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好学的他】
我们班有个同学,人称“黄鼠狼”,他非常好学,无论是学语文还是奥数,都很出色。
在一节奥数课上,他突然“智力大爆发”,做出了很多难题,还在同学们的面前讲解了这些题目,博得了大家的掌声。现在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个场景吧。
“好,我们先来听一下黄某某是怎么做出这道难题的。同学们把笔放下。”数学老师说。接着黄某某站了起来,绘声绘色地开始了讲解。我注意到在讲解时他似乎表现的很不安,一直在互相摩擦着两只手的手心,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老师,好像在想“我的讲解能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呢?”然后“嗯,X加上72减去嗯23……”话语里还有许多“嗯”表明他也是临阵磨枪快速想出来的,是他那闪电般的思维速度帮了他吧。
数学课下课了,我留在教室里做记录,心中仍然不能平静。
或许世界上没有什么天才。那些所谓的天才要么是徒有虚名,要么就是像爱因斯坦说的那种“99%的汗水再加上1%的才能”的人。我不也是这样吗?我在三年级时也靠着对奥数的兴趣拔了尖。黄某某也是靠着自己那好学的态度成为了班里的顶尖人物。
天才是一种天赋,为你锦上添花;好学是一种态度,能成就你的一生。
【篇二:特殊的作业】
前天下午,第三节课下课,李老师悄悄地走进教室布置家庭作业了。那天的作业有些特别,和平常不太一样了,第三个作业是奥数题,我有点纳闷儿了,李老师又不是数学老师,干嘛要我们做奥数呢?
回到家后,我把其他作业都做好了再去做奥数,可我满脑子都是答案根本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就写了一个。妈妈走过来,我就叫妈妈把那道数学题做起来,我知道她做会误人子弟,没办法爸爸不在家。她写下了答案,相信一定错。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
天亮了,我快速地洗完脸。开饭,汤圆出锅咯,我细细品尝着,可要上学,就狼吞虎咽地吃下了有小笼馒头大的汤圆。
到了学校大家都在讨论那道奥数题,很多人都是97我想:一定错了。
上语文课了,李老师解开了谜底,也告诉了为什么要我们做的原因,是因为想明白学语文的重要性。让我们更深一步了解语文,让我们觉得学语文是一种乐趣。
【篇三: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语文,无处不在,无人不晓。语文,如一段天籁妙曲,悦耳;如一朵芬芳玫瑰,悦心。
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无时无刻都在品味着语文的甘甜,欣赏着语文的幻丽。
春日里的一天,我和妈妈漫步公园。路上的野花五颜六色,小草也毫不逊色,绿油油的。让我想起了“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情景。“妈妈,看啊!柳树冒出了新芽!”我自认为一个“冒”字用得妙不可言,但妈妈的一个回话却让我自惭形秽。“是啊,小草也抽芽了。”她说到。抽芽啊!多好的一个呀,把春日小划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山高六里,连绵八里……”语文变成了一道超难的数学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位同学因成绩一落千丈,被安排坐最后一排,他忿忿地吟起了那句诗。“瞧!多美丽的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在日记里,我用语文记录着每一天发生的事。
我正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新闻中,优美的语句,娱乐节日里,令人捧腹的话题:“人与自然”精彩的解说:文章里,精炼的文笔,都让我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丰富了我的内含,陶冶了我的情操,提升了我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学到了语文。在学语文中,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哈尔,罗杰历险记》教会了我野外生存的方法,告诉了我遇事要坚强、要勇敢、要战胜因难、要勇往直前。《成功》给我启示。“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成功是“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失败只是一个过程,一种痛苦的感受,一种洗礼,一种升华。
窗外轻风拂来。我欣然一笑。闻着墨香,听着沙沙的写字声。我知道,语文就藏在我的身边,她偷偷地笑着。语文,如果可以,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你的脚步。倾听你的声音。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还是“卷起千堆雪”的黄河长江,我相信不用我“众里寻你千百度。”你也会在生活的灯火阑珊处落落大方地展露芳容。
【篇四:这个老师接地气】
