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相关作文

【篇一:我爱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康定,是一座不大的城市。有一条由南向东穿城而过的折多河,这条河河水湍急,汹涌咆哮,在夏天涨水季节,就能听见河里的石头被水凶猛冲击的撞击声。康定是个多桥的城市,在这条折多河上竟有八座桥:驷马桥、公主桥、将军桥、彩虹桥、中桥、下桥、向阳桥、三叉桥。这八座桥像纽带,把东、西两条大街连接起来,妆点着城市的环境,方便着人们的生活。这众多桥中,最有名气的就要数跑马山下折多河畔城南的那座公主桥了。

公主桥传说是为增进藏汉的友谊,唐朝文成公主与西藏松赞干布联姻而建。公主桥经历了历史的风雨,至今还完好无损地横跨在折多河上。

公主桥是一座石拱桥,整桥用石头堆砌起来,全长约20米长,宽约5米,因为那时的康定汽车很少,大多用马车,桥面用不了那么宽。这座桥因修建的年代久远,长年累月经风雨剥蚀,已不能再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只能当作人们平时散步及小憩之地。当地政府也为保护这座历史古迹,对公主桥进行重新修复,桥栏上涂上了鲜明的红色,描上了浓郁民族风味的花纹、图案,拱桥上端穿桥而过的“龙”续上了龙头龙尾,栩栩如生,公主桥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在桥面的旁边还增添了一副大型唐卡画——文成公主进藏图,使公主桥又多了一处让人驻足欣赏的美景。整幅唐卡以歌舞、乐器、人物为主,呈现了当时接亲队伍和迎亲队伍的和谐场景。

站在公主桥上,朝西可遥望蓝天下银光闪闪的雪峰,向东可观看郭达山云飞雾绕的奇景,它已成为康定南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康定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和平解放西藏时,解放军就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公主桥进军西藏的,它是藏汉民族团结友谊的历史见证。如今,它虽已苍老,但还是矗立在城南边,日复一日见证着康定的变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

我爱家乡的公主桥。

【篇二:秋游】

今天,晴空万里,白云朵朵。我们班组织了一个秋游活动。要去一个叫石燕湖的地方。

在大巴车上,我们叽叽喳喳,都在分享着自己带的零食,吃的津津有味。

到了石燕湖,我兴奋得都跳起来了呢!

我最喜欢的地方叫做———玻璃桥。走上了玻璃桥,往下一看!哇!那蓝蓝的湖水,无边无际。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净的像一面镜子。它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让桥面增添了更多光彩。

我小心翼翼地踏着,真害怕玻璃桥碎了。万一我们全都掉了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们又来到了外婆桥,这座桥长约50米,宽约1米。

它的名字好古怪呀!为什么叫外婆桥呢?难道是一位外婆建的桥吗?我一直稀里糊涂的。突然,我想起了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外婆就住在这座桥边。晚上小女孩睡不着时,外婆就会给她唱这样一首童谣———“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是个好宝宝”。每当小女孩听着外婆的歌声,很快就会进入甜蜜的梦乡。

难道是为了纪念外婆,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外婆桥吗?它还有一个特点:可以左右摇晃,也有一个缺点:上面有几块木板全掉了。我真想把它修好呀!

时间过的真快呀!老师叫我们集合,准备排着队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石燕湖。这次的秋游活动到此为止了,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篇三:家乡的小桥】

家乡的小桥很坚固,它的四周有树木、花、草。风和日丽的春天,这些树木、花、草就好像给桥戴了一个花环似的,漂亮极了。小桥旁的河岸公园,清晨有勤劳的爷爷在练地书;下午不少老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倾听黄梅戏;傍晚时分,还有人在跳广场舞,热闹极了。

天寒地冻的冬天,桥上和四周的人慢慢变少了,个个都回家取暖,就像回家过年似的桥上的行人和车流都稀少,小桥也就显得格外清静。

这座小桥的桥面下有几个大小不同的洞,这样的设计不但减少了石料,而且涨水时可以从那几个小洞流过,而不至于溢出桥面上来。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桥。

【篇四:心灵深处的那座桥】

从我懂事开始,我就知道去外婆家必定要经过那座桥。

在记忆深处,那座桥是一座普通的水泥桥,整座桥都是由水泥铺砌而成的,那时小河很窄,桥拱也只有一个,像一个月牙儿横跨在小道上。到了夜晚,河旁边的路灯倒映在河中,宛如一条条银蛇在游动,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桥面,在黑暗中桥显得有些突兀,桥墩旁的草丛里蟋蟀、青蛙的叫声接连不断,更添加了一种可怕的气氛。那时候每每晚上回家走过桥,总要把头靠在妈妈怀里,双手紧紧抱着妈妈的腰,不敢抬头看这可怕的情景?

