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永恒的经典——《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的经典著作,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在欧洲国家,几乎是家喻户晓。巴黎圣母院用简洁朴实的笔调描写出了巴黎圣母院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人和事,向人们徐徐的道出了什么事?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社会的美,什么是社会中的丑恶!
文中的人物卡西莫多,就是这样一位。他虽然年年“丑人王”都能夺取桂冠,但是它在人们的嘲笑中却毫不自卑,在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撑下,自信地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作为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没有感到孤独和寂寞,在阳光下,在风雨中仍然接受着那一份平常人都不敢想象的孤独无聊的职业,用自己敲打的钟声为人们唤醒了黎明的希望。所以,他虽然长相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很美,如同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微妙之中照亮了巴黎圣母院这块圣人的天堂!
但是文中的罗浮斯这个人却是非常的丑恶,他不仅用高价金钱来贿赂高官以获得职位,而且还欺压百姓,甚至把巴黎圣母院一些附近的居民也欺负得痛恨不已。另外他的生活腐化,作风糜烂,就如同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所以这种人在巴黎圣母院的光辉下只能显现出自己的丑恶。
其实巴黎圣母院作为圣人的天堂,就像一块镜子。他用圣洁又美丽,用真诚用淳朴照耀着每一个人,让他们感到镜中的自己是多么的优秀或是多么的不可直视,从而洗头革面,改新自我——而文中的艾斯美拉达却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卡西莫多是个丑陋的人,但是他却毫不嫌弃,甚至在监狱中受苦的时候也在热情地帮助他。所以他的真诚和善良最终也感化了卡西莫多,是他从原来的自卑变为了自信自立自强,从而继续坚守这份职业,获得辉煌!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他虽然有些繁琐有些复杂,但是平凡的笔调中却透露着不平凡。它更是一本奇书,讲述了巴黎圣母院那些是人那些事,却暗暗隐含着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篇二:陨落】
我还没来得及长大,还没来得及去看你一眼。
巴黎圣母院失火,得知消息的那天,我在睡前百无聊赖地翻了翻手机,看到一篇帖子说:圆明园、岳阳楼毁了也没见你们这么激动,巴黎圣母院失火搞得像烧了你家后院似的。我心里一惊,打开微博看到热搜上的“巴黎圣母院失火”,那天,是四月十五日,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直到看见视频,心里只剩下复杂和悲凉,婉转沉重至不可说。
塞纳河是见证了那一切的吧。从前,它见证了你180多年的成长过程,成为了法兰西的心脏。圣路易国王将荆棘花放在你的门口,圣女贞德在你的门前被予以平反昭雪,后来,法兰西爆发了一场大革命,你千疮百孔,再后来,你见证了拿破仑的加冕和戴高乐将军的葬礼。2019年4月15日,塞纳河倒映出滔天的火光,火光在水面上跳跃了将近十四个小时。这一天,全世界为巴黎圣母院哭泣。
以前,知道你是因为雨果的一部同名旷世巨作。书中美貌的女主人公埃斯梅拉达占卜人的未来,却独独无法预测自己的悲剧命运,最后被人们发现时她已是一具尸体,在不知情的境况下被男主人公紧紧拥入怀中,人们将骨骼分开,他们霎时化作尘土,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巴黎圣母院也这样?阿房宫、圆明园早已化为一抔焦土,黄鹤楼已是内装电梯的钢筋混凝土,岳阳楼多次重修,难道这就是宿命?
看到微博上拟人,岳阳楼对巴黎圣母院说:“会浴火重生的,然后去见证更久远的时光。”再造是一定的,不用担心,确实,历史上很多建筑都被天灾人祸破坏过,但经过修缮,甚至与从前一模一样复古传神。但终究是不一样的,八百年的岁月,这一烧便真真是永别于世界了。几个世纪的风霜历经,却死于愚蠢的火。
圣母院塔尖坠落的那一刻,恐慌挤满惆怅,凝重带着哀伤。我还未一睹你的风采,你便已经消失在那烈烈长风、滚滚浓烟之中。
又想起那篇帖子中的言论,我并不苟同。我认为文明是属于世界的,世界因文明共生。无论是圆明园、岳阳楼还是巴黎圣母院的毁灭,都是世界文明的陨落。世间不幸的事叫人落泪,但抛开国界,跳出民族的范畴,巴黎圣母院的陨落更给我震撼。众多纪录片或文献终不及切身体会的那么一次,因为我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一切的发生更给我一种事物变迁,星移物换的不真实感。我曾经以为“我将死去,而君永恒”,但事实是你离去得如此轻易,这种不真实感是如此深刻,直击心灵。
想在你离开之前看你一次。
【篇三:中华之心,同而悲鸣】
近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之事引起轩然大波,国人广泛关注,而相关微博的评论里,却出现了“天道好轮回”、“巴黎活该”等字眼。某些网友手持所谓“爱国理念”,把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与英法联军侵华焚烧圆明园的暴行形成因果关系。至此,我深为这些仅怀愚昧却依旧沾沾自喜的国人而悲。
