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最难忘的一件事】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记得,三年前的端午节,我家准备包粽子了,妈妈忙着浸糯米,爸爸又把又大又红的红枣洗得干干净净。姨妈正在认真的刷洗着粽叶,表哥站在一旁整理洗好的粽叶条儿,我呢?当然是袖手旁观了,就是我想去帮忙,也没有活让我干呀,一想到香甜的粽子,我便谗得直流口水。
妈妈算是包粽子的能手,只见她挑起两张粽叶,迅速卷成一个“喇叭”,再用小勺舀一些糯米装进“喇叭”里,然后均匀地镶上又大又圆的红枣,最后拿了几根线绳,左一包右一裹地系紧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大粽子就诞生了。这看得我目瞪口呆,不禁竖起了大姆指。
“紫彤,我来教你包粽子吧!”妈妈突然非常亲切地叫我。我心不在焉地回答:“这有什么好教的?我看看就会包了。”
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粽叶卷成:“喇叭”,然后用勺子舀了些糯米,把红枣放在米的中间,然后包了起来。可是它却不听我的话,糯米“唰唰”地漏了出来。我急忙拿出了线绳乱系了起来,糯米还是“唰唰”地往出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看,这哪像是妈妈的粽子,简直是个丑陋的“胖和尚,”桌子上满是散落地米粒。
家里的人哄堂大笑,我站在一旁,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味都有。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凡事学而会,任何事物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要想掌握一门技巧,就得虚心学习……”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来,咱们一步步学!”妈妈边说边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我就一心一意地学习妈妈的样子,认认真真地包了起来,我慢慢就掌握了方法,越包越好了。
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在桌前品尝粽子,小心翼翼地拉开粽子线绳,轻轻地咬上一口,啊!真香,真甜,我觉得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粽子。
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年了,但是每当端午节我都会想起,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干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篇二:小学六年级春节作文】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重大节日,这是个举家团圆的日子,我们不管身处何处都会在春节想办法回家过春节。可是,不同地区的庆祝方法也不一样。我就说说我的家乡——河南省濮阳市的春节吧。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的二十几就伴随着家家户户储备年货开始了。姥姥姥爷几乎每天都出门采购,今天买些干货,明天买些点心。批发市场更加是热闹非凡,停车场里各式车子摆放整齐,市场里熙熙攘攘的.。从批发市场出来的人们个个手里都拿满了货物,脸上更是写满了过年独有的喜悦。即使有些小摩擦也因为新年的临近而一笑了之。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就该买鞭炮和门对年画了。这正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每年过年买鞭炮的任务都由我跟姥爷承担。至少要买三挂鞭炮,一挂年三十晚上煮好饺子放,意为辞旧;一挂大年初一起早放,意为迎新;还有一挂留着十五早上放,意为春节过好了。很有趣吧?年画在年三十下午贴在大门上,对联贴在大门框两侧。红红的门对很是喜庆。不过,有一项习俗是全国各地小朋友都喜欢的——发压岁钱。
北方过年跟南方明显的一点不同是,家乡年三十晚餐和初一早餐都是吃饺子。初一早上家人也都要换上全新衣服,这样才显示出新年的一切都是新的。可是,现在我们对穿新衣服已经没有太多期待了。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平时都有新衣服穿。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大街上舞龙灯的、踩高跷的、划龙船的、扭秧歌的、荡秋千的……,家里姥姥做了很多花色枣馍,有枣山、花瓣、盘龙、兔子、刺猬……等等各种形状的。刺猬馍就是每年元宵节必做的,姥姥说这样刺猬每年都会背来很多好东西送到家里来。此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了,或者跟大人乱帮忙做馍,或者挑灯笼追逐嬉戏。姥姥还给我做过用猪脚趾做的小灯笼呢!就是把猪脚指甲挖空,里面填上猪油,猪油中安放一根线绳,点燃线绳小灯就亮起来了,这很有趣吧?元宵节过了,我们也开学了,到此,家乡的春节才真正地过完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既有趣,又独特。听了我对家乡春节的描述,你是不是也想来我的家乡亲身体验和感受一下呢?
