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奇妙的课桌】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下子飞跃到了2037年。这时的我,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了一位全世界知名发明家。我和机器人“无比”已发明了几项国际专利产品,眼下又发明了一种奇妙的学生课桌。
这种课桌全是玻璃做的,抽屉里的左边有一个红色按钮,右边有一个绿色按钮;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只要按一下右边绿色按钮,桌子就会透出阵阵凉意,人伏在上面比坐在空调房里还凉快;寒泠的冬天,只要按一下左边红色按钮,桌面就会变得暖和起来,手也不会冻僵了。
如果你读书写字时姿势不正确,课桌便会自动提醒你纠正:眼睛离书本太近了;请你把笔拿高一点……东西掉在地上,它会替你捡起来;注意力不集中,它会及时向你指出;情绪不好,它会帮你调节;就连放学时,它也会提醒你不要忘记拿回家作业。
有人一定会问,这种桌子好是好,可万一被压碎了怎么办?这你就不用担心啦。告诉你吧,它是用高科技塑料做的,至少能承受20吨以上的重荷。
当然,我还是遗憾地告诉你,这种课桌惟一的“缺点”就是:上课时,你的每一个小动作都会被老师看得一清二楚。因为它是透明的。
【篇二:人物描写】
今天和妈妈一起回到了姥爷家。姥爷一如既往地蹲坐在石阶上等我们。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那个台阶似乎早已是他的专属。他坐在上面,黝黑宽阔的手里稳稳地夹着一支烟。也许是长期在农田里干活的原因,他的脸同手一样晒得干黑,而短短的花白的头发却一根根挺立着,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那一对深深嵌在眼眶中的眼睛显得异常尖利明亮,仿佛早已知晓一切,透露出智慧的光芒。
他平常十分沉默寡言,但他并不是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他的肚子里装着太多古老的知识。若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那就一定是一篇高谈阔论了。他从三国,水浒,讲到毛泽东,蒋介石,都是一些我从未听过的奇异观点。他说话十分跳脱,那些话就像迫不及待似的从嘴里往外送。就像他本人不顾一切的性格一样。
【篇三:他离我那么近】
每次想到爸爸,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离我很远很远,远到我看不见他。
不得不说,我一年也和爸爸一起待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我们的关系总是不大好——冷冷的、淡淡的。
不得不说,在我遭遇了那次重大的挫折之后,我就愈发变得冷漠,于是我们彼此又远离了一些。
不得不说,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个没有良心的人,陌生人随意一助,我便能感动数日;爸爸养家数年,我却习以为常。
不得不说,我是冷漠的,是有些孤芳自赏的。当别人津津乐道一个话题时,我却沉溺于我的世界中;当别人抱怨老师与父母要求太高时,我却说:“非也非也,焉知爱之深,责之切;”当别人对我的性格和思想迷惑时,我却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可是对于他,我真的记不起什么。
一次我坐在树下想。
我能想到的,只是他长时间的不在家的疏远感,以至于上学时,我和他仅仅只有周五和周一才能见两面。把我送到目的地后,我到了,他走了。
我能想到的,只是他的坏脾气。等我把东西吃完,随手把袋子扔在桌子上时,他看见了便过来批评我,用手指指这儿指指那儿,颇有些怒发冲冠的意思。我不耐烦了:“又不用你收拾,你激动啥?”然后把垃圾狠狠的塞进垃圾桶里,横他一眼,父子不欢而散。
我能想到的,只是他的懒惰和严厉。我在写作业时,他说陪着我写作业,却在沙发上呼呼睡觉;我忙了一天,想出去玩的时候,他却面无表情的说:“作业写完了?没写完回去继续写。”“当我拿了96分,高兴地向他说时,他却盯着着我说:“那四分呢?”
对他不满的情绪,我只敢在心里憋屈着、忍耐着、积攒着,却从不敢爆发出来。
那他……究竟为我做过什么呢?我有些迷惑了,于是抬头望着那漆黑的天空,像极了他那漆黑的眼珠。
忽然,一瞬间,我想明白。
其实很简单。
他很少陪我,是因为家庭的重荷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必须撑起这个家;在沙发上睡觉,是因为白天,他工作太累太累了;对我生活和学习上要求严格,是恨铁不成钢……
想通了这些,我感觉自己的心情豁然开朗。
原来,他距离我那么近,很近很近……
【篇四:网络之外,心之归宿】
计算机的诞生,似乎将世界上的一切地点都安置在了一张可以无限延伸的网格之上,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张网格的持有者。毋庸置疑,网络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保持一份清醒,懂得及时从虚拟世界抽身而出,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诚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被信息的洪流裹挟着盲目的向前赶路,全然忘记了追逐人类起源最初的谜团和终极的哲学命题。我们是谁?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相反,人们往往热衷于时时刻刻关注网络八卦的风吹草动,一旦有任何风波迭起,他们总会毫不犹豫的站好队,纵然对真实情况一知半解,对是非黑白心存摇摆,他们也能自以为是的高举正义的旗帜,义正言辞的指责,甚至恶意攻击那本有可能是无辜的受害者,这种缺乏理性思考的行为直接导致他们成为舆论的推动者,谣言的散播者。网络的便捷性不仅使人们日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使得他们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一步一步的丢弃思考的本能,迈向无知的泥沼。当肤浅成为流行,深刻的思想在书页里无人问津,那么,这将是一个也许富有但平庸的社会。
因而,我们需要跳脱出舒适区,在书籍中寻得先贤圣人智慧的结晶,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中具有清醒人格的知识分子。一如赫尔曼黑塞所言“我认为生命是一连串生生不息的思索,了解,觉察,抉择,创造于精进的循环过程”他知道,热闹的时候,我们的感官常被外物所牵引,我们的思绪常被他人所左右,只有当一切都重归宁静,当内心的喧嚣浮躁都被一份虔诚的求知之心所抚平时,我们才能洞察生命的狭隘,挣脱集体价值观的束缚,甚至卸下世俗的重荷,成为真正的智者。
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让人羞愧的事,时刻保持清醒吧。毕竟网络之外,才是心之归宿。
【篇五:让心灵在书中憩息】
一个破旧的窗台,一轮已经半落的太阳,一卷书,一方天地,一颗心的憩息。
有时,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捧香茗一杯,与春光为伴,随意拿出闲书一册,毫无目的。可以同陶渊明一起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与王维一起欣赏边塞那壮观绮丽之景,与司汤达一起去感受这人生的起伏。这时,方可放下名与利。让这世间的一切都回归其本质,保留那一份纯真与闲适,让心灵安宁一些,不再去管那世俗的污浊,让心灵在书中净化。
每逢夜幕降临时,邻桌而坐,捡几粒瓜子,与灯光为友,任何一卷,启开世间情怀。此时,便可御去一天的重荷,舒展开职场中的尔虞我诈,舒展开已经笑僵了的脸庞,迫不及待地步入那心中挚爱的半亩方塘,如醉地欣赏那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书是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是朝圣者生生世世的不悔追求!
黎明时分,凭栏而立,用书入怀,轻声吟诵,品味其神韵。或许,心灵就在那诗意的浪漫中留恋,在书中的墨迹中小憩。合上书,你定会感到唇齿间的清香,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与宁静,让那烦恼与忧愁掠过眉梢。
有时,打开一本精致的书,你会发现,那云,那山,那湖,尽收眼底;那雨,那水,那墨香时时滋润心田,感觉这般美好。
愿你,常常置于一方有书的天地,让心灵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