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海之梦】
已记不起是何时听过那个美丽而又伤感的人鱼故事,对于我这样的女孩,自然已无数次在脑中勾出心目中的海,去看海,成为了我儿时的梦。
终带着一种特殊的情,我见到了心中的那个它。
那是的感受啊,似乎只有两个字:浩瀚。面前是一片蓝,从脚下一直向远处延伸,与天相接,交融为一个整体,拆也拆不开。这海带着一丝神秘,又带着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它在你面前流动,然后无声地悄然涌入你的眼中。
远方,在海与天的交汇处,有几只白色的海鸟正在海面徘徊,是不是掠过海面,深情地亲吻着大海,它们也是依恋着这蓝色的怀抱吧!
面对大海,太阳似乎也显得有些自惭形秽,它俯下了高贵的头,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了大海的石榴裙下,羞怯地将柔和的阳光撒在海面。大海那美丽的身影被罩上了一层金纱,华丽的水蓝色连衣裙也镶上了无数金色的花边,优雅而又高贵。
过往的风也被大海所吸引,为它拂面。海风掀起她的裙摆,飘扬她的秀发。如果说刚才是一幅典雅,柔和的油画,那么现在就是一幅自然洒脱的水彩画,无须过分雕琢,然而却流动着一种飘逸的自然美,以及那淡淡的忧伤。
此时的海,多像一位诗人,她正在编织着一个瑰丽的海之梦,吟诵着一首静谧的海之诗……
【篇二:两只小花狗】
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两只小花狗。它们是双胞胎兄弟,哥哥叫森森,弟弟叫林林。两只小花狗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黄色的皮毛闪闪发亮,身上的花纹特别帅气。可是兄弟两个,谁都瞧不起谁,从小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觉得自己最帅最厉害。
有一天,两只小花狗一起去同一家镜子店买镜子,看看谁最威风,比比谁最帅。到了镜子店,森森选了个凹镜,林林选了个凸镜,各自在镜子面前照了起来。森森看到了凹镜中的自己,大吃一惊,眼睛都要凸出来了,原来自己这么帅,这么有风度啊!身材高大,就如一头漂亮的大狮子,尤其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真是太迷人了。他昂起头,挺起胸,心里美滋滋的。
而另一侧的林林,看到了凸镜中的自己,不由自惭形秽,原来自己太难看了,又矮又瘦,还不如隔壁的猫大婶大,和哥哥比,它可就差远了。它越想越伤心,原来平日哥哥瞧不起自己是有原因的啊,自己真是一点儿自知之明都没有,真是太难过了。
从此以后,小花狗森森整天自我感觉良好,每天抬着头,哼着小曲,抽着香烟,走路大摇大摆地似个大王似的,而小花狗林林则每天就跟缩头乌龟一样,一见到森森就害怕,对森森言听计从。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一个人一定要学会真正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真正地做自己。
【篇三: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语文,无处不在,无人不晓。语文,如一段天籁妙曲,悦耳;如一朵芬芳玫瑰,悦心。
在生活中,在学习上,我无时无刻都在品味着语文的甘甜,欣赏着语文的幻丽。
春日里的一天,我和妈妈漫步公园。路上的野花五颜六色,小草也毫不逊色,绿油油的。让我想起了“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情景。“妈妈,看啊!柳树冒出了新芽!”我自认为一个“冒”字用得妙不可言,但妈妈的一个回话却让我自惭形秽。“是啊,小草也抽芽了。”她说到。抽芽啊!多好的一个呀,把春日小划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山高六里,连绵八里……”语文变成了一道超难的数学题。让同学们绞尽脑汁。“不辞长作岭南人。”一位同学因成绩一落千丈,被安排坐最后一排,他忿忿地吟起了那句诗。“瞧!多美丽的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在日记里,我用语文记录着每一天发生的事。
我正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新闻中,优美的语句,娱乐节日里,令人捧腹的话题:“人与自然”精彩的解说:文章里,精炼的文笔,都让我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丰富了我的内含,陶冶了我的情操,提升了我的价值。
在生活中,我学到了语文。在学语文中,我明白了不少的道理。《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哈尔,罗杰历险记》教会了我野外生存的方法,告诉了我遇事要坚强、要勇敢、要战胜因难、要勇往直前。《成功》给我启示。“冬天过后春天还会远吗?”成功是“不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失败只是一个过程,一种痛苦的感受,一种洗礼,一种升华。
窗外轻风拂来。我欣然一笑。闻着墨香,听着沙沙的写字声。我知道,语文就藏在我的身边,她偷偷地笑着。语文,如果可以,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追寻你的脚步。倾听你的声音。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还是“卷起千堆雪”的黄河长江,我相信不用我“众里寻你千百度。”你也会在生活的灯火阑珊处落落大方地展露芳容。
【篇四:只要草的精神还在】
当代作家毕淑敏在《没有一颗小草自惭形秽》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这就是草的精神,它坚强、沉着、镇静、不屈不挠。
有一次,我在愤怒之下跑出了家门。那一次,我因为成绩的跌落而心情烦闷急躁。还记得我当时心情跌宕起伏,悔恨、烦躁、疯狂,各种情绪交织在心头。我的心情下降了千百次后,依然不进反退,这一次的成绩,让我感到自己是这么的失败,难道我真的不行吗?