【篇三:幸福的牵挂】
牵挂,好像放风筝,不管风筝飞的多么得高,多么得远,最终会有那么一根线绳,在默默地保持着联系。
说起牵挂,我便会想起妈妈每一次独自一人,去遥远的外婆家——贵州,因妈妈严重晕车。哈哈,妈妈可以堪称是晕车达人呢!她每次乘坐汽车三五分钟之后,可以说已经晕倒一大片了,十几二十分钟晕到根本找不着东南西北。所以每次去外婆家她不敢乘坐飞机,宁可选择乘坐长达30几个小时的火车,30多个小时一天半之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每一次我都会经不起牵挂着妈妈,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独自在外会不会上当受骗?在火车上有没有正常吃饭?乘坐这么久的车,整个人精神状态可好?这些都会在我内心深处时不时的牵挂着。而在远方的妈妈同样无时无刻的把我牵挂。她会想,我早晨是否会按时起床上学,在学校是否认真听课,回家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等等。
唉,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儿行千里娘担忧,娘行千里儿不愁。嘿,我想问是谁说的?骨肉至亲的亲情,能不牵挂,能不担忧吗?或许也有类似的人,那种真的是人吗?根本就不是人,顶多算是一个披着一张人皮,枉为人的人。在此我想说无论亲情还是友情,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实情感,他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存在。
正因为有情感而牵挂,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像似一片悠悠白云,随着空中飞翔的鸟儿四处飘荡,纵然穿越万水千山,始终未曾离开,依然萦绕在子女身边。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如同山间清澈的小溪,清甜可口,喝一路欢歌,饮一路浪花,川流不息!朋友之间不含血缘关系,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的牵挂,具有一种格外的神奇,时常能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牵挂就像黑夜里的一盏灯,指引着夜的方向,牵挂也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赶走寒季的冰凉,牵挂更像沙漠里的泉水,使困境的人有了生活憧憬。拥有幸福的牵挂,牵挂的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希望不至于迷茫!
【篇四:绕绳球】
我和父母一起住在针织服装的集体宿舍,所以,我接触最多的是工厂里的工人。看工人干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一件衣服的生产流程,从纺纱、裁剪,再经过十几到缝纫。最后,熨烫后整理、包装、装箱,才成为可以出口的产成品。应该说,在里边凝聚了许许多多工人师傅的辛苦劳动。
除了生产流水线外,还要做许多辅助工作,整理纱球就是其中的一项。采购纱绳经过染色,投入生产前,还必须花人工,将绞状的纱绳绕成绳球,然而在服装生产时使用。
春节前,厂里任务繁忙,凡是有空时间的人都来绕绳球。还有人把绞绳带回家,晚上发动家里人一边绕绳球。第二天交给厂长。质量合格的,厂里每球给2元钱的劳务费。农村人很勤劳的,许多人白天上班,晚上赚点零花钱乐此不疲。
我在车间里看叔叔阿姨绕绳球,他们边干边说说笑笑,有时也很逗人的。时间久了,我好几个小朋友也一起动手,厂长为了鼓励我们,就承诺只要合格,也给劳务费。然后,我们慢慢地绕了起来,可因为我的手不够大,线绳就会松了,所以我要非常细心。绕了一个下午,我总饶了五个绳球。赚了10元,我很高兴。
我知道只要不怕辛苦,就有好的收获。
【篇五:那样的感觉真好】
还记得那一次我学会了抖空竹,那一次成功的感觉真好!
