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行走在消失中】
我们都是这偌大的世界里行走的蝼蚁,汲汲于人间的富贵荣华,汲汲于不切实际的妄想,不曾走过时间真正的繁华,领略别具一格的风情,就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之中。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会消失,有的生活迷失在这个繁华的世界中,而有的则是埋葬在了坟墓里。所谓的孤坟冢、白骨堆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也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躯体只是灵魂的短暂依附之所,活着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去才是永生。在我而言无论是活着亦或是死去都不过是短暂的消失,只不过有的人选择活着消失,而有的却选择了死去。
在这阴雨绵绵的夜晚,我独自踏着飞溅的水花行走在苍茫的夜色当中,行走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自顾自的演绎着自己的悲伤。那轰鸣的雷声就像是为我悲鸣的大雁,我在这悲鸣走着不属于自己的路,昏黄的路灯拉长了我的身影,我走着,想着,就这样消失在了这晚的夜色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走着,走着就消失了,除了我还有我曾努力讨好的友人,或者说从一开始我就是一厢情愿,偏执地以为好就是长久,到后来才发现这所谓的友情不过是自己的臆想。走着走着就散了,这是很多人感叹物是人非的话,曾经的自己不屑一顾,现在的自己竟产生了共鸣,也许这就是成长。成长不就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的吗?
多少人吼着青春不散场,可是又有谁的青春是真正不散场的呢?
【篇二:有梦】
大学是梦是我贫瘠一生中最慷慨的追求。
蝼蚁尚有梦,更何况是人呢?我也不例外。岳晓玉念叨最多的就是考个高会,在未来几十年里把证件挂到某工作室里,然后月入近万。听起来像是侃侃而谈,但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只属于她的梦想。
我做人总是三分钟热情,唯独钟于大学梦。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上大学的区别在于,你可以因为我上了大学却跟你一样而嘲笑我,但我不会因为你没上大学境遇窘迫而鄙视你。人各有志,志在远方。而我志在大学,对人生没有任何规划且未来迷茫。现在只想跟着心走,只有心知道什么才是你梦里想做的事。
未来你不会为做了什么事而后悔,只会为曾经没做什么事而遗憾。我不知道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会不会因为这个梦想而后悔,但我现在确实很努力地在实现这个梦。认真且坚定地走向它。我现在过得很开心,所以未来也绝不会是难过。
每每夜深入梦都会有这样一个声音“趁你还年轻,趁你能挥霍”。有梦的日子里希望你是真的快乐着的。
【篇三:关于过客的作文】
一路上车摇摇晃晃,司机仿佛炫耀车技一般把车开得飞快。头晕,肚子仿佛一直在痉挛。抱怨了一路。
总算到了午餐的场地,嘴里还吐槽着司机的开车速度,拖着不情愿的脚步爬上楼梯。
吃完饭一边开始抱怨那少得可怜的菜色,一边向雪峰进发。
踩着并不平整的泥泞土地,雪峰出现在视线内。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灰白的雪峰显得更加巍峨,雄伟壮阔又棱角分明。远远地伫立在那,高不可攀。
意识到自己好像抱怨了一路。突然很想朝着雪峰呐喊,把自己的一切情绪宣泄给它。
绿色的草地,清澈的溪水,各色的石块以及同伴们的欢声笑语仿佛渐渐将心中的不满抚平,心情渐渐明朗,将消极丢落在每一块踏过的石块旁,每一步踩过的草地上,每一朵仰望的白云中,每一次对雪峰的远眺中。
突然想到八月长安笔下一个叫温淼的人物。在他的生活里从没什么“必须”和“绝对”。他的朋友来了又走,从不带走些什么,也不留下些什么,他永远温吞平淡地过着日子,没有人能改变或者影响他。
像我们去海边一样。有的人在海边呐喊,有的人哭泣,有的人微笑……从来都是他们来到这里,对大海宣泄一切,而大海并不会因为这些情绪就变得不风平浪静。它从不表达什么。这些情绪就像太阳照射海面时蒸发的水汽,大海只是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宣泄的舞台,这些人也只是凭借着“看海”的名义发泄一些什么而已。
早晨在车上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刚好经过一个放牧人居住的地方,导游说:“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们这些来来往往的游人只是过客而已。”我们只是恰逢其会,有此良机得以欣赏其间美景。什么都改变不了的过客而已,对稻城来说是无所谓的。自然它见识了人间百态,人类在它面前渺小如蝼蚁一般,对我们这些小蝼蚁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它都是不屑的,任我们宣泄情绪,它只是默默承受,从不言语。而我们在潜移默化中被抚平那颗躁动的心,变祥和平静。
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心也能像雪峰、大海和自然一样,让那些不安消极的情绪像过客一般,来的出其不意,走的悄无声息。
【篇四:论排华】
中华,泱泱之大国也!