对这座桥最深的记忆是在我八九岁时,那时正值深秋,因为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桥变得破烂不堪,就像民国时穷苦人家的一件布满补丁的衣服,虽然仍是水泥桥,但这里破那里破,桥面坑坑洼洼,骑车过去都要颠好几次,我记得那时候总问妈妈:“妈妈,你说我们经过桥的时候,桥会不会突然断掉,然后我们掉到河里去?”妈妈总回答我说:“不会的,这桥啊,你妈我小时候经常走的,结实得很。”深秋的季节里,桥边的草木都变得枯黄,凛冽的秋风吹过这座桥,感觉摇摇晃晃,特别危险,所以我给这座桥起了一个名字——“危桥”。

没过几个月,政府下了命令,决定要对我们这块区域拆迁,建高楼大厦,理所当然,这桥也是要拆的。刚开始,为了方便我们通行,在危桥的旁边搭了一个吊桥,是由几根麻绳、几块木板组成的,风一吹,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那时候,我走着吊桥觉得比危桥还可怕,特别是河水已被抽干,走时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往下看,黑乎乎一片淤泥,就算是大白天也会让人心生惧意?

现在,去外婆家仍然要走一座桥,只不过这桥已不是危桥,桥面铺着柏油,因为河道挖宽的关系,桥拱成了五个,对称状分布,到了夜晚,没有蟋蟀,青蛙的歌声,桥旁栏杆上装着五光十色的小灯泡,夜晚一闪一闪的,映亮整个桥面,还有路灯的光亮,远远看去,不再可怕,而是一片明亮,而我心头却有几分空虚。不变的是路灯依旧倒映在河里,宛如一条条银蛇在游动,月亮依旧倒映在河里,依旧那么皎洁明亮?

“危桥”,存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心灵深处的那座桥。

【篇五:关于桥的作文】

在园林中,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景物。它在园林中起到供人通行、分隔水面和点缀水景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北京大学也称为燕园,曾经是如诗如画的圆明园的一部分,园中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名曰未名湖。湖旁有五座桥,形态各异,给湖景平添了不一样的情趣。

以博雅塔为起点,朝着花神庙的方向走去,不一会儿就会看到二分桥的身影。二分桥全长8。6米,宽3米;拱高1。35米,拱宽2。1米。因走到此处,需选择道路左右分行,故名。二分桥赶快到了分隔水面的作用,将未名湖分隔成一大一小的水面,具有层次的变化。桥面微微隆起,洁白的桥栏两端的石鼓上,清楚地刻有野草似的花纹。整座桥好似白玉,呈现出一种素雅的美,点缀着未名湖。

再向西走,到了红楼附近,奈何桥便映入眼帘。桥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那座寓意着转世轮回的地府之桥。整座桥的桥基宽,桥身窄。桥面的中部是由一块石板搭在两岸的桥基上形成的,经不起大型运输工具的重量。如此窄的桥身,也许就是防止大型车辆经过而修建的。奈何桥是平面方孔石桥的板式代表。桥栏和桥基刻有祥云,呈现着特有的中式风格。

走到湖心岛,就会看到一座没有栏杆的石桥,这便是回头桥。因为去往岛上的人必定回头折返,故名。回头桥桥长8。7米,桥基处宽6米,桥中心处宽3。5米,桥高1。5米,单拱宽1。1米,共5拱。回头桥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方外门前的一座溪桥,由于外国侵略者的洗劫,原来的桥栏已经丢失,但现在仍能从桥身上找到精致的雕刻,不失为一种残缺的美,就像断臂的维纳斯那样。桥面由4根石梁支撑,石梁上端刻有孔雀花纹,其间流露出一丝西方风韵。整座桥就像是一条有力的纽带,将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与大学联结在一起。

踏步桥在湖心岛的另一端,位于石舫与岛之间的水面上。踏步桥又称汀步,外形为一块长条石。人站在湖心岛上,若要到石舫上漫步一番,就需要迈过水面。年轻力壮的人可能轻而易举,而老年人、女子和儿童往往不能如此,这时踏步桥便派上了用场。人们可以踩着它轻松地到达对面。这块长条石可能原并无用武之地,但是被人们无意中使用,便成为了重要的桥,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之作。

在湖的东北角,有一座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拱桥,名为“湖东桥”。桥拱近似一条抛物线。与颐和园内的玉带桥不同,这座桥只是在一条水沟上方跨过,其旁边也有直通对面的道路,可以说是应景之作。

