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当碎片化的生活遇上我们】
如今是信息科技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碎片化”。
“碎片化”是什么?我现在都没有弄清。有人说所谓“碎片化”,原意是将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碎块;有人说“碎片化”是我们做事时会在某个不经意间被打断,让我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做另一件事情。或许,我们的生活就是被诸多的此类的方法“碎片化”的。
“碎片化的生活”到底好吗?我们有时认为,“碎片化”的生活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受困于当今发达的电子科技产品。可你想过吗?我们在抱怨的同时也在打“王者荣耀”,也在看网络小说,也在微信上聊得昏天黑地。我们在分不清碎片化的生活的利于弊的同时还在继续打碎生活。
对我来说,碎片化的生活也不一定百无是处,它和我们原来的生活一样,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态度。无论怎么样,只要自己能专注坚持,一样可以生活的有意义、有价值。就如那首《题西林壁》中所述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如果你以旁观者的态度看问题,或许能看清很多东西。
可是,当“碎片化的生活”真正遇上我们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如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一样,只要好好利用生活中那些被我们“碎片化”的时间,你也能做出一些“伟大”的事情来。
我自认为我算是个利用时间的小能手,就拿阅读来说,我一有时间,就会捧本书来读,诸如《读者》、《青年文摘》、各国名著之类的书籍我都喜欢读。我随时随地都能拿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在书中畅游。在家里,书桌上、客厅里、卧室里、床头上……随处都能找到书。我的阅读量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升的。
我想,但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或者生活时,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也会被我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篇二:改写《题西林壁》】
苏轼今天正好闲着,准备去看看远近闻名又壮美的庐山。
苏轼一赶到庐山,就被它的雄奇壮观给吸引住了。这里景色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啊!橫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各不相同。
苏轼不由的问道:“为什么我只能看到一部分呢?为什么我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他又不由的感叹道:“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
啊!真是
橫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想要全面了解,就得站在客观角度看待问题。
【篇三:以密码为题的记叙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前的我,总是对它不以为然,而经过了我的“离奇”经历,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一次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几何题。下课铃响了,可全班都没有动一下,细听,笔尖发出“沙沙”的响声,想来,都是在做题吧!我苦笑了一下。
这次的几何题,与往常不一样。极少的未知数,极复杂的数量关系,让刚刚有些信心的我又感到措手不及。我顺着自己残破的思路,一个劲地往下钻。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连极喜欢数学的同桌也愁眉苦脸,抬头环顾四周,不少的人眉头紧皱,不时用铅笔在图上小心翼翼地标出少的可怜的已知条件。
上课铃打响了,这节课是自习。我拿出作业,却总也静不下来。那道题是那么勾人胃口,它就像一把无形的锁,紧紧地扣在心上,找不到密码。我烦躁地拿出一本《古代诗选》要理清思绪。
翻开书,浓重的墨香扑面而来,是那样沁人心脾。仔细地翻阅,在心中轻轻吟诵。忽然,我看见了苏轼的一首《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呀!这道题做不出,不就是因为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路吗?为什么不换一种思路呢?说干就干。我重新画上图,仔细阅读已知条件,终于利用了“方程”解出了这道题。
我在心底高喊着——“我做到了!”书的真正含义不就是解开这道题的密码吗!在这一瞬间,我领悟到了书的真谛!
当我们思考一道难题时,要从多角度思考。也许,当你“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时候,换种方式,就会“蓦然回首”,那解开难题的“密码”,就会在离你不远的“灯火阑珊处”。
【篇四:学古诗的故事】
我爱读古诗,走进诗的大门我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读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萦绕耳畔;“谁言寸草心,报的三寸晖”朗朗上口……我只觉得这些诗念起来好听,并不知这些诗其中的道理,觉得古诗没什么特别,就和普通的诗歌一样,就是写的比较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到有一天我才明白,原来诗中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
那天,我放学回到家,一打开门就看见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便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今天又学了一首诗,是李白写的《题西林壁》,我觉得《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写得很好。”“那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妈妈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问。“意思?”我疑惑不解地问,“不就一首诗吗?还有意思?”“当然啦,像你小时候读的那首《静夜思》,就向我们诉说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情景。”“哦?”我想了想,“那我以前读的《游子吟》呢?”“这首诗把人间的母子深情描写的非常感人。”“那今天的《题西林壁》呢?”妈妈摸摸我的头,笑而不答。我不服气,又拿出书一遍一遍地读着,忽然我眼前一亮,蹦跳着告诉妈妈:“这首诗告诉了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哲理!”妈妈会心一笑。
从此,我读古诗的时候,都想着去理解这些诗的意思,知道了《望庐山瀑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壮观的景象;《悯农》告诉了我们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篇五:全面看问题】
世界上,没有东西只有优点,也没有东西只有缺点,如果人只看到玫瑰的美,而看不到它下面的刺,伸手去触碰它的时候,很可能被刺。