纵观千古,横渺八荒。古有举兵者十而九败。蛮夷者,倾举国之力难撼之。故巍巍之山兮洋洋之江,莫不以为大。或言“龙翔兮凤翥,中华兮浩然!”
侪辈于风驰兮,数数然也。日昇又隐,物换以星稀兮,孤望遥遥;叹随风去,而昔日不常。烟斜雾横,毒烟缭缭;昼交夜欢,不思进也;不寢不食,枯槁木也;嬉嬉纵乐,杜鹃歌也。恍恍乎而不可终日,惶惶乎而不可一世。此所谓败于心也。乃人皆不知,争相食之,宁毋肉,然鸦片必已矣。九层之台,轰然而崩,日月暗,惊风起。鲋生涸辙,吾中华若衣衫褴褛之老妪,烛于风兮,危如累卵。列强者,莫不侵之犯之。区区蛮国之力,竟结举国之物力与相欢。此华人受鄙之所始也。
当是时,吾若蝼蚁,而世界茫茫兮如树,上揽天江月,下至黄水泉。吾欲相与争乎,蝼蚁之国,蚍蜉撼树。先辈加暋,日月兮同曌,沧海兮志长。毋卖身以求乐,毋媸身以慕财。漫漫兮长夜,万古而求。溘死以抗,是敌众于寡,灭强以弱。纵光之萤萤,岂不可与日月同辉。勤勉励治,图富求强。誓立穹顶之力,使敌不轻我于鸿毛,蔑我若尘埃。体解兮心坚,动天兮赤诚。疾风当剑,草木为兵,亦胜败与天,天可败乎?
大河逝水,不可归兮。中华少年,当自强兮!先祖立业肇基,至于曹辈,然敌视我愈轻,愈恶,不知其故几何?水犹就下,民仍相安,今亦同于昔而胜于。苍松劲柏,罹寒愈青,寒梅傲骨,披香争艳。莫不以我为强者,然他人视之,犹轻之,何也?
轻我者我也,非他人也,过非昔,而今者非也,故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吾辈。日煜东方,云罅微明。乳虎兮啸谷,百兽兮震惶。至圣有言,人恶,当思己过,而非相责,吾辈当思之。
一墙之外,耳难听,千里之外,目难炬。天宽地袤,知之甚少。是故求知若愚,虚心若饥,当自励,当明礼。晨兴而知《诗》,与人言之为友。行合礼,言合信,事合忠,此所谓大道。史之旧话,已为陈迹,风沙已矣!今日之众,当秉先辈长志,力以争之。是孔仲尼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纵粗布烂衫,人皆慕为白衣卿相,纵其貌不扬,皆言盖世芳华。见之,爱之,不见,则思之。是以华者为尊荣,人皆信,何以言排华?
呜呼!时之将至也!
【篇五:不惧风雨的翅膀】
闲言碎语中的他人他事,总是带着些许的不解或不满。草蜢轻笑鸟儿,矮草嘲讽大树,都源于与他人领域的隔阂,而表现于嫉妒之上。“嫉妒表面上是对别人不满,实际上反映的是对自己不满。我们在哪些方面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嫉妒。”佛教大师希阿荣博堪布的话不假。然而草蜢之类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仅仅将内心的情绪反映在面上。这种幼稚而又浅薄的举动是无法让自己成长的,只会失去更多。
不妨做一个追求“翅膀”的人,纵使有猛烈风雨在前方等待。高处的生活,自有其独特性和挑战性,所富含的人生意义是深远且隽永的。只满足于现状的人,大都是怠慢的、慵懒的、无从属的。你究竟是愿意做终日仰视他人的蝼蚁,还是愿意做生活中的巨人呢?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后者。想要拥有翅膀,接近广阔世界的高度,唯有坚持不断的追求方可实现。正是后天的追求使初到这个世界上无差别的人渐渐拉开距离,惰人只能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当你迈入更高的层次去体验生活、充实自己之时,持久的幸福和满足也会充盈你的心间。
飞翔的双翅使人尽览人间旖旎风光,而那颠沛流离的路途是对光明未来的铺垫。自然,追求的路途中,翅膀总会受风雨吹打,许多人因此驻足不前,最终停留在一个尴尬的高度。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风雨为人生必经,里面渗透的,都是磨砺出来的人生真味。他们也懂这份人生的收获是巨大的财富,而他们怕的却是被风雨消磨尽了精力,无法继续前行。
战胜风雨的路的确艰难且漫长,如何修整自己的羽翼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远方便成了考验人的命题。你的见识是为自己起飞前的准备,长长的时间岁月中积累的智慧果实和实践真知使你逐渐由青涩蜕变为成熟,所以不必担心,最重要的,是那一颗敢于飞行、勇于面对风雨的热忱之心。将心中一切烦恼放下,只要你想,就迈开步子吧。搏击长空的雄鹰何时被风雨击倒,畏惧它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虫罢了。站在低处审视高处之时,若不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也终为自己前进的道路中增加一块巨石。许多大事不成者,缺少的正是推动自己前行的自信。我已厉兵秣马,我有粮草具备,那么,何不前行?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从目光短浅的草蜢,到看尽世界的鸟儿,缺少的,只是一双不惧风雨的翅膀的距离。
