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祭灶神】
“奶奶,今天要过节吗?怎么摆这么大桌菜呢?”奶奶宠溺地看着我,解释道:“小孩子家家,不懂了吧?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哩!天上的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报家里的事咯!他吃够喝足,才会讲讲好话,来年咱家就更顺哩!”
原来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腊月二十三。每逢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说是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望着这一桌子菜,咕噜咕噜,我馋得咽了咽口水。彤红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洁白的大青花碗装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统统用古旧的大红碟子盛放着;还有自家酿的糯米红酒,在杯子里默默醉了吧……我猜,这灶王爷在天上必定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在咱这柴米油盐烟火人家里怎么会有这般待遇?我斜眼防着奶奶,正要伸手“偷”一颗枣梨,啪!被奶奶狠心得一拍,她笑骂道:“灶神爷看着!他都还没吃,你有得吃?”
说罢,她将瓜果鱼肉端上灶台,便要祭灶神了!奶奶像个川剧演员,上了灶台,脸面瞬间就严肃了几分。她从一捆红纸包着的香里抽出三柱点燃,给了爸爸,随后又点燃三柱给了我,再抽出三柱自己双手轻握着。奶奶嘴里念念有词,但我不知道她在具体说些什么,大概是些求佛的话吧!随后,她朝灶台上灶神爷的画像拜了三拜,那个鞠躬的样子,真是虔诚。奶奶转身,示意我和爸爸别干站着,赶紧拜拜灶神爷。于是,爸爸也鞠了躬,他还端起米酒来敬灶王。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自己也想啜上一口呢!
“你也拜拜”,奶奶又转过身来对我说,“求求灶神爷保佑你来年成绩会合格。”奶奶,想必你的“合格”应该是“优秀”的意思吧?我许下心愿,照着奶奶的样再三鞠躬,祭灶王的环节便结束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祭灶神。它应该是奶奶那一辈不可缺失的生活仪式感吧!你听,它在诉说一个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重视家庭的故事。
【篇二:那一刻,真好】
他时如晴天霹雳,他时如和风细雨,他时如雨后阳光,而那一刻的他永驻心中。
“糊涂虫”
我的爸爸,长的很强壮,让你看了有一种害怕的感觉。我也是这样,但他说他是“糊涂虫”,一点也不假。那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准备送我上学,我早就背好书包,在门口等他,只见他东翻翻,西翻翻,眉头紧锁,我看了看钟又过去5分钟了。我不耐烦地说:“爸,你干什么呢?”他头也不抬:“车钥匙找不到了。”我头一转便看到它在桌上。我手指一指,他恍然大悟,摸摸头说:“还是小糊涂虫眼尖。”我忙说:“我什么时候也糊涂了?”。说完,我们带着笑声到了学校,我喜欢他糊涂的那一刻。
“智多星”
他虽有时候很糊涂,但他认真起来可真不比吴用差多少。每次我数学作业不会的时候,他总先数落我一番说:“怎么每次都有空题,不能想想吗?”说完他拿起笔,只见他用铅笔在上面点了几点,就解决出来了。用他的方法将给我听,先用复杂一些的方法。等我听懂后,才教我简单的方法。等我全会后,他才骄傲的说:“怎么还没你爸聪明!”我只好认输,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走了出去。我喜欢这一刻,他智慧的一刻。