未名湖的桥,就像几块白玉,镶嵌在明镜的边框上,自成一抹亮丽的风景。

【篇六:桥的作文】

“修桥了!修桥了!”从乡下农忙回来的爷爷高兴地说。原来是老家那条二十来米宽的河面上要修新桥了。

三个月后,我和爸爸一起回到乡下。新桥刚刚竣工,只见平整的水泥桥面足有五米宽,桥的两边立着46根大理石栏杆,就像46名守卫。栏杆中央是两块黑色石碑,上面朱红色的“家乡桥——江苏省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的字迹很是显目。此时,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在桥面上畅通无阻。大桥真的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捷。

可听爸爸说,原先这儿只是一座水泥板桥。桥面只有一米宽,又没有栏杆。遇到刮风、下雪的天气,小时候的他,并不敢过桥了,即使壮起胆子,也只是从狭窄的桥面上爬过去。而令他记忆最为深刻是,六岁那年独自一人走在桥上,一不留神,居然掉到了河里,好在那时爷爷正在河边挑土,急忙将他救上了岸,不过那呛水的滋味是永远记住了。

而爷爷则告诉我,谁曾想过会有水泥板桥,更别提汽车桥了。他小的时候,河面上只有一座晃悠悠的独木桥,桥面只是由两三根不粗不细的木头捆绑而成,甚至连桥桩也是木头的,走在上面脚就像踩着弹簧,一上一下,一蹦一跳,心都快悬到了嗓子眼儿。每次过完桥,他都像捡到了宝贝似的,开心极了。

家乡的桥正悄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

【篇七:快乐暑假】

盼望已久的暑假生活来临了,让我最难忘最快乐的事就是在去川西途中走过的泸定桥。

7月26日那天,我和小犹犹还有他哥哥一家相约去川西稻城亚丁,听爸爸说途中要经过闻名的泸定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出发了。

泸定桥是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必经之地,桥身是由13根铁链组成,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当时被精选出来的22名勇士在没有木板支撑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在铁链上奋勇攀爬,不顾个人安危,最终占领了桥头,为红军大部队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听着爸爸给我讲的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我激情澎湃,也好想去体验一把,这时我身边的小犹犹一直在嘀咕:“我不去,我不去,好可怕啊!”差点儿都要哭了,最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小犹犹终于鼓起勇气,胆战心惊的打算跟我们一起走一走铁索桥。

准备体验过泸定桥的游客好多,我们排了半个多小时才上桥,桥上铺有宽窄不同的木板,由13根铁链相互拉伸着,桥下是汹涌的大渡河。我们竖着排成一字形,爸爸排第一,我自告奋勇排第二,妈妈一路尖叫,紧紧抓住我的肩膀,生怕我把她丢开。从一上桥开始,妈妈跟小犹犹鬼哭狼嚎的叫声响彻了整个桥面,而我却无比兴奋,一点儿也不害怕,走到桥的三分之一,突然,不知是哪个调皮的家伙故意左右摇晃,桥面开始剧烈晃动,我感觉随时要跌落到大河中,两边交叉路过的游客都大叫起来,手都在乱抓,想找依靠,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一下子跌到了爸爸身上,妈妈跟小犹犹更是尖叫得厉害,我的肩膀被妈妈抓得更疼了。关键时刻,幸亏爸爸稳住了,接下来每走一步大家都小心翼翼。这时,我不禁感慨:“我们现在有木板支撑平衡都感觉这么晃,这么害怕,当年红军还是冒着枪林弹雨在铁索上攀爬,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坚强啊!”

我们一路人来回走了两遍,小犹犹吓得魂不附体,大家也体验完了,又踏上了愉快的川西旅途。

【篇八:老桥】

老桥,老桥,真是很老的桥。

父亲说,他念初中的时候,老桥就在那儿,过了桥,离镇上的中学就不远了。

奶奶说,她嫁给爷爷的时候,老桥就在那儿,过了桥,就是做了别家的女儿了。

奶奶的妈妈,当然是说不了了,但老桥还在那儿,它做过孩子们求学的桥,新娘子出嫁的桥,做过许许多多人的桥……

我年幼之时,家里没有车,每次回乡探亲都只能乘小客车。小客车会在离老桥不远的停靠站停下,伯父总会站在桥的那一头等我们。每次我看到伯父,都会开心地扑到他怀里,他也总是像变戏法似的掏出些小玩意儿,拿出些好吃的,悄悄塞到我手心里。