我的眼中含着泪水,努力不让它掉下去,但它还是像断了线的珍珠,控制不住地顺着我的脸颊向下滚落。
这时已是深夜,天上的星星泛着寒冷的光,稀稀落落地挂在天上,平时明亮的月亮被浓密厚重的乌云遮住了身影。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不断地握紧拳头,想把心中的烦恼和忧愁挥掉。四周黑漆漆的,没有行人,没有光亮,更没有温暖。恍惚间,我看到了地上的一颗小草。
小草昂然立着,在漆黑寒冷的夜空下,反射着微微的光亮。它长在万花丛中,本就弱小的身体被层层花瓣埋没,身旁的大树更是夺走了它唯一的光亮。小草被身旁的繁华和伟岸高大的树木隐晦在了黑夜中。
这时我忽然记起了毕淑敏女士的《没有一颗小草自惭形秽》。我学她向那棵小草吹了口气,却没想到力气太大,周围的花朵都被吹得弯了腰,鲜嫩的花瓣掉落在地上,唯独那棵小草,真的就在卷曲之后依然挺立,甚至更加出众。我惊异地发现,连卑微的,弱不禁风的小草都能在高茂的大树和繁密的花丛中泰然自若,何况是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人类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变成了充满智慧的生物,怎么还比不上一颗小草呢?月亮终于从乌云后探出了头,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未指向羞惭。只要草的精神还在,就不会感到自卑;只要草的精神还在,就不会感到迷茫。我们应向小草致敬,向它学习那种不卑不亢、泰然自若的处世智慧。那晚的小草,在巨大的月亮下随着风儿翩翩起舞,永久地在我心头回荡。
【篇五:学习在路上】
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人们在这条路上不停探索,奋不顾身。常言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习的道路上,我将永不止步……
我通过中考前几个月的奋斗拼搏,在中考时获得了我自进入初中以来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邻居,长辈的称赞使我的虚荣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开始变得有些飘飘然。为了犒赏我自己,我在暑假尽情玩乐,将学习的事置之一旁。
升入高中后,紧接而来的是入学第一次考试,由于暑假没有对知识及时巩固,知识的遗忘,临考的慌张,果不其然,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成了班中的倒数。这像一根针,将我心中自大虚荣的肥皂泡扎破了。至此以后,我更加用心投入学习。
在高中,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学,他们有的博览群书,在为人处世时总带点文人风雅;有的善于交谈,言语温和,行为暖心有风度;有的精通音律,有的会一手漂亮的书法……毫无特长的我在他们面前难免自惭形秽,但更大激发了我向他们靠拢的决心和力量,成为一个比现在的自己更加优秀的人。
我想,学习的价值也许就在于能认识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值得自己交往,能解决许多困惑,从而形成自己的原则,学会拒绝和接受。学习让我们明白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人,开始有了靠近他们的动力,学习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这条学习之路也是一条人生之路,路走得越远,思想境界也越高。但人生不能如诗也不能如是,有的,更多是山穷水尽,却极少有柳暗花明,但心中的挑花源,无疑是坚持走下去的唯一力量。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给自己不断定下目标,在完成一个目标时,在向下一个目标追赶。对自己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而骄傲自豪,给自己一个向前推进的动力,从而越走越远。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学习,永远在路上。
【篇六:我的青春遇见你】
我的青春在踽踽独行。
我在夕阳下彳亍,黄昏的余晖衔着我的失意,带刺的冬风玩弄着我的迷茫。我好像个满心欢喜的气球,在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岁里,被现实放了气。影子在一点点变深,仅剩的朝气正被消磨殆尽。我的青春充满了颓败,直到我看见了你。
你是墙角的一朵小花。
屋檐是残缺的,高大的,清晨的露水就要不偏不倚地靠向你。旧墙是斑驳的,沉重的,四季的雨水才会顺着它滑下,伸进你的躯干。地面鲜有车辙的痕迹,墙角人迹罕至,唯有几只流浪的小猫小狗会踏过小巷,偶尔触碰你的身躯。
