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世说新语读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多少风起云涌,多少豪杰闪耀,每一段历史都宏大而壮阔。《世说新语》这本书,保存着南北朝时代一群风流雅士的点滴琐事,还原了一段乱世里的个性言谈风貌,生动真实,让人倍感亲切。
我印象最深的《世说新语》故事是“王蓝田吃鸡蛋”这一则。“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短短六七十个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罕见的天真和傻气,而且幽默风趣地暗示我们:性情急躁的人,一旦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极不耐烦,可是发脾气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引向更糟糕的一面。急躁,其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到问题时应先平静下来,调整好心态去对待,事情才有可能得到合理解决。
仍拿王蓝田来说,他暴躁地的和一个鸡蛋过不去,而面对谢无奕的谩骂却能“一言不发”,这又体现出他心胸宽广。
东汉末到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之一。但《世说新语》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士人的纯真和痴情,这一点点纯真,历经千年一直感动着无数读者,包括现在的我。
【篇二:《世说新语》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喜欢上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我被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简短的文字,蕴含了无穷知识,它让我眼界大开。
《世说新语》记述了魏晋人物言谈轶事,它是一本笔记小说。里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等等,一共有一千多则。多以人物评论、做人道理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为主。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雅量第六”中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只有七岁名叫王戎的小朋友,他曾经和一群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大家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果,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人问他,他回答道:“树在路边,又结了这么多的果子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当我读这则故事,读到前半部分时,第一反应是,王戎怎么这么笨,有这么多的果子,为什么就不愿去摘呢?整则故事读完的时候,我要为王戎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点赞。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多思考,不要被眼睛所见的“迷惑”。可以根据事物的现象思考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看完这则小故事,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发生在三年级暑假期间的一个故事。爸爸出差从海南回来,带回了一个大大的菠萝蜜。我初见菠萝蜜时,只见它浑身长满了小疙瘩,又粗又长,像个长满“青春痘”的大冬瓜。我边看边摇头,爸爸见我对它充满了“敌意”。他告诉我,别看它长的丑,它的味道却特别的鲜美。我头摇的像拨浪鼓,嘴巴里一直说着:我不要吃,不要吃,真的不要吃。可当爸爸打开它后,我的味蕾瞬间被空气中弥漫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吸引了。后来,我尝了一口,便从此爱上了它。是呀,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千万不能光凭着外表或是现象,就急着去下结论,一定要去深入了解,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一句话,也蕴含着大道理。在“轻诋第二十六”中有这样一则:旧目韩康伯“将肘无风骨”。意思是: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说:“胳膊肘粗壮,但是没有什么刚气、骨头。它从人的体格外貌上去轻视诋毁别人,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一种行为。”这则小故事警世我们,千万不要从一个的外型体貌上评论他人。这样不但让别人“受伤”,也降低了自己的品行。生活学习中,一定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检查自己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更优秀!
《世说新语》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读它。它不但让我们能快速了解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时代精神和各种历史知识,它总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指引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它还培养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兴趣。
爱上它——《世说新语》很容易。
只要你愿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对它爱不释手——阅新语、明事理!
【篇三:我这样上网课】
在经过前几次的试验中,我们终于开始了第一次钉钉语文正式网课。
我早就架起了平板,准备上课。终于到了9:30,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平板,第一次直播课终于如约而至了。虽说一直上着网课,但这次是郑老师亲自上的,老师会特别严格,我也非常认真地对待。
在上课之前,我先看了看老师的背景,这次又和之前不一样了。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不就是我们的教室吗?