我们的语文老师张老师,有些小特别。比如说:她文章写得好,硬笔字、毛笔字、板书也写得非常棒,特别是她的课堂常常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在笑声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正在做一个写北京弄堂里的叫卖声的语段阅读。只见张老师的眼睛一眨,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突然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我们身边也有各种叫卖声,谁来模仿小商小贩们,吆喝几声?”话音刚落,教室里就沸腾起来,同学们的热情被点燃了,一个个兴冲冲的,急不可待,跃跃欲试,小手臂高高举起,像茂密的小森林。“相声大师”王启隆同学第一个站起来:“米酒——糍粑——汤圆粉——-绿豆饼啦!”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韵味悠长,模仿得惟妙惟肖。更绝的是他还一边做着蹬三轮车的动作。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不停地用手拍打着桌子,还有的同学眼泪都笑出来了。
开心一刻,怎么会少了“脱口秀大王”李毓哲呢?只见李毓哲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清了清嗓子,然后一本正经地深吸一口气,扯着嗓子大叫起来:“收长头发——回收旧手机——-旧手机换剪子,换盆……”太绝了!太绝了!简直和收手机的小贩吆喝地一模一样。那声音,那语调,那语速,那节奏……拿捏得死死的。同学们好像看见那个小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拼命吆喝的情景,也仿佛看见了有人下楼,用手机换不锈钢盆。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就像热气腾腾的菜场和车水马龙的街道一样……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为了生活,每个人都是竭尽全力,花样百出,使出浑身解数。同学们,这就是活色生香的真实的生活,让我们热爱、留恋,为之奋斗的生活……”在张老师的总结声中,“叮零零……”的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几声“哎——”的长叹声也随之响起。原来是有同学因为没有时间表演了,抱怨下课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有同学还没听过瘾没看够,嘟囔:“下课铃是不是和我们有仇?我觉得这节课才上了几分钟……”
虽然下课了,但大家都不愿意离开教室。这时,张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之所以觉得这节课过得很快,是因为大家都很投入、很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时间相对来说,就……下课!”“老师再见!”虽然大家心有不甘,却也自豪,为大家学语文的热情自豪。
张老师上课就是这样接地气,你们喜欢吗?
【篇五:我的语文老师】
她,澄澈的目光中闪烁着自信;她,动人的谈吐中散发着热情;她,甜美的微笑中流露着真诚。她,看似平凡文静,却是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远大抱负的女教师!她就是我小学的语文老师,韩老师。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站在讲台上,用甜美的嗓音熟练的自我介绍着,语调轻柔,一股暖流流入我们的心田,如沐春风般的舒畅。声音平缓,却又隐隐透露出一种教师独有的威严。那个时候,她说:“学语文是日积月累的事儿,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学富五车,你们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不想松懈的心情。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有志者,事竟成”老师的教诲至今仍深藏在我的心中,成了我学习语文的座右铭。
渐渐的,与老师接触的日子久了,便发现她心细如丝,总能读懂我们的心理;待人十分和善,总能宽容他人的过失。她与我们交朋友,时常如朋友般地向我们诉说她学生时代的酸酸甜甜的故事,她有着惊人的口才,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资本,有时候引得全班热血沸腾。
她关爱学生,对学生永不言弃,孜孜不倦地灌输着我们语文的知识和技巧;不辞劳苦地引导着我们选择正确的道路;废寝忘食地研究着我们成绩的起伏成因。这让我们看到了她渊博的知识与非凡的见识,让我们对语文充满热情,让我们对学习充满期待。
她不喜欢打扮,穿着也差强人意,永远是单调的上衣配牛仔裤,和周围同龄的女教师相比,少了一丝艳丽,多了一丝憔悴。因为她对我们太认真了!她的心中装着的,是比穿着打扮更为高尚,更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她对教育的热忱,对教育的碧血丹心,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每次想到她全神贯注地备课时那高大的背影,聚精会神的讲课时那坚定的眼神,心中难免激起千层浪,感慨万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遇见她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份奉献的价值,这份精神的真谛,这份难以言喻的坚持!她如春蚕,吐尽珍丝,她如蜡炬,燃尽青春。她为了教育,奉献了艳丽的容貌,奉献了像水样的心血,奉献了矢志不移的决心,奉献了一切!
