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记忆中的小年】
放烟火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这是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那时候,和小伙伴们糊着满嘴的糖瓜儿,在街角又唱又跳,讨论着孩子们都喜欢的——小年,就能耍上一整天。在欢声笑语和糖瓜儿的香中,时间飞速流逝。一轮夕阳正沉下去。我们几个约好了碰头地点,就慌慌张张回家去了。得再快些啊!我盼着。
吃过晚饭,我溜出了家门。刚跨出门槛,心情便像一只放飞的小鸟,脚步也不由得紧了些。再走两步,右拐——啊,到了,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越来越近了——是好朋友玲子的叔叔在放鞭炮!我欢呼雀跃地冲了过去。玲子递给我一支棒子,说:“哎,你敢玩这个吗?”“敢!”我接在手里,领子叔叔擦了根火柴,“哧”,碰了碰棒子端,棒子便燃了起来,一朵又一朵的五彩烟花在我的眼前绽放开来,紧接又被下一朵所取代……这是何等的幽美。就这样,我们屏息凝视着这壮美的场面,沉醉其中……
麦芽糖
要是一提起小年,我们这些小家伙肯定会说:“又能吃麦芽糖喽!”麦芽糖是很“黏人”的,只见姨把一个大玻璃罐子拧开,里面是正宗的麦芽糖浆……粘在嘴里,又香又甜。我熟练地用一根长筷子挑了一下,又十分考究地卷了卷,见到老长的一根糖丝儿,我才满意地将筷子头含进嘴里。
当然,吃这个也是有讲究的。入口之后,万万不可用牙去咬,否则,它就会盯着你的牙不放;而应该做的,是用舌尖一点点把筷子头上的麦芽糖舔干净。听着很麻烦,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贪嘴的小家伙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也有另一种麦芽糖不是糖浆的块状糖,称为“糖瓜儿”或“糖饼儿”。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麦芽糖浆更好吃且更好玩。不知是否也有人与我同感呢?
小年,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糖瓜儿的香甜美味中悄然离去了。
【篇二:写春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春节来临之前都要准备许多的事。民间就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说法。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也早早的来到了爷爷家。要帮爷爷写春联,准备过大年咯!爸爸按惯例,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红纸。他先熟练地把红纸按尺寸裁成了相应的大小,接着爸爸拿起毛笔沾了沾墨汁,小心翼翼的舔了舔笔尖,就开始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唰唰唰,眨眼之间就写好了一副完美如初的春联。我凑近一看,哇,他真是妙笔生花呀!上联是“金鸡献瑞除旧岁”下联是“吉祥如意迎春晖”。听爸爸说这个春联是他引用了台湾的马英九先生写的。接着爸爸又写了几副斗方,有“惠风和畅”“万象更新”“灶君平安”……看的我和妈妈的心也直痒痒,妈妈提议说我们也来写个福字吧。我一听立刻就来了劲儿,我和妈妈各拿起一张红纸,把它斜成90度,在上面画起“福”来,你们会问我,为什么是画福呢?因为我和妈妈都不会写毛笔字,不过妈妈很聪明,她找了一个篆体的福字,我们就依葫芦画样,把它画成了一个人的右边有一个酒缸,特有意思。爸爸和爷爷看了以后也直夸我们写的棒呢!不过爸爸也指出了我们写的福字有格式错误,看来写春联的学问还真大呀!
我还从《闲话中国年》这本书中,知道了年三十有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原来春联起源于桃符,在以前是人们把画刻在桃符上,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到了宋代春联还仍然被称为桃符。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就是这个吧。一直到明朝,在朱元璋的提倡下春联才开始真正普及起来的。
“贴春联咯”!随着爸爸的一声叫唤,我们兴奋的跑下楼去,用自制的浆糊把春联贴到了门上,缸上,灶台上……看着我们自个儿写的春联,我的心里自豪极了,听说贴了春联还可以使我们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呢!我还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希望我来年的成绩单上全都是优秀,不过我也知道这需要加上我自己的认真努力才会实现的。我一定会加油的!
【篇三:年味】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
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也就是除夕了吧!在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到凌晨,享受着迎接新年的快乐。在新年到来之前还可以和伙伴尽情玩鞭炮,享受着鞭炮带来的快乐。去长辈那拜年,还可以领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
根据老祖宗的规矩,除夕当晚一定要吃一个大大的福橘,团圆饭上也一定要有一条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且鱼头一定要朝着席上辈分最大的。看来一桌小小的年夜饭也有很大的讲究啊!
看着这一桌的象征着好运的一桌菜,还有开开心心的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心情涌上心头。就算你之前有再不好的心情,看到这一幕,不开心的念头可能一下就烟消云散了吧!
我不知道老租宗为什么要设定这个节日,但是,这就成就了外国人口中的我们中国特有的“短期人口大迁徙”。其实,这就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爱家吧!怪不得一到春节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的商店全部关了门。而乡村却十分热闹。
【篇四:年味】
何为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就是走在街上乡里街坊见面道着过年好的那种氛围……这就叫年味!