桥下水声潺潺,一群群水鸭在水里扭着屁股游泳。风拂过河面,光影闪烁,谁也看不清是一丛丛水葫芦托起了河面的波光粼粼,还是那金色的波光牵动了水葫芦在水面沉沉浮浮。河两岸的榕树樟树,时不时零零星星地抛洒些枯叶,有的蜷曲着,有的皱缩着,有的遗留了淡淡的绿,有的还带着小小的虫眼,转着圈儿在空中飞。有调皮的落叶飞落在老桥面上,风吹过便在斑驳的老桥面上打个滚儿,发出沙沙声。我手里握着彩色的糖果纸,趴在老桥的石围栏上,桥上桥下,在孩童眼里,总是充满着无穷的趣味。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啦……”我每次都是被长辈们连哄带抱的离开,糖果纸从手中挣脱,晃晃悠悠地打着旋儿,也和枯黄的榕树叶一样,躺在老桥的石头桥面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南方多水多河,从不缺桥,更不缺老桥。老桥有多老,谁也不知道。或许每一座老桥都像这座老桥,一样的风景,一样的斑驳,不一样的是故乡的水,故乡的空气,和站在桥上等你的人。

老桥总有一天会被新桥取代,桥上的人换了再换,总会离开。但是人们心里的老桥,总是在那儿,连接着外面与故乡,承载了游子的乡愁与牵挂。等我们闭上双眼,伸出手仔细回想,老桥就好像突然出现在面前,围栏凹凸不平,桥面斑驳陈旧,而风吹过时还会有沙沙声在耳边回响,爱的人一直站在桥那头,等你。

“该走了,该走了,大伯在那里等我们呢。”

“等会儿,等会儿,那里有水鸭呢……”。

【篇九:共和国的桥】

有一天,我独自回家,路过一座桥时,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落满灰尘的壶,我把它捡起来,擦了擦上面的灰,突然,从壶嘴里冒出一团蓝烟,一个精灵从烟里走了出来,毕恭毕敬地对我说:“主人,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你想要什么?”天哪,竟然是阿拉丁神灯!我连忙开始思考我的愿望,我看了看身边的桥,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爷爷奶奶小时候走过的桥是什么样的呢?带我去看看吧。”

“嘭!”我来到了1949年的一条小河边,河上搭着一座十分破旧的砖桥,它的地面坑坑洼洼,好多处的砖都残缺不全,桥洞和桥墩上长满了青苔,有些墙缝里还长出了杂草。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桥竟然这么破,刚成立的新中国真是百废待兴啊。“神灯,咱们去看看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桥吧。”

“嘭!”眨眼间,我们又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上,一眼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桥头堡和六面鲜艳的红旗,宽敞平坦的桥面笔直地伸向对岸,汽车从我身边驶过,两边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谈笑风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时,桥面底下传来了轰隆轰隆的声音,原来是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南京长江大桥可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呢,果然不同凡响。我看着大桥,不禁吟起了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1949年的砖桥到现在的长江大桥,共和国的变化真大呀,神灯神灯,再带我去看看著名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吧。”

“嘭!”我又出现在港珠澳大桥上了,大桥长得似乎没有尽头,它像一条长龙横卧在零丁洋上,一只只海豚快乐地在海里嬉戏,一辆辆汽车从桥上飞速驶过,一艘艘轮船从桥下缓缓开过……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是个梦啊。

回想着梦中的砖桥、南京长江大桥和港珠澳大桥,我仿佛亲眼见到了70年来共和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也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而感到十分幸福。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建造更加宏伟的桥梁,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十:游记的作文】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镇,它的名字叫西塘。

出发之前,我特意查找了资料,“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这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古镇啊,我顿时对西塘充满了向往。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出发了。盼着盼着,西塘终于到啦!一下车,一幅安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便在眼前展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尤其是那些临河的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即使下雨也可以放心地走遍西塘呢,它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称,叫烟雨长廊。

我们沿着河边的主道慢慢往里走,古镇似乎刚刚苏醒,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游人很少,窄窄的小巷里只有我们三人清晰的脚步声。我忍不住抬头看看,小巷两边是斑驳的墙壁,笔直地站立着。再一低头,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这时候,清晨明媚的阳光已经照射到小路上,古老的西塘仿佛重新焕发出光彩。

当然,西塘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各式各样的桥。西塘的桥太多了。环秀桥、狮子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等等。这里的桥大多是小而窄,安静地栖在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桥,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的石板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平整。爸爸说,走在这样的桥面上,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无声地对话。从卧龙桥上远望,几乎能看到大半个西塘古镇,桥下的河水则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美丽的西塘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幅画,一幅宁静平和的水墨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