这一课是讲《杨氏之子》的故事,好在我昨天就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很多遍。这是一篇古文,有些意思也很难懂,但是我已经会背了。学起来的话也会比其他的比较容易。
我非常认真边听课边记笔记,生怕落了重点。这节课让我知道了《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老师讲解了这篇故事后,我就很想去读读《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是一部中国传统志人小说名著,里面有很多故事情节吸引着我。
这一节课网络十分给力,让我们顺利完成这节课。上课时让我回想起在校上课的情景,估计同学们的感受和我一样。宅家期间,这样的上课方式,有互动、回答问题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会提醒我们认真记笔记,上课听得特别认真,感觉比课堂上课更吸引人,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总之,在开学之前,用这种方式上课既新鲜又收获满满。
【篇四:爸爸的藏书】
一说起爸爸,我就会想起他小时候的事,他上学的时候每本书上都包着书皮,一页一页在书边上没有一个折角,他的日记保留到现在,虽然岁月在本子上留下的痕迹,自己有些模糊,但不得不说还是那样仔细。
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爸爸买的书也越来越多。他的办公室里1/3的空间都是他的藏书,搬到新的办公室的时候,买了20多个大纸箱,全是用来放她的宝贝,平常老师让读的书他那里都有,可以算上一个小型图书馆的吧。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重新读四大名著。但是家里的不全,我就到爸爸的办公室里的,可是他在办公室里的四大名著版本太多了,有原著没有还有上下册的,有彩绘注音的。但是我看了看,就是没有青少年版的,后来爸爸从一个大箱子里拿出来的适合我读的一本我才知道,那一版之所以没有放到暑假,是因为爸爸非常喜欢这一套,而且这一套很适合我读,虽然爸爸没有告诉我,但是我的追求还是一直上扬,再到后来我才知道他不喜欢买书,尤其是自己珍藏已久的书给别人,但是对于我一个个对数无理的要求。他总是能尽可能的满足我,有时我还时不时的给我惊喜或者是惊吓。
早读的时候,同学带着我们读一卷书香,我看到了上面的一篇世说新语,觉得挺有意思,回家看电视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和世说新语上差不多的内容,我就随口一说,今天早上读的时候,我发现世说新语上的故事挺有意思。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我却在几天后收到了几个快递,还是熟悉的一个大纸箱,我就打电话问妈妈,你最近有买什么东西给我吗?没有啊,怎么了?听到这里我越发越疑惑,究竟是谁给我买的呢?我赶紧拆开快递里面的东西,让我大吃一惊,一箱子的说是我不得不惊喜,还是小古文一类的书,我又赶紧打电话问爸爸,你给我买书了吗?是啊,收到了物流挺快呀,你买书就买书,怎么还一下子买50来本,这套书每本都很小,方便携带,我就给你买了全套。
大家说父爱如山,但是我觉得父爱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时时都在你的生活当中,而且你还离不开他。
【篇五:世说新语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整本书共36门学说,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300年间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本书是好多典故的源头,比如我们课本所学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经常这样,难免被人取笑。有一次连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镇定地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借孔子之言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说“艾,艾”,但只有一个“艾”罢了。
身在庐山的远公,年龄很大了,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远公用恳切的言辞,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深深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正因为《世说新语》有这样的特点,明代的学者胡应麟才如此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篇六:世说新语读后感】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是适时的自嘲,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同样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出自《世说新语》简傲三,讲得是钟会请众名士拜访嵇康却被无视,当他准备离去时,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是:我听到我所听到的而来,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这实际就是句车轱辘话,但在钟会这里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钟会面对嵇康率性的问话,以问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时,展现了与嵇康相同的旷达的生活态度,留下了这段佳话。
这就是自嘲的妙处。
自嘲要用,要会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钟会面对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会为等待生气。嵇康发问何尝不是钟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其次看场合、气氛等。大家都是不羁之人,钟会适时适事的侃上几句,不仅能让自己体面脱身,打破尴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达大度的胸怀,何乐不为呢?而如果不分场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适地运用自嘲的人绝对是一个自信的人。因为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不羞不耻不遮掩,反而将它们放大、夸张、剖析,最后还要会引申发挥、自圆其说,所以会自嘲的人同时是一个聪明的人。抗战胜利后,张大千的好友为张大千践行,特邀梅兰芳作陪,宴会伊始,大家请张大千坐首座。他说:“梅先生是君子,应坐首座,我是小人,应坐末座。”众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俗话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梅先生唱戏动口,我作画动手,我理该请梅先生首坐。”张大千自嘲为小人,看似自贬,却在幽默中将尊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张大千的谦逊和豁达的人格魅力。
当然,我们必须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出自己的丑,一定要把握分寸。
学会自嘲,巧用自嘲,不仅体现你的语言艺术,更是你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