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爱的港湾】
家是什么?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人生的加油站。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使我尽享家的亲情和温暖。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父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有了父母的理解、支持,我们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翱翔在广阔的天空里。有时,父母的关心反而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却让我们反感,可是最终我们还会回到这个避风的港湾,父母还是会将有力的大手将我们包围。
父母像阳光温暖我们的身体;父母像雨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随着我们的逐渐成长,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改变了我们,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围在父母身边的乖小孩了。青春期的到来,逆反心理的加剧,把我和父母的距离拉大,也有许多的误解。
记得上次,妈妈带我去买衣服,当时,妈妈看重的是朴素,觉得只要耐穿就可以了。而我却随着潮流而追求一些奇装异服,于是我和妈妈就发生了争执,看着妈妈伤心的目光,我却用更刻薄的话伤了妈妈的心,事后我懊悔万分。
现在看来,父母一切为了孩子,无论付出多少都在尽量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而有时我们却不理解,反而变本加利的向父母要零花钱。如果我们一旦受到伤害,关心、照顾我们的往往就是父母。他们把所有的爱一丝不留的给了我们,而我们却不理解这伟大无私而艰辛的爱。
所谓爱,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当我们感受到爱的时候也许太迟。父母给予我们的,做儿女的永远都报答不了,而父母从不期盼从儿女那里得到些什么。
父母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虽然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当我们失落彷徨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让我们看到天空中最亮的启明星,指引着我们,找到人生正确的坐标。
让我们珍惜父母恩、牢记父母恩、报答父母恩!
【篇二:无价父母恩】
很多人会说,父母的恩情,做子女的难以回报。可是,我们做子女的真正体会过他们的心酸与苦楚吗?
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着。我们的面颊上,有无比灿烂的笑容,可父母的脸上却多了许多的皱纹。我们从未让父母省心过,小时候是,现在是,长大后还是。老人们总说:只要父母健在,孩子无论多大,在他们眼里仍旧是个孩子。其实,我们并不是长不大的孩子,恰恰相反的是,父母牵挂我们的心始终悬着,而我们,也从未离开过父母的视线。
我们出生后,便成为父母的希望和骄傲,同时也是父母的包袱。他们本来是有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的,却要因为我们而放弃了。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四处奔波,本来已经很疲惫了,还要抽出时间来照顾我们的生活。
无论在哪个时段,父母都在节衣缩食,为的就是给予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的味道。
当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苍老无力了。他们开始变得唠唠叨叨,我们作为子女的便厌烦了;他们行动不便了,我们却对他们大喊大叫。我想说,有必要这样对待我们的父母吗?为什么不问问在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父母都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如果不是父母的辛苦养育,怎会有你我的今天?
我们的父母啊,劳累了大半辈子,换来的是什么?他们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我们,难道这些还不够吗?他们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多多照顾。丰衣足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只想看见久别的子女。
父母大多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爱,但他们对我们所有的举动就证明了一切。爱,尽在不言中,这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将这份爱献给我们的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篇三:如果大地充满爱】
如果有一天,青青草原上再也没有了藏羚羊的失声痛啼;如果有一天,蔚蓝大海中再也没有了鲨鱼的满目疮痍;如果有一天,你主动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如果有一天,老人摔倒了看到的是双双援助之手而不束束恐惧;如果有一天,我们开始心存感恩;如果有一天,大地充满了爱……
当我们开始心存感恩……
俗话说: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母亲忍受着十月怀胎的艰辛和生产的痛苦,期待我们降临人间,伴着我们第一声响亮的啼哭,父母就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的为我们操劳,无怨无悔。当父母将舍不得入口的美食留给我们的时候,我们高兴的笑了;当我们将美味的食物分一口给母亲吃的时候,妈妈眼里却闪现出了泪花。父母给了我们大海,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仅仅给了父母一滴水,他们却感动的要流泪!这是怎样的恩情?怎样的对比?让我们从现在起,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在父母劳累了一天后端上一杯暖茶;在爸妈生日之际,送上一句祝福;在他们烦恼郁闷时用心去问候与安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蒙学初开的幼童到求知若渴的少年,从一名少先队员到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老师给我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记得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跨入我们实验学校的大门时,是老师阳光般温暖的笑容将我带入了丰富多彩的家园;当我带着烦躁的心面对一道道难题时,是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帮我解除疑惑,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样,当我们有了小小过错的时候,又是老师的循循善诱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易感的青春期带给我们困惑的时候,还是老师用温暖的关怀和理解将我们的心灵带入阳光海洋……可以说,老师,给了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尊敬老师,努力学习,争取全面的发展,每天都有进步……