一次爸爸带我去古文化街玩,我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空竹,准备回家耍上一耍。
我向爸爸请教了基本功,就开始练了起来,我手拿空竹,把线放在底部圆盘的槽内,我把左手抬高,右手降低,再把降低的一头使劲往上拉,本以为它会转起来的,没想到空竹只在空中转了几下就“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我的美好愿望瞬间成了泡影。
再来,我不信我抖不好。我又开始抖了起来。“咝”,空竹离开了线绳飞了出去,这突如其来的一“击”吓了我一跳,我连忙一闪,空竹摔在了地上。我气急了,朝他踢了一脚,空竹滚出去好远。我不想再练了。
这时在一旁的爸爸说:“你做事太没耐性了,多试几次就会成功的。来跟我学……”
我重新捡起小空竹边学边练。
经过失败,练习,再失败,再练习……我也渐渐掌握了要领,动作也娴熟了许多。我欣喜若狂。这小小的空竹里包含着我许许多多的汗水和坚持。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是,那清脆的哨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畔;那美妙的感受至今还回味在我的心田。
【篇六:又是一年三月三】
杨柳依依,春风徐徐,放风筝的季节又到了!
周末,天格外的明朗,正好比我的心情,因为这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放风筝喽。
今天爸爸为我准备的是凶猛的老鹰风筝,躺在地面的风筝看起来有些大,但在魁梧的爸爸身旁显得并不笨拙。爸爸高高地起风筝,奔跑,放线,飞起来了,真要感谢爸爸灵巧的双手。爸爸的大手把风筝传到了我的小手中。可风筝并不肯乖乖听我的话,在空中扑腾了几下,又来了几个高难度的跳水动作,一头栽了下来。看着狼狈坠地的风筝,我追了过去,幸好,没有伤到筋骨,还可以继续放飞。
“别灰心,继续来!”我回头一看,是妈妈。我又鼓起了勇气,重新收回风筝线,拖着调皮的风筝跑了起来。我越跑越快,线绳传来的力量也越来越大,风筝看样子要急着重整雄风了,奔向蓝天了。“乐乐,风筝飞起来了,快放线吧!”爸爸妈妈又对我喊道。
我刚一放手,它便“嗖”的一声,向上窜去,风儿吹动它的翅膀,尾翼,给我送来阵阵笑声。我小心地摇着风筝的“轱辘”,风筝飞上了天,老鹰在空中展开双翅,自由翱翔。我们的笑声也和风筝一起飞向了天。
仰望蓝天,我不禁回忆起了那首优美又清新的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上天,带着我们的欢声笑语,越飞越遥远。”
【篇七:观察日记作文】
在我使用的学习用品中,我发现了自动铅笔上的橡皮是圆的,笔杆是圆的,刨子上的孔是圆的,尺子上的孔是圆的.,稿纸上的小孔也是圆形的……我发现的圆形与学习用品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堂上,老师问我们圆形有没有边呢?老师话音刚落,大家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圆形没有边,有的说圆形有边……过了一会儿,徐老师说圆形有边,圆形的边叫周长。
接着,徐老师让我们量一种圆形的物品。徐老师说可以用卷尺、皮尺量,还可以用绳线量,也可以用滚动的办法直接量。我开始量了。我量的是一枚一元的硬币,先是用滚动的办法直接量,觉得不准确,接着在硬币上做个记号,用线绳在硬币上绕一圈,然后用直尺量线绳的长度,最后得出一元硬币的周长是7厘米。
生活中,圆形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比如碟子、碗、脸盆、茶杯、西瓜……我想,我发现了圆形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收获真大啊!
【篇八: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在我们家又称”粽子节”,这叫法再俗不过了,但的确,端午节里,什么香包,艾草,菖蒲可以少,粽子却不能少,它载着一番亲情。
小时候,我最爱看奶奶包粽子。那些绿绿的粽叶都服服帖帖地围成一个个小漏斗,盛好糯米后又魔法般地变成了鼓囊囊的小三角。这是多么神奇啊!
