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这样一种歌声】
声音,无处不在。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家里,在厕所里,在商场里……有很悦耳愉快的声音,也有悲哀低沉的声音,有斥骂声,有吵架声,表扬声……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会有那么一种声音让你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在小学五年级时,通过网络,我认识了一位明星,他叫贾斯汀比伯。原是加拿大人,后移民美国,他少年时代便已成名,凭借一首名叫《Baby》的歌曲红遍全球。从第一眼看到他后,我便对他充满了崇拜和羡慕之情,每天抱着电脑急切的搜寻着有关他的一切。因为我喜欢他的歌声,他的歌声充满了希望和朝气。有一首名叫《Neversaynever》的歌让我百听不厌,不仅能给我带来感官上的享受,让我总是情不自禁的跟着吟唱,还能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每当我面对困难,遭受挫折想要打退堂鼓时,这首歌的旋律总是不自觉的萦绕在我心头,他让我学会坚持,学会克服,因为它告诉我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如此可贵。从此它成为了我精神上的启蒙歌,这首歌的吟唱技巧并不高超,但却总能让我想起比伯,想起比伯的坚持。
这世界热爱音乐的人如此多,可最终能登上舞台,接受万众瞩目的又有多少呢,明星路并不好走,甚至充满了不为人知的坎坷和心酸,然而比伯一路走来,披荆斩棘,带着他的音乐梦想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而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每每听到他的歌声,就总能让我看清自己,认准目标。
直击内心,让人振奋。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无需语言的描绘,无需画笔添彩,只需要我们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有这样一种声音,埋在我们内心深处,经过时间的孕育,最终绽放出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声音千变万化,世事变换不停,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唯有跟随心声,才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篇二:忘不了的背影】
寒冬的一个夜晚,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寒风直往脖子、衣服里钻,肚子直打响鼓,可是回家的念头还在我心里挣扎。想到刚才发生的事,委屈和眼泪就呼之欲出……
放学了,我低头慢慢走进屋子,一双皮鞋映入我的眼帘,一种不祥的预感爬上我的心头,抬头,看见父亲那阴沉的脸,我呆住了。“自己说,你近来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老师让我从泉州赶来?”爸爸板着一张脸。
一阵良久的沉默……
“说啊,用头发遮住脸就不丢脸了吗?”
“我在外面这么辛苦,只希望你们姐弟俩能好好学习,可你倒好,考出个啥成绩!”
连珠炮似的斥骂声在一个劲地爆炸。
我想说我虽然有时粗心了,有时贪玩了,但我也反省过,也努力了。可爸爸会相信吗?这样的话说多了倒像是为自己找理由。我只有咬牙沉默了。
挨训结束后,内心翻江倒海的我冲出了家门……
我漫无目的地走了很久,后来发现一个蹲在路边的背影,肩膀抽动着,哭得那么伤心,声音那么熟悉——是爸爸。一个一米八多的伟岸汉子居然哭了!到底是什么使他流泪呢?顷刻间,一个想法闯入我心里,他来找我,他爱我!因为爱所以使他那高大伟岸的形象猝不及防地塌了。“爸爸……”我低语。他抬头看到我,脸上立即放光,“红啊,快点跟爸回家。”他边说边拉着我。
时光流逝,很多事情,很多风景我已淡忘,但爸爸蹲在路边的背影我永远也忘不了。
【篇三:家】
家是孩子们最好的避风港,他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家因为有幸福的足迹才有了温暖的家,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才会明白家有多重要,家有多温暖。
小时候,我们对“家”的理解都没有那种透明性,原以为有爸爸有妈妈有哥哥姐姐那就叫家,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意义你永远也说不出。因为那只能靠我们慢慢感受。家是温暖的,在我伤心难过时他是我最好的安慰;家是幸福的,它记录我们一家人的酸甜苦辣;家是快乐的,在我遇到困难时候每个人给我一个微笑,想着家的温暖便又一切没什么大不了。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落脚点。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予我家的温暖便感觉到自己非常喜欢这个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的心里真的是厌烦了这个家。爸爸对我的斥骂声,妈妈对我的唠叨声,声声刺耳,使我心烦意乱。“这是我小时候最爱的家吗?”为什么我稍微长大了长高了就个个都不爱我了?我真的想不通,有时候远离那个家才好,每次从学校到家心情就越来越糟糕。“你怎么又回来这么晚?”每天到家妈妈首先就是这句话,真是烦透了,都懒得答了。有时候,干脆几天都不想回去,理由是反正家不爱我,我也不爱家,倒不如每天在外面活的潇潇洒洒。我讨厌家,讨厌生活,不爱小时候的家了。
现如今,读寄宿了发现我很爱家,很爱那温暖的家,记得爸爸跟我讲让我来学校读书,我不想去,我要出去要离开这个家,我想去外面打拼,理由是可以远离这个不爱我不温暖的家。后来,我被逼着去读书了,我就老逃课,学校不要我了才发现我有多傻让爸爸操了多少心?我讲我要读寄宿,爸爸答应了。到了这才发现家里有多温暖我有多爱家,爱那里的每个人。我后悔我没有在家好好的待着,没有听爸妈的话。
家,永远给予我至高无上爱的力量,我才发现我想家了,真的很想家了,每次从家里到这里就算这我还有多久可以回家。我爱家,我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