清晨,当推开窗户,放眼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晶莹的露珠,感谢上天又给予我们美好的一天。入夜,当漫步小路,或看着天空繁星点点,或沐浴着月光的温柔,体味着夜的温馨,再次感谢大地赋予的安宁。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让我们从现在起,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命的存在,感谢阳光的照耀,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也必将赐于我们灿烂的阳光。
当我们开始心存感恩,大地也就充满了爱……
【篇四:心念父母恩】
爸爸妈妈,我感谢你们教我做人的道理,是你们送我到学校,让我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妈妈,是您将我生下,是你,让我来到这个美妙的世界上,所以我真诚的对你说一声谢谢。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我身边默默地帮助着我,在我遇到作业不会做的时候是你鼓励我。记得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我怎么算也算不下来,你不但没有责备我,反而是耐心的给我指导。
妈妈,是你一直在辛苦的养育我照顾我,怕我受冻你给我生火,怕我挨饿你给我做饭,怕我不开心,你为我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怕我学习上有压力,您总是默默地鼓励我……妈妈,我真心的对你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爸爸,您同样是我最爱的人,是你努力的挣钱给我买衣服,买鞋子,买学习用品,买玩具……爸爸,感谢你,是您一直在教我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上学,下着大雪,你早早的起床为我收拾书包,把棉衣棉裤找出来,生好火,你才叫我起床,但我却看见你满头大汗,我当时真想对你说一声爸爸你辛苦了。
我洗了脸刷了牙,戴上帽子,拿上伞,这时爸爸你对我说:“路上小心点,注意安全。”我点点头答应道然后就出门了,你一直看着我的背影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你才回到屋里,下午你早早的在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当我走到大门口看见你满身都是雪,手也冻得通红,这时我的心里像被刀绞一样。
路上,你让我打着伞,你却背着我的书包走在我的后面,你为了不让我担心,就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我知道你现在已经冷得瑟瑟发抖,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我从心里想对你说一句:我爱你。
【篇五:不忘父母恩】
爸爸妈妈,我感谢你们教我做人的道理,是你们送我到学校,让我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妈妈,是您将我生下,是你,让我来到这个美妙的世界上,所以我真诚的对你说一声谢谢。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我身边默默地帮助着我,在我遇到作业不会做的时候是你鼓励我。记得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有一道数学题我怎么算也算不下来,你不但没有责备我,反而是耐心的给我指导。
妈妈,是你一直在辛苦的养育我照顾我,怕我受冻你给我生火,怕我挨饿你给我做饭,怕我不开心,你为我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怕我学习上有压力,您总是默默地鼓励我……妈妈,我真心的对你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爸爸,您同样是我最爱的人,是你努力的挣钱给我买衣服,买鞋子,买学习用品,买玩具……爸爸,感谢你,是您一直在教我做人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上学,下着大雪,你早早的起床为我收拾书包,把棉衣棉裤找出来,生好火,你才叫我起床,但我却看见你满头大汗,我当时真想对你说一声爸爸你辛苦了。
我洗了脸刷了牙,戴上帽子,拿上伞,这是爸爸你对我说:“路上小心点,注意安全。”我点点头答应道然后就出门了,你一直看着我的背影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你才回到屋里,下午你早早的在等在学校门口接我,当我走到大门口看见你满身都是雪,手也冻得通红,这时我的心里像被刀绞一样。
路上,你让我打着伞,你却背着我的书包走在我的后面,你为了不让我担心,就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我知道你现在已经冷得瑟瑟发抖,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爸爸,我从心里想对你说一句,我爱你。
【篇六:当家才知柴米贵】
上学期,代老师给我们写了一句俗语:“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刚开始我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自从这次当家后我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暑假里,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当一天家。并且要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放假第二天,我就要求完成这个作业了。
头一天晚上,父母给了我30元钱,作为今天一天的开支。因为我们家是外地人,父母都在给别人打工,所以家里不是很富裕,三十元一天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第二天,我就被闹钟吵醒了,真想再睡一会,可谁让我今天当家了。我赶紧起床给父母准备早餐,说到早餐,我没做,我只是到外面给他们买了油条、豆浆、包子和馒头而已。其实,最让我头疼的还是买菜做饭。用完早餐,我就赶紧到菜场买菜,出去早餐的8元,我只有20元了,二十元可要用两顿呢!看来我只能买素的了,荤菜只能有一个了。我买了一斤瘦肉14元,一斤青菜2元,四个鸡蛋和两个西红柿钱就用光了。
哎,当家后才知道柴米很贵,爸妈挣钱真不容易,我以后要节约用钱了。
【篇七:点滴父母恩】
爸、妈,在我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你们给予我最真诚、最无私的关爱。你们总是对我嘘寒问暖,总是不知疲倦地教导着我。
爸、妈,我从小就不懂事,因此你们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但幼小的我哪知道这些啊!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懂事了,但是我对于你们的唠叨也开始厌烦了。少年时的叛逆不知让你们伤了多少心,生了多少气,我知道你们处处为我着想、为我好。可我还是和你们赌气顶嘴,有时候因为某一件小事就打发雷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愧疚万分。
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可偏偏世上没有后悔药。
爸、妈,还记得去年的那次车祸吗?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场车祸不仅给了我很好的教训,而且让我体会到了你们更深的爱。车祸发生前外出打工的你们,虽不反对我开摩托车,但一再叮嘱我:“开车要开慢点。”年轻气盛的我根本听不进你们的话语,只是敷衍地回答说:“哦!”之后仍然我行我素,当我开着摩托车在路上飞奔时,转弯处因刹车来不及,最终酿成了车祸。车祸中我的手摔断了。在医院你们寸步不离地照顾我,半夜起来经常替我盖被子,多次向医生询问我的病情。当听到姐姐说在我做手术时,你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在手术室门前走来走去,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爸、妈,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对你们的歉意,万语千言也无法形容我对你们的感激,也许一句对不起,一句谢谢你们,在你们无私的爱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但我会用行动来报答你们。爸、妈,你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相信我以后会乖乖听话,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让你们开心,满意。
