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锅相关作文

【篇一:翻车的那一刻】

早上起的晚没有吃饱,中午不到12点,就开始了饿的想呕吐。家里还有三个小朋友,关键时刻还是得自己来。

我熟练的从冰箱里取出两个西红柿,开了一小锅水。拿个小漏勺,小心翼翼的把西红柿放进开水里烫。被溅起的开水烫到恐惧感,早已支配着我。

冰箱里的鸡蛋凉凉的,给燥热的厨房降了不少温。打好的鸡蛋,西红柿早已烫的皮都翻了起来。我快速的一揭,又一切。一个放到锅里煮,另一个拿来凉拌,确实是个好想法!

“西红柿拌好了,谁要吃?”那三位早已饿的不行,像饿虎扑食一般挤过来。哼哼,早饭吃不饱,家里的零食早就吃完了,就猜到你们会这样。

西红柿汤煮好,我又怕味儿不行,又放了一包方便面的酱料。没办法,还是经验不足啊。我揪起一把挂面就往里放,“这么多够不够?”“这么多少不少?”说到底来还是经验不足,我犹豫半天,还是放回去了点。

加盐,加醋,加生抽,加老抽,加味精,鸡精……我把厨房里有的配料几乎都放了一遍,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就是犹犹豫豫的。但是手底下的锅可不给你留情面啊,那热气往上熏的叫一个痛。

我又翻了翻冰箱,拿出一袋昨天吃火锅剩下的小丸子。“再不好吃就靠这个补救一下好了,这样也不至于没人吃。”

第一锅出,先给几个饿坏了的盛了几碗,却没了我的份儿,我只好再借着那点儿汤再煮了。

但一个巨大的问题向我扑来——汤不够了。可我只顾着快点煮熟去吃,哪还顾着这点问题?却不知,这将是我翻车的第一步。

加热了汤,我放了一把觉得够自己吃的面,便到外面等待了,厨房比户外还热,谁想在那里待?

即使在等待的过程里,我也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我觉得时间够了,才突然闻到一股糊味儿。

“完了,要翻车了!”我搅了搅锅底——果不其然,我底沾满了面条,像用502粘上的似的,硬邦邦的。那两根纤细的筷子怎么抵挡过呢?先把上层那点还没糊锅上的捞出来,我拿了把铁勺用力地扣了扣。粘在勺子上的是黑乎乎的,让人难以下嘴,光是看着就食欲全无。

不仅如此,那堆被“救”出来的,也有几根面条“合体”了。一口咬下去,简直是一块还没煮熟的面疙瘩!我还能怎么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经验不足。自己做的饭,含着泪也得吃了!

看来,做饭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篇二:我是小小厨师长】

今天我的妈妈又出去工作了,我的第六感告诉我妈妈今天会很累。我的脑子闪过一个主意—做饭。

回想起我上次失败的饭,我这就总结出经验:材料一定要准备好,这样就不会有糊锅的危险了。我把今天的晚餐定为土豆丝、金针菇汤。

首先,我先拿了两个土豆和一把金针菇,然后,我就给两个“胖”土豆洗了洗澡,然后我用削皮刀把它们的“衣服”脱了下来。再用刀把两个土豆分别砍下二分之一。“先成片,再成丝嘛!”我这样想。不料,切成片时我的中指被刀狠狠地割了一下。“啊!怎么又伤着自己了!”我无奈地说了一句。把土豆收拾干净后,我又把“魔爪”伸向了金针菇。跟土豆一样,我又把金针菇放水里洗了洗,然后小心翼翼的把他它们切成段。然后打了两个鸡蛋,好啦!准备工作完成!

我把水倒在锅里,盖上盖,又把油倒进另一个锅里。油在高温之下立马热了,我立刻放上了姜、葱还有胡椒种爆锅。然后把土豆丝放里面,再加盐。然后倒上水,盖盖。与此同时水也开了,我放上金针菇,在第二次开始,我又把鸡蛋倒里面。放上盐,然后,出过喽!

正巧,妈妈回家了。看到这一幕,妈妈说她很感动。然后我们开始吃晚饭了,我为我自己感到骄傲!

