂,连鞋子都脱掉,袒胸露乳,那是王羲之的儿子,因作不出诗,罚酒三杯,露出醉后的狂态。原来,他们的聚会如此高雅,我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走走停停,不一会儿来到鹅池。妈妈快速给我拍了一张,并告诉我“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王献之写的。王羲之的“鹅”字写得娟秀挺拔,王献之的“池”字却较为粗犷,豪迈奔放,这块碑也被称为“父子碑”。
据说王羲之酷爱书法,常临池书写,池水尽墨,可见他的勤奋刻苦。原来,成功不是那么随便的一件事。参观兰亭纪念馆,让我更加了解“书圣”王羲之,也对毛笔书法产生极大的兴趣。妈妈为我买了文房四宝和书法作品。我会好好珍藏,刻苦练习,做一个小书法家。
这一路旅行,快乐多多,收获满满。
【篇十:美丽的古城绍兴】
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它被誉为江南水乡、酒乡、桥乡,这里有因王羲之书法而闻名的兰亭,这里曾生活着世界文豪鲁迅,这里有被称为“天下第一盆景”的东湖,这里还见证了伟大诗人陆游与才女唐琬的凄美爱情……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就慕名而来。
印象之一鲁迅
来绍兴之前,我就已经通过文字了解了鲁迅和他童年玩耍的天地——百草园,那儿留下了他的欢笑。来到鲁迅故里景区的大门口,眼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墙,上面雕刻着鲁迅先生,只见他双眼遥望远方,胡子非常浓密,像一个隶书写的大大的“一”字,左手夹着一根烟,仿佛正在思索着什么。旁边是一条笔直的石板路,通往鲁迅的故居和纪念馆。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这里是一个正方形的四合院,结构与“日”字相同,有两个小小的天井,是为了采光和排水。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百草园,来到后院,眼前豁然开朗,高大的皂荚树葱葱郁郁,石缝里还能听到蟋蟀在唱歌呢。百草园里有一口水井,水井外围上了栏杆,调皮的鲁迅常常在这里跳上跳下,玩的不亦乐乎。百草园里还种了许多蔬菜,白菜、辣椒、紫苏……在这里都能见到,虽然看上去,这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子,但是却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许多幸福、自由和快乐。百草园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痴迷、陶醉的地方,怪不得童年时的鲁迅最喜欢来这里。
印象之二——东湖
东湖素有“天下第一盆景”之美誉。是镶嵌在绍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代是越国的专属凿石场,下午,我们就来到这灵秀的地方。
进入景区,跨过一座横跨湖面的石拱桥,再走过一段竹荫小道后,美景盛收眼底。
我们决定乘着乌篷船去近距离感受东湖的美,乌篷船是绍兴最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因船的一头有一个乌黑色的顶蓬而得名,船身狭窄,两头稍尖,一条船只容得下4人,可能是让船身能在成千上万的石头洞里更加灵活前行的缘故吧。东湖虽然不能和西湖媲美,但她也有自己多姿多彩而又神秘的一面。船桨轻轻地来回荡漾着,只见船夫手脚并用,脚像是奋力蹬着自行车似得,而手划桨的动作就更搞笑了,两只手像擀面一样,非常滑稽,就这样,船缓缓进入第一个景点——葫芦洞,这个洞上窄下宽,还真像是一个葫芦的样子,石缝中断断续续流出水滴来,滴在我的额头上,冰凉冰凉的,石壁上怪石嶙峋,一块块突出或凹进的石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似得,使人心惊胆颤,有的像毛毛虫一样,狭窄而又长,有的像大苹果一样,十分圆润,还有的像人的双手,格外妖娆。我带着这种心情出了洞,水面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这样,我们来到第二个景点——-仙桃洞,仙桃洞的入口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你不来仙桃洞就等于没来过东湖,仙桃洞的形状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仙桃,可我从那个角度都没看出来,船夫了解我的疑问后,告诉我,如果要看仙桃洞的外形就必须结合她的倒影来看,我听了连忙继续仔细观察,这么一看,还真有点像呢!出了仙桃洞,就会看见一座石拱桥,它的名字叫做霞川桥。完全没有护栏,我想要是走在上面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否则就会掉下水。过了桥洞,影影约约听到有人在唱社戏。歌声婉转动听,穿越山水,在耳畔回荡。我想,这种家乡的感觉正是鲁迅先生十分怀念童年的原因吧!正在思索着,船就上岸了。我们下了船,就来到岸边欣赏风景,我索性大声呐喊:“东湖,我来了,我爱你”。而山的那边也应声回答。
我倘佯在这风景秀丽的山水画中,品味着这令人恋恋不忘的地方。
印象之三——兰亭
兰亭,多富有诗意的名字,这个地方是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闻名于世。今天上午,我们就开启了这段美妙的“书法之旅”。
讲解员带领我们步入兰亭,首先在景区入口立着一块王羲之书法字碑,上面写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里面有2个“之”字,2个“今”字和2个“视”字,虽都出自王羲之的笔下,但这些字的书写风格却截然不同,可见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多么奇异多变。从其含义的角度来看,王羲之是在告诉我们,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我不由得对王羲之产生了敬意。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鹅池。只见一群大白鹅正在小池中悠闲地游来游去,时不时站上岸来,用嘴巴轻轻地梳理自己的羽毛。鹅池的旁边也有一块非常有意思的书法字碑。上面刻着两个字“鹅池”。“鹅”字洒脱、饱满,是父亲王羲之的笔墨,而“池”字精秀工整,则出自于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手下。两个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相映成趣,成为一段千古佳话。可见,王羲之的确是十分喜爱大白鹅的。大白鹅的高昂、优雅的姿态,给王羲之的书法带来了许多启发,尤其是那个“之”字,王羲之就有27种写法,这些“之”字,不就像一只只不同姿态的大白鹅吗?
跨过鹅池,走过一段竹荫小径,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就到了传说中王羲之举办“曲水流觞”活动的地点。这里的溪水弯弯曲曲,冰凉清澈,一直源源不断地留着。据说,当年王羲之和他的十六个好朋友在水边,轻轻地放一杯酒在水面漂浮。这杯酒若是在那个人的面前停下或者打转转,那个人就必须饮酒作诗,若作不诗来,则罚酒半斤。当日,众人做出了许多诗篇,王羲之乘着酒兴提笔为其作序,他一气呵成,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就此诞生了。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书法的角度都堪称一绝,举世无双。我们漫步在兰亭之中,感受着书法圣地独特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