【篇八:感念父母恩】
转眼时光划过指尖,我已经长到了17岁,还有一年我就要远离家乡,踏入大学,去追求我的人生和理想。想起含辛茹苦只要抚育我长大,供我上学的父母,不尽感激一片。于是写下这篇文章,寄出我对父母的感激与思念。
17年前,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了我,享受着第一次作为人母的喜悦,却也承担许多艰辛,在夜深人静之时,给我喂奶,在艳阳高照之时,为我换洗尿布。再稍大些,父亲牵着我在公园蹒跚学步,母亲在旁边教我呀呀学语,这都是父母在为我默默付出。上了高中,早晨起床的一杯热牛奶,中午回家已经做好的午饭,晚上提前泡好的茉莉花茶。这一点点的关心与无微不至,是父母为作为子女的我无数次设身处地的着想后换来的结果。父母的关系怀如春天细雨,润物无声!可是处于青春期的我,却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一点生活上的不如意,或者学习上的不顺,就会与父母大吵一架。在此,我想诚挚地对父母说一句:对不起,我会孝敬你们。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孝顺的民族。在古代,更有许多孝敬的例子。黄香孝亲,郭巨埋儿,董永卖身葬父,这一个个例子,流传至今,虽然有许多今天不值得提倡的地方,但毕竟百善孝为先,我们来到这个社会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
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不只是生养之恩,更有教育之情,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不比任何在学校中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少。父母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与人相处之道,待人处事的态度,这样的谆谆教导,是他们对子女的经验传授,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受过挫折,他们是想我们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稳一些。如此看来,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对子女爱的体现。
许多子女都会向人抱怨,自己父母有代沟,的确,中国发展迅速,父母生活的年代与我们不同,这必然导致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与我们的不同,但我们应学会体谅。试想,当我们与父母有矛盾时,又何尝不是他们想要靠近我们,了解我们的一种体现?更何况,换位思考,若干年后,当我们逐渐老去,被新一代的年轻人嫌弃时,我们又作何感想?所以我们要学会体谅。
多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父母要的很简单,毕竟爱是简单而纯粹的。有时,感念父母恩,只需要一句简单的我爱你。
【篇九: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校极其注重国学文化的诵读与传承,尤其是《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初为人母的我对《弟子规》之孝悌篇感触颇深,正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古以来,“孝悌”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题,孝敬父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凝结为一份责任。不论是“卧冰求鲤”的王祥,还是“扇枕温席”的黄香;不论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是“拾葚异器”的蔡顺;不论是“卖身葬父”的董永,还是“哭竹生笋”的孟宗……他们的行径无不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弟子规》极其注重孝道,开篇“人则孝”就系统地讲述了子女孝敬父母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可见孝顺父母是首要责任,百善孝为先。我们从稚嫩懵懂到逐渐成熟,从呀呀学语到成家立业,从学校家庭走向社会企业,无不伴随着父母的叮咛和牵挂。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从来不放在心上。“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唆!”熟不知,父母所谓的“啰嗦”饱含关心。客居他乡,父母牵挂时与我们通话也是草草两句便挂电话了!”。很多人把自己的耐心给了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沟通“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每当听到这些话语耳际便会萦绕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了三年多的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喜欢与家长对抗,尤其是放学送他们出去,总会看到此情此景:父母对子女嘘寒问暖,子女却冷言冷语。追根溯源皆因家长把子女视其为掌上明珠,只求物质上的满足,疏于精神上的教导,家长太过注重孩子的才艺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孝。导致当今社会至孝温顺型的子女寥寥无几,不温不火平淡型的子女比比皆是,有甚者极度冷漠。
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在孝方面,回想自己,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也没有对他们尽过多少孝心,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默默地付出,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有时,父母因关心自己,哆嗦几句,反而责怪他们,是多么愚蠢!在我看来,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去做,唯有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人的父母。此外,为人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味其中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初为人母的我的最大收益。
不论日子多忙碌或多仓促,人走得多远都应抽时间陪父母,陪着他们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在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辗转反侧之间,岁月的影子又毫不留情的从咱们身边溜走。不要等到一切灰飞烟灭时才抱头痛哭。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发扬《弟子规》“孝悌”文化,让其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