但是,现在的我们真正的能够感受年味吗?现在的年味和传统的年味相比显得更加冷清。有许多的子女都不回来过年,在外面打工赚钱,想要给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不知道父母最想要的不是钱,而是陪伴,是子女的幸福快乐。
我记忆中的年是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唠唠嗑,打打牌,小孩子就在一起放一放烟花……现在的年是除了一家人吃一顿饭外,不管男女老少都是拿着手机,做一个“低头族”。最有意思的是抢红包,每个人都抢。抢到了的很开心,但是抢少了也会有点“郁闷”(抢到的钱还没有流量钱多),没抢到的会发各种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现在的“伤心”的心情。其实抢红包比的就是手速和网速。虽然抢红包能够增添一点过年欢乐的氛围,但是家人之间的沟通确是手机作为“沟通媒介”。真是验证了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阴阳两隔,而是我在你面前,你确在玩手机。
有些人说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春节年味的渐渐淡去,也许正在告诉我们已经到了从追求物质享受到追求精神享受的蜕变期了。不管怎样,中国人的春节里留下是始终是中国人自己的脚印。也许我们都对年寄予了太多的厚望,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吧!就!春节晚会一样,年年看,年年骂。其实细细想来它一直没有变,只是我们的审美观变了。因为时代潮流在变化,人往往都是跟随潮流,随大众。所以我觉得年就是我们过去对生活的一个标准,现在达到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个新的起点。
所谓年味儿,大抵如此,不仅在于物质的充实、仪式的繁复,还在于平淡生活中的一段穷讲究、折腾劲儿,在于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努力维持的真诚和友善,在于逐渐走远的某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里。
【篇五:年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大年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口晾的大红衣服给吓跑了。到了另一家,又被灯光吓得四处逃窜。慢慢的人们便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所以每到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色的对联、放鞭炮、挂红灯笼,院子里烧柴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对于孩子们来说,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在我的理解中,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过年。今年我和表哥也不例外,大年三十白天我俩游手浩闲的拿着“甩炮”,往地上扔去,害得大地疼得毕毕剥剥地叫着。冲天炮、刮炮、甩炮、鱼雷、摔炮、烟雾弹……
玩着玩着就感觉没味了,怎么办呢?我又出鬼点子,就是去浇菜的粪便池点鱼雷丢进去,呵呵,爱冒险的我,二话不说来到粪便池旁,点燃一个就扔了进去,我和表哥转身跑得远远的观看,“呯”的一声,粪水四溅,粪水池边下起了臭雨,菜地旁的屋檐上,青菜上全部都是,这一幕吓得我们只好换一个玩了,万一炸到身上鞭炮就没得玩了。临走时,表哥也丢了一个进去,不作死就不行。我们换了一个地儿,表哥又想了一个鬼点子,就是炸瓶子,表哥点燃一个鱼盏,立马把一个空塑料瓶盖上去,“啪”的一声,塑料瓶一下子就“升天”了,玩了几个感觉挺刺激的,不敢多玩,这被长辈们发现鞭炮估计就没我俩的份了。
为什么孩子们都盼望着过年呢?我想也许是因为鞭炮的诱惑力太大了吧。俗话说“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放鞭炮,一年更比一年好!”
【篇六:写春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春节来临之前都要准备许多的事。民间就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说法。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也早早的来到了爷爷家。要帮爷爷写春联,准备过大年咯!爸爸按惯例,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红纸。他先熟练地把红纸按尺寸裁成了相应的大小,接着爸爸拿起毛笔沾了沾墨汁,小心翼翼的舔了舔笔尖,就开始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唰唰唰,眨眼之间就写好了一副完美如初的春联。我凑近一看,哇,他真是妙笔生花呀!上联是“金鸡献瑞除旧岁”下联是“吉祥如意迎春晖”。听爸爸说这个春联是他引用了台湾的马英九先生写的。接着爸爸又写了几副斗方,有“惠风和畅”“万象更新”“灶君平安”……看的我和妈妈的心也直痒痒,妈妈提议说我们也来写个福字吧。我一听立刻就来了劲儿,我和妈妈各拿起一张红纸,把它斜成90度,在上面画起“福”来,你们会问我,为什么是画福呢?因为我和妈妈都不会写毛笔字,不过妈妈很聪明,她找了一个篆体的福字,我们就依葫芦画样,把它画成了一个人的右边有一个酒缸,特有意思。爸爸和爷爷看了以后也直夸我们写的棒呢!不过爸爸也指出了我们写的福字有格式错误,看来写春联的学问还真大呀!
我还从《闲话中国年》这本书中,知道了年三十有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原来春联起源于桃符,在以前是人们把画刻在桃符上,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到了宋代春联还仍然被称为桃符。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的就是这个吧。一直到明朝,在朱元璋的提倡下春联才开始真正普及起来的。
“贴春联咯”!随着爸爸的一声叫唤,我们兴奋的跑下楼去,用自制的浆糊把春联贴到了门上,缸上,灶台上……看着我们自个儿写的春联,我的心里自豪极了,听说贴了春联还可以使我们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呢!我还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希望我来年的成绩单上全都是优秀,不过我也知道这需要加上我自己的认真努力才会实现的。我一定会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