【篇六:谁取渊明醉?】
宁愿被魏如尘埃,不愿消磨时光于繁华。
曾有一个新闻报道,一个大学生有一个患残疾的母亲,母子俩相依为命,那个大学生不顾风霜雨露,每天背着母亲上学。有人问他,值得吗?他答: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又有什么值不值得。他坚毅的神情让我们肃然起敬。是啊,背着母亲又有什么值不值得呢?我相信,有儿如此,这位母亲将来必享受天伦之乐。而且能养育出这样孝顺的儿子,这位母亲也值得尊敬,他们二人的内心,是无比强大的。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追名逐利,沉沦于自己的欲望之内,填也填不满欲望的沟壑。于是迷失了方向,他们像初生的婴儿没有了安全感,连眼中的世界都是模糊的镜像。拼搏了半生,却得到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值得吗?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山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生活。他性嗜酒,所以后世有种就名为“渊明醉”,也许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的田园诗人。他放弃了做官的大好机会,宁愿隐世。或有人为他叹息,或有人为此疑惑,可陶渊明是愿意的,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想要远离尘嚣,他愿意这样自由。
飞蛾扑火,只为寻找光明;昙花一现,只为一瞬间的绽放;蝉鸣夏日,只为一季的岁月。
它们愿意。
我们如果有值得去做的事情,就去做吧,何不像陶渊明那样饮一口酒,率性而为?人如蝼蚁,卑微;人如山河,壮丽。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为了美丽的祖国作出贡献。我们是健康的少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先辈们早已为之献身,殒身不恤,他们愿意,因为这是值得的。
让我们温一壶渊明醉,畅谈吧。
【篇七:触摸城市】
生活在城市十几年,我已身切感受到城市的忙碌与沉重。身处如森林般茂密的高楼大厦中,每一个人都像蝼蚁般渺小。
郭敬明在《小时代》的开篇述曾写道: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这是一个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旋转的物欲和蓬勃的生机,把城市变得像地下迷宫一般错综复杂。
是的,城市,让人感受到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然而触摸着它,你却会发现,曾经那单纯的自己,那些美丽却又易碎的梦想被坚固的紧紧拼接在一起。构成它,城市。
我坐在玻璃窗前,打量着这个新房子,不高不低,不大不小,它们是被刚刚建起来的。今天,是朋友入住庆贺,邀我观看作客,我放眼望着十几层的落差,地上的人成了点,只能望见绿树的树顶那翠绿的叶片群,伴着风的呼啸声,轻曳。
这里,曾经是我奶奶的老家,我摸着旧照片,心里却不由对比,白墙砖瓦,那些平板楼房,是曾经的城市;而如今,二十几层楼的高度,柏油的马路,如流般的汽车,城市,改变着。
回去时,却惊奇发现原来的一棵老树却依稀留在这些绿化群体中,奶奶说,这树,在她们原本的老屋旁就活了不知多少年,没想到现如今它依旧在这。我抚摸着粗糙老态的树皮,像着触摸曾经的城市,与现在相交融在一起。
在仰望着这新的高层楼屋,那笨重的钢筋与刺鼻的混泥土味,夹着工人的汗水,一层层地砌高,他们带着同一个目标,他们带着同一个梦想。
这样的场景再寻常不过,推翻了旧屋又建起了新屋,它只是世态万象中的一隅,却又是一个为梦想坚持的缩影,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在爱自己所爱,忠于自己理想,勇敢而无畏的活着。
触摸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着,听着,走着,生活着。在城市里,那些为梦而坚持的人们,他们奋斗的身影,就像这些大楼。
城市,是一个离梦最近的地方。
【篇八:回望初一】
站在初一的尽头,蓦然回首来时路上深深浅浅的足迹。共饮一杯往昔,我自倾杯,君且随意。
金秋九月,梧桐落叶铺满了羊肠小道。走进新校园,我的梦想就在这里起航。严冬,暖春,酷夏,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在挑灯苦读的深夜里,一次次受伤、痊愈、再受伤。青春,逐梦正当时。初一的旅途中,我收获了很多。
