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康定,是一座不大的城市。有一条由南向东穿城而过的折多河,这条河河水湍急,汹涌咆哮,在夏天涨水季节,就能听见河里的石头被水凶猛冲击的撞击声。康定是个多桥的城市,在这条折多河上竟有八座桥:驷马桥、公主桥、将军桥、彩虹桥、中桥、下桥、向阳桥、三叉桥。这八座桥像纽带,把东、西两条大街连接起来,妆点着城市的环境,方便着人们的生活。这众多桥中,最有名气的就要数跑马山下折多河畔城南的那座公主桥了。
公主桥传说是为增进藏汉的友谊,唐朝文成公主与西藏松赞干布联姻而建。公主桥经历了历史的风雨,至今还完好无损地横跨在折多河上。
公主桥是一座石拱桥,整桥用石头堆砌起来,全长约20米长,宽约5米,因为那时的康定汽车很少,大多用马车,桥面用不了那么宽。这座桥因修建的年代久远,长年累月经风雨剥蚀,已不能再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只能当作人们平时散步及小憩之地。当地政府也为保护这座历史古迹,对公主桥进行重新修复,桥栏上涂上了鲜明的红色,描上了浓郁民族风味的花纹、图案,拱桥上端穿桥而过的“龙”续上了龙头龙尾,栩栩如生,公主桥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在桥面的旁边还增添了一副大型唐卡画——文成公主进藏图,使公主桥又多了一处让人驻足欣赏的美景。整幅唐卡以歌舞、乐器、人物为主,呈现了当时接亲队伍和迎亲队伍的和谐场景。
站在公主桥上,朝西可遥望蓝天下银光闪闪的雪峰,向东可观看郭达山云飞雾绕的奇景,它已成为康定南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康定是川藏公路的咽喉,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和平解放西藏时,解放军就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公主桥进军西藏的,它是藏汉民族团结友谊的历史见证。如今,它虽已苍老,但还是矗立在城南边,日复一日见证着康定的变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
我爱家乡的公主桥。
【篇二:文成游记】
暑假里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乘坐旅游大巴车去文成玩,一起去的还有爸爸的同事和许多小朋友我们一边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一边吃着零食,快乐地向文成前进!
车子在弯弯的山路上开着,来到了一个山谷,这就是玩漂流的地方了。
那里有一个小水库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我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穿上救生衣戴上头盔抬下小皮艇,就开始玩漂流了!小皮艇被水从很高的地方冲下来的时候,我很害怕!小皮艇经过弯弯曲曲的小溪的时候,凉凉的溪水都溅到我的身上!最后到达了水流平静的水面,因为一路上小皮艇里面积了很多水,我觉得水冰凉冰凉的非常凉快!
玩好了刺激的漂流之后,妈妈帮我换了衣服,大家继续坐车,又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最后到达了一个叫迷途的地方。
我们一家人住进了一个像巨大的鸡蛋一样的房子,叫做蛋蛋居。蛋蛋居的外面和屋顶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蛋蛋居里面有一张大大的床,连马桶都像一个鸡蛋!墙上画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我们住的蛋蛋居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蛋蛋居的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游泳池,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换上泳衣,就去游泳池里游泳了,里面还有很多大人和小孩在水里游泳,我玩得很开心!这一天,我玩得又开心又累,晚上,我在蛋蛋居里睡得很香很香……
第二天早上,大家去吃了美味的早餐,一起去拍了集体照,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又美丽又好玩的地方。
【篇三:我不再因告别而悲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告别不是悲伤,我不再因告别而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中逝去,她分明听见家乡的燕子呢喃,亲戚呼喊,但她拭干眼泪,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告别曾经属于她的一切,去塞外播下和平之种,她的韶华在满目的黄沙中消逝,她的美貌在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回眸,是告别的坚毅,是凤冠霞披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见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的失败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装,站在城门下,身旁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是断垣残壁。透过层层送别人人影,他没有悲伤,那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受尽凌辱,但不忘卧薪尝胆。告别总是延续着未来的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飞。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他早已无所留念。站在江边,看见百姓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咏吟。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一跃,他被江水吞去。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去拥抱蓝天;落中告别树枝,去孕育希望;风帆告别海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我不再因告别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