她前方的道路是明亮的,她自己就是照亮道路的火把,她也照亮了我们的道路,让我们充满自信与希望,让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点燃了自己的火把,去照亮了更多人的道路,给予了更多人希望。
她是个好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篇六:书我的良师益友】
老师总说:“想要学好语文,必须要多阅读书籍,增加自己的见识。”我当时还不太明白。
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只是在被动的学语文,并没有真真实实地感受书籍给我的快乐,甚至一些学习方法;二年级时我开始接触看图写话,那时我还只能写出一到两行文字,甚至有些语言还不通顺。我记起来了老师曾经的教导:“要多读书。”我也意识到只读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增加课外阅读。
到了三年级更要学会灵活运用,把各种书籍里的内容都变成我自己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平时吕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深阅读书籍”这项作业。我按照吕老师告诉我们的方法严格要求自己。我每天都有兴趣地拿起阅读的书籍,快乐地看起来。深阅读学习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选一个比较好的语段记录下来,再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在语段里提炼一个中心词再来谈意思;再看看语段运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把它积累下来。妈妈看到我这样做也说:“想要写好习作,必须要以书为伴。”习作水平真的是检验阅读书籍多与少的最好的形式。四年级,虽然课业加重,但是最让我开心的却是“习作”。习作是四年级的重点,多阅读勤阅读,使我已经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美文了。我从一开始的语句不通;到进步一点的语句通顺并且句子美丽;到再后来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独自完成习作,甚至我还有一篇习作上了校亲月报,所以我感到十分自豪,这是我日常大量阅读的结果,同时也激励了我更加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信心。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不识字,也没读过书,那时我很不懂事,一有不按我要求做的我就会发脾气。但是自从我上了小学,读书识字了,接受了正规教育,通过阅读书籍,我知道了:闻鸡起舞、孔融让梨、铁杵磨针等故事。也通过读这些书,不断改变自己,日益进步,直到成为今天的三好学生。
书籍是我的精神食粮,书籍是指明我做人的方向,书籍是帮助我进步的阶梯。现在尽管我每天课业量再大也要晚上点亮一盏小灯来阅读书籍,哪怕是一两行也要看,因为只要形成这种习惯,就会增长许多知识。窗外的星星也像那一盏盏小灯来帮我点燃我读书的兴趣;月亮姐姐也像是摸透了我的心思伴我一起阅读。
【篇七:我是最美小学生】
人都想做最美小学生,我也不例外。我就来讲一讲我的一些优点吧!
上进:我努力读书,专心听讲,不过呢,以前回答问题不怎么积极。但是说也奇怪,最近,我回答问题又积极起来了。我也爱看课外书。几乎每学期都订了《学语文之友》和《少年先锋报》,课余饭后,我就如饥似渴的阅读,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不撒谎:有一次,妈妈从我的饭盒袋子里找到一个计算机,于是她拿着计算机问我:“这是不是从哪儿偷来的?”我摇了摇头:“不是的。”谁知妈妈却不信:“说出实话!”“真的不是我偷的!”爸爸听了走进来严肃的说:“有点像撒谎!”听爸爸这么一说,我“哇”地一声就哭了:“真的不是!”过了好一阵子,爸爸才说:“有时也有这种情况,或许是同学放错了地方。”说完又走出了我的卧室。第二天,到学校,我一问,果然是这样。哎,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友善:虽然我不是对所有人都友善,但是至少我对朋友友善。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李佳颐两个一起玩耍,不知怎么搞的,我摔了一跤,我知道李佳颐不是故意的,就没有怪她。
我的优点虽多,缺点也不少,但是我会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争做最美小学生。
【篇八:我的老师】
回乡后的几年,随着从城市辗转到小乡,记忆愈渐模糊。
在城市的生活,过得很快乐,那里有我的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是一个临近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她总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夏天上身总穿着一件T恤,下身穿着一条七分裤,再穿上一双系绳的白色凉鞋。这是她留给我最初的印象,也是最后分别的印象。
陈老师的笑让人感到很舒服,她那爽朗的笑声和因笑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总让我心里暖暖的。
她教我语文。
起初我语文并不好,又碍于胆小不敢问问题,陈老师好像知道什么似的却又不道破。就这样,一学期下来,我和陈老师一直处于这种模糊的状态。
到了开学,她告诉我们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语文成绩终于提上去了。
为此,陈老师准备开了一个派对,在布置教室时,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一直矗立在一角,
“阿森,”忽然,一声呼唤传进我耳朵,我疑惑地抬起头,看见陈老师在向我招手,她的微笑吸引着我走过去。她似乎看出了我的窘况,温柔地对我说:
"你不用害怕,跟着同学们一起做就好了,阿森,加油哦!"