他们所谓“爱国理念”,不过是建立于他国的损失与痛苦之上的错误想法。那一场令国人惊怒与悲叹的圆明园浩劫,自然当被中华之族铭记。可当时光翻转,大火肆于巴黎之上,黑烟游蹿,基督徒低下头,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法国人深邃的眼睛里流下泪水,何以不动容!巴黎圣母院,这座历经一百八十年建成,有着世界上最著名的玫瑰窗的哥特式尖塔,是凝聚着无数人付诸虔诚的地方。当其开始燃烧,不知有多少的信仰付之一炬。我们理应深深为此惋惜与哀悼,而不是固守一方无知的阵地,将千疮百孔的圆明园搬出,加深他国的痛苦,将一场人类文明的劫难变成狂欢的背景。
网友恶意中伤的言语,不禁令我试想当下若是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发生意外,世界不仅未曾叹息,反而落井下石,我们会怎么想?“天道有轮回”中的“轮回”岂是一场意外可以断言?当圆明园被焚烧,英法肆虐而狂,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却站出来指责他们,“圆明园的损失是世界的损失!”又何未给痛惜的国人一点慰藉?他是深爱巴黎圣母院的法国人,同时也是爱着圆明园的人。巴黎圣母院之于他们,就如圆明园之于我们,是热爱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所倚靠的精神原乡。
作为拥有中国精神的中华之族,我们所应怀揣的,应是视世界的财富为共同财富,中华之心会为任何共同财富的消亡而悲鸣。我们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人类的本质应是共同支持,相互倚靠,我们为本国的损失而流泪,但也为世界闻名的消亡而悲鸣!我们所怀揣的是中华之心,是智慧,善意之心,而不是言语中满溢讽刺的恶意。
既身为国人,就不可缺失中华之心,中国精神。我们需要铭记过去,我们或许很难原谅,但我们永远不能失去中国精神。葆有对人类共同文明的那一份热爱、尊重与敬仰,而不是丢了这一切的愚昧无知。建造圆明园的华夏儿女定会为巴黎圣母院的焚烧而悲鸣,他们定会谴责这些打着爱国旗号,实则丢失了中华之心的中国人。
谨怀一颗中华之心,谨存一份中国精神,为人类文明、世界损失而共同悲鸣。我相信,这才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有的态度。
【篇四: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500字】
要进去的人,先把希望留在门外。——但丁
《巴黎圣母院》说的是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这个女人叫艾丝美拉达,那四个男人是副主教克洛德、敲钟人卡西莫多、卫队长弗比斯和诗人格兰古瓦。
艾丝美拉达是个天使,年轻漂亮,天真善良,人见人爱。卡西莫多外表丑陋而内心善良,弗比斯外表光鲜而内心卑劣,克洛德是个伪君子,而格兰古瓦是个庸人。
艾丝美拉达为了救格兰古瓦一命而假装与其结婚,其实并不爱他。克洛德派卡西莫多绑架艾丝美拉达却被弗比斯无意中救下,从此艾丝美拉达爱上了弗比斯。弗比斯在和艾丝美拉达约会时被暗中跟踪的克洛德刺杀,艾丝美拉达被诬为杀人犯。卡西莫多从刑场救下艾丝美拉达到巴黎圣母院寻求宗教避难。无赖汉冲击巴黎圣母院想救下艾丝美拉达却遭到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的顽强抵抗。克洛德诱骗格兰古瓦趁乱劫出艾丝美拉达欲行非礼遭拒愤然告发。艾丝美拉达被弗比斯等人抓住施以绞刑(弗比斯并非抓人者但艾丝美拉达却因他而暴露,他虽非刽子手却没伸手援救)。卡西莫多把克洛德推下巴黎圣母院的高塔。弗比斯成婚了。卡西莫多也成婚了。格兰古瓦领走了艾丝美拉达的山羊嘉利。
克洛德深爱着艾丝美拉达,但这与他副主教的身份不符,他的爱表现为残忍的自虐和疯狂的嫉妒。先是嫉妒格兰古瓦和艾丝美拉达的婚姻,再是嫉妒弗比斯获得她的芳心,最后是嫉妒卡西莫多做她的保护人。他的表白,集中表现在第八卷第四章和第十一卷第一章。他的刺杀弗比斯,是一只狼要吃掉另一只狼,然而却要羔羊去绑缚刑场,仿佛羔羊死了,就能消除他的食欲一样。可怜的艾丝美拉达,成了《复活》里的玛丝洛娃,成了《白痴》里的纳斯塔霞。
无赖汉冲击巴黎圣母院,也不全是为了救下艾丝美拉达,还冲着里面的金银财宝,就像希腊攻打特洛伊并不是单纯为了抢回海伦一样。克洛德的弟弟就参加了这次暴动,他当无赖汉是出于对伪君子哥哥的背叛(他光问哥哥要钱很惹克洛德烦,他公然嫖妓也引起了克洛德的嫉妒吧),当然,他在哥哥被摔成肉泥之前,就被卡西莫多撕成了碎片。
其实,克洛德的弟弟本不是无赖汉。正如其实,艾丝美拉达也不是埃及人。
弗比斯成婚了,和百合花,当然,仅限于肉体。
卡西莫多也成婚了,和艾丝美拉达,当然,仅限于灵魂。
格兰古瓦、克洛德、弗比斯爱艾丝美拉达,都是爱她的肉体(卡西莫多当然也爱她的肉体,但更多的是报答罐水之恩),艾丝美拉达爱弗比斯,也只是迷恋他的皮囊。都说“美丽的肉体那么多,可爱的灵魂却稀少”,可爱的灵魂有谁稀罕呢?都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但又有多少人输在起跑线上。道理很简单:德才兼备,我为什么要找个“缺德”的?才貌双全,我为什么要找个无貌的?尽善矣,为什么就不能找个尽善尽美的?选美先得走秀,博士还得面试呢!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变成只小羊,守在她身旁。格兰古瓦坚持创作竟然小有所成,应该也会有他的婚姻吧,他或许还会偶尔想起艾丝美拉达,但不知嘉利会不会被摆上婚宴的餐桌。庸人自有庸人的幸福,就像弗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