“灶神爷”
我爸爸他不仅聪明,做饭也绝对是顶呱呱的。他能够在30分钟内做出一桌的好菜,让家里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而他会说:“没有什么的,一时兴起做的好吃。”虽说这是一句自谦的话,但是可以听出骄傲的滋味。我最喜欢吃爸爸烧的红烧排骨,红彤彤油光光的,光看外表,就让人忍不住吃一口。我喜欢那一刻,享受滋味的时刻。
那一刻,我觉得有这样的爸爸真的很好。
【篇三:春节趣事】
记得那几年过年还可以放鞭炮,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这就要从腊月二十三说起。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和大伯家都会到爷爷家,今天是小年,要掸尘送灶神爷。因奶奶早几年去世了,这活便是妈妈和大妈包揽了。瞧她们戴上帽子,拿着鸡毛掸子,上阵了。爷爷也毫不示弱,系上围裙,来到他的阵地——厨房,准备过年吃的糯米圆子,豆腐圆子…。一盆一盆的,仿佛是要吃到明年。接着清洁灶台,嘴里还念念有词: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担柴童子,运水郎君……他恭恭敬敬的送走了灶神爷,希望灶神爷上天对玉皇大帝多说点好话,下界保我们全家岁岁平安……
期盼已久的大年三十终于到了,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今天不允许有任何不敬的语言,一切都必须小心翼翼,千万不能破坏东西,不然来年就不吉利了。辞旧迎新,每年的今天都是除旧,所有废旧的不用的东西统统丢掉,大家七手八脚地忙碌起来,犄角旮旯都不放过。爷爷在厨房为我们表演他那精湛的厨艺,其他人打下手,把小年提前准备好的熟菜配色,调味,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带八——吉利,圆子——团团圆圆,青菜豆腐——保平安,元宝鱼千万不能吃,那是要留到正月十五的,预示着年年有余。香味萦绕,窗明几净。就等着贴对联了,我摆开架势,爸爸帮我磨墨备纸,好不威风。我提笔写来,一个个工工整整的正楷字便跃然纸上,还有“福倒”,自从没有中堂了,爷爷一直挂着毛主席的画像,镇宅之宝。
吃年夜饭的吉时快到了,第一件事便是沐浴更衣,干干净净的,爷爷这位老人家恭恭敬敬地贴着对联,把包了红纸的葱摆在门的左右两边,来年庄稼葱葱郁郁。爸爸和大伯拿着四个”冲天爆”,一挂鞭炮,点着,声音震耳欲聋,炸得雪地火星直冒,一片鲜红,爷爷说来年红红火火。关上大门,打开所有的灯,整个屋子灯火辉煌,一大家子团坐在一起,爷爷一家之首,坐在上席,左右是大伯、爸爸、大妈、妈妈,我和堂哥坐下席。爷爷的旁边还摆着一副崭新的碗筷,我知道那是爷爷为逝去的奶奶而准备的。希望逝去的奶奶也能和我们团圆,爷爷用此方式来安慰自己,希望奶奶知道爷爷没有忘记她。长孙敬酒说吉祥的敬语,依次是我、大伯……令人惊喜的当然是红包喽!哦对了,饭是不能吃完的,必须剩下,来年天天有吃不完的饭。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一团祥和。十二点前不能睡觉哦,要守岁,守岁是最后一个环节了,守岁是为父母、长辈祈福的,时钟敲响十二下之前,每个人都在心里为家人祈福,希望来年会一切顺利。终于可以睡觉啦,新鞋子底朝上,明年大翻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开始拜年喽……爷爷再三叮嘱一定要先拜舅爷爷的年,那是因为爸爸的舅舅“最大”,不是人最大,也不是年龄最大,而是资格最大,哈哈!
这就是我的的春节,充满了仪式感,充满趣味的春节。
【篇四:阿嫲的仪式感】
“阿嫲,今天是要过节吗?这么多吃的!”我眼睛瞬间都亮了。阿嫲瞅了我一眼,继续忙着手里的活:“小孩子家家,不懂了吧?今天是个大日子。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报家里的事咯!我们要让他吃饱喝足讲讲好话,来年家里的日子就更顺咯!”