学会坚强
上天赐予了一颗十足的自尊心,所以我从小就很要强。一份不甘落后的信念便构成了人生的信仰。但并非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多少做得不完美的事被我赌气放弃,在成长路上留下遗憾的疮疤。一次诵读比赛,让我幡然醒悟:成败并非最重要,过程才是真正的风景;从前的要强不过是懦弱的借口,在失败后重拾从头再来的勇气,更是一种坚强。
激发潜能
小学,在他人光环的照耀下,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一只平凡的蝼蚁。初中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促使我心智快速走向成熟。不管他人如何,只要向前走去,就会收获不一样的云霞。再回头,那些时眼中的学霸,亦不过是当年模样。曾经幼稚可笑的自己,已然蜕变。
初一的生活里,我们颜如朝露,看花开花落逐流水;我们温情满怀,听月圆月缺逝无声。流逝的光阴里,每个阶段都是人生长河不可或缺的构成。缺少了初一,生命就不完整。
【篇九:属于自己的光芒】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蝼蚁,能穿过天边黑暗的沼泽,也算是顶天立地。
——题记
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必可怜谁,不必同情谁。所谓生活,不过只是一种“昂着头的艺术”罢了,仅此而已。能让我们出彩的只是能看的天有多远,有多深刻。
一个人总要去创造财富,否则一辈子只在金字塔下苟延残喘,迟早含泪而终,在“如果”的幻想中猝然长逝。就像梦和生活,总要爱一个,辜负一个,到底是美好后的残酷,还是喧闹后的高贵。没有必要整天活在前人的阴影之下,更要勇于绽放自己的光芒,独一无二的那束。
在这世上有些人,本是一块几近无暇的玉,可放在石头堆里,时间长了,也磨去了光洁,成为了平凡的石。但我,没有那番出奇的背景,可我坚信,只要心中有傲骨,即使被碾碎成渣,也会发挥出光芒。
死是结果,不是未来,未来是死之前的结果。但我们生下来就是寻死的吗?我们只是追求一个过程,一个洒脱的过程,争取在内定的结果之前,来描绘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过程。
这样,或许才能找到那束光的开关吧。
【篇十:壮美的背后是什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幅寥廓苍茫的画卷,千百年来无数次触动着世人。这种触动源于对自然深深的敬畏,以及因之产生的一种叫做“壮美”的感受。而壮美的背后是什么呢?这种深沉而厚重的力量,何以一次又一次触动心灵?
我们也许会想,“壮美”源自大自然本身雄奇诡谲的力量以及相比之下人作为渺小短暂个体的无力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一种永恒美、动态美;“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则是一种悲剧美、哀婉美,一面是强大永恒的自然力量,一面是蝼蚁般卑微的人的存在。在这种鲜明的反差下,人只有“咏歌之嗟叹之”,拜伏在广袤的星空下,带着幽微而又豪迈的气质,去真诚又敬畏地歌颂大自然了。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罢了。在这种力量的对比中,仅仅看到“大”与“小”的分别,是一种静态的表象。人对自然仅仅是无力与敬畏吗?自然只是人顶礼膜拜的“神”吗?为什么在敬畏的情绪中,还流露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悠远深沉的哲学思考,乃至“从天而颂之,何如制天命而用之”的高昂力量?
其实,壮美有一种悲剧般的特质,这种悲剧感源自人与自然微妙的关系:依存又矛盾。人从未向自然屈服过,时时在以自由意志抗争必然法则。在漫长的抗争中,人利用感性感知自然,利用理性认识自然。在壮美面前,我们绝非蝼蚁抑或婴孩,而是有灵性的个体。
人的力量固然渺小,文明刹那间甚至会荡然无存,但人懂得用明亮的眼睛观察自然,用短暂的生命学习知识,以把握自然纷繁的规律。因此,在壮美面前,有敬畏,有无力;但也有意志,有崇高。人懂得用真实的存在感触自然,用深邃的思想照亮宇宙。
壮美背后,是自然的伟大,更是人的崇高。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言:崇高的对象只属于自然界,崇高的本质却存在于人的精神。
人的力量,更值得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