我长大后,懂得了粽子原来是祭拜屈原的。一年端午,我终于有机会自己动手包粽子了。我认真地把碗中的馅料夹到粽叶中,再把馅包好,最后小心地用线绳把它缠住,系好。我把它捧在手心中,只觉它就像一件古朴典雅的工艺品。我便起了兴致,包了一个又一个。在家里它们果然大受好评。“咱们家儿子挺有进步啊,不仅会包粽子,还学会分享啦!”“别说,这粽子甜甜的,真好吃!”家人的赞许说得我脸上直泛光,嘴角洋溢着幸福。
时间一年年地流着,每逢端午我家饭桌上都会摆上几盘粽子,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了。
今年,福建仙游老家那儿又给我们寄来一袋粽子,爸爸告诉我,一定要细细品尝。因为老家那边农村里的房子要动迁,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尝到老家的米了。我不禁鼻头一酸,轻轻包开粽叶,小口嚼着里面的糯米,里面喷香的猪肉,里面的五谷,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黏黏的,好似那糯米,在这小小的粽子中,我们一家人都感受到淡淡的(且叫它)思乡情。
粽子在我心中不仅是端午的常客,它还是一种绵长的亲情与乡情。一提起端午,我便想到粽子,一想到粽子,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那三五件事,心中便涌出那两三点情了。
【篇九:牵挂】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思念,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牵挂。牵挂犹如高高飘扬的风筝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犹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就表达了母亲牵挂儿子的心。不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母亲的牵挂,母亲的牵挂就像雨后的彩虹,绚烂多彩;母亲的牵挂就像炎炎夏日中,吹来的道道凉风,使人感到凉爽;母亲的牵挂就像坚韧、顽强的藤蔓,
剪不断,理不断!哪怕是一件最小的事,我也能感到母亲的牵挂。
一次放学后,天空像齐天大圣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眨眼,这会儿已经变成乌云密布了。伴随着几声春雷,天空爷爷开始“流泪”了,雨下的奇大,一时间原本冷静的我不知该如何是好,也没个地方躲雨,真倒霉!慌张的我疾步向家跑去,就在这时一家超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跑了过去……此时正在屋里的妈妈正十刻牵挂着我,怕我没有伞,会被雨淋湿、冻感冒,说完,妈妈拿起伞就往外跑。我似乎知道了妈妈的心思,从地上捡起一张硬纸箱,压平,顶在头上就往家的方向冲。在一座桥上,我和妈妈相遇了,妈妈看见了我,我也看见了妈妈,一下子冲上去,扑进妈妈温暖的怀抱,放声大哭起来。这时,雨也慢慢停了下来。一条美丽的“彩带”打破了天空的宁静!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十二岁了,在这十二个春秋里,我感受到的最多的是牵挂,岁月的痕迹也停留在了妈妈的脸上,看着妈妈额头上的五线谱,我的心一酸……
【篇十:奶奶的手】
爸爸的手宽厚、爷爷的手粗糙有力、妈妈的手温暖……但是,我最喜欢奶奶的手!奶奶的手与别人的手与众不同,而且我对这一双手印象深刻。
奶奶的手既不细腻,也不柔软,是一双典型的劳动者的手。你看,奶奶的手指根处有五个又厚又硬的老茧,手背上的皮肤又黑又干,手掌更是粗糙,像一张纱布似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双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手,却是那样的了不起。
奶奶的手是灵巧的。在我小时候,有一天我想要买一个风筝,可是爸爸妈妈坚决不同意,我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平平,别哭了,奶奶给你做一个风筝就是了!”说完,奶奶就拿来做风筝的材料:报纸、剪刀、胶水、线绳,还有一个小铁圈和两根细长的木棍。准备完毕后,奶奶就开始做起风筝了。先把报纸剪成几个固定的图形,再用胶水左粘粘、右粘粘,上缠一下,下缠一下,不一会儿,风筝框架就做好了。然后,奶奶又找来颜料,在上面涂涂画画,马上,风筝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啊,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奶奶的手是一双神奇的手。在厨房里,不一会儿,就会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奶奶最拿手的菜是——炒生菜。一棵棵油光发亮的生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只要吃上一口菜,手中的筷子就再也停不下来。这双手创造了奶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奶奶的手是一部勤劳史,是一曲爱的赞歌,是一段永恒的记忆,我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