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请原谅我固执】
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没见过真正地的马。
在我眼里,牛总是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缺乏竞争精神。而骆驼却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无法具有推而广之的美感,有时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骆驼在人面前跪下,我心里便产生了一种悲哀的怜悯。
那卧在盐车下的哀哀嘶鸣的骏马和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不也是可悲的吗?我觉得不一样!那份悲,是悲愤,是悲壮,是面对不公的一种抗争,别样动人心魄。
有一次我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夏日暴雨迅猛而至,磅礴雨幕下,一大群马在迅速奔跑——仿佛整个山谷的马都瞬间集中在一起,那雨来势之快。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看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马儿们在雨中撒蹄狂奔,酣畅淋漓!马群虽然庞大,但是非常有序——年轻力壮的马疯狂地向前奔跑,像一队尖兵:沉稳高大的马在外围巡游,维持秩序;小马则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在队伍中间,抛掉顽皮,一下子变得老练许多。
我被这个画面“镇”住了,久久无法说出话来——这真是一群智慧和力量兼具的生物!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它优美柔顺却不懦弱,我觉得就算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不过分。
我们国家历来出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昭陵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我们的典籍中,经典名马比比皆是。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实,我们很难数清,我们有多少关于名马的故事,但是,那种激扬沙场,奔腾驰骋的精神,至今仍然在我们的骨子里回荡。
所以,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篇二:推荐一个好地方】
飞马水城
马在古代是交通工具也是战场利器,现在我们身边的马越来越少了。今天有机会让我一睹马的风采,我们乘车来到了江阴的飞马水城。
这儿是马的世界,房顶上都是马的图腾,桥也是马的造型,吊灯也是马的形状,连纪念品都是特制的马型娃娃。
我们来到马博物馆,走进去一看,哦,这儿聚集了好多世界名马啊!最小的一匹中国马只有一辆摩托车那么大;最大的是比利时的一匹白马,它的四肢粗壮,比一个冰箱还大。马儿的皮毛颜色各不相同,有的身上长着许多黑点点,有的有着黑白条纹,还有的是纯白色的……饲养员还给它们的毛染了色,于是我们眼前就有了一匹匹五颜六色的马,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飞马水城不只有马,还有水。飞马水城建于水中央,所以还可以坐游轮环河看远景。夜晚的音乐喷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慢慢地悠扬的歌声响起来了,水柱仿佛有生命一样,开始在五彩的灯光下舞动,像喷泉,那水雾都溅到了我们的身上。音乐低沉水柱就矮,音乐高昂水柱就高……看着这种奇事我们目瞪口呆。
要想领略水的神奇,马的辉煌,请来飞马水城吧!