如果既能看到它的美丽,又看到它的刺,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谁都明白,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可是,有很多人却只看到这些暗的地方。其实,只要抬头,就会看见明亮的的地方。这些事情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一位身患癌症的女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一度沉沦,丢弃自己的梦想,整天闷闷不乐,天天呆在家里,变得郁郁寡欢,呆滞的盯着窗外。在她心里觉得生活只剩一片灰色,没有什么乐趣可言。终有一天,她看到了窗外射进来的几缕和煦的阳光,她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她终于愿意去外面的世界,走出自己画的圈。她找到了希望,也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开始与病魔抗争,她坚信,她可以,最终,她的病奇迹般的好了。就是几缕阳光,救了她,她不再恐惧病魔,她终于敢站起来了。其实,阳光就在她的头顶,一直在她的头顶,只是她不抬头看,她只看见了病魔。不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应该只盯着那些坏的,而应该看见那些好的方面,这样才会有勇气和动力,解决困难,才会冲出困难。
有时,危机会激发你的勇气,所以,要常常能看到好的方面,这样才会看到向前走的希望,如果那个女人依然天天呆在家里,一直处于恐惧中,或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就像宋代的大诗人苏轼《题西林壁》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只看到一面,也许就会失去其他的美景了。看事情同样如此,看得越全面,想到的解决方案才会更加周到。
现在的我们,或许缺的就是全面看问题吧,如果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是不是会更容易解决困难呢。
【篇六:题西林壁】
有一年秋天,我和我的好诗友朱熹受朋友王安石的邀请来到了他的家庐山去玩。一路上,看着庐山的美景,我在想: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王安石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说:“你马上就会知道了。”
到了庐山,我一下车就被庐山的美景震撼了:庐山不论是远看还是近看,都非常美丽。远看,犹如仙境一般: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整个山被云雾缭绕,好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美极了。近看,给人留下画一般的美感,瀑布雄伟壮观,花儿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穿梭于其中。于是,我忍不住作诗的欲望,便在西林寺的墙壁上,把笔一挥,半首诗就在上面展现了出来:横看成岭侧成风,远近高低各不同。王安石和朱熹看了,连忙夸到:“好手笔,好手笔。”
欣赏完庐山美景,我们到山上的一家土菜馆吃饭,那里的饭菜真好吃呀,有虾、红烧肉、石鱼煎蛋等。吃完饭,我提出想到山顶去玩,他们欣然答应了,到了山顶,我往下看,山下那些高高大大的房子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小小练习本,行走的路人就像一个个的小蚂蚁,不值一提。虽然我站在山顶上,但还是看不到庐山你的全貌,想到这里,我连忙跑回了西林寺,在墙上又写下了下半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完庐山,朱熹看了看太阳说:“太阳快下山了,我们回去吧。”我们相互告别,就各自东奔西走回自己的家了。
【篇七:国学经典伴成长】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就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有人会疑问了,什么是国学?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如: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国学。但是准确点讲是《论语》《孟子》等。
大家还记得小时嘴里碎碎念叨的“人之初,性本善……”吗?这就是国学。国学不一定说就是看书,其实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都是这样的,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我有一个坏毛病,如果考试考好了一次的话,第二次就不行了。那是为什么呢?想想一句话就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出自于国学里的。国学还可以告诉我们做人的品质。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还有人说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还有人说国学太深奥,根本读不懂,我只能说一句,你错了!因为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并不是在心里默默的读一遍,而是要反反复复的读上一遍又一遍。你才能真正理解含义。
国学中还有几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确实是这样。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什么不顾,所以我们要替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捣乱,主动分担家务。还有古诗所表达的意思。“不是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这也告诉了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就不同。这再次印证了国学经典伴成长。
国学使人进步,国学使人明智,国学使人高尚。让我们不辜负老师,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学习国学让我们更加高尚。
【篇八:我想去学校上学】
新型冠状病毒越来强,潜伏期的数据在不断变化,症状各异,有的患者竟然不发热,但也是病毒携带者,具有病毒传播性,这下就可怕了,连病人都不知道自己生病了,但是不知不觉病毒已经传染给下一个人,下下一个人………我觉得病毒是不是在不断的变异啊?并且潜伏期由14天,延长到了24天,虽然致死率与sars相比低一点,但是患病人数却多了很多,我觉得这个病毒强过SARS,SARS只有发热了才会人与人传染,虽然死亡率高,但传播率低。我恐慌了,我感觉我想要的自由,不能马上就能得到了。我天天宅在家里快要被关疯了。但为了自己与别人的健康,这个春节我还是一次都没有出过家门。
现在我们不得不在家里线上上课。线上上过课了,我觉得没有在学校里老师教的好,我现在做梦都在想:假如钟南山院士宣布全国解禁了!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归学校,因为在学校里,老师会讲的更具体,更完整。比如在学校里,我们上语文课,顾老师教古诗词的时候,会叫几个同学上讲台给我们做动作,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古诗的意思,记得学古诗《题西林壁》,老师就找了几个高低胖瘦不同的同学上讲台站一排,让同学们横看,侧看,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子,再让高低不同的同学站成一排,让我们形象地明白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样子,最后让一位同学蹲在中间其他同学把他围着,让我们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那时,我好像自己真的身处庐山了。
我迫切想回到学校,听老师们上课,我好想念我的班同学,想念与他们在操场上自由的奔跑的快乐,我还想念同学们每一张开心的笑脸。
我希望科学家们快快研发新冠病毒的解毒剂,或者是特效药,疫苗,尽快搞定新冠病毒,让我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早日重返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