你只是一朵瘦弱无依的小花。
茎泛着幼嫩的乳白,细弱的像根牵丝线,风经过就几欲折断在其间。茎上连叶子都没有,只有幼芽似的星星点点小心翼翼地缀着。花几乎没有颜色,近乎透明的白,只有荧荧星火那么点大,不细看就要熄灭了。
可你没有倒下。你迎着风听大海的声音,遥望日月日复一日地升起。你是万物百骨的方向标,是冬天里第一抹春的讯号。
我自惭形秽。我是一个在困境里险些放弃的人,我虚弱的身体支撑我漫游的神思。我险些在冬风里低头,险些在黄昏里停步。茎叶映在我的眼眶里,微小的花瓣扎进我的脑海。一阵凛冽的风穿过我的胸膛,我却没有丝毫冷意。
小花小草尚且不惧困境,更何况人呢?
我突然闻见春天的味道。我看见你的茎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蹿着。豁然开朗间,我重整步伐,昂首挺胸,向困惑的深夜,向未知的未来走去。
【篇七:怒放的生命】
再见,已是今年的初春。 ——题记
野草,如此青翠,如此茂盛。如那茂腾腾的后生,时刻喷洒着磅礴的朝气,在那春夏时节绽放不一样的光彩,充满着韧性的向上。
小区的后面有一片草地,不知何时,竟成了我散心的佳所。
夏天如此聒噪,烈日炎炎,我独自在家,便只身一人去了。现在,草丛并不很深,恰巧只能没过我的小腿,我仿佛就此置身于一片绿色的麦浪中,周围绿色的世界令我惬意极了!这时节正值小草生长的旺季,小草比破土而出时还力量百倍,不断地吮吸土地妈妈给予它的仙露琼浆,不断地向下扎根,不断地茁壮生长……在草色的绿油油中我好似看出了小草不断奋进的精神,如那饱经风雨雷电的洗礼,却仍然蓬勃向上的坚韧,也如那被困难羁绊仍不屈的灵魂般执着,令我更加敬佩不已。
野草如此,人不也应该一样吗?如果面对生活的困难、挫折,我们具有野草般不屈的精神,我坚信什么样的挫折也会被我们克服;如果我们在学习求知的道路上,也具有野草奋进坚韧的精神,我坚信学习将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蹲在草丛中,用手抚摸那正默默成长的草儿,又触了触土地的表面,已然很是干旱,静看他们,仿佛这两物并不相称。但足以让我体会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的坚强意志。
此时,面对着草儿,我顿感自惭形秽,不禁为自己曾经的怯懦、放弃、软弱汗颜,看着这些怒放的生命,一个坚定的信念悄然而生:我要以这些草儿为榜样,打拼自己绚丽的人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后记
【篇八:相约好时节】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啊,看到一颗颗挺拔的大树时又有多少人想过他们是一棵树苗时经历的困难,他们那种坚强的品质又有多少人能领会呢。但是,在这个美好春天我遇到了一颗坚强的小树苗,并与它相约。
又是一个周末,从奶奶家回到家里。路上我漫不经心的走着,忽然我眼前一亮,石头下面压着的是什么?我跑近一看,原来是一颗小树苗。虽然一株小树苗可能并不起眼,但在万物刚刚苏醒时,那一抹绿却成为暗淡里的一抹亮光。
我看了一眼便走开了,但我的心思却依然停留在那。那株小树苗被石头挡住了,那她会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而死吗?我脑海里被这样的问题充满了。我飞快地跑回家里,用瓶子接了一些水便原路返回,找到了那株小树苗,她依然伫立在那里,还好像高兴的对我摇了摇头。我走过去把石块搬开,小树苗露出了全部的样貌。细小的枝干上托着几片嫩绿的叶子,但那却并不是负担,更像是为细小枝干遮风挡雨的小伞。叶子的绿比枝干较深一点。枝干的嫩绿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而叶子的翠绿则似松一样透着迎风傲雪的气质。但这两种绿都为四周单调的背景增添了生机。叶子上晶莹的水珠映射着阳光,在眼前,小树苗像是披了一块薄纱,挥不走,扯不断。它生长在石头下面,没有其他树苗一样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但她依然伫立在这里,像一位英勇的战士,他在向石块宣战,石块是压不倒他的。我想,就算我没有把石块搬走,她也一定会战胜石块迎来胜利的阳光的。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我这几天的失利,因为一次没考好便看到难题就退缩。虽然看起来我比小树苗强大,但我远没有小树苗那坚毅的精神。她使我自惭形秽。我在心里对她说:“小树苗,我们来做个约定,你要更加努力的成长,而我则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我们约定在下一个春天见证对方的成长。”
在这个明媚的季节,小树苗教会了我坚强,让我成长,让我没有灰暗的错过人生的灿烂时光。小树苗,真庆幸,在我人生的好时节里能与你相约。春光灿烂,小树苗,我与相约!
