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星空下的遐想】
你看,那洁白无暇的羽毛,那扑扇着的翅膀,它坚定不移地飞翔在我国的上空。下一个,它将飞向哪个国家呢?
低头间,瞥见自己曾经一时兴起写得一首诗《天台,远方,美好》:捎上望远镜/登上久违的天台/如果/照相机能将远方的风景收录下来/那一定是一组不错的图片/远方的楼/远方的云/远方的天/那么美/假如说/远方的地盘与我们毫不相干/那么/作为地球上的小小生灵/我们是否也有权享有那一份美丽?当时在天台上,透过望远镜找到了远方或许不属于我的美丽,想要收录,却根本抓不到风景的一角;现在再品味此诗,虽十分粗拙,却如此温馨,倒别有一番独道深意。
白鸽不停飞呀飞,飞过千山万水,跨越四季轮回,从上几个世纪一直到这个世纪,不停地飞……
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着弱小国家,殖民主义国家剥削着手无寸铁的平民,万恶的三角贸易,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白鸽呻吟着,绝望着,它去阻止——却被枪林弹雨逼倒在地。白鸽,它放弃了它的使命吗——退回到它的王国,无奈地静静养伤——可它从未放弃,它计划着,憧憬着,为世界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白鸽用嘴理顺它的羽毛,它将它的希望寄托于人类的身上。它想:如果全世界的女生手拉手,可以围绕整个海洋,如果全世界的男生潜入水中,一定会在海上搭一座坚实的桥;如果世界少一些歧视,黑种人就能和白种人相亲相爱;如果世界多点爱,仁慈与包容,人类同自然也能和谐共处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小手牵大手”活动的举办,白鸽离梦想越来越近。
白鸽激动呢,它飞翔时手舞足蹈,却乐极生悲,不小心折了翅膀……
“妈妈,别走!”孩子抹了一把眼泪恳求道,“咱家穷,家庭条件不如人家,妈妈出去打工,也是为了你啊!记住,如今惟有知识,才能走出大山呀!”就这样,又一留守儿童形成。“你好,先生,请你看一下我们这款……”“去去去……不用,不用……”黑人推销员连话都没说完,白人顾客一脸嫌弃地回绝了他。哎!白鸽长叹一声,为自己的使命深深担忧。不,我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和谐!
世界彼岸有一只白鸽,它是世间最傻最傻的白鸽,它总是整日整夜不停地飞。在耀眼的星空下,它陷入了沉思:嗯,还要多久,我能停下来歇息呢?
【篇二:阅读曾让我感动】
阅读带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变得智慧,可有一种阅读让我感动,那是……
两个月前,一向健康的外婆病倒了,还病得不轻,不久便住进了医院。从此父亲母亲又多了一份负担,两个人在单位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很是辛苦。由于工作的繁忙,他们能陪伴外婆的时间不多,而我每天要去上学,早出晚归。孤单占据了外婆的内心,渐渐地外婆变得寡言少语、性情烦躁。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外婆,顺便把药送过去。走在医院的长廊上,有些昏暗,月光无力地洒在墙上,有些惨白。走廊上只有我的脚步声,外婆应该睡了吧,这样想着,我不由得放轻了脚步。咦,外婆的病房怎么还亮着?我加快脚步走到门前,听见一个柔和的女声正在读书。她的声音似水,温柔,清澈,令人心旷神怡。谁会在这儿读书啊,轻轻推开门,看见母亲坐在外婆婆的身边,床头柜上有一盏灯,灯光似水波漾开,映在外婆的脸上,外婆居然是笑着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一位认真地读,一位静静地听,她们的影子融在一起,这个画面好温馨。
两个星期以来,母亲每天坚持在外婆临睡前为她阅读,因此每天早上我总看见母亲在打哈欠,“妈,累的话就别每天晚上读书了。您都忙了一天了,歇一歇吧。”我心疼地说。母亲的眼眶有些泛红:“我小时候一生病,你外婆总会给我阅读。现在外婆老了、病了,我也要为她阅读,现在轮到我来呵护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可不想在那个时候后悔。”呀,原来这就是母亲每晚都为外婆阅读是原因!
是啊,母亲的阅读已不是那么简单普通,这种阅读没有深刻的道理,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独道的见解,只有母亲对外婆的爱和回报。正如母亲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错过了,可能再也不会出现;有些事结束了,可能再也不会开始;有些人走了,可能就再也不会见面。有些心意没有及时表达,可能再也送不出去了。现在的母亲就是通过阅读来感恩外婆。想到这里,我心中为之一热,泪水溢满眼眶。
阅读,不一定是为了开拓眼界;不一定是为了增长知识;不一定是为了陶冶情操。它可以是对母亲的感恩和爱,可以是为了传达爱的一种媒介,可以是打动人心的一种行为。长大后,我亦要为我的母亲阅读。
【篇三:生命的感悟】
什么是生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关于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道见解,母亲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生命让我们在世上生存,并给予我们每个阶段独特的任务。
每个人都在儿时被哺育,幼时上学,青年时有了自己的想法,成年后工作、养家,老了被赡养。
人的一生大概就是做这些事,上学、上班、学习、赚钱、养家、繁衍后代。但却有人追求理想、有人追求知识和爱情等,一旦追求这些与常人不同的事物,他们便活出了自己的风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自己”,没事儿的时候都可以和它沟通沟通、谈论谈论。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个目标、信念,这些目标或信念或许就会成为一个人心中的最后一个稻草,在必要时会帮你一把。所以我们要牢牢抓紧,因为一旦失掉就很可能会再也找不回来了。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到:“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你品,你细品,这人生漫漫,会遇到很多人。有的只会是你生命的一个过客,有的则足以让你铭记一生。无论如何,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都值得被珍惜,不是吗?
【篇四:过桥米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品尝了云南的风味小吃——过桥米线。它使我回味无穷,至今难忘!
关于过桥米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古代有位秀才,在一座岛上勤奋苦读,他的妻子为他送去的饭菜不保温而头疼。后来,她发现鸡汤上的那层油汤可以保温,放入米线后味道更佳,因为妻子每天要过桥去送米线,故取名为“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的色相很好。只见白花花的米线浸在黄色的鸡汤中,几颗鹌鹑蛋挺着大肚皮躺在米线当中,一条条晶莹剔透的豆芽儿伴着褐色的鸭肝和淡淡的绿色的榨菜散落其间,形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光是看着就已经令人垂涎三尺了。
过桥米线不光色相好,它的口味更是美味独道。每根米线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吃着米线时,总爱先找到它的“头”,只听“嘘”的一声,米线就被我吸到嘴里,真是滑爽啊!吃鹌鹑蛋、肉片、鸭肠时,沾点汤,细细咀嚼,闭上眼睛,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在这时,喝上一大口肉汤,令人回味无穷。这使我想起一首诗:“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过桥米线,我最爱的一道风味小吃,百吃不厌。心动不如行动,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去品尝一下:“过桥米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