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电影《孔子》观后感】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直到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从电影的结构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一部人物的传记。传记很容易流于平庸,因为对人物一生的描写如果平铺直叙就无法突出亮点。而这部电影通过几个吸引人的小故事来展开叙述:比如说服别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通过一些炫丽的战争场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场面来抓住观众的心。这样的安排无疑使电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饱满丰富。
从电影的内容来看,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追求仁义,并希望把仁政运用于治国理念中。他传道授业,哪怕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终老。电影里,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与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动容,与鲁君谈论政治,铿锵有力,与季氏比赛射箭也是旁征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离乡,流浪他乡,却为他的英雄形象涂上了悲情主义的色彩。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从人物塑造来看,虽然选用巨星周润发来演孔子,但周高大伟岸的身躯明显显得用力过猛了,一个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孔子在剧中显得文武双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样子。而演员满口论语与人物性格显得疏离,周迅饰演的卫国夫人南子表现轻佻,与当时那个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远。从史实角度来看,颜回下冰水冒死救书简的行为也有点脱离实际,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总之,不管怎样,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光辉灿烂的,他到老年的时候专心致志在鲁国传道授课,编著了《春秋》等经书。他的思想也为后来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据。
【篇二:再也没有】
当再也没有当初的温情,是哭还是泪?
——题记
当你不再陪伴我身边,当老屋失去了原有的一份温馨,回首前尘,猛然发现,有些东西,再也没有了。
七月,本就雨水盛多,医院中那清白的墙纸,纯白的床单,为你那惨白的脸平添了几分凄楚。病床上的你——无力,怎似当年笑靥如花?针水一点一滴,滴滴落入心底;时间一分一秒,秒秒刺入心房。三个月,三个月,仅仅是三个月的时间,上天怎会如此不公?
在你的病床前,看着你日渐消瘦,皮肤变得如碳一般黑,岂是一种欲哭而无泪的感觉?想起曾经,我还上着小学,每天中午你帮我背着书包,我考你用“白”字组词。可是,现在呢?我懂的越来越多,可谁又来充当这个答题者?
在你的病床前,看着你只剩下皮包骨,说话也含糊不清。我默默地看着你,把到眼的泪水又硬生生地咽回去。想起曾经,每天放学回到家中,早已是饭香四溢。可是现在,哪里还有回家时的那份温暖?
在你的病床前,看着你犹如醒来一般,牵着病床边的我,你那虽枯黑得如老松树干的手仍把我的小手握得紧紧的——温暖。我一阵欣喜,以为你病好了。你还是用那语重心长的语气对我说:“乖孙女,好好学习,爷爷也就无牵挂了。”我一阵懞,不知为何你“醒”来竟对我说这样一句话。你的手就那么一紧,旁边的心跳仪长“嘀——”一声,那原有的曲线便平铺直叙了。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为时还小的我哪知什么叫做离散,什么叫做死亡?我只当你睡着了,母亲却失声痛哭……当那白色的布把你蒙住,医生将你推走。我哭了,歇斯底里地哭。
你走了,那么安静,那么凄然。若时间永远停在你拉着我的时候该多好!再也没有你了,再也没有人回答我那幼稚的问题了!再也没有那种我一回到家就饭香四溢的味道了!在哪一间老屋中,再也没有原有的温情了……
无哭只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