【篇九:真正的才华】
在微信里看见一位同学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迎春晚会上的演出,琵琶音美轮美奂,让我有很多感触,为什么她会在那里,为什么取得如此的成绩,为什么她如此有光芒?亦舒说:真正的才华如火焰般难藏,总会燎原。
小时候她顽强,不服输,喜欢挑战,喜欢敏锐而快速的思考问题,她优秀却不冷傲,无意中吸引了一批人在身边,也有的同学说:怎么是她?怎么又是她!但没有嫉妒,只有服气。只有欣赏,只有靠近。大了再见她,她的气质与谈吐让她自带光芒,尤其是她的谦逊的微笑,但当她说出自己目前的打算和正在做的事时,又是那么的笃定和信心满满,让人感觉在她的心里没有失落、失去、和失败等阴暗一面,只有能带给你阳光美好的东西,她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能让人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的格局如此的渺小,真是弱者容易软弱,正如强者容易坚强。她的演出非常的成功,我不禁为她鼓掌,不止为她,也为我找到了生活的定位,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什么能成就才华,什么是真正的才华,我想是对美好事物自始至终的相信,不懈的追求。
王蒙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于天地之间。希望我们都能拥有真正的才华!
【篇十:看见】
看,是一种感官,随时随地,每时每刻。
而看见,却是一份心和执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天我们都用眼睛探索着世界,摸索着生活,感受外界花花绿绿的新鲜,却很少带着心去留意,去看见。
或许,看见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你可能会疑惑,看见还不简单吗?一双明亮的眼睛,足矣。那你就错了,看见更需要的是头脑,是灵魂。看见,或许便是一门艺术。
央视主持人柴静在采访过程中记录整理成了一本访谈录,书名便是《看见》。里面的内容多是她走进人们,用心感受而得。因此,她说这次“看见”收获颇丰。
同样是一位主持人,亚妮在事业正纯青,名声蒸蒸日上的时候,毅然绝然地放弃了原本光鲜亮丽的主持人工作,在绵延的太行山深处寻找了一群特殊的人群——没眼人。十年里,她同没眼人一起生活,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没眼人展开心与心的对话,倾听他们对生命的看法,对光明的渴望。她四处举债,变卖房产,只为以胶片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一生,让更多的人知道左权这群没眼人的故事。虽只是倾听彼此心灵的呓语,她却用了心,用了头脑和灵魂。这是一场无声的倾听,从陌生到认识,到相知。即便是没眼,也是看见。
然而,面对柴静的看见,亚妮和没眼人的看见,我们不禁自惭形秽,陈年旧事又浮上心头。
那个稚嫩的幼小的生命躺在汽车底下,鲜血淋漓,血肉模糊。无数路人路过,看……
无数路人经过,却没有“看见”……
这“看见”揭露了世态的丑恶,人情淡薄。
在如今轻浮的社会,无数人看向花花绿绿的外界,却终是没有人停下脚步,不舍得回眸,伫足。
这淡泊的世态人情,所有人都匆匆,一笑而过。所有繁复杂都变得“通透”。
连“看见”也变成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