"嗯……嗯''我应着,“阿森”这个称呼让我诧异,感觉既温柔又疑惑,可心里好甜……
陈老师在传授我知识的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勇气,
我爷爷生病时,忘不了,你边给我糖边说:
“阿森,祝你爷爷早日康复。”
这句“阿森”,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陈老师,也许我们不会再见面,但你教给我的坚强,教给我的知识,打好的语文基础,却根深蒂固……
【篇九:我的收获】
转眼间,期末将至,回首过去的2014年,无限感慨。在四真学堂余老师的的每一节课上,我都收获了许多许多……
首先,我总结了一下我学到的知识。过去在我脑海中,语文只是一门枯燥无味的文化课罢了,但是跟着余老师学语文后,我发现,语文不是读书,而是教我如何交流,如何做人的一把钥匙。在余老师的语文课上,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去完善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的形象。
其次,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学会了如何写好记叙文,如何去观察生活中的一花一草,并在看到它时加以思考和感悟。积累乃语文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习惯。积累,不是攥住一本书死记硬背,而在点滴阅读中的悄然积累,则可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学习之乐趣,积累之效率。
再者,我懂得了如何去转化一下事物。例如在玩中学,学中玩。余老师的语文就是带我们“玩转语文”。在为学习感到迷茫而且烦躁时,不如在游戏中套入语文之精髓,这不是一种极为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吗?余老师教会了我们在玩中学习语文。并且在比拼中互相激励,起到促进作用,一起进步,这不是很好吗?
啊,我硕果累累,收获满满,正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篇十:一位好老师】
从二年级暑假开始,我师从徐老师学习语文。
徐老师语文教得好。拿我来说吧,以前做语文试卷,感觉就是面对一块烧红的烙铁,可自从上了他的课,做试卷轻松了,分数提高了。我从突破不了的班级十五名,一下子窜到了前五名。都说语文是女生的天下,徐老师帮我从女生那里,抢回了半边天。
他上课内容跨越时空。为了讲清楚“安贫乐道”,他说到陶渊明一次又一次的出仕和归隐,涉及东晋的门阀制度、风流雅士的颓废等等,这让我听得入了神。他的课堂,总能让我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这让我有大快朵颐的满足,也让我如沐春风,而我对语文的爱好,就像春草一样,一下子蓬勃地生发出来。
他的古诗教学,不是让我们死记硬背。他说,一切背诵的基础是理解,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背诵。徐老师让我们去读古代诗人的传记,了解他们,亲近他们,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贴近诗人的心,才能准确感悟诗人的每一句话,哪怕是梦话。
他一向严格。他说这么多年,有些学生作业应付差事,草草了事,为此被除名的有一百多人。有一次,一位小同学作业没做完,老师就对他说:“你回去一定要认真写作业,否则我就站在教室把脖子伸啊伸,一直伸到你家窗户外,盯着你写作业。”我们听了之后,哄堂大笑。
他教育我们去做一个好的人,并且总是率先垂范。找他学语文,如果是抗日老兵的后人,他不取一文;如果是教师的孩子,费用减半。他在用真心,去回报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徐老师,一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