原来今天是祭献灶神的日子。阿嫲说,每逢腊月二十四,在我们南方,家家户户都要祭献灶王爷,说是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盯着这桌子菜,咕噜咕噜,我早已经馋得咽了咽口水。彤红的苹果、青翠的枣梨,清一色用素朴的青花碗兜着;一整条鱼、一整只鸡,一律用古旧的大红碟装着;还有自家酿的糯米红酒,在杯子里默默醉了吧……这些,通通都是献给灶王爷的。我猜,这灶王爷在天上必定是个响当当的大官,不然在我们这柴米油盐烟火人家里怎会有这般待遇?我斜眼防着阿嫲,正要伸手偷一颗枣梨,啪!被她老人家狠心一拍,贼胆飞了。阿嫲笑骂道:“灶神爷看着!他都还没动,你有得吃?”
阿嫲将瓜果鱼肉端上灶台,便开始祭献灶神了!话说阿嫲真像个川剧演员,才上了灶台,瞬间就换上了一张严肃的脸面。她从一捆红纸包着的香里抽出几柱点燃,给了爸爸三柱,给了我三柱,留下三柱自己双手轻握着。阿嫲嘴里念念有词,我不知道她在具体说些什么,大概是些求保佑的话吧!随后,她又朝灶神爷的画像拜了三拜,每一拜,一把老骨头都画出了一个直角。那鞠躬的样子,真虔诚。
她示意爸爸可以拜了,于是,爸爸也鞠了躬,端起米酒敬灶王。我还不知道他那点心思,自己也想啜上一口呢!
“你也拜拜”,阿嫲又转过身来对我说,“求灶神爷保佑你来年成绩会及格。”阿嫲,想必你的“及格”是“优秀”的意思吧?我许下心愿,照着阿嫲的样鞠躬。把香插进炉子里,祭献灶神的活动便结束了。
飘香的瓜果酒肉,升腾着的灶头白烟,慈祥的灶王画像,它们应该是阿嫲那一辈不可缺少的生活仪式感吧!阿嫲的祭献,它诉说着一个我们中华民族爱家护家的故事。
【篇五:小年中的诗意】
小的时候,过年的快乐是吃吃喝喝,现在长大了,觉得过年除了吃吃喝喝,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非常好奇,为什么称为小年呢?想来想去,终于找到答案,小年是与大年相对而言的,比如“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从来没有叫过“小年三十”“小年初一”,我恍然大悟,进入小年,就意味着,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打开了。
小年是祭拜灶神爷的日子。相传,腊月二十三,灶神爷要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大家为了让灶神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点好话,就用灶糖来祭拜它,扫尘土,剪窗花,贴对联……小年就是为灶神爷饯行吧?让灶神爷高高兴兴地上玉皇大帝面前汇报工作,来年让百姓吃穿不愁。
——小年的文化,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小年这一天,走在小区里,虽然寒气袭人,但是我从来不感到寒冷,因为年的热情让我充满了喜悦。小区的大门在这一天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区的树虽然已是枯枝败叶,没有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秋天的色彩,但在这一天,由于披上了彩灯,它就有了不一样的风采,比任何一个季节都美,谁都会把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小年的氛围,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日落时分,家家户户的灯火都亮起来,大家都开始为包饺子做准备。我家也不例外,和面的和面,调陷的调陷,我也加入了干活的行列。此时此刻,一家人,在一起,或说点什么,或什么也不说,不一会,饺子就包好了。妈妈把它们下入锅里,腾腾的热气,将厨房的玻璃上了一层霜,外面的世界开始变得迷离,而屋里的生活依然清晰。很快,饺子好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让我感觉年是多么的亲切。
——小年的温馨,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吃完饭,我走进房间,开始准备写春联。虽然我的字不算好,但是每年我家的春联,都是由我亲自执笔,这与买来的春联相比,有一种更真诚的感觉。一张张大红的纸铺开来,把房间映得红火。“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一幅不满意,又连写几幅。从小年开始,我的房间就会天上地上摆满春联,直到选出一幅满意的为止。
——对年的虔诚,是不是充满了诗意?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个夜晚都将是明亮的。树上的彩灯与家家户户窗里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远处高楼耸立,天上明星闪烁,不时还有烟花升上天空——年,多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