【篇三:成功的作文】

生命中有许许多多的尝试,在这尝试当中也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经验的积累。

记得有一次,我第一次尝试煮粥。我选择的是玉米碴粥。因为玉米碴比较容易熟,就不需要先用水进行冲泡了。首先烧开锅里面的水,水开了以后稍微关小一点火,接下来把玉米碴倒进去,这个里面水和玉米碴的比例不需要太大,因为煮的过程中不会吸收很多水。第一次,我放的水稍微多了一些,结果里面的米汤就有些多了。

根据菜谱的说明,在煮的过程中,要用勺子稍微翻动一下,否则就容易糊锅。如果是用高压锅,这个过程就会简单很多了,但是高压锅的操作又相对比普通的锅难一些。所以我就选择了用砂锅熬粥,没有用高压锅。

在加入了玉米糁之后,应该持续小火煮20分钟,如果时间太短,那么相对就会比较硬,不利于消化,而且粥的粘稠度也会下降,口感没有那么好。

我耐心等待着出锅。白白的雾气,在厨房里弥漫开来。熬粥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如果太过急躁,米粒和水便不能形成完美的`交融。中途我还加入了一些牛奶。奶香味和玉米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在耐心的等待过后,粥煮好了。我将粥倒入瓷碗里面,等到温度渐渐变得温热,而不是滚烫的时候,拿起勺子品尝。淡淡的奶香味和浓郁的玉米香味,在舌尖上舞蹈。尽管没有饭店里面吃到的那么好吃,这也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篇四:最帅小厨师】

他是位小学生。

圆墩墩的呈小麦色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那双小眼睛在眼镜下显得更加细长。圆形的口罩遮住了大半边脸,口罩的边缘脸上的肉被微微的勒起。这样一个长相平平的男孩,在疫情期间竟然成为千万人争赞的对象。

他就是最帅小厨师王宁涛。

疫情肆虐,医护人员用自己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抢人,那一张张被勒伤的脸,深深震动了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年。“他突然说要跟我学做饭…”王宁涛的妈妈对卡点的人说。大家都笑了,认为这只是一个孩子的三分钟热血。

可一根筋的他,毫无烹饪基础的他,这回却把三分钟延长到了两个月后的卡点撤走。

春节后的早晨还比较冷。但天刚蒙蒙亮,王宁涛就向面盆发出了挑战:多少米粉,倒多少水,理论上已清楚,实践的路还任重道远。撸起袖子,先用手把米粉和水搅成絮状,接下来再揉。这个过程他已重复多次,耸起肩用手掌下部按住面。“要边按边揉”,他笑嘻嘻地解释,小细眼在蒙上一层雾气的镜片后面,熠熠生辉。面对卡点人们的询问,他滔滔不绝地传授着揉面经,也毫不避讳自己的自豪,“肯定比上课累,但我喜欢!”

最帅小厨师对他来说当之无愧。汤圆、炒菜、煲汤…样样做的。打鸡蛋时那潇洒的单手操作,征服了一众吃瓜网友。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有条不紊,这期间油烫、糊锅、溢出,甚至切菜时笨手笨脚…王宁涛自己是刻骨铭心的,网友们当然是看不到的。但卡点的叔叔阿姨们即使吃的是一盆糊糊,依然会赞:“糊糊好啊,我可是好多年都没吃了!”王宁涛从沮丧中抬起惊喜的眼。11岁的他长大了,懂事了,更努力了。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温暖,尤其是这种特殊时期。

穿上羽绒服,戴上口罩,一只手抱保温桶,另一只手提着一袋纸杯或餐具,走进卡点。这是疫情期间王宁涛的日常。无论风多么凛冽,王宁涛都会护住怀中的保温桶,穿街过巷,用一颗赤子之心,驱走卡点人员的身心疲劳。每个见到他的人都会眉开眼笑,逗他几句,在紧张的抗疫时刻,获得一丝放松、一丝慰籍。

看到王宁涛的视频,我很感动。疫情虽然把人们隔离在家中,但并未隔离相互关爱的心。疫情让王宁涛一夜长大,明白了肩头的责任,成为冬天里一束温暖的光,照彻夜的迷茫,直指未来。我